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走失男孩烏龍事件:如果善良有“後果”是不是該繼續善良?

近日一條尋人啟事刷爆朋友圈,溫州樂清虹橋鎮走失一名11歲男孩,其父幾近崩潰,並一再提高尋子酬金到50萬,一時間,這起尋人啟事迅速引起了網友的同情與關注,12月4日傳來孩子已找到的消息,網友們鬆了口氣,但讓人無語的是,12月5日,警方發佈通告,此事件是該男孩的某家屬故意製造的虛假警情,被耍弄的善意,引出了“狼來了”的輿論評價。

溫州走失男孩烏龍事件:如果善良有“後果”是不是該繼續善良?

此次烏龍事件除了警方一紙通報批評,對製造虛假警情的人還有什麼進一步的懲罰也成了大眾的關注點。罵的是耍弄善意的人,疼的是低成本的善良。網絡的發達對社會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網紅盛行,不受關注就意味成賺不到快錢,同時也意味著得不到更多的善意幫助。網絡籌款也有籌集金額夠了但轉發量不夠就不能提款的設定,不去討論這種條件設定的考量,至少側面印證一個問題,受關注意味著很多,網絡上尤其如是。因為被關注的重要性日增,用各種花樣吸引人眼球成了網絡風氣,譁眾取寵幾乎成了吸引網絡流量的必備手段,先被關注才有“混”網絡的條件,當然這種說法有些偏激,網絡也為很多有真材實料的人提供了晉升的平臺。高擴散性帶來了低成本的宣傳福利,只是難免被人濫用,過於在意“被關注”本身,目的倒成了其次,“後果”也就不可控了。善意的成本降低帶來一個副作用,惡意的成本也降低了。

溫州走失男孩烏龍事件:如果善良有“後果”是不是該繼續善良?

為什麼男孩家屬虛報警情,不是局中人難於得知真相。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其後果就是不但佔用了寶貴的警力資源也踐踏了廣大網友真誠的善意,為其他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埋下了隱患。雖然此次事件並沒有發生孩子走失的悲劇,算是萬幸,但不能不說這樣的行為性質太惡劣。誠心的善意如果有被嘲諷的“後果”,勢必有善良的人以後不願“多此一舉”。傷了善心,這個責任誰有負得起?至今還有許多人對扶摔倒老人這個問題顧慮重重,家裡沒礦不敢扶摔倒老人的笑談背後是被傷透的助人之心。

溫州走失男孩烏龍事件:如果善良有“後果”是不是該繼續善良?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里善良是離不開的主題,可近年“善良要有鋒芒”的觀念引起了廣泛的共鳴,鋒芒這樣一個剛硬的詞彙與善良這樣柔軟的詞彙聯繫在一起總是讓人感覺有些心酸無奈。古語有“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善良的人不願意總帶著這樣的防備去施予善意,偏偏總有人用踐踏他人善意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病態的虛榮心和骯髒的利益。如果善良有“後果”,那善良就成了需要被掂量的事。萬一承擔不起“後果”,那還該不該繼續善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不是更好的選擇?涼了的善心,誰來讓它重新溫暖?只願善良的人每一次都選擇繼續善良,因為做善良的人並不是為了回報,而是因為我們堅信,堅持善良是對的事,但我們不能愚善,增強判斷能力,為自己的善良設置底線是必要的。當“後果”發生時調整不平衡的心態,堅持做善良的事才能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而有關部門該做的是給善良的人創造一個儘可能低成本的良好環境,過濾惡意,善良才能生根發芽,抵擋風雨,美麗而強大。

溫州走失男孩烏龍事件:如果善良有“後果”是不是該繼續善良?

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堅持善良直到你的善良堅不可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