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有“逃跑将军”之称,为何蒋仍重用他?

渭水一青萍





刘峙不仅叫“逃跑将军”,而且还叫“猪将军”,可以说称号非常难听。

但就算称号如此不雅,蒋介石对其还是很重用,为什么会如此?难道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回答:有的。

刘峙曾是常胜将军,被蒋介石称作“福将”



刘峙的出身很一般,家庭很不幸。

在江西吉安出生的刘峙,刚满一岁时,父亲就被地主恶霸打死了。于是,母亲改嫁给了一个小老板,没过多少时间,继父小老板也死了。

无奈的母亲继续改嫁,找了当兵的“统带”黄小山。黄小山是个军人,所以没办法长待吉安。

临走时,刘峙母亲不想离开家乡,更主要的原因是,黄小山是有老婆的,去了她只能做小。

刘峙他妈不走,但黄小山很疼刘峙,于是继父带走了孩子,并且送到了湖南老家,交给了结发妻子唐氏。虽然唐氏是后妈,但对刘峙并不苛刻。

看来这孩子运气不错

大了一点,刘峙先读了湖南陆军小学,学了不少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同时对革命有了一定认识。

1913年,刘峙去了当时很牛逼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也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同学,比如熊式辉、陈继承等人。在保定学校,刘峙的思想发展得很快,可以说一日千里。

1915年毕业后,去了广东,因为那时的广东是革命根据地,是孙中山的老家。

在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后,刘峙因为表现太出色,被陈炯明看中,成了少校副官。

但好运气又来了,不久孙中山也看中了刘峙,于是,刘峙被孙中山调走了。



幸亏被调走,要不然继续跟着陈炯明,后面会被征讨的。

刘峙在孙中山麾下,表现一样亮眼,打了不少胜仗,于是引起了广泛地注意。

黄埔军校成立时,刘峙应何应钦的邀请,当了黄埔军校的教官,其后作为教导团的营级干部,在两次东征过程中表现不错。

于是,凭着良好的表现,刘峙的晋升也是火箭般的,一年多时间,就成为了师长。

这之后,刘峙又做了个“英明”的决策,以蒋介石马首是瞻,开始全面支持蒋介石,这大腿抱的不是一般的好。

在后面的时间,刘峙继续他的“胜仗生涯”,先是北伐打溃了孙传芳等军阀,后来又是帮助蒋介石发动412清党,再后来帮助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立下大功,更后来成功的进行了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

如果对此时国民党内部最火的人进行排名,刘峙绝对可以排到前三名。

此时,刘峙的“常胜”美名传播四方,在国民党五虎上将中也是排名第一,蒋介石称其为“福将”。

对于这么一个能打仗的人,对于这么一个“福将”,蒋介石还是很看重的。

西安事变后,刘峙走了下坡路




西安事变,成了刘峙下坡路的起点。

首先是因为判断失误,听了何应钦的指挥,准备发兵进攻西安,给张学良、杨虎城施加压力,以便救出蒋介石。

谁知此举惹恼了蒋介石,因为逼得狠了,张、杨有可能撕票啊!但,不久蒋介石就释怀了。

不久,坏运气又来了。蒋介石通知刘峙,准备在刘峙辖区开封开会,可刘峙为了骚扰少些,让人拉响了防空警报,于是人们就到了防空洞,城市安静了很多。



但,“聪明”的刘峙却忘了通知防空部队,当白崇禧一行先飞到上空时,防空部队一阵猛打,差点要了“小诸葛”的命。这下蒋介石气坏了,但看到蔫头搭啦的刘峙说明原因后,蒋介石大手一挥“娘希匹,算了!”

果然是肚里能撑船,看来蒋介石还是记着刘峙曾经的英勇,小事上含糊过去了。

蒋介石对刘峙的信任,还体现在去了重庆后,刘峙被任命为卫戍司令和防空司令。

但刘峙这个倒霉孩子,在日本轰炸重庆时,让百姓在防空洞呆得太久,结果被闷死了几千个。这引起了社会极大的谴责,但蒋介石还是没有法办刘峙,这说明蒋介石对刘峙的军事指挥能力还是看重的,其它的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谁成想,刘峙后来的仗打得一塌糊涂,蒋介石开始失望。



失望的第一场仗,就是和日本人开战时,刘峙很快被打败,刘峙快速跑到了石家庄,被称为了“逃跑将军”。

这一仗虽然跑了,蒋介石还是没有怪刘峙,因为打不过日本人,然后逃跑的又不是刘峙一个。

失望的第二场仗,是在抗战胜利后,刘峙再次被启用,可是刘邓大军太厉害,一不小心把刘峙一个整师吃掉了,这下蒋介石真火了,然后宣布刘峙下课。

可谁知,淮海战役前,刘峙又上任了,而且成为了淮海战役的指挥者,蒋介石脑子坏了吗?

刘峙背后有个人,一直支持着刘峙



蒋介石心里一次一次原谅着刘峙,因为前期刘峙功劳实在是大,胜仗实在是多,所以在抗战时,虽然刘峙有败仗,但蒋介石没完全放到心里。

但,刘峙被刘邓大军收拾后,蒋介石准备再不用刘峙了。

但是,此时有个人说话了,还是用用吧,刘峙还是有能力的,如果和杜聿明搭配,绝对是黄金搭档。说这话的人,叫何应钦。

纵观刘峙的一生,最信任他的人,就是何应钦。从何应钦邀请刘峙到黄埔军校开始,刘峙和何应钦的关系实在是不错。

黄埔军校当教官,与何应钦有关;被提拔当师长,也和何应钦有关;最后的淮海战役当统帅,也和何应钦有关。



可以说,刘峙人生的重要阶段,都有何应钦的影子。每到关键阶段,何应钦都能在蒋介石面前替刘峙说两句。

淮海战役前,蒋介石并不觉得刘峙是最佳人选。当何应钦建议蒋介石,有刘峙和杜聿明一起守徐州,效果一定会很不错时,蒋介石相信了。

于是,刘峙当了徐州剿总,成了后面的淮海战役的指挥者。



当我军领导人看到刘峙是淮海战役总指挥时,非常高兴,因为刘峙是挡不住粟裕的,即使再搭一个杜聿明,还是不行。

结果是,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大败,伤亡总共55万人,杜聿明还被俘虏。

也许,那一刻蒋介石是后悔的,但后悔也没用,开弓没有回头箭。

蒋介石重用“逃跑将军”刘峙,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个,一是曾经的战绩太辉煌、太灿烂,让蒋介石长期对其抱有很大的期望;二是何应钦非常支持刘峙,相比别人,刘峙有更多的机会。


