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还喊着招不到人是为什么?

昊小欠


我作为一个有将近20年工作经验的职场老司机,也有过多年的校园毕业生招聘的经历,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生过于泛滥了

现在的很多二本、三本的普通大学、学院,都是从以前的大专甚至中专升级而来的,只要高中毕业,大多数都能读一所高校拿一个本科学位或者大专学位,现在每个学生出来都说自己是大学生,让我们这种老一辈的大学生都怀疑自己的学历了。

8、90年代的时候,我们考大学,本科录取率能有5-10%就不错了,初中升高中又只有不到30%的升学率,这样实际上经过高等教育、有大学文凭的人也就2、3%左右,大多数的孩子通过大专、中专、职业学校、技校等多种途径培养成合适的人才,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有当科学家的、坐办公室的、当工人的、工程师的,大家都能够安分的坚守自己的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的孩子,不管哪个学校毕业的,都说自己是大学生,脏活累活不愿意干,都只想坐办公室,那怎么可能呢?


二、学校教育体制的错位,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各大高校的扩招,导致学校规模急剧膨胀,老师、学生的数量大幅增加,但是师资水平的建设却难以跟上,很多老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没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也不了解当下社会对于岗位人才的真实需求,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根本就没有掌握工作需要的实战技能,一旦走向社会面对招聘,往往无法快速上手解决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这样的人才是不能符合岗位要求的。


三、学生的期望过高

现在的孩子,刚毕业一出来找工作,开口就要5000、8000甚至上万的月薪,也不看看自己既不是985、211,有的连二本都够不上,面试的时候的问题又答不上来,还信心满满一定要去大公司,小公司还看不上,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招你?我用同样的薪水去社会上招聘工作2、3年的有经验的人不是好得多?


四、经济环境不够好

现在的经济环境到底如何,大家心里都有一把尺子,很多企业都过的很艰难,很多企业在用工规模、用工成本、薪资支出方面已经到了极限了,确实没有那么多的岗位空缺出来招聘新的员工,此外,毕业生在刚开始的半年一年往往是一个持续培养期,难以做出业绩的贡献,企业却需要投入真金白银和老员工对毕业生进行培养,在当前的环境下,能有多少企业有这种胆量和能力呢?


五、整体的用工稳定性和人员流动性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说的不好听一点,普遍的眼高手低,习惯于对工作不满、对环境不满、对薪酬不满,喜欢快速频繁的跳槽,希望通过跳槽快速达到提高薪酬的目标,并以此沾沾自喜,年轻人之间又喜欢互相攀比工作岗位、职位、条件、待遇、薪酬这些东西,没有多少人愿意沉下来在一个企业、一个岗位上专心的干上几年,尤其是毕业生,被企业培养了半年一年之后,觉得自己能力强了,待遇低了,就喜欢立即跳槽,压根不考虑企业在前期的培养投入,以我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学毕业生工作半年的离职率一般都超过30%,一年离职率在50%以上,这种情况下,让企业怎么愿意放心招聘毕业生进行长期培养和投入呢?还不如社会招聘来的简单干脆,没那么多烦心事。


其实这种问题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学生来说,真的要反思自己的情况和心态,要能够沉下来踏实的学习、做一些实事,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我是元宝爸爸,亲子旅行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旅行、自驾旅行、亲子旅行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元宝爸爸爱旅行


有一句说得特别好:企业想找拼命干活的牛,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的马!

这句话深刻的反映出几个问题来:

【1】学校教育与职场需求脱节

毕业后,大概你会听到很多声音就是,当年我的微积分有多么多么牛,但是毕业后我竟然一个都没有用到。学校的教育毕竟还是侧重于理论教育,我们学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详细的告诉我方法,以及原理,但是实际上,我们会看见,有很多同学在学校成绩很好,但是在职场发展不顺利。

职场毕竟是在考验智商和情商复杂环境。你能做事不代表能升职加薪。你在学校成绩很好也不代表在职场上能够有所创造。这里就引发一个问题,很多在校成绩厉害的学生,在企业很难适应,一方面放不下身段去协调职场关系,另一方面,自认为成绩很好就应该拿高工资。

【2】找不到工作以及找不到心仪的工作

其实学历还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很多时候,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毕业生心仪的工作。为此我调查了周围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是这么说的:

学生一:工资才4000元,除去租房子所要花费的2500元,只剩下1500元,我几乎所剩无几。要说可以搬到偏远的郊区住,但是每天一个多小时的上班路程,我真是受不了了!

