济民功高 福寿全归——浙江海宁查济民故居风水考

济民功高 福寿全归 ------浙江海宁查济民故居风水考

曾祥裕 曾海亮

浙江名人之乡数袁花镇,我流连于海宁期间在袁花镇逗留的时间最长。因为袁花镇太多值得考察的名人故居。

济民功高 福寿全归——浙江海宁查济民故居风水考

海宁为江南水乡,名人辈出

袁花地名颇有点女人味,其位于海宁市治硖石镇东南14公里处,袁花亦名园花,别称花溪。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水乡无疑。浙江水乡出文人,我在绍兴考察时不禁为浙江人才 群星灿烂而钦佩不已。

同样,袁花历史上也是人文荟萃,屈指数来,清代查慎行和现代沙可夫、查济民、查良镛等名人均是喝花溪水长大的。在海宁袁花镇考察完查良镛(金庸)故居,我与弟子朱祥锋驱车左弯右拐,不到半个小时,来到查济民故里。

济民功高 福寿全归——浙江海宁查济民故居风水考

查济民与金庸同属一个祖宗。

据考证,海宁查氏以三世为标准分南、北、小三支,以九世“允”字辈为标准分为六十六小支,查济民先生归属第40支查允嘉(敬承公)一脉。而金庸则与查济民、查和钦同属于南支,也就是海宁查氏中最为发达的一支。

查济民先生是浙江海宁袁花镇人,生于一个文宦世家,是清代大诗人查慎行的后裔,家学源远流长。当我们来到花溪查济民故居时,天空飘下细雨,暮秋风吹之下,我伫立溪边,检起几许落下的树叶。花溪桥上空无人影。怎么也想不到这冷寂之地,曾经诞生过一位名闻天下的香港爱国实业家查济民。查济民旧宅前的有条小溪,岸边土中生长的野菊花沾上雨水多一份冷艳。如果人的性格多一份野菊花之韧性,就无论身处什么困境,也能进退自如。查济民故居保留完好,位于大坟头78号,经测为癸山丁向,明堂前溪水环抱,水口为辛戍,丙午来水。宅后也有一大池塘。宅右侧前面栽有枇杷树。院内有一棵香樟,如一把绿油油的大伞为查济民家遮雨。

大凡一个好风水环境少不了玉带水环抱。宅前有路或河水弧形包围着,俗称玉带环腰或抱身水。正如古人云:”九曲入明堂、当朝宰相。”

济民功高 福寿全归——浙江海宁查济民故居风水考

查济民故居。

人去楼空,我想像中勾勒查济民孩童时在树下那专注的读书模样。爱读书是每个成功人士的好习惯。少年查济民,排行第六,从小聪明伶俐,读小学时,成绩领先,俗称“仙童”,十三岁考入杭州专科学校,后到上海达丰染织厂当学徒,没过多久,他掌握的生产技术知识非凡,运行经营水平“超人”,被老板刘国钧先生看中。

1933年,查济民从上海被刘国钧先生聘任到常州大成二厂当技师,下班后他天天都在寝室里读书。有一次,一位朋友去探视他,他正在埋头读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只见他吟声朗朗,兴致盎然,心不旁鹜,竟然到了不知有人入室的境地。想不到一个实业家到了晚年心中还有那割舍不下的文学情结。查济民晚年爱作诗,他的处女诗作是《赠廖晖·中英签约归还香港观礼有感》,发表在1984年秋的《人民日报》上,诗云:依然签约此城市,今日风光迥不同。英烈壮怀三世志,满襟涕泪忆尊翁。这是他以真挚的情感回忆与廖承志同志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诗人满怀的思念之情。

他在追忆作诗过程时写道:“我少时因战乱频仍,飘徙无定,故失缘于文学。后忙于实业,依然无暇顾及。惟生性爱好,婚后因妻璧如深爱古典诗词,故常偷闲共读,但为时其短。诗词属于形象思维,是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诗词是语言,它以提炼的优美的格律和形式,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古典诗词经久不衰,证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中华五千年的结晶,它应该受到珍视、保存和继续发扬。”

济民功高 福寿全归——浙江海宁查济民故居风水考

查济民的古典文学功底扎实,写出不少爱国爱乡诗篇。

爱国心切的查济民,在1988年的《借放翁句告儿孙》表白心迹: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十亿尚寒穷;期增品德树威信,兼树谦勤笃实风。曲巷千家齐奋发,华都百业皆图鸿;神州经技飞腾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首诗是查济民先生忧国忧民内心的真实写照,又寄托着诗人的殷切期望。

实业救国是查济民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当我们今天盘点查济民的成功业绩,不能不说,贵人相助,是其成就事业的必备条件。六十多年前,查济民还在现代纺织业的奠基人之一、常州“纺织大王”刘国钧的企业里当工程师和部门负责人。刘国钧先生见其“品行端正、好学多思,不但工作出色,而且有领导能力”,不仅对他委以重任,还亲自将长女许配给他。

