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大熊貓是怎麼發現的,秦嶺大熊貓與四川大熊貓有什麼區別?

西安晚報


1958年5月28日,在佛坪縣三官廟鄉一個很小的供銷合作社,鄭光美教授在翻檢他們從當地收購的獸皮和中藥材時,意外發現了一張收購不久、新鮮的大熊貓皮張……

  雪地裡吃竹子的大熊貓 向定乾 攝


1958年春,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和地理學系師生近百人在陝西省秦嶺南麓進行科考實習,開展陝西省科委和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秦嶺綜合考察”項目。任務是對秦嶺南麓的動植物、土壤等種類和垂直變化等進行調查。其中動物考察主要為鳥、獸分佈,由鄭光美教授擔任領隊。

  1958年5月28日,在佛坪縣三官廟鄉一個很小的供銷合作社,鄭光美教授在翻檢他們從當地收購的獸皮和中藥材時,意外發現了一張收購不久、新鮮的大熊貓皮張。他打聽到賣給供銷社皮張的是當地一個獵人。據說是不久前,那位獵人在光頭山遇到了一隻“花熊”帶著一隻個體較小的小熊活動,便將較小的這隻獵捕並將皮張帶回。第二天,鄭光美隨這位獵人到光頭山去尋覓大熊貓屍骨的散落地。光頭山的主要樹種是冷杉,伴生有紅樺、牛皮樺和槭樹等,林下灌木叢生,夾雜有大片的箭竹。沿途可以見到許多新鮮的大熊貓糞便以及被大熊貓吃過的箭竹。經過反覆搜尋,終於在一個山溝裡找到了這隻“花熊”散落的頭骨。這些碎骨經過拼接,證實為一隻大熊貓的頭骨,包括有額骨後部、頂骨、顳骨、枕骨以及右側的下頜骨連同3個完整的臼齒。從頭骨的輪廓、脊、骨縫、肌肉附著部的骨面粗糙程度和臼齒的磨損度來看,應該是一個年齡不大的成獸,以此證實了秦嶺有大熊貓分佈。依據標本,鄭光美很快確認“花熊”就是生活在秦嶺裡的大熊貓,因當時許多刊物停刊整頓,直至1964年,鄭光美才在《動物學雜誌》復刊號上發表文章《秦嶺南麓發現大熊貓》。從此,正式確認秦嶺是大熊貓的又一分佈地。

  據瞭解,秦嶺大熊貓區別於四川大熊貓的形態特徵,是具有較小的頭骨和較大的牙齒。秦嶺大熊貓的頭骨尺寸,並非是四川(包括甘肅)大熊貓的頭骨成比例縮小,而是在形狀特徵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秦嶺大熊貓的牙齒顯著地大於四川(包括甘肅)大熊貓的牙齒。在毛色上,秦嶺大熊貓的胸部呈深棕色,腹部有90.5%的個體為棕色,9.5%的個體具棕色毛尖和白色毛幹。與之相比,四川(包括甘肅)大熊貓的胸部為黑色,腹部94.2%的個體呈白色,5.8%的個體有黑色毛尖和白色毛幹。 ( 西安晚報記者 石俊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