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最后去了哪里?

用户226984999158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基本可以肯定,朱棣没有确认建文帝的死亡。

建文帝据说是投火自焚的,最后连尸体都没找到。找到的都是疑似的焦尸,看不出是谁。

当年没有DNA技术,也没法鉴定。

对于,朱棣也是怀疑的。在给朝鲜国王的书信中,他明确说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

抛去建文帝被烧死不谈,现在的历史专家,对于建文帝的死亡,有两种理论,但都缺乏足够证据。

第一,建文帝逃到福建宁德出家

南京大学教授明史研究专家潘群发现,福建宁德金邶寺有异常。

一是发现了绣有九条龙的袈裟。在古代,敢穿这种袈裟就是死罪。这应该是朱元璋的物品(晚年),建文帝逃出皇宫以后仓促改装为和尚,就用了这个袈裟。

二是和尚的墓葬两边各有一条闭嘴龙,墓的朝向为座正北朝正南。在明代,这均是只有皇上才能享受的。普通老百姓哪怕豪族乱用,可以视为谋反,是诛九族之罪。

金邶寺附近的村子,郑姓人氏世世代代守护这个墓葬。

潘群认为,这是跟建文帝一起逃出的大臣翰林待诏郑洽的后裔。

客观来说,潘群说的有一定道理,但还缺少直接的证据。

第二,建文帝逃到湖南九疑山的下灌村的龙回寺(龙池寺)出家。

学者郑敏娟认为,建文帝是在由神乐观主管兼任膳夫的大臣李闻举的保护下,逃出皇宫。

李闻举将其带回老家湖南九疑山的下灌村,建文帝在龙回寺(龙池寺)出家。

李闻举后人的《李氏族谱》中有明确的记载。

但龙回寺附近没有建文帝的墓葬,不知道他死后去了哪儿。

这也是一种说法,但只有家谱为证,证据太单薄,不足为信。

事实上,朱棣确实在全国寻找过建文帝踪迹,怕他会趁机造反。

因为建文帝比朱棣小17岁,朱棣篡位时已经42岁,当年人一般活到50多岁。

如果建文帝不死,朱棣是不怕他,怕朱棣的儿孙不是建文帝的对手。

甚至很多人认为,朱棣让郑和下西洋,除了扬威和外交以外,也有寻找建文帝下落的原因。因为明代很多华裔出海定居东南亚,不能肯定建文帝是不是也躲避在海外。

如果建文帝还留下后代,可能会被人利用对付朱棣和他的后代。


萨沙


建文帝最后去哪里了,朱棣应该是最关心的,也是最清楚的。建文帝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在位很短的皇帝。继位的次年,燕王便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通过三年的战争,朱棣成功的取代的建文帝,而建文帝则在宫中一场大火以后不知所终。

关于建文帝到底去哪里呢,这六百多年以来,一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个人认为建文帝极有可能是被朱棣暗中所杀了,因为朱棣肯定是不可能让建文帝活着的。建文帝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假如朱棣真的将他抓住了,是非常难以处理的。

朱棣如果杀死建文帝,其实是没有光明正大的理由的。毕竟朱棣出兵的理由是“清君侧”,意思就是说皇帝身边有奸臣,朱棣起兵是为了杀掉这些奸臣,并不是为了造反做皇帝。现在朱棣都打到南京城了,奸臣都被清得差不多了,一旦他杀了建文帝,那便是弑君,局面上太难收拾了。

朱棣如果不杀,那么建文帝则是一个重大的隐患。倘若那个人把建文帝偷偷弄出去,非常容易再次引发内乱。另外朱棣是他叔叔,正常情况下建文帝极有可能活得比朱棣久。一旦朱棣去世,新皇帝肯定没有朱棣这种能力,那么建文帝抓住机会是有可能再次复辟的。

所以朱棣处理建文帝最好的方法便是暗中杀死,然后对外说是不知所终。

目前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三种说法:

第一,自焚;

第二,逃亡;

第三、最新一些新的说法。

自焚的可能性是有的,《明实录》中也是有记载。不过,建文帝自焚极有可能是朱棣为了掩饰自己弑君的事实,让自己继位更有合法性。

假如建文帝真的侥幸逃出了南京城,那么问题在于他逃向了哪里?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

目前来看,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是逃亡了云贵;第二是逃亡了两广;第三是逃亡了闽浙。当然,现在也有逃亡苏州、逃亡青海等等说法。毕竟这件事情,现在没有确切的证据,只能从各种文献资料中的蛛丝马迹来推测。

最奇特的说法是建文帝逃亡了南洋,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便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这是千古谜案,正史上没有说清楚,野史上谈的比较详细,有鼻子有眼,但难以考证。

中国有一部预测之书,据说很准(是否可信自己判断),这就是推背图。

《推背图》第二十八象:辛卯,专门谈到这段历史,暗示了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谶曰 :草头火脚,宫阙灰飞。家中有鸟,郊外有尼。 颂曰:羽满高飞日,争妍有李花 。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

谶曰和颂曰的前两句主要说燕王朱棣造反,皇宫失火,李景隆迎降燕王入宫;后两句都在暗示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家中有鸟(燕王进来)后,建文帝到京城外面做了尼姑(郊外有尼)。