蓝风破晓


刘峙是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幼年丧父,跟随母亲寄人篱下,在童年的阴影下养成了胆小、谨慎、畏缩和善于忍耐的性格。不过据我所知,刘峙早年还是比较能打的,比如第一次东征进攻淡水城之战,团长王柏龄表现惊慌失色,多亏营长刘峙亲率所部勇敢反击,才把军阀洪兆麟的队伍压下去。

担任营长的时候,刘峙手下几位连长背地里喊他“菜包子”,他听到了也不怎么发脾气,只说“看到官长来了,还说菜包子、菜包子,这是什么话啊”。由此可见,刘峙为人确实宽厚、老实,吃点亏也无所谓。他总是提醒自己和身边朋友,人生在世没有不散的场面,给人过得去,给人以生路,就不致招怨于前,还可以投报将来。

(青年时期的刘峙)

刘峙当上师长、河南省主席后,同辈的顾祝同、蒋鼎文、钱大钧、陈继承等人生活腐化不堪。1932年6月,蒋介石曾经电责顾、蒋、钱、陈四人,“除刘主席外,四兄犹皆狂嫖滥赌,人格扫地殆尽”。言下之意,你们整天光知道吃喝嫖赌,太令我失望了,还是刘峙正派一点。



(刘峙与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合影)

至于“长腿将军”之说,实际上是出自当代的一些纪实文学作品,主要讽刺刘峙在全面抗战第一年没有打好平汉路北段战役,接连丢失保定、石家庄等地。如同有人说陈诚是“三昌将军”,先后失守武昌、南昌、宜昌,实属无能。其实这些文人骚客也就图个嘴快、顺口溜。苏联军事总顾问崔可夫、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都夸陈诚是国军最优秀的将领,你们怎么不说了?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想拨高刘峙,论军事指挥能力,这个人的确平淡无奇。



(刘峙字迹)

蒋介石之所以重用刘峙,一来刘峙属于黄埔最早的军事班子成员之一,二来刘峙为人老成听话,调他工作从不讨价还价,挑肥拣瘦。尽管刘峙有时候显得十分笨拙,比如有一次蒋介石去开封召集军事会议,刘峙问底下幕僚,委员长亲临开封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安保工作?有人出了一个主意,那还不容易吗,等委员长飞机来了,拉响防空警报,老百姓去躲防空洞,路上也就没人了。结果刘峙稀里糊涂,忘记通知高射炮部队是拉假警报,高射炮部队以为敌机轰炸,差点击中蒋介石的座机。



(刘峙回忆录封面)

怎么说呢?身为重要领导干部,刘峙凡事都想着做老好人,不得罪人,终究还是有所不妥的,虽然收买了人心,但往往造成不肯负责,大事请示上级,小事推给部下,处处小心翼翼,不能独当一面。不过作为一个统治集团,蒋介石既需要像陈诚那样做事雷厉风行之人,也需要像刘峙那样乖乖听话之人,有什么尴尬事情好歹有个“好人”圆个场。


冯杰


刘峙是国民党黄埔系中的重要将领,曾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在北伐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所喜爱。1930年代中期,刘峙即被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当时才四十出头。

黄埔教官时期的刘峙

刘峙之所以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地位,说明他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庸才或者猪将。他的“逃跑将军”之称源于抗战期间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击溃,说实话,当时败于日本人之手的中国军队将领为数不少,其中不乏国民党名将,将“逃跑将军”带到刘峙头上,是有些对立面有意丑化他。

刘峙上将

抗战末期,蒋介石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调任汉中行营主任,任命刘峙接替第五战区要职。关于此事,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据说当刘峙接掌第五战区时,敌方广播便奚落说:“欢迎长败将军来老河口驻扎!”果然,我离开第五战区不出数月,敌人便发动攻势,一举攻克老河口和襄、樊。刘峙指挥无方,无力反攻,该战略据点遂为敌人所占领,直至抗战胜利才重归我有。

国共内战淮海战役爆发前,李宗仁向蒋介石建议,将黄淮平原划成一个战区,由华中“剿总”司令长官白崇禧统一指挥。从战略上看,黄淮平原西至潼关、宜昌,东到滨海,本是一个地理单位;更有陇海、平汉、津浦三条铁路构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调遣部队指挥作战极为便利。但蒋介石拒绝了李宗仁的提议,将这个战略单位分为华中、徐州两个“剿匪”总部,分别由白崇禧和刘峙指挥。当时就有人说,徐州是南京北大门,需要一员虎将把守,起码也要一只狗看守门户,现在却来了一头猪。

抗战时期的李宗仁(左)与白崇禧

其实今天看来,蒋介石之所以重用刘峙,而不用被誉为“战神”的桂系名将白崇禧,就是因为一个听话,另一个桀骜不驯;一个对自己忠心耿耿,一个常常怀有"异志"。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民国年间那些事


经过北伐和中原大战,蒋介石嫡系中涌现出“五虎上将”,分别是: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刘峙名列第一,自然是最得蒋介石信任的人。然而,作为蒋介石最信任的将军,刘峙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却得了两个极为搞笑的外号,一为“逃跑将军”,一为“猪将军”。对于这样一个被人们看笑话的将军,蒋介石为何屡屡重用呢?