学生二:我不明白,为什么这家企业总是要加班?难道没有员工自由吗?难道没有劳动法吗?

学生三:我大学学的是生物科技,但是实际上,我可以做的事情很少。除了去一些私企美容工作做一些护肤品的检验工作,实际上我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3】环境发展与现实的冲突

根据一份数据调查显示,2018年预计我国毕业大学生将高达820万。就业形势确实严峻。一方面,企业缺口不多,有经验的员工大把且拼命。另一方面,大学生培养的成本高,不如从同行业且工作一两年有经验的员工招聘,尽快上手。

再者,目前各行各业确实都不容易。中国老年化日剧严峻,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人数3亿人口,老年人的消费是紧缩的,企业规模也日渐紧缩,意味着岗位减少。就业将更困难。

大学生想要在毕业大潮中获得优势,需要在校期间打造更核心的竞争力,参与更多的项目,不仅学历够硬,项目经验也够硬,那么毕业后才不至于陷入困境。

职场上的你,觉得有道理吗?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萍行职场


作为一个小公司的老板,我说几句可能更说明问题。

我公司2003年成立,公司成立的时候,招工很简单,找工作的大学生,只有一个字:钱!工资合适,就来上班。到了2000年以后,再招工的时候,大学生就会提出,是不是给上三险啊等等。到了2010年以后,再招工,现在的大学生就问题多了。1,要工资高。2,要离家近。3,要公司规模大。4,除了三险外,还要有一金。有的人甚至还要问问,老板是不是开的好车!(不知道这和他有什么关系?)。刚来的大学生,什么都不懂要培养半年才出来,刚能做单了,他就惦记跳槽。所以我现在,干脆不招工了。能做多少做多少。够自己吃喝就完了。


永宝斋斋主


说一个我同学的故事吧。

他从一个二本的大学毕业,机械工程学专业,上大学的四年时间里,不知逃了多少堂课,考试大多靠作弊过。毕业的时候,面临找工作问题。有很多企业来学校招聘,这个不合适,那个也不合适,他整天嚷嚷着:"怎么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企业啊?什么时候能来一个机械制造的企业啊?"



其实来学校开招聘会的很多企业,有很多都很不错的,有中字头的大型国企,有全国500强,还有不少之前学长学姐推荐大家去的企业。这些企业福利待遇算很不错了,关键是人家不限专业不限经验,愿意接纳小白啊。

可我那同学就是看不上,我一个学机械的去粮油企业?去卖房子?我四年大学白读了?

最后他成功如愿进入了一家机械制造企业,那家企业在工业区,离市区比较远。然后我那同学又在群上抱怨了,什么鬼公司?没有住房公积金就算了,五险还得过了试用期才有!加班费5块钱一个小时!还得申请,没加够四个小时他们还不好意思去申请!申请了领导还不一定批!

抱怨有什么用。何必如此执着自己的专业呢?何况你在大学混了四年,真的把这个专业的知识学透了吗?



在此给广大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一个忠告,真的不必太执着自己大学的专业。很多公司招不到人,他们愿意从零开始培养的。

作为应届毕业生,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你可以零经验进入很多公司,只要你愿意把自己当做一张白纸,虚心努力地去学习,很多公司会接受你的。

对于很多很热爱某个专业的学生,可以忽视这篇文章。毕竟还有很多专业确实需要扎实的功底,接受过硬的训练,比如医学,航空业之类。



但是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请把眼光放宽了,学习一个专业,不一定是为了专门从事那方面工作。学习一个专业,掌握一个学科模型,认识世界的时候就多了一个参考。

比如,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原子可以类比成太阳系,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绕太阳旋转的行星。你马上就懂了。

改变观念,才会有转折,并且什么时候都不晚。


二占占


作为一个刚刚从某985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我对这个问题还是非常有感触的。

所以下面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与其说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如说是大学生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工作到处都是,随便找一个工作很好找,但是重要的是很多工作自己不会干或者不想干的问题。

那么大学会为什么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呢?

其实也是主要因为在大学期间没有好好把握好大学四年的时光。

我身边就有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其实一直都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自己能干嘛、该干嘛、会干嘛。

所以整天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提升自己,所以造成了在大学毕业之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也学得不够深,同时如果想从事其它的行业,自己又没有经验的尴尬局面。

企业为什么招不到人

其实也不是企业招不到人,而是企业招不到自己满意的人才。

那么企业为什么招不到自己满意的人才呢?

