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段子手金圣叹,能在科举场上交零分作文,也能在刑场上耍幽默

古代段子手金圣叹,能在科举场上交零分作文,也能在刑场上耍幽默

文:小拇指

幽默是让人无法抗拒的一种沟通方式,它可以增添一个人的个人魅力。自古以来幽默都不是某个时代的专利,也不是某个地域的特色,但是幽默方式却具有着时代和地域的鲜明特点。

我国明朝时期就出了这么一位文学“段子手”——金圣叹,他用属于他金式幽默的方式诉说了他的独特一生。

金圣叹,原名张采。说起他来,用一句游戏人间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读书时候,这位文学家就不太一样,别人都在努力的学习学校发的课本上的知识,而他就一定要偷看“课外书”。

例如水浒,西厢记等,但是看归看,人家也没有白看,他在书上所做的批注,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后世文学史上著名的“腰斩水浒”,就是这位文学家金圣叹先生的著作。

那这里要说一下,什么是“腰斩水浒”呢,传说《水浒传》共有三个流传版本,分别是一百二十回版,一百回版和七十回版。其中一百二十回版就是故事性比较完整的版本,一百回版的就是我们熟知的施耐庵先生的版本,而这七十回的版本,就是我们的段子手文学家,金圣叹先生的杰作了。而“腰斩“就是他将后三十回删掉,增加了卢俊义的一场噩梦结尾。

古代段子手金圣叹,能在科举场上交零分作文,也能在刑场上耍幽默

虽说他可谓是才华横溢,但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不仅上课时偷读课外书,下了课还鼓动同学们罢课,说到“每与同塾儿窃作是语,不知习此将何为者”,跟他们说,你们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啊,这些哪有《水浒传》好看。

别人放风筝,他就看着风筝线什么时候会断,说到“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跑去野外玩火,还来上一句:“看野烧,不亦快哉!”。

而金圣叹虽然“熊”,但是从小把他抚养长大的姑父姑母还是希望他能够去考取一个功名。可金圣叹哪里是会正正经经去考试的人,第一次乡试,他就喜提零分,并不是他的才学不够,而是他又控制不住自己的幽默细胞“熊”了一回。

当时的考试题目是《西子来矣》,金圣叹当即挥笔豪书,只写下三十二个字:

“开东城也,西子不来;

开南城也,西子不来;

开西城也,西子来矣;

吾乃喜见此美人矣。”

开东边的城门,西子不出来,开南边的城门,西子也不出来,来西边的城门,西子终于出来了,看见这么漂亮的美人,我好开心啊。就是这么皮了一下,不仅拿了个零分,还取消了他好几年的考试资格。

几年之后,他又一次参加了科举,想想上次的事情,这次总该正经的考一次试了吧。但是正经哪里是金大文豪的风格,生命不停,“幽默”不止。

这一次的考试题目是《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说的是孟子之言:四十不动心。金圣叹写道:

“金万两、有美一人,夫子动心乎?

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

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

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

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

你孟子不是四十不动心么,那就是前三十九年都动心喽。所以金圣叹就直接写了三十九个动字。如此胆大敢调戏先人又叫人哭笑不得的考生,真是叫考官无可奈何。

金圣叹先后参加了四次科举,不出意外,每一次都“不遗余力”的施展他的金式幽默,等到明朝结束,清朝顺治时期时,科举已经禁止金圣叹这个名字考试了,朝廷举国封杀,也是很有面子了。

之后,金圣叹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决定正儿八经的再考一次科举。但是朝廷已经不让考了啊,怎么办?没错,改名,他将自己改名叫金人瑞,又一次的去参加了科考。而他这次也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稳稳地考了个第一名,跑去当了个县官。

古代段子手金圣叹,能在科举场上交零分作文,也能在刑场上耍幽默

而这个县官,他也并没有当太久,也许是年纪大了,心力不足,不复年轻时的抱负。他自己也写道:“做县官,每日打退堂鼓时,不亦快哉!”随后他就辞去了县官,去当了一名教书先生。想想如果被这样一位先生教书,一定也是很有趣的,说不定还会带着学生一起逃课。

公元1660年,金圣叹怒斥县令逼迫当地百姓缴纳钱粮杂税,写了一篇《哭庙文》,但是民岂能斗得过官,随后就被县官判了死刑。在牢狱里他也没有闲着,叫来狱卒,说要写一封遗书给家人,狱卒拿来纸笔后,他却写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恨矣!”也就是人们传的豆干和花生米一起嚼,会有火腿的味道,真是坐了牢也不忘了一本正经的搞笑。

这是在是在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哭,要笑。同时也是对权力掌控者的一种藐视,你以为杀我我就吓得不知所措么,我根本毫不在意。

可毕竟是亲爹啊,上了刑场之后,他的儿子还是哭成一个泪人,他就给儿子出了一副对联: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再幽默的人,此时也只有对儿子的爱惜和心中酸楚。

同时和金圣叹一起行刑的共有十八个犯人,上场前,他就和刽子手商量好,我耳朵里有两张银票,一会你第一个砍我吧。上了场后,刽子手往刀上喷了一口酒,手起刀落,头就咕噜噜的滚了下来,跟随着掉了两个纸团。刽子手赶紧捡了起来,只见两张纸上一个写着“好“,另一个写着“疼”,好疼!如此死了之后还能留下幽默的人,恐怕世间难找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已经这么苦了,怎么能少得了幽默这块糖。我们有时不得不“正经”起来给社会看,给周围人看,但是却慢慢忘了属于自己心中最为天真烂漫的快乐。我们不妨学学金圣叹先生苦中作乐的心态,做一做自己,如此方不白来人间一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