刘峙的逃跑将军,主要指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与日军作战的糟糕。全面抗战爆发后,刘峙为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坐镇保定,防守平汉路沿线。当时,刘峙加紧构筑工事,准备阻拦日军,但由于战术上没有创新,消极防御,结果,日军避开正面守军,直插保定,当刘峙准备阻击日军时,又由于决策失误,坐失战机,直接导致保定失守。随后,刘峙率部沿平汉线向西南狂逃,先逃到石家庄,后逃到开封,因此落下“逃跑将军”的绰号。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时,刘峙出任徐州“剿总”司令。淮海战役结束时,刘峙指挥下的22个军全部被解放军歼灭,刘峙又落下一个“猪将军”的绰号。

不可否认,刘峙曾经有过辉煌的的战绩,例如,1930年,中原大战时,刘峙作为蒋介石的嫡系,曾率讨逆军第二军团,指挥顾况同、蒋鼎文、朱绍良、张治中、陈诚等部,讨伐冯玉祥、阎锡山联军,在作战中多次取得胜利。1931年,石友三反蒋,刘峙与张学良一起,将石友三的部队6万多人全部消灭,刘峙也因此得了个“常胜将军”的名号。

然而,军阀混战毕竟不同于与配备精良的对日作战,也不同于与解放军作战,刘峙后来之所以成为“逃跑将军”和“猪将军”,一是自己不能在战略战术上灵活,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二是后来的对象不同了,时势也不同了,而不能与时俱进,所以屡战屡败。然而,他却被蒋介石多次降职,又多次启用,堪称蒋家门下的不倒翁。

蒋介石之所以信任他,主要是因为刘峙对蒋介石的忠心耿耿。比如,1926年蒋介石发动的中山舰事件中,作为第二师师长的刘峙充当马前卒,扣押第二师各级党代表,收缴海军局和罢工委员会自卫队的枪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刘峙充当打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9年的蒋桂战争,1930年的中原大战,刘峙都是蒋介石的核心力量,为蒋介石赴汤蹈火,冲锋在前。

可以说,刘峙之所以在声名狼藉的情况下,还始终得到蒋介石的重用,是因为一方面,刘峙是蒋介石的嫡系,另一方面,刘峙对蒋介石忠心不二。


帝国的脸谱


1938年3月,华北抗战正酣,蒋介石乘机前往开封视察兰封会战准备情况,兼任开封警备司令的刘峙为了净街,下令拉响防空警报却忘记通知机场防空部队,副总参谋长白崇禧的先导机刚刚到达机场上空,就遭到高射炮兵猛烈射击,所幸未被击中。赶来迎接的刘峙吓得满头大汗,一再央求白崇禧不要报告蒋介石。

白崇禧愤愤然道:“如果命中,我无法报告;所幸射术不精,我便无须报告,保护领袖绝不可用此烽火戏诸侯之法”。



之前的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两人并非同机而是各有专机,按例首先降落洛阳加油,时任河南省主席的刘峙在机场迎接,遍布“欢迎校长归来”、“打倒张学良杨虎城”的标语,先行到达的蒋介石大怒,立即命令刘峙撤掉标语,阴着脸对他说“不准喊口号,汉卿马上就到”,刘峙自讨没趣,已知蒋对其不满,因为他是何应钦“军事解决”的积极支持者。

无怪刘峙总是马屁拍到马蹄子上,政治经验并不丰富的这位陆军二级上将,从30年代初开始,一直夹在黄埔系一二号人物蒋介石与何应钦的矛盾之中,颇难处理。刘峙毕业于保定二期,1924年夏天由何应钦介绍加入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因此他不仅是蒋介石密结的“八大金刚”之一,还是何应钦的“哼哈二将”(顾祝同)之一,在黄埔军校成立第一个教导团时,总教官何应钦任团长,而三个营长分别是钱大均、顾祝同和刘峙,教导团乃是后来上百万黄埔系中央军的鼻祖,因此刘峙的资历是非常深厚的。





电影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中,装甲兵参谋长蒋纬国晋见父亲时反映了“徐州派猪坐镇”的论调,蒋介石拦住了他的话头:“蒋纬国上校,你不可以这样评价一位功勋卓著的陆军上将”。

确实,至少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刘峙的军旅生涯还是一帆风顺的,战功可谓彪柄:第一次东征因功接任何应钦的教导团团长职务,第二次东征不久升为以教导团扩编的第二师师长,北伐期间擢升第一军军长,二次北伐时再升第一军团总指挥,一直掌握着黄埔党军的看家部队。在龙潭大捷、蒋桂战争、蒋唐战争和中原大战、以及进攻苏区中均有不俗表现,不惑之年的刘峙还是有些朝气的。1935年首次铨叙时获授陆军二级上将,排名第七位,在黄埔系将领里则仅次于何应钦,兼领地方大员“河南省主席”,与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并称“五虎上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峙被任命为第一战区第2集团军总司令,率领中央军精锐自保定反攻北平,手握关麟征的第52军和孙连仲的第1军团等10余万重兵,也曾经自信满满地制定夺回北平的作战计划,然而日寇华北方面军第一军(香月清司)一次性展开三个师团,在五个炮兵联队和二个战车大队的火力支援下齐头并进,刘峙登时被打蒙了,连弃保定和石家庄,一个月内狂退八百里。

为此遭到国民政府监察院首次战事弹劾案:“豫皖绥靖主任刘峙,恇怯畏死,寻日之间,败退几达千里,自古至今,丧师失地未有如实之速者矣”!然而刘峙不仅未受任何处分,反而被蒋介石提升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负责督练二线部队,全国舆论一片哗然。

客观地说,保定附近的华北大平原确实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突进,换成哪位上将来也未必能守住防线,另外蒋介石由于淞沪战事紧张,抽不出有力部队满足刘峙的求援,这也是蒋介石没有追究他的主因;但是刘峙在撤退中表现出来的惊慌失措,率先带领司令部逃跑,甚至不给后续部队在滹沱河上架设浮桥,已经证明刘峙自信心坍塌,不适合现代化战争,毕竟这与内战时期的战争强度有天壤之别,同时也说明刘峙不复往日之英勇,是国民党夺取全国政权后开始腐化的军界代表,再不复当年的“福将”之誉,已经难堪大用。



但问题是,刘峙绝对忠诚,并且善于交际,且为人嘻嘻哈哈很少树敌,蒋介石明知不可重用却又不得不用。尤其是何应钦的力挺也成为刘峙不倒的重要因素,1939年调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在1942年的“重庆隧道惨案”中,被推上了特别军事法庭,何应钦和钱大均直接打电话给主审官吴铁城:“刘峙是二级上将,请你们不要胡来”,于是仅以撤掉防空司令不了了之;不久外放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负责监视和制衡司令长官李宗仁,1945年初李宗仁上调汉中行营主任,刘峙居然又水涨船高成为第五战区司令官,这步棋蒋介石错极。