企业方面

首先企业应该看一看自己所提供的岗位是否是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有足够发展前景的岗位,如果这个岗位没有什么发展,那么相信招不到人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企业同样也需要看一下自己所提供的薪资待遇是否合理,有很多公司想用很少的钱就招到很好的人,这种好事谁都想要,但是却是不现实的。

学生方面

其实个人感觉现在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每个学生毕业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在校招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公司。

因为校招相对来说对学生的要求会较低,所以学生基本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工作。

要说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也就是因为学生的经验等问题,让企业觉得不合适。


游遍古今中外


找不到工作招不到人,无非几点:

1、薪资待遇。

这个原因应该是根本原因,就像辞职一样,不能说百分百,但也有百分之七八十是因为它了。



我们部门最近就在招人,人事发布在网上的薪资是3K—4K,快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一个过来应聘的,是一个新人开口3800,最后没谈拢,以致于我要做两个人的事情。企业想要花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而我们找工作时候,想的都是和企业相反的。

2、眼高手低。

我们不排除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但那是少之又少的,你没有实际案例,企业不会冒这个险接受你的。企业都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我来公司面试时,是人事开的工资,因为他也会根据多方面来衡量你的工资的。

3、学的和用的不一样。



现在好多学校教的和到企业实际操作相差很多。这个在我出校门的时候,就亲身体验到了,理论和实际还是要有一段的路要走的。现在好多大专院校都是第三年直接安排学生到岗位上操作,觉得这个蛮好的。

4、僧多粥少。

企业都认为这方面的人比较多,所以就降低工资,三条腿的蛤蟆没有。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抱着这个不来还有下一个来的心态。


织趣舍


亲戚家孩子大学毕业好几年了,2016年说已经两年没有上了,我说为啥不上班呢?上班一月才2000块钱有啥意思?还不如在家呢!我说你刚毕业啥都不会,你去上班对人家来说就是个副成本,等你熟悉了可以给单位做贡献了待遇就上去了,没什么用处。说要来学做生意,听我一说没那么容易也不敢来了,这一算四五年没上班了。管他呢父母在工地上能赚钱就行,这不是个别现象,单位还有一个儿子毕业几年了这个工作不好那个工作不好,不上班天天还得回家给他做饭。
这不是个别现象,这代孩子和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不一样,在家里爸爸妈妈什么都给我准备好了,在社会上也一样,你不给我准备好我就不去。我们有个很好的移动互联网项目招加盟商,找项目做应该看什么?肯定是看这个项目能否有发展,将来能否给我赚钱?这些孩子们看什么?看你的项目有没有盈利,他认为他来就是来分钱的,盈利了他才来,盈利了我还要人吗?招商是找你来干活一起来做项目的,不是项目很赚钱了让你来分钱的。



这代孩子家里多少都有些积蓄,父母能吃苦能省钱基本上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对钱还不在乎,我们招人的也很麻烦,来了就不会甚至不敢考核,宁可少要人还可以省成本。这么多人都是这样的观念怎么办?不愿意找工作,找了工作也干不了,我们的社会家庭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社会担心的独生子女垮掉的一代真正的来了,我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感受。幸好现在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正在快速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工。


创业特种兵传递快递物流信息分享创业心得!



创业特种兵


本人本科英语专业,研究生计算机专业,现在在国内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

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阶段对此体会非常深刻,谈谈我的看法。


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很多企业喊着招不到人,看似很奇怪,其实非常容易理解。

招不到人的问题

有个别实力不强的公司“招不到人”,薪资给的不足,企业吸引力不大。

另外这里所谓的“招不到人”更多地是指“没那么好招人”或者说“招不到合适的人”并非真正招不到。

经历过名企校招,现在优秀的学生名校的学生也很多,特别优秀的也算少数,企业之前也在抢人。导致很多企业也像一些学生一样“高不成低不就”,招人“高不来,低不想要”。

某世界五百强去年校招都出现招不满的情况,就是因为真正优秀的在内推期间就找到了工作,傲慢的招人态度,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让很多学生选择了其他。最后放低姿态,眼巴巴得招人(但是依然还是只要指定的211学校,还是要能力还不错的,这部分学生早已搞定了offer),最后还没招满。

“招不到人”并非一个人也招不到,只是招不满或者难招到合适的人,这对于名企也普遍存在。

有些好的企业招不满是因为宁愿空着,等着下一波校招,等着社招,也不要“不合格”的人进来。

说到底还是能力能不能支撑你的理想的问题。

可是总有一些没真才实学的人,还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够努力,抱怨这抱怨那,“不服气”。

都是哪些人“找不到工作”?