这说明,建文帝是出家了,但不是为僧,而是男扮女装,成了尼姑,以掩人耳目。这就是燕王称帝后遍查国内和尚没有发现建文帝的原因。

建文帝出家暂避后,躲过风头,开始以尼姑身份四处游历,所谓“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燕王称帝后,派郑和下西洋,四处搜寻建文帝下落,最终一无所获。

据传,建文帝晚年回到南京郊外的尼姑庵,彻底放弃帝王之心。胡濙访知此事后,深夜与朱棣密谈,朱棣从此不再关心建文帝下落。

以上是野史,仅供谈资。


高尚涛


我负责任的说,这个事没人知道答案,历史上流传广泛的结果,一、说朱棣攻进了南京后,建文帝一看大势以去,没办法了,跑吧,他把皇袍脱下来,换了一套袈裟,顺着皇宫的小门跑了,跑到深山里当和尚去了;二、建文帝看朱棣以攻进南京,没办法了,跑吧,去哪了呢,这回跑的比较远,出国了,去南洋了,朱棣派郑和几次去南洋的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可去了六、七次也没找到;三、这是正史上的说法,建文帝看朱棣攻进了南京,知道大势已去,自己回天无力,绝望了,放了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这就是对建文帝下落流传比较广的几种说法。至于说,到底,哪个是真的,无从考证,这是一个悬案,也是一个千古之谜!


明月清风话古今


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可以肯定的是朱棣并没有找到建文帝,如果找到了,他就不会把溥洽给软禁起来了,更不会有郑和下西洋,乃“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的说法。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大概从靖难之役以后,一直就是一个谜案,有多种传闻,朱棣是“叔夺侄位”,违反了皇位继承制度,其皇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受到了极大的质疑,建文帝一旦出现,朱棣的皇位就会面临危机,况且在未迁都北京之前,以南京为中心的区域聚集了一批忠于建文帝的臣民和知识分子,朱棣一生当中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建文帝会出现。如果建文帝出现了,朱棣要么就是杀了他,要么就逼其禅位,以获得皇位继承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依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朱棣根本就没有找到建文帝。

朱棣到了南京皇宫之后,建文帝下落不明,然而,他宣称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并以天子之礼下葬,但是,明朝皇陵之中,并无建文帝的陵墓,所以,朱棣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如果建文帝真的死了,他以天子之礼下葬了,朱棣皇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危机是可以解决的。

(明成祖朱棣画像)

正因为建文帝的下落不明,所以,朱棣在听闻僧人溥洽知道建文帝的行踪之后,就罗织罪名将溥洽软禁了十余年的时间,还命令给事中胡濙等人,到处寻找建文帝,但还是没找到,胡濙从永乐五年开始,

“遍行天下州郡乡邑”,在民间秘密寻访建文帝的下落,至永乐十四年才回到朱棣身边,但一无所获,永乐十七年,胡濙又开始在江浙、湖广一带寻访建文帝,永乐二十一年,他似乎知道了建文帝的下落,当时的朱棣正在宣府,睡梦之中,听闻胡濙求见,急忙起来,召见了他,胡濙把他在民间寻访到的消息,全都告诉了朱棣,君臣二人秘密交谈了很长时间,直到“漏下四鼓乃出”,至于谈话的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次交谈以后,朱棣似乎开始不怎么关心建文帝的下落了,再加上先前派遣郑和下西洋,也并未找到建文帝的下落,《明史》记载说,朱棣“至是疑始释”。

所以,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们可知,靖难之役以后,确实有许多关于建文帝行踪的传闻,朱棣也派遣胡濙等人在民间寻访了多年,甚至郑和下西洋,其中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但是都没有找到,到了永乐二十一年,与胡濙秘密交谈了很长时间以后,朱棣就不再关心建文帝的下落了。

(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胡濙可以说是朱棣的一个“私人侦探”,朱棣不仅让他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而且还让他打听朱高炽和朱高煦的事情,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永乐二年被朱棣立为皇太子,但朱棣似乎更喜欢二子朱高煦,从而引发了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的政争,当时“人言东宫多失德”,朱棣命令胡濙秘密调查此事,经过调查之后,胡濙“密疏驰上监国七事,言诚敬孝谨无他”,朱棣听了胡濙的秘密奏陈,非常高兴,朱高炽的太子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英宗正统五年,有一个僧人在云南、广西一带自称是建文帝,后来经官府调查发现是假冒的,于是就将此人逮捕入狱。于是,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就一直有建文帝当僧人时行踪的传说。


腾飞说史


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桩争讼不决的历史悬案。中国有很多版本,个人认为永乐把建文帝杀了而且建文帝还遭受了剥皮抽筋之苦。因为民间版本太多说的都是生龙活虎有眼有鼻,永乐为了维护自己的仁慈怕天下人骂他杀侄子,就让好多人假扮建文帝然后四处逃跑在不同地方留痕。据说当年永乐进南京,建文帝不可能逃跑,南京城就连一个蚊子都逃不出去,他咋们可以出去,早就被他叔叔杀了。



雾以泪聚l


听说去了法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