“老河口战役”中再次不战而逃,名义上的“后退决战”变成了只后退不决战,幸得王仲廉集团军拍马杀到,反击日军得手并小有斩获,刘峙据此还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后立马升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统一指挥原第一和第五战区部队,活脱脱蒋介石“用奴才不用人才”的代表。



及至后人一直诟病的淮海战役出任“徐州剿总司令官”问题,其实是蒋介石的无奈之举,首先资历足够的黄埔系陆军上将已无人可用:蒋鼎文比刘峙腐化尤甚、卫立煌在东北,顾祝同接了参谋总长、陈诚在上海养病;其次是一直打压何应钦系统的“土木系”老大陈诚在东北战场新败,遭到何应钦白崇禧的落井下石,蒋介石也只好选择何应钦系统的大将;最后是蒋介石提防桂系的私心作祟,不想把兵权交给本来合适的白崇禧,种种因素叠加,选择了明知能力不足的刘峙。

蒋介石心里有数,所以特派黄埔一期的杜聿明为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杜聿明中将到任时刘峙高兴的不行,拉着杜聿明的手说:“光亭你可来了,你来了什么都好办了”,无能之将,跃然纸上。凭胸而论,徐蚌之败真怪不得刘峙,一来人家不是主动请缨逐鹿中原的;二来具体的指挥权本就在杜聿明手中,刘司令长官就是个够资历的牌位;三来刘峙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淮海大败后跑去印尼住了三年。



蒋介石一直想扶植自己的嫡系掌握军权,可惜,刘峙是真的扶不起来,他的字取的不准确,应当是:刘不“经扶”。


度度狼gg




刘峙不是一个能改变时代的人,但却是一个能改变战局的人。他的一生有一个分水岭 ,就是西安事变,这个事变改变了几个人的命运,其中也改变了刘峙的命运走向。

在西安事变前,不管是东征,还是北伐,包括剿共,刘峙都是一员悍将,甚至象程咬金在隋唐演义中一样,被蒋介石称为福将,当时人称“常胜将军”。

自从在西安事变中,刘峙站错了队,支持了何应钦,就开始被蒋介石打入了冷宫,从此走上了下坡路,被人称为“逃跑将军”。

人生无常,大抵如此。正如大话西游中的台词:当初称人家为小甜甜,现在称人家为牛夫人。人还是那个人,只是地位和时势变了。

西安事变前,刘峙的成功一来是大革命的时代大潮推着他走,二来够拼命,更重要的是蒋介石在背后的支持。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认为他有二心,给他的军队都是最差的,只能当“逃跑将军”了。

败仗打多了,一来信心全无,二来部下也不服他。淮海战役时,刘峙根本得不到各路将领的支持,根本就没有人理会他,他完全指挥不动这些当年的学生,这才是他失败的根源,而不是其它。



刘峙,江西吉安人。他妈妈应该是有克夫的命,接连两任老公都被克死了。第三次结婚嫁给了一个湘军退休军官黄小山,后来黄小山要回老家,她不愿意去,但是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这个湖南军官。

这个后爹也算是厚道人,送他上了学,虽然后妈不待见,但还是完成了学业。刘峙回忆起他前二任老爸时感慨说:“因为贫穷,才知道知识也是要花钱买的。”

后来刘峙还跟黄小山去了日本,却因为其它因素也没有读成书,但长了不少见识。回国后刘峙又考取了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因为他是外地人,总是被其它人欺负。阁主我少年求学时,也曾寄人篱下,明白其中的辛酸苦辣。


刘峙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少年时的遭遇并没有打倒他,反而让他拥有了宽广的胸怀,他认为成大事者,必须象曾国藩一样,忍耐为上,浑厚容物。

1913年,刘峙报考了保定军校,这才是他人生真正的起点。保定军校是近现代高级军官的摇篮,为北伐和抗战培养了大批的高级军官,许多黄埔军校的国内教官都毕业于此,包括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也曾在此读书。



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急需大批国内教官。经由总教官何应钦介绍,刘峙到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从此刘峙开始结束前半生的霉运,搭上了国民革命的洪流,成为坐在风口上的猪,飞了起来。

这一年底,以黄埔学生为班底组建了教导团,也就是干部团,经过理论和实践两条路来培养军事干部。何应钦为团长,刘峙为第二营营长。

因为刘峙不是一个书呆子,从保定军校毕业后,一直在担任一线作战军官, 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两次东征中,刘峙几次转败为胜,扭转战局,得到了蒋介石的提拔和重用。


第一次东征后没多久,刘峙被任命为第二师师长,还是在军长何应钦手下。在第二次东征中,再次立下战功,蒋介石称赞说:“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关键,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大幸也。”

然而伴随形势发展变化,黄埔军校内部,国共两党的冲突越来越多。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刘峙忠实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扣压第二师中的党代表和所有共产党员。

1926年,北伐开始后,刘峙的第二师表现依旧比较优秀。在攻打南昌时,第一师的师长王柏龄战场无故消失。本来是第王柏龄指挥第一师和第二师,这下就变成了刘峙指挥这两师了。

刘峙配合其它部队,拿下江西全境,并且横扫了江苏和浙江。在1927年4月12日,上海清共的过程中,他的军队扮演了主要角色,因此也成为蒋介石的铁杆。


1927年8月,孙传芳利用蒋介石下野的机会,领兵攻打江西,这时刘峙远在浙江。他命令徐庭瑶顽强抵抗,自己领一个团坐火车快速增援,击溃孙传芳主力,确保江西全境的安全。

在中原大战中,刘峙表现的更加神勇,他先后击败桂军,然后又打败晋军,收复了湖北和山东两省,为中原大战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此刘峙成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干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飞将”蒋鼎文、“虎将”卫立煌。同时也是八大金刚: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



然而西安事变成为刘峙一生的转折点。

在西安事变中,宋美龄主力挽救蒋介石,而何应钦则力主轰炸西安,武力解决事变,置蒋介石生死于不顾。在这时刘峙站在了老朋友何应钦的这一边。

事后,蒋介石知道后就非常生气,从此不再信任刘峙。同时也把最精锐的部队从他手上调走,让他领导一些杂牌军。

抗战爆发后,刘峙担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在平汉路上被日本人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军队溃败千里,被人骂成“长腿将军”和常败将军。