800万看似很多,但是大学生基数也非常大。

首先请大家想一下,都是哪些人找不到工作?

根据我的所见所闻,名校的学生普遍非常好找工作,普通学校里专业学的非常扎实学生也不愁找工作。

找不到工作的学生不说有多么强的自学能力,多么强的主动性。大部分连自己的专业都没学好。

“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大学都在干啥?

我见到的“不好找工作”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大学里不太努力的学生

,甚至连学习都不好,更别说学一些和工作需要的技术。

可以对比一下二本的学生和名校的学生学习氛围,日常生活,我想大家心里应该有数了。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混日子”,“及格万岁”、“不挂科的大学不完整”,上课玩手机,没课打打游戏、泡泡妞、吃吃喝喝等。

很多大学生大学前三年混日子,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两个月才“幡然醒悟”努力学习,努力找工作。

如果这类学生都能轻松顺利找到好工作,那么还有天理吗?

欠下的总是要还的。企业不会为废柴买单!

大学教育和企业要求之间的矛盾

大学教的很多内容偏理论化,企业要求偏实践化。

很多大学里面教的内容相对浅显,相对基础,甚至有些知识是“过时”的。

而很多学生并没有从“高中思维”转变到“大学思维”,以为学习好考试分数高就行,其他的不重要。不去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技能。

总是觉得“时间还早”,“周围人都这样”等,日子很快过去,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能力不行。

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

很多普通大学的学生,总觉得名校的学生都是龟兔赛跑里的兔子,都懒洋洋。

反而是自己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地学生在混日子。

有些人怪学校,怪氛围,我认为只能怪自己。

大学教育本来就和高中不一样,不可能像高中一样,什么都明确告诉你,手把手教你。而且即便像培训机构一样教,依然有大把学生不愿听课,看看一般的学校里专业课玩手机的多少?课余时间都在干啥?就算像培训班一样有很多人不想学,不主动学。毕业再怪学校不听。最终学出来还是千差万别。就业的时候人那么多,企业当然选基础更扎实,学的更好的学生。

研究生期间有一个关系非常不错的同学非常优秀,人比较聪明还比绝大部分同学更努力。

经常搞比赛搞到半夜才回去,学习也专业第一,拿了各种奖学金,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一些对能力提高有帮助的事情,在全国性的很多比赛都拿到了非常好的成绩,最后去了阿里巴巴。

虽然无不算成功,而且我自认为自己也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是我本科是一个普通二本学校,英语翻译专业,我大二开始重点学习自己喜欢的计算机编程,但是我英语专业的证书如英语专业八级、英语专业四级,甚至不需要考的大学英语四级和大学英语六级也都通过了。

大学期间放学总是第一时间冲到宿舍学编程,暑假寒假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编程。大学里参与我们市单证防伪系统开发(该系统现在还在用),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次软件比赛,拿了我们学校那一年唯一的省级一等奖(计算机学院也有二三十个团队参加)。

最后考研也考到了计算机专业,现在也在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工作。

为什么还有一些人思想还不转变,学啥都手把手等着别人教。学校里教的不好好学,找不到工作逼急了才去培训好好学。找到工作再怪学校?难道不应该自己反思吗?

欠下的总是要还的,企业不会为废柴买单

这句话并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们公司入职的时候一个人力资源老大说的

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看似矛盾,其实是必然现象。

找工作的阶段优秀的学生在内推阶段轻松拿到好几个名企offer,“痛苦地”在这些企业里面选一家。一般的学生在校招阶段才能找到工作,甚至都是一般的企业。专业技能很差的学生,校招甚至都找不到工作,等着公司“补招”。

企业招应届生未必全都要求技能完全达到工作需要,很多专业基础非常扎实的学生好的企业也愿意要,可是很多学生的专业学的一塌糊涂。

非名校在就业是本来就不占优势,但是大学期间还在混日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难想象了。

找不到工作的人自己该想想大学里自己都在干啥?

你今天走的每一步,都会在未来留下印记。

前几天在问答上还看到有人问“大学里没好好学,找不到差不多的工作怎么办?”,还有人问“想写简历求职,大学里成绩不好,没有像样的证书,没有获奖该怎么办?”,我只想说“凉拌!”。

另外有人说还有走关系找到工作的

确实有这种情况。有关系的靠关系,没关系靠能力。没关系还没能力还不努力,还说啥?!