除了贵人相助外,查济民也是一个审时度势,勇于开拓的企业家。抗战胜利以后,为了拓展和提升家族事业,查济民先生带着岳父刘国钧的嘱托于1947年来到香港,从此便在这里扎根。香港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为查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查氏家族也为这颗明珠增添了亮丽光彩。我想,查济民还好没有留在大陆继续办厂,否则就会被公私合营化掉他多年打拼的企业家底,也不可能有今天的纺织王国,当然弄的不好也逃脱不了历次政治运动的折磨而早死。

济民功高 福寿全归——浙江海宁查济民故居风水考

查济民是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回到大 陆投资兴业的香港实业家。

内地改革开放后,查济民在内地如同在香港一样如鱼得水投资兴办企业,也在于他情系祖国,其爱国业绩尊定了他的社会地位,两度受到邓小平的接见。香港回归后,大陆的改革开放东风吹开了查济民心窗,他高瞻远瞩地洞察到,香港企业只有加强和内地的合作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从1993年起,查氏企业便相继在广东中山、浙江杭州、江苏常州及上海等地合资办厂,不仅为他的老牌“纺织基王国”增添了新的动力,而且促进了当地传统纺织业走向现代化。

谁都知道,在美、欧以“纺织品限额”相威胁、与中国大打贸易战的今天,纺织行业的利润已经被压到很低程度,亏损企业也不在少数,查济民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原来他是为了在大陆“倡导一点企业精神,提高一点管理水平”,再则是因为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不赚钱,却能为社会解决一些就业问题”。一颗炽热的爱国心跃于言表。

济民功高 福寿全归——浙江海宁查济民故居风水考

办企业不能不讲赚钱,查济民就“企业盈利是否最重要”这个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理念:“在私人小企业只为糊口时,无利润即被淘汰,当然利润是最重要的;但是到了有适当规模时,对事业成败的责任感和如何使事业健康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而到了企业有更大发展时,事业对国家社会有贡献才是更重要的。”所以他“把赚钱只作为一个成绩的指标,不是为了投资的回报或盈利。即使有分得的利润,也不是用来过奢侈的生活,而只希望做一点对国家、民族、后代有益的事,尤其是提倡教育和科技等最根本的大事。”为了促进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查氏集 团于1994年出资2亿元设立了“求是科技基金”,专门奖励著名科学家、青年学者以及科研集体,后来还增设了研究生奖。

查济民爱国爱乡,先后出巨款在家乡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兴办文化教育、社会公益事业,赢得乡亲们热烈赞誉。

济民功高 福寿全归——浙江海宁查济民故居风水考

查先生晚年全力支援"科技兴国",成立"求是科技基金会"

舍得之人才是聪明人。从古至今,有无数著名人物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舍得"二字的把握和体悟。“舍得”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懂得舍得的人往往会有大收获。查济民在大陆兴办企业捐资办学和做慈善事业,赢得人们的赞许。人不过百年, 2007年3月28日,香港著名实业家查济民逝世,享年93岁。查济民逝世后,他不仅留给家族一大笔财富,也将大爱的丰碑建在人们心上。正如香港《大公报》评说,查济民一生最值得称颂的地方,并不仅仅是事业王国的建立,而是终其一生无穷无尽的爱国精神和正直高尚的人格力量。查先生晚年全力支援"科技兴国",成立"求是科技基金会",所聘请的顾问:陈省身、杨振宁、周光召、李远哲、简悦威、何大一、姚期智,无一不是国际著名的一流学者。这些学者对财雄势大的基金会和富豪见过不少,但他们对查先生都怀有由衷的敬意,他们敬佩查先生对中国科研事业的无私捐助,敬佩查先生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

人品之高,当为人们所祟敬。当查老逝世后,从悼念规格就知道查老的人格魅力!当时为查老扶灵的八位社会贤达包括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中联办主任高祀仁和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和求是科技基金会顾问周光召等将先后在灵堂致悼辞。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领导纷纷致电表示沉重悼念。你想谁有这般殊荣?只有爱国为振兴中华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才享受这种礼遇。查济民当之无愧!

济民功高 福寿全归——浙江海宁查济民故居风水考

海宁建起查济民纪念馆,他对国家和家乡的贡献永远记在人民心上。

当查老的灵柩将运返其家乡浙江省海宁市后,海宁特批其遗体葬在家乡土地上。袁花家乡的厚实而温暖的大地慷慨地畅开胸怀,拥抱这位袁花出去的杰出儿子,其陵园在村级公路旁,离查济民企业不远,这是一块气势宏伟的墓场,查济民安葬在生养他的土地上,实现了他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夙愿。这块千余平方的墓地被分割成几个部分,从高高低低的几十块墓碑来看,这显然是查家的祖坟地,偌大宽阔的墓地,芳草地中安葬着一位杰出实业家的灵骨。家乡人路过此地,眼光情不自禁往墓地望去,有几许惋惜,但更多的是敬意。

一位爱国实业家已经离去,但他留下的财富——特别是精神财富仍将惠泽后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