打这开始,蒋介石就更加不信任他了,只给一些负责次要战役和后期支援的工作。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军队快速扩大,高级将领奇缺,蒋介石不得不起用刘峙。然而在内战中,刘峙却表现的太失水准,被国民党军官称为猪将军。

后来淮海战役中,刘峙又坐镇徐州指挥,他在黄埔的学生们都看不起他,背地议论:这么重要的战争,本来以为会派一只虎来,结果来了一头猪。这些将领他根本就指挥不动,最后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蒋介石本来是要处罚他,但刘峙在保定军校的校友们纷纷为他求情,他才得以保全性命。

刘峙并不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相反是一个很有军事才干的高级将领,并且也不算特别贪的一个。在解放战争结束后,他在台湾也没有立足之地,不得不去了香港和印尼。生活最差的时候,只能去当小学教员维持生计。

1953年,蒋介石才允许他回到台湾来退休养老。

1971年1月15日在台湾病逝,终年79岁。


新知传习阁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五:国军五虎上将、著名“长腿将军”、“猪将军”,二级上将、第5战区司令长官、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

刘峙,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刘峙是国军早期名将,号称五虎上将中的福将,打仗运气非常好,中原大战每每一出马就旗开得胜。也是著名的逃跑将军、草包将军。

刘峙个性忍耐、随和,对部属很和善,极其爱财。蒋介石早期非常扶持刘峙,但在西安事变中,刘峙充当武力进攻西安的西路军总司令,逐被冷落。后因定陶战役整编第3师被歼灭,将其免职。

作为国军高级将领,刘峙没有属于自己的派系,不恋权,只对蒋介石唯命是从。这在派系林立的国军中是非常罕见的,这也是蒋看重刘峙的原因。

48年蒋介石放弃白崇禧、薛岳,再次重用刘峙,任命其为徐州剿总司令官,被国军内部戏谑为“猪将军看门”。刘福将再次以敛财为重,临战改变第7兵团编制,导致淮海首战失利、处处被动。

解放后最后逃亡到香港,遭抢劫后一无所有,流落到马来西亚担任小学老师。后多方托人,1954年才被批准前往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著有《我的回忆》。1971年病逝于台北。


被誉为猪的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

刘峙幼年丧父,继父将其抚养长大,并一直供养他读完保定陆军学校。刘峙自小寄人篱下,养成忍耐宽容的性格。

刘峙(1892-1971年),字经扶,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庙背村的农户家庭。父亲在他不满周岁时,与邻村地主因稻田放水发生争执,被殴死。其母胡氏改嫁统带黄小山。

黄小山和的部队移防时,刘母死活不愿意离开吉安老家。黄小山只带走了这个继子刘峙,回到自己家乡湖南泸溪,并供他念书。1905年冬,他随继父赴日,接触到反日活动,开阔了眼界。

1907年,刘峙决定投笔从戎,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因是外乡人,刘峙备受同学的嘲弄和欺没。刘峙建立了自己忍耐、宽厚的处世哲学。以至后来将自己书房取名“浑容轩”。

小学毕业后,刘峙考入武昌陆军中学3期,武昌革命中加入学生军,后又请假南下参加2次革命。1913年考入保定陆军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期间认真学习军事,关心政治。
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


刘峙毕业后在粤军发展,后投奔何应钦担任黄埔教官、革命军将领。在东征北伐、中原大战中好运连连,不断立功升官,成为福将。

刘峙毕业后南下投奔革命,在粤军任职发展,一路做到团副。第一次北伐北伐,任游击第1支队队长,竟连战皆捷一直攻到江西吉安。后刘峙回广东粤军任职,后遭排挤,改任军事参议。

1924年夏,刘峙由何应钦介绍,出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年底军校成立了教导团,何应钦任第1团团长,刘峙任该团第2营营长。从此刘峙与顾祝同、钱大钧等结团,成为日后何应钦系统大将。


1925年8月,刘峙因东征、平定刘杨叛乱中建立战功,升为第1团上校团长。教导团扩编为第2师后,刘任副师长兼参谋长、旋即升任师长,驻防广州。

1926年第二次北伐,刘峙第2师担任总预备队。攻打南昌时刘峙代总指挥,有如神助,击溃孙传芳部,攻下杭州、上海、苏南,又击退孙传芳龙潭反扑。擢升第1军军长,率部驻防上海。

1928年1月继续北伐。刘峙任第第1军团总指挥,攻克济南。北伐完成后部队缩编,刘峙任第1师师长。此后,刘峙在蒋桂战争、蒋冯阎中原大战屡屡在不利局面中转危为安,反败为胜。成为人人羡慕的福将。



刘峙为五虎上将之首,43岁已是二级上将、省政府主席,风头一时无两。西安事变中不懂政治,从此跌落高坛。

1933年,刘峙任赣粤闽湘鄂北路军总司令,战无不胜,高居五虎上将之首,名声一时无二。1935年4月,43岁的刘峙升为二级陆军上将、河南省主席。一时风光无人出其右。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军委会主席蒋介石。全国上下一致要求解决,而代总司令何应钦坚持使用武力,命顾祝同为东路军总司令,刘峙为西路军总司令,兵发西安。

刘峙见是老长官何应钦命令,立马领兵进军西安。宋美龄、宋子文做顾祝同工作,顾祝同颇有政治头脑,立即表示忠于蒋介石,绝不就任东路军总司令。

就在何应钦准备换将时,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之前蒋介石一向打压顾祝同、扶持刘峙,现在倒了个个,顾祝同成了蒋的心腹,升任陆军总司令,而刘峙派往西北管理张杨的西北军了。
刘峙与徐州剿总副司令、前进所主任杜聿明。

抗战中刘峙被讥笑为长腿将军,基本没做过贡献。战后又因定陶失败免去郑州绥靖公署总司令。1948年再次启用,出任徐州剿总总司令,被国军内部称为猪将军看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峙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集团军总司令。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被讥笑为长腿将军。

