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保持危機感和飢餓感,是企業成功的源動力

稻盛和夫:保持危機感和飢餓感,是企業成功的源動力

日本古時的船員中,流傳著這樣一句格言:“一板之下便是地獄”。它是指單薄的小漁船上的人,與死亡的危險,只有一層船板相隔。同時,也是在告訴我們要時刻保持危機感,這樣才會在困難面前找到出路。而稻盛和夫則強調,即便身處當今這種優越的環境,要抱有同過去一樣的危機感,向新事業發起挑戰,因為精神上的困難要遠遠超過從前。

​1

從單一產品開始運轉,

拼命努力才能擁有富饒之地

不久前,我在思考公司的發展歷程時,發現在京都有很多發展良好的優秀企業。

京瓷、田村製作所、羅姆半導體這些企業的利潤率是日本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之多,麥格勞希爾公司出具的“全球1000家企業”排名中,京都的企業嶄露頭角,在經常利潤率的排名中,全球前28位中有5家日本企業入圍,京都企業佔據了4個席位,可謂不同尋常。

為什麼京都能催生出這麼多高收益的企業呢?

這些企業雖然都不具備先進的技術和優秀人才,卻都從製作單一產品生產開始運轉起來了。為什麼京都的企業能夠做到這樣?

我仔仔細細思考後發現它們有許多共同之處。

例如羅姆公司,這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半導體生產企業,公司的社長在立命館大學學習期間就開始思考如何將碳膜電阻這一複雜的電子零部件進行量產簡單化處理,並取得了相關的專利。畢業後,他沒有去其他公司就業,而是靠著這個專利創建了羅姆公司。

村田製作所的社長,曾經從事的工作是用清水燒的方法制作茶碗,也是一家小企業。後來,真空管開始興起,歐美的電子儀器業開始發展。日本軍部在得知那些電子儀器中要使用精密陶瓷電容後,命令各大學研究製作相同的精密陶瓷電容。其中,京都大學的教授掌握了氧化鈦燒結凝固後能夠用於製作電容的原理,但需要進行相關的試製,於是請來了清水燒茶碗製作公司的村田製作所社長。雖然完全沒有經驗,但是社長還是答應試一試,事實上這就是村田製作所的開始。

從以上的情況來看,包括我在內,這四家京都企業的創始人當初都是沒有經驗的外行,當然也不具備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專業技能,只有一個產品能做。

簡而言之,這和拉麵店是一樣的。最開始只有僅會製作拉麵的大叔,並不靠多麼先進和完善的技術才把企業給做大的,全屬於無經驗、無技術、單一產品生產的公司。

儘管如此,即使只有一個產品,也要拼命努力,只有發揮拿著一杆鋤頭,從早到晚在旱地上勞作的精神,才能擁有富饒之地。

不論是誰,只要努力,拉麵店也好,小攤販也罷,就一定能成功。

2

從小作坊到中堅企業,

保持危機感和飢餓感!

然而,如果認為僅靠這些就能成功的話,那也僅僅只是小作坊的成功。

如果滿足於“我開拉麵店成功了”、“我做小商販成功了”的話,很可能會永遠停留在小作坊上。

再回過頭來看京都的企業,因為社長當初毫無經驗,反而能夠自由地發揮想象,不被既有的習慣和慣例所束縛,對事物保持著疑問和好奇心。

也許是受風俗習慣的影響,京都延續了1200年保守的城市風格。同時,以京都大學為中心又建了很多新街,意味著在革新方面呈現出反權利、反中央的一面。

仔細思考一下,這也許就是頗具京都特色的知識分子的特質。這座城市的氛圍充滿著革新與變革,也正因為如此,即使是學界,日本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也都是京都大學出身。

在京都獨特的土壤中,這些沒有技術的門外漢開始創業,從事單一產品的生產製造,用至誠之心感天動地並拼盡全力奮發努力。他們相信只要動機至誠、至真、至善,拼命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這才造就了這些中小企業的成功。

但是,他們在拼命努力的同時也一直心存憂患。

打個比方,就像開了一家拉麵店,現在生意不錯,但是萬一哪一天大家都覺得蕎麥麵更好吃,拉麵店就會無人光顧。

單一產品的生產具有很大的風險,只要這個單一產品被市場淘汰或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退出歷史舞臺的話,公司就會隨著一起倒閉。他們時刻抱有這樣一種危機感。

除了危機感,他們還有一種飢餓感。只做這麼小規模的生意完全不夠,不能維持員工的長期溫飽,一直持有這樣一種無法保證員工生活的飢餓感。

正是因為是門外漢,他們才會擔心這些問題。正是這樣一種只有門外漢才會具備的危機感和飢餓感,成為了可以孕育出創造性的原動力,進而推動了企業的各項創意和研發。

因為自己沒有學問且也不夠聰明,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危機意識。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危機意識,才會為了掌握某項技術東奔西走,去大學取經,引進學院的技術或者從外國引進技術等等。總之就是絞盡腦汁不斷從事創意研發。

這樣的危機意識和飢餓意識成為了推動創意研發的動力,為了讓企業擺脫單一產品而推動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使企業得以發展壯大,這也是小企業向中堅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羅姆公司的發展歷程。

