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传说之巧妙起亭名

小通有个名叫檀树下的自然村,通往关北的岭头上,建有个凉亭,凉亭的名儿,在亭子拱门上的亭额写着:“锡龄亭”,为什么叫“锡龄亭”?这里面藏着一个很“智慧”的故事。

话说当年,檀树下老表们集资建亭,给亭子起名儿时,一些人考虑亭子与厦坪街相距十里左右,就建议:“起’十里亭’”吧。”但大部分老表认为起“十里亭”不仅有点俗,而且会使人将亭名与旧戏《十里亭》联想到一起,旧戏《十里亭》是地方戏,演男女相送,越“送”越演得露骨,送到“十里亭”,简直演得不像话了,所以后来禁演了。结果,大家一致意见:不起“十里亭”这三个字,但要表达出距夏坪街有近十里的意思。这事被檀树下在山外菖蒲洲教书的一位老师知道了,他想了一想,说这没有什么难,只用一筒烟的工夫,就想出了现在的“锡龄亭”。


井冈山传说之巧妙起亭名



其实,他用的是“谐音法”:土话“十”与“锡”都是念“xie”,同音, “龄”的土话是“li(里)”,用土话问年龄,就是“你几多(里)?”“龄”与“里”又同音。而且“锡龄”连在一起,表达了一种“长长久久”很吉利的意思。大家一听,无一不赞成。于是,这个亭就叫“锡龄亭”了。你说,够“智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