1939年,刘峙出任重庆卫戍总司令。1945年2月,刘峙调任国民党第5战区司令,接替李宗仁。抗日胜利后,刘峙居然获得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看来蒋对他还是重情义的。

1948年国军节节败退,从重点进攻转入了重点防御。唯独华东国军编有大量机动野战兵团,有强大作战能力,蒋介石寄希望在华东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但是指挥官人选是个头痛的事。


徐州剿总序列: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

华东、华中国军作战力量分为三支:一是邱清泉、黄维、李弥兵团等中央军嫡系;二是白崇禧指挥的张淦、宋希濂兵团;三是杂牌军或属地方部队的黄百韬、孙元良、李延年、刘汝明兵团。

而部队又分属华中、华东两个剿总司令部,一开始蒋介石希望白崇禧统一指挥,但白认为只能在蚌埠设立一个总司令部,而蒋坚持要设徐州司令部。于是白崇禧坚辞不受。

不得已蒋介石重新启用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杜聿明为副总司令、前进指挥所主任。一时间国军将领戏言:徐州是南京门户,应当派一员虎将镇守,不派一虎,也得派一只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守不住。


淮海战败突围的第12兵团副司令官胡琏。

蒋介石不听白崇禧必须统一指挥华中、华东国军,在蚌埠设立总司令部的意见,坚持使用长腿将军将军刘峙出任徐州剿总司令官,是以下原因:

一是无人可用:国军历来讲资历和出身,华东几个兵团司令均是骄兵悍将,一般人压制不了。最合适的白崇禧又甩手不干。有资历(上将,保定军校或黄埔一期)也就那么几个。

二是刘峙是员福将:刘峙作战指挥没有特别之处,但是从北伐开始,刘峙一直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个中原因不明了,但是你若身边有个办事吉利的手下,说不定也会重用,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三是刘峙绝对忠诚和听话:与何应钦、陈诚、白崇禧、傅作义不同,刘峙没有野心。以上将之尊在军队没有派系,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基干部队,这是国军中极其罕见。刘峙对蒋介石决定衷心、唯命是从,不会出现卫立煌那样的指挥不动。


淮海战役中化装逃跑的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第一步:大战在即,推说副司令不在,20多天里没有收拢部队,尽失先机。

淮海战役前,蒋介石让参谋部制定了在徐州蚌埠一带与华野决战的计划。杜聿明看过后认为没有问题,时国军各兵团分布在南北两条大十字架上。杜聿明要求刘峙下令各兵团向靠拢,进入作战位置。

随后东北战时吃紧,蒋介石紧急命杜聿明任东北剿总前进总指挥,飞往葫芦岛指挥东进兵团救援锦州。20多天里,刘峙没有下令各兵团集结,反而说:杜副总司令不在家,等他回来再说。


徐州战斗序列部队此时分散的七零八落:黄百韬兵团在西北的新安镇、黄维兵团在河南、孙元良兵团在宿县、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在蚌埠、只有李弥兵团在徐州附近的曹八集。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第二步:为敛财临时改变黄百韬兵团撤退和建制,致使主力兵团遇险。

黄百韬第7兵团,原本驻扎在新安镇,辖第25、63、64、100军,是徐州作战主力。驻扎海州的第44军原本定于从海路南撤,该军一直为刘峙贩卖私盐。刘峙为自己敛财,临时改变撤退计划。

刘峙下令:海州第44军划归黄百韬第7兵团建制,从陆路撤往新安镇,并要求黄百韬暂停向徐州靠拢,在原地等2天。不料徐州北面的第3绥靖区起义,华野迅速南下,直指新安镇。

第44军携着大量商人、地主、官员走了2天。加上黄百韬忘记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十万大军只靠一座铁路桥渡河,结果被解放军追上,第7兵团损失3万多人。

淮海战败兵败身亡的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之三:担心害怕自己和徐州安危,临时将接应部队李弥兵团撤离,导致黄百韬第7兵团被围。

损失巨大的黄伯滔第7兵团好不容易渡过运河,逃过解放军追击,终于到达徐州西边50公里曹八集、碾庄。按计划,李弥第13兵团在此掩护黄百韬撤退。

这时候得知解放军南下的刘峙惊慌失措,以为是冲着徐州来的,急命李弥兵团改变部署,转进到徐州北面的不老河。黄百韬闻讯,赶到李弥司令部请求晚一天再走,等他收拢部队一起走。

谁知李弥说军情紧急,需马上开拔。黄百韬召开兵团紧急会议,认为虽然失去李弥掩护,但已离徐州不远,用一天时间收拢部队,第2天再走也应该没有大问题。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之四:缺乏军事常识,误导作战方向,浪费救援时间。

刚指挥结束葫芦岛撤军的杜聿明,在黄百韬兵团被围当天飞赴南京,得知刘峙没有在徐州集结部队,大吃一惊,第2天一早紧急赶回徐州,指挥救援行动。

刘峙、杜聿明召开各部紧急会议。杜聿明认为解放军作战目的就是要吃掉黄百韬兵团,应当天由李弥兵团展开救援作战;孙元良兵团守徐州、邱清泉兵团第2天到达作战位置、黄维兵团向宿县前进,向徐州靠拢。

刘峙认为解放军目标是攻占徐州,以徐州安全为由反对杜聿明计划,直吵到半夜惊动蒋介石。蒋介石支持杜聿明计划,刘峙这才让步,但浪费了一天,被华野3个纵队赶到建立了防御阵地。

淮海被俘的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之五:打仗没有自己敛财重要,军事计划泄露造成溃乱。

黄伯滔第7兵团在碾庄被歼灭后,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被围。杜聿明坚持要求徐州三个兵团撤退,提出撤就不能打,打就不能撤。最终顾祝同批准11月30日撤退。