羅姆剛開始只有碳膜電阻一種產品,由於能很便宜地生產出這種產品,所以很快被市場接受。當時市場上已經有帝國通信、東洋通信、北陸電氣工業等生產電阻器的有名廠家,在這些廠家中,羅姆也算取得了一些成功。

羅姆公司依靠外包工廠,擴大了碳膜電阻的銷路。但是羅姆覺得只靠碳膜電阻單一產品肯定不行,就從碳膜電阻這個初期產品起步,又開發出了金屬膜電阻、壓膜電阻等新產品。

羅姆的社長畢業於立命館大學的電氣專業,並不具備金屬膜電阻和壓模電阻的專業知識,但是他還是致力於開發新產品,現在羅姆已經在日本最高端的半導體市場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了一家保持著高收益的優秀半導體廠家。

半導體行業是需要資金投入很大的行業,一般只有大企業才能涉足該市場。但作為中小企業的羅姆卻開始製造半導體,而且瞄準的是高端市場。現在,羅姆公司的業績節節走高,年銷售額達到了約3000億日元。

羅姆公司的成立比我創辦公司還要早了四年,取得了驚人的發展。

3

四種創造成就京瓷

我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正走投無路時,在學校老師的介紹下,進入一家京都的陶瓷公司就職,被分配到研究部門。

由於如果只生產一般的陶瓷產品,公司沒有發展前景。我被任命負責研發新型陶瓷,即精密陶瓷產品。數年後,研究取得了成果,合成了性能優越的高頻絕緣材料。

該材料需要高溫燒製,對弱電流具備優異的絕緣性能。但是我卻不知道該如何展開銷售。

我當時就拿著新研發的材料,一家一家的拜訪各家電氣公司,詢問他們這種性能的新材料是否能用在他們的產品中。在這個過程中,我聽說松下公司和荷蘭的飛利浦公司開展技術合作,正在研製顯像管。之後,在這個顯像管中使用了我研發的絕緣材料。

我和松下的採購、技術部門的人員一起開會,從決定產品的所有規格,到量產的完成,全都由我負責完成。當時我手下有100多號人,不僅負責研發,還負責生產。​

有一次,因為技術上的意見不合,我和上司的技術部長髮生了爭執,最終我決定辭職離開公司。我要辭職的消息傳出後,京都的一些朋友找到我,認為好不容易研發成功的技術太可惜,幫助我成立了新公司。那時,包括我的上司和部下共8個人一同離職,成立了京瓷公司。

雖然我從沒想到過自己會走上創業這條路,但是我對製造、研發、銷售,都很有自信。所以我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只想著拼命努力向前。

因為那時候我只有賣給松下的顯像管絕緣材料的這一件產品,就一直在擔心這個產品被市場淘汰了怎麼辦,隨著時代的變化被新產品取代了怎麼辦,一直有這樣一種危機感。

事實正是如此,兩三年後這個產品就退出了市場。

當時飛利浦公司用陶瓷和玻璃的混合材料生產顯像管,之後美國的RCA公司開發出了只用玻璃就能絕緣的成本更低的新產品,並開始出口日本。當時最新引進該產品的是東芝公司,之後日立、三菱等公司也相繼進口該產品。我之前研發成功的新材料,僅僅幾年之內,就岌岌可危,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我雖然對玻璃材料沒有什麼研究,但我還是馬上到大阪找了好幾家生產玻璃的廠家。詢問他們能不能生產出這種性能的玻璃,結果都不盡人意,因為這些普通玻璃廠家無法生產出這種具備特殊性能的玻璃。這種玻璃叫硼硅酸鹽玻璃,在玻璃當中的硬度很高,所以這些玻璃廠家都回絕我說:“我們從沒溶制過這樣的玻璃,也無法制作這樣的玻璃”。

即使把調製玻璃配方的粉末帶給這些玻璃作坊,也會被回絕說“做不到”。所以我自己買回來燒製用的坩堝,跟對方商量好讓我們使用他們的燒窯。但是在融化硼硅酸玻璃的過程中,乾鍋立刻被腐蝕掉脫了底,使得燒窯也被全部毀掉。因為我們當時沒有製作玻璃的任何經驗,不知道不是特製的坩堝是不能用來融化硼硅酸的。

即便如此,最後還是在最開始的單一產品用完之前製作成了硼硅酸玻璃。

那個時候製作的玻璃,到現在也依然被使用於中國、東南亞的電視顯像管產品中。現在也就是1-2日元的很便宜的產品,但在我們的滋賀工廠生產著上億根,依然保持著利潤。

在拼命努力開發玻璃的絕緣材料的同時,也必須加緊開發使用這種材料的產品,這幾乎是接連會出現的情況。

僅僅依靠松下的顯像管是不行的,要開發出更多的用途,開拓出更多的市場才行,也就是創造市場。

我們想把絕緣材料用於其他領域,比如廣播電臺在發送信號時使用的大型真空管,還為此走訪了東芝、日立等各個大企業。

就是這樣拼命去爭取機會,將我們的產品用到了各種各樣的真空管產品中去,在開發產品的同時開發出了產品的用途。

之後,晶體管又開始代替真空管被使用到電子儀器中。

如果晶體管完全代替了真空管,那我們就會完全失去至今所佔領的市場,回到零點。所以那時候我們又馬上使用和晶體管容器相同的材料研製了新產品。

晶體管的出現推動了半導體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這個行業真可謂瞬息萬變,在這樣的環境中,因為我是一個門外漢,在技術上反而能產生許多天馬行空的想象,加上時刻存在的危機感和飢餓感,推動我不斷進行新的開發。

