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從“寡婦橋”到“木浪河大橋”的前世今生

木浪河水庫大橋,以前叫“寡婦橋”,位於興義市威舍鎮與清水河交界處,毗鄰紅色教育基地“紅軍村”,是S212線興義市銜接盤州市的一座橋樑,大橋全長174m,橋樑全寬9.5m,設計荷載等級為公路-Ⅰ級,跨越木浪河水庫,距水庫大壩約5km,木浪河水庫是貴州省水利三大會戰的主幹水源工程,興義市主要供水源。

紅色記憶:從“寡婦橋”到“木浪河大橋”的前世今生

紅色記憶:從“寡婦橋”到“木浪河大橋”的前世今生

木浪河水庫大橋

據悉,木浪河水庫大橋改建工程項目竣工後,可新增灌溉面積3.19萬畝,可新增城市供水1745萬m3,可為清水河工業園區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四渡赤水、兩度烏江後,直趨修文、扎佐,佯攻貴陽。4月9日,急行軍越過湘黔公路南下,16日渡過北盤江,經貞豐、興仁、安龍縣城,20日至25日,紅軍兵分五路,先後進入興義縣境,25日全部出縣境向雲南挺進。

紅軍行經興義時,興義境內不少河流給長途跋涉的紅軍帶來不小麻煩。幸好,一些河流之上,建有不少古橋,這些古橋為紅軍順利通過興義進入雲南立下汗馬功勞。

紅色記憶:從“寡婦橋”到“木浪河大橋”的前世今生

紅軍長征紀念碑

據介紹,當年,泥溪河上的年家橋便經過了數路紅軍。在離年家橋不遠的山坡上,還犧牲了一名紅軍,當時行軍匆忙,就以一塊大石頭為標記,將這名犧牲的紅軍葬在大石頭旁邊。

而泥溪河所在的聯豐村,還有一處山坡被當地人稱為“老橋坡”,山坡的得名,是因為在南側坡腳,木浪河中游黔西村納懷河段上,南北向橫跨著一座古石橋,當地人稱之為“叉河老橋”。也是一座紅軍長征時路過的古橋。

另外,在木浪河上游,由於紅軍與國民黨軍隊的一場大戰,一座古老的石橋——寡婦橋在雲貴兩省交界處家喻戶曉。

1935年4月23日上午10時,中央軍委縱隊在凹起勒與由車榔尾隨而來的國民黨周渾元縱隊一部遭遇。周部在飛機掩護下發起猛烈進攻。紅軍利用寡婦橋兩岸的有利地形,伏擊敵軍,打了一個勝仗,將周部擊潰,迫使敵人不敢靠近,中央軍委縱隊勝利挺進雲南。

紅色記憶:從“寡婦橋”到“木浪河大橋”的前世今生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三日,紅一方面軍經興義地區寡婦橋入滇,進入富源縣的鐵鎖箐,黃泥河一帶

擊潰敵人後,毛澤東、周恩來與紅軍指戰員在寡婦橋作短暫休息調整。期間,他們一起觀看了橋頭的建橋碑。由於常年風吹日曬,石碑上的許多文字難以看清,加之碑文沒有用標點符號斷句,指戰員中能夠理解的人並不多。毛澤東細看後,向身邊的幹部戰士講解碑文內容:某婦在丈夫去世後,上敬公婆,下育子女,勤儉持家,接濟鄉民,修橋補路,深受鄉民愛戴。婦人去世後,為懷念她崇公孝義的品德,鄉民自發集資修建這座石橋,並命名為“寡婦橋”,以表達景仰之義。

紅色記憶:從“寡婦橋”到“木浪河大橋”的前世今生

紅軍洞

多年來,寡婦橋戰鬥及毛主席讀碑文的故事,當地老鄉一直津津樂道,並在雲貴兩省交界處流傳甚廣。

20世紀九十年代,由於修建木浪河水庫,這座古老的石橋就被淹沒於水面之下。後在原址水面上,又新建了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樑,仍命名為“寡婦橋”。

紅色記憶:從“寡婦橋”到“木浪河大橋”的前世今生

九位老紅軍到雲貴交界處察看當年紅軍經過的“寡婦橋

與之相鄰的興義威舍鎮,地處雲貴兩省興義、盤縣、富源三縣(市)結合部,北與盤縣接壤,西與雲南省富源縣黃泥河鎮隔河相望,形成“一河連兩省、雞鳴聞三縣”的特殊地理位置。

1935年4月23日,毛澤東率領的中央軍委縱隊進入威舍鎮豬場村境內,經過激戰後進入雲南,威舍成為中央紅軍在貴州的最後一站。在一次戰鬥中,賀子珍同志因掩護戰友,光榮負傷。雖然中央紅軍僅在威舍鎮前後不過兩天,但“不拉夫”、“打富濟貧”的紅軍精神卻影響了當地一代又一代人。

紅色記憶:從“寡婦橋”到“木浪河大橋”的前世今生

當年賀子珍養傷的地方

紅軍長征紀念碑

如今,興義市將賀子珍同志負傷的歷史事件作為豬場村特有的文化亮點,著手將該村打造成一個“紅軍村”,開發紅色旅遊業和教育基地,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創造條件。(胡選武 龍勝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