27日刘峙将计划提早泄露给经商的侄子,让他转移自己的资产,消息迅速扩散,结果造成徐州大乱,市民和各部队争先逃命乱成一团。撤退变成了溃乱。



淮海战役扔下部队逃跑的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

刘峙兵败后跑去香港,遭匪徒劫财后身无分文,流落到印尼教书糊口。后遭人说情才获受批准赴台。

刘峙自顾自己发财和安全,不顾部下死活,指挥无能之极。1949年刘峙先跑去香港,遭遇九龙土匪抢劫,沦落到无法生存地步。

而台湾以刘峙迟迟不报道理由,取消其总统府战略顾问资格。10月刘峙夫妇流浪印尼,以堂堂陆军上将身份,做了个小学教师糊口,多年贪污走私的钱财一文不剩。

1953年经何应钦等说情,终于拿到台湾出入证,任国策顾问虚职,从此深居简出,过上隐士生活。1971年1月15日,刘峙病逝台北,终年71岁。


烟酒阁大学士


熟悉历史的网友都知道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经历了军阀混战等大大小小的无数场战斗,蒋介石手底下也有几位久经沙场磨砺的所谓五虎上将,其中有一个号称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以及国共内战中的“猪将军”之称,他就是名将刘峙,那么为什么以他为首的很多军阀时代名将在国共内战中却变成了战斗力仅为五的猪将军了呢?今天虎哥就带一探究竟。

首先虎哥还是要为“猪将军”刘峙说几句公道话,他虽被誉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但在抗战和后来国共内战中的表现的机会其实很少,77事变后由于日军大规模的总攻,3天就攻陷了平津地区。这留给刘峙在保定布防、调动部队的时间太少,在加上华北平原本身就是日军的优势战场,日军的机动、火力优势得以全面发挥,这一仗换了老蒋自己上都是打不好的,只不过刘峙很不巧的撞上了这个风口浪尖。加上蒋介石特别注重表面成败,对于吃过败仗的刘峙来说,基本指挥作战的机会就丧失了,直至抗战快结束时才接替李宗仁出任五战区司令。这个经历,跟张治中很相似,只不过张治中的际遇更加倒霉而已。

后来在国共内战中,刘峙虽说官不小,但是国民党军的整个体系都混乱不堪,在战争中解放军的指挥体系十分清晰,你可以明确知道最高负责的指挥官是谁,而国民党军队在很多时候都是懵逼的状态,你只知道参战的军长是谁、整编师师长是谁,但谁来指挥军长就模糊不清了,这都是老蒋自己瞎捣鼓出来的恶果。这时部下邱清泉就将其称为“猪”,其实刘峙也很无奈,十年没指挥过军队打大战了,突然让你上,而且各个部队之间还勾心斗角,加上一帮子黄埔的骄兵悍将,这个活给谁谁都怕。

类似的还有名将蒋鼎文,这可是军阀混战时期的名将啊。号称飞将军。在中原大战中以行动果断高效出名,但是后来这位名将一直被仍在洛阳不管不问,也没什么硬仗大活可干,一天就狂嫖滥赌,娶了20几个姨太太,最后惹上了一身的梅毒,所以被称为杨梅将军。可见不是说国民党将领不能打仗,而是整个军队体系就已经腐朽不堪,所以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不是没有原因的。


迷彩虎军事


站在不同角度看一个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站在不同时点看一个人,同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尤其遇到命运像抛物线的历史人物,更是如此。

客观地说,说刘峙是逃跑将军,这是一个特定角度的看法,也是一个特定时点的嘲讽,算不上公正理性的盖棺之论。

事实上,这位国军“五虎上将”之首在历史待遇上有些憋屈,这种憋屈还不是后来我们强加给他的,抗战后,他就戴上了这顶不堪的帽子。

人的命运有时候就是如此残酷,两三个污点就能把之前所有的“闪光点”全部抹杀。

刘峙,字经扶,小名蠢子,听这小名就不难想像,打小他要么是真傻,要么大智若愚。

当然,这样一位民国军界的风云人物是不可能真傻的。

1892年出生的刘峙是悲惨人家的穷孩子,老爹死的很早,老娘屡次改嫁,他自己就像个拖油瓶。因为这些,7岁读私塾的时候,刘峙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贫穷才知道,知识也是需要花钱买的。”

读了一段时间的私塾后,刘峙曾幸运地被人带去日本留学,不走运的是,在日本屁股还没坐热,他就被迫卷铺盖回来了,倒不是他不想在日本用功,是当时的清廷要强制取缔留学生。

从日本回来后,刘峙先上湖南陆军小学,再上武昌陆军中学,1913年又上了河北保定军官学校,但直到1924年进入黄埔,之前他的运气始终不好。

在那十几年时间里,刘峙最大的“收获”就是四处碰壁。当连长遇到过无粮无饷,当中校副团长遇到过冷遇羞辱,更遇到过身染瘟疫、生命垂危以及遭敌兵追击、死里逃生的危险,尤其在从军途中几易其主,一会在滇军,一会在粤军,起起落落,进进退退,混乱不堪。

但这段漫长的碰壁经历也造就了刘峙性情上最大的一个特质——浑厚容物。

但自进入黄埔之后,属于刘峙的运气就来了,而且来的还很凶猛。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官学校举行盛大开学典礼,因为资历在那里摆着,又和蒋介石有粤军共事的渊源,所以他很顺利地谋到了战术教官以及参谋处科长的职位。黄埔成立教导1团、2团后,凭借综合条件,刘峙又顺利地干上了教导1团第2营的营长。

在后来的排资论辈中,这个占位无疑是很重要的。

大半年之后,属于一代黄埔军人的铁血征战到来了,置身其中,这时候的刘峙几乎可以这么形容,能力没得说,运气好到爆!