说再多依然有不听的,依然都不当回事的,这不重要。希望毕业的时候有勇气对自己说没有荒废,你的工作的层次也将是你大学是否努力的见证。

成绩固然不能代表全部,第一份工作固然可能无法决定一生,但是就像大学读名校和普通本科一样,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你的能力,影响了你以后的发展。这种差距未必是越来越小,别人资源更多,能力更强,未必不比你更努力,未必机遇比你差。

机会给有准备的人,而不是给“不服气的人”。

大学迷茫的问题可以看看我的另外一个回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52735151883813124/


本人擅长解答英语、计算机、考研、大学生活等相关问题,欢迎关注我,也欢迎类似问题可以邀请我回答。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探讨,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


明明如月学长


不知道年轻人有没有注意一件事情,本人有次闲转时看到有个地方相似于很大的院子,门头上写有"xx劳务市场",进去一看,两边一式的彩钢板房,再看门楣上都写着“xx职业中介”,刚好我儿子大学刚毕业在找工作,于是我试着进去问了问,工作人员一听我说是本科毕业的,本来很主动热情的态度,忽然变得没精神了,不过老板还算不错,他告诉我,他们主要介绍的学历不高的,大学生要到"×x路上的人才市场",我又问了句"刚毕业又没啥技术,能不能先找活干着",老板说不行,当时我就觉得很不理解,事后问一单位管理人事才知道真正原因:1政府对企业用大学生有最低工资限制(当时本科1600元,大专1200元)2企业普工上班经常超时,大学生有文化,容易被投诉;3企业只给一部分人缴纳养老保险,使用大学生必须缴纳社保养老,无形中企业增加了经济负担;4大学生属文人,吃不了企业普工的苦;5企业留不住大学生。


江驰1


我就是面临人手不足,招不上来的困境,我个人觉得还是毕业生在大学阶段没有找到目标的原因。

上周我刚面了一个姑娘,觉得很合适,姑娘也明确告诉我,她还有另外两个公司在考虑,会在我们三家中选一个入职。

我看中这个姑娘是因为这个姑娘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高三和大一的时候就有给出版社在书展做兼职的经历,大二在出版公司实习,大三去了业界比较大的出版社实习至今。

她在面试的时候,明确投我们是看我们的畅销书经验比较多,希望来开拓一下视野,看看畅销书运营模式。这也是她打动我的地方,她来之前对自己要投的职位、公司都有很好的了解。

一般做事的人都是这个流程:充分收集信息、理性决策、果断行动。

至少在第一步,她已经很成熟了,她准确说出了我们最近几年的畅销书作品,并且在书展上,拿到了我们的书目,并且对我们最近的畅销书阐述了观点。

虽然她并不了我们的运作模式,但是她思考了。也就是说,等她入职,经过入职培训以后,我带带就能独立工作。


说完了成功的案例,我再来说说最近我拒绝的新人。

1、解决问题能力差。

尽管我经常推荐解决问题的书,也做入职培训,但是解决问题能力还是现在新人的硬伤。他并不清楚如何自己解决问题,

2、专业能力

我这边的专业能力就是阅读和写作能力了,一般入职我就会推荐他们看办公室书架上的阅读、写作书,可是非常奇葩的是,有些新人会跟我强调“功利性阅读有害”,我都无奈了。阅读的原始目的:消遣、收集信息、获得知识。

读书的原始目的不就是为了传承信息和知识吗?不就是功利性阅读吗?你反对功利性阅读,那你上这么多年学,都干嘛呢?功利性阅读你上学干嘛?这么多年都把害了?

我真是无语了,这种基本上我都不辩论,干什么不吆喝什么,直接再见了。

3、沟通能力

沟通这事,说在点,听在心。你不喜欢我给你安排的工作,你直接说,你擅长什么,能做什么,想学什么。咱们都好商量。你有事不说,不问,我说什么你不反馈,那这个真是没办法沟通,我只能换人。


我总是跟职场新人推荐《靠谱: 顶尖咨询师教你的工作基本功》

从沟通技巧、逻辑思考技巧、资料制作技巧、专业·商务精神4个方面,详细的讲解了职场新人应该如何建立工作习惯。

自我认知是进入职场最关键的一关,你要通过认知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长处,自己能干什么,擅长什么,需要学习什么,然后系统的学习。还是那句话充分收集信息、理性决策、果断行动。光下决心,不行动也是瞎掰。

想毕业就找到工作,不妨好好想想企业需要什么人。而招聘单位,我也有个心得,就是招聘实习生,基本上上学期间能出来实习的,都是有想法的,培养培养就能带出来的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