另一方面,陶瓷還有一個特性是硬度很高,不易磨損。我就想到利用陶瓷的這個特性打入會使用到磨耗部品的產業機械行業,用陶瓷零部件代替那些會被磨損的金屬零部件,特別是用在機械設備的傳動部位的金屬零部件。為此,我不斷拜訪機械製品廠家,嘗試開發出陶瓷產品的新用途。

實際情況就是,我每拜訪一個機械設備廠家都會說:“我不知道精密陶瓷具體可以使用在哪裡,雖然我不知道,但是精密陶瓷有這樣、這樣的物理特性,你們有沒有因金屬被磨損而困擾的地方呢?”

後來發現,在紡織機行業,絲線高速滑動的部分可以用到我們的產品。紡織機在織布時,絲線以超出常人想象的速度滑動,巨大的摩擦力導致走線部分的零部件大幅磨損。

現在,這些部分的零部件已經全部使用精密陶瓷。我就是這樣不斷開拓新的市場。

織布機成功後,說到磨損,有泵的地方應該也會有,於是我充分利用陶瓷的超強耐磨性,進一步拓展市場。

我們經常會看到冷卻器漏水、不停吐著熱氣卻無法發動的車。以前是將冷卻器的裡的水輸送到發動機處,給發動機降溫,要實現水的循環就需要泵。在泵的外面會纏上皮帶,在泵運轉的地方會貼上一個被稱為油封的橡膠制封貼。長期使用的話,橡膠會發生磨損,導致漏水。這就是所謂的發動機過熱的現象。

雖然使用的是彈性好的、儘量不易磨損的優質橡膠,但還是會導致發動機過熱。所以想用陶瓷來代替橡膠,當時在歐美已經開始使用用陶瓷和碳合成的油封了。於是我也緊跟步伐,上門告訴對方也可以使用我公司的陶瓷。

現在確實不怎麼看到會從發動機裡冒出蒸汽的車了。因為使用了陶瓷,所以絕對不會出現漏水的狀況,直到這輛車報廢。

其實我不知道陶瓷應用於何處,明明什麼也不知道,但我抓住了陶瓷不會磨損的這一特性,以危機感為跳板,探索出了陶瓷的這個出路。

大學時期,我學的雖然是化學,但機械工學等也認真學習了。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翻閱了機械工學的相關書籍或者其他的所有資料,思考陶瓷的用途。

比如陶瓷轉盤、超精密的空氣輸送槽、多軸鑽機的軸承等,現在已經進入了陶瓷發動機的研發階段。雖然不是用於汽車上的,但也許數年後發電用的陶瓷發動機就可以問世了。這樣一來,比起一般的購電,轉動陶瓷發動機上的整流子發電機發電會便宜很多,電的價格也會比市場價低。那麼我想小型、分散型的發電機漸漸地也會登場的。

另外,我用這項技術製造了生物陶瓷人工骨骼,利用結晶技術製作了寶石,各種用途創意接連不斷。

這樣一來,反覆地進行市場創造、需求創造、新商品創造、新技術創造的四種創造,才成就了今天的京瓷。

4

中堅企業到大企業,

將慾望混入目標會停滯不前

從中堅企業蛻變到大企業,如何設定公司的目標十分關鍵。

那個時候,不管是公司規模還是個人規模,比如想做成銷售額為100億日元的公司,不,要做成150億的,是以慾望為基礎來決定目標的。

一旦實現,前一階段的危機感和飢餓感就會消失,湧現出一種滿足感。一旦出現滿足感,雖然這不是玩彈子球,但就像彈子球一樣,停在那裡不動了。這樣就始終在中堅企業的圈子裡,一直是100億或200億,原地踏步。

如果將慾望、金錢、數字這樣的東西混入到目標中的話,在變成中堅企業時就停滯不前了。

那些能促進中堅企業發展成大企業的人,自身的思維方式會再次發生改變。也就是說,不會再將慾望作為制定目標和目的的依據了。

經常會有人說,“你都到這個地步了還在努力呀,為什麼要如此努力呢?是還想要錢嗎”?

答案是:NO。

我覺得有必要將自己的才能為社會、為世人盡力,所以才會拼命努力。

同時,讓公司變得優秀,從公司的進一步發展中體驗生存的價值,感受喜悅,這樣做很開心,所以才會努力,我會以大家的樂為樂。

像這樣,經營者的價值觀改變後,就可以實現從中堅企業的蛻變,向大企業發展。

也就是說,領導所持有的目的意識改變的話,公司在成為大企業的過程中,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