所谓“福将”之名就是从这阶段来的。

1925年2月,刘峙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在淡水、棉湖两战中战绩显著,接着又在平定刘震寰和杨希闵的叛乱中建立战功,因为战场表现很拔尖,是年8月他接替何应钦升为了第1团上校团长。

9月二次东征开始。刘峙的表现更牛,华阳一战苦战大胜,为此蒋介石赞赏他说:“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大关键,其重要性不下于棉湖之役,今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之大幸也。”

就此,升为第1军第2师师长的刘峙成了蒋介石的嫡系大将。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刘峙作为打手,将对老蒋的忠诚呈现的很坚决、很彻底。

接下来就是北伐,刘峙的人生抛物线仍在朝上猛抛。众多旧军阀将领纷纷败在刘峙脚下,其中包括孙传芳。

屡战屡胜,逢凶必化吉,在蒋介石眼中,这阶段的刘峙绝对是一员悍将、福将。

在随后的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以及讨伐唐生智、石友三的战场上,刘峙的表现依旧在线开挂,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事在他那里几乎就是家常便饭。

基本平息新军阀间的争斗后,蒋介石的枪口随即转向红军。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刘峙指挥中路军7个纵队采用并列推进、纵深配备、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战术相继攻占大别山根据地中心新集、金家寨,迫使红四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离开根据地。

对此,蒋介石这么嘉奖刘峙,将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

1935年4月,刘峙升为二级陆军上将,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对于43岁的刘峙而言,这算是他人生抛物线的顶点了,蒋介石、何应钦之下,五虎上将之首,这几乎就是国军第三人的概念。

不过,盛极之后,刘峙很快就迎来了他人生抛物线的下坠时刻。

西安事变就是那个分界点。

因为在西安事变中露骨地紧随何应钦,事后刘峙遭到了蒋介石的猜忌。有些人的命运就是这么奇怪,就像一个气球,一旦被刺出一个孔洞,剩下的就是持续漏气,直接干瘪难堪为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的刘峙,在平汉路战役中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从此长腿将军、逃跑将军的称号就扣在了他的脑门上。

是锐气勇气没了?是真的江郎才尽了?是真的遇强敌就没戏了?

可能都有。

因为在第一战区的掉链子表现,刘峙随后遭到了蒋介石的降级任用,这位曾经的统兵大员变成了后方的一个勤杂工,美其名曰请负责汉江两河警备,把收容残兵、抢运物资、构筑工事、封锁河道的工作做好。

为此,刘峙曾感慨:“保定战败后,由洛阳到宜昌,手中无权,我任人在蒋公面前摆布,备受欺凌,但总是以忍让为先。毕竟,我们都不过是中国历史过程中的一分一秒,又何必如此认真,自寻烦恼。”

从这感慨其实能看出来了,刘峙颓了。

之后,刘峙改任重庆卫戍总司令,什么样的表现呢?

庸得很,贪得很。

在这有必要提一句,刘峙的大老婆是个悍妇,没少仗着刘峙的名号贪污受贿。

解放战争期间,处处被动挨打下的蒋介石还是在老圈子里找人撑局面,这里有气魄的问题,更是惯性使然。

就这样,刘峙复出了,但很像赶鸭子上架。

1946年,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军发动进攻,刘峙率部到驻马店、南阳围攻中原解放军。

结果,李先念突出重围;刘部赵锡田第3师被刘邓大军全歼。

得知这一消息,蒋介石一怒之下又撸了刘峙。

1948年5月,坐镇徐州的剿总司令顾祝同升任国防部长兼参谋总长,剿总一职难以兼顾,没有办法,老蒋又想到了刘峙。

结果一上任,刘峙即遭到了部下暗地嘲讽:“徐州乃南京大门,应该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虎将,也应该派一狗看门。今天却派了一只猪,大门如何还能守得住?”

话音刚落没几天,河南开封就丢了。

接下来就是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所部悉数被歼——

被解放军全歼22个军、56个师,共计55万人后,刘峙从蚌埠逃到南京,责任虽不能由刘峙一个人负,但锅他必须背着。

值得一说的说,刘峙在背锅的时候还特意来了个剃光头明志,但卵用没有。

之后这个已经彻底衰了的人就逃向了九龙。在九龙,刘峙因遭土匪抢劫,十分狼狈,差点连跑路盘缠都没了。

随后,刘峙“流浪”去了印尼,当了两三年的中小学教员,直到1953年才等到蒋介石的示谕:即速携家眷返台。

到了台湾,刘峙不再有所求,安心当了一名寓公,直到1971年去世。

人生低谷时,刘峙有句座右铭:“智者劳,而仁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在人生抛物线一路向下的时候,他或许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无所求的无能者。

最后说重用的问题,改成老蒋其实是在抛着用可能更准确。


黑句本


刘峙其实挺厉害的,是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逃跑将军”和解放战争中的“猪将军”这种糟糕的表现是有其原因的。

刘峙算是很早的国民党党员了,党龄不比蒋介石短,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和熊式辉、陈继承等人是同学,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等大事。1924年经何应钦介绍到黄埔军校当教官,从此刘峙与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等结成一团,是最早一批投靠蒋介石的人。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刘峙忠实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扣押共产党人,从此受到蒋介石信赖。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刘峙充当了蒋介石镇压革命,杀害共产党人的帮凶,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和“八大金刚”之一,从此官运亨通。

之后的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中刘峙都有上佳表现,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击败冯玉祥、傅作义等人,在蒋介石最危急的时候助其反败为胜。

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刘峙率领7个纵队迫使红四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离开根据地。1933年,刘峙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战无不胜给红军造成大量伤亡。1935年4月,刘峙因功升为二级陆军上将,与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一起被称为五虎上将,刘峙是五虎之首,声威一时无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峙被任命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在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被讥笑为“逃跑将军”。这里面有个问题,卢沟桥事变后冯玉祥联络西北军旧部想东山再起,当时第一战区集中了西北军宋哲元的部队,宋哲元算是对冯玉祥最忠心的了,刘峙的这次溃败虽然污了自己的名声,但却给了蒋介石对付宋哲元的借口。蒋介石趁机夺了宋哲元的兵权,将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拆分,从此西北军算是彻底成了历史。也即是说刘峙这场败仗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功劳,这从之后刘峙被任命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就可以看出来,刘峙要真是愚蠢无能之人,蒋介石敢把身家性命交给他保护么?

解放战争时间,刘峙在1946年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率兵围攻中原解放区,打得也是有声有色,但1946年9月受定陶战役赵锡田整编第三师被全歼事件牵连被撤职。其实赵锡田被全歼真不赖刘峙的指挥,赵锡田仗着是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外甥、手下整编第三师是全美式装备不听号令,孤身进军将自己陷于死地,怪不了别人。

到了1948年淮海战役的时候刘峙再获起用,但国民党大势已去、丧尽人心,不是靠一两个精兵强将能够挽救的了。

刘峙早期也算是个革命青年,指挥作战敢打敢拼,只不过后来陷于国民党体系的派系争端、各路军头的勾心斗角,让曾经的战将蹉跎了后半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