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现在就要”:真正厉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节奏

“我要的,现在就要”:真正厉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节奏

文▏焱公子

昨天小助理问我,“您有没有过这种感觉:脚步一慢下来,就觉得跟不上残酷社会的节奏。眼见别人升职、加薪、买房、成功,自己就更加慌张?”

我的搭档笑了笑,抢在我回复前说,现代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害怕自己不成功。

我想了想,所谓成功,其实是个伪命题,人生,找到自己的节奏才最重要。

就像网络上那首很火的小诗: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3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好工作;

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时区,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都有自己的节奏。

“我要的,现在就要”:真正厉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节奏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接纳焦虑,向着生活伸出手,牢牢掌控自己的节奏。

因为我们的对手,从来都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 01 为自己,去冲锋

拥有一百分才开始,不如先完成再完美

曾波是我在前公司时的对口客户。我辞职后,和他成了好哥们儿。

他这人最大的特点是雷厉风行,口头禅:我现在就要

我和我的团队曾为这句话头疼不已。只要是跟他对接,无论何时,他的结束语总会是固定的一句:“快点啊,我现在就要。”

有一回他给我打电话,要求弄份材料。那东西明明是五天后才用来跟他领导汇报,我说,哥,咱明天早上弄不行么?

曾波说,不行,你今天下班前弄好发过来,我等着改。

那天我们有会议,一直开到下班时间。散会后,我加班帮他弄,到晚上十点才传过去。

他改到凌晨4点,传给了他领导,眯了三个小时接着上班。

熟了之后,某次喝酒提起这件事,他笑说没办法,并不是刻意刁难,心里挂着事睡不着,非得处理完了才踏实。

回想我们合作的那段时间,但凡我有事情需要推动协调,曾波必定会在几分钟内,就答复或给出解决方案。

这时候我会觉得,这家伙其实也没那么讨厌。

后来,他做了一件几乎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突然从高薪行业裸辞,去做微商,销售当地的土特产。

我访问他店铺时,看到简介处写着那句熟悉的话,“我要的,现在就要”

这个slogen,让我失笑,似乎隔着屏幕都能见到曾波风风火火的样子。

目前,他已经开了三家线下实体店,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我说要取经,要他传授秘笈。

他哈哈大笑:“我当初不断告诉自己:年入百万,是我要的,我现在就要。再不干,就老了。我就朝着这个目标冲锋。”

“冲垮了怎么办?”

“一开始就被害怕控制,搞不成事。不要想着失败了怎么办,要想失败的结果是否能够承担。能就开始,不能就趁早放弃。不瞎话,先去做!”

“我要的,现在就要”:真正厉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节奏

没有什么保准成功的启动,勇敢启动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有心做事,想好就干,边干边调整。拥有一百分才开始,不如先完成再完美。

| 02 为自己,去面对

活出圆规人生,脚步在走,初心不变

朋友大飞33岁,在一家大公司做部门经理,年薪50万。有车有房,老婆漂亮娃可爱,妥妥的社会精英。

但上个月一起吃饭,他在饭局上大吐苦水,说自己活得艰难:

“一个月好像收入不少,房贷1万、幼儿园3千、早教又几千,再加上其他日常开销、应酬,基本剩不下什么钱;

“我其实一点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一家老小都指着我,就算想动一动也不敢。

“公司最近又风传要裁员,就怕裁到自己……”

大飞说起裁员的担忧,眼里全是疲惫与无奈。我相信他所说的都是真的,却没有办法安慰他。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事》一书作者蒂娜.齐莉格(Tina Seelig)教授曾说:

我逐渐发现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一种从自己身上找动力,另一种等待着外部力量把自己推向前进。

大飞很显然是后者。他一不肯放弃既得,二不敢冒险。每天随遇而安又时时焦虑处境,心思反反复复,转过一轮又一轮,最后丝毫没做出任何实质改变。

除了倒苦水,就只剩口头上喊,假如我再年轻几岁,假如我还没结婚……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是病,得治。

梦里走了很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只会把自己憋出内伤。

“我要的,现在就要”:真正厉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节奏

真正的强者,都懂得活出圆规人生,脚步在走,初心不变。

没有那么多假如,害怕什么,就面对什么。该开始的,义无反顾地开始;该结束的,干净利落地结束。

| 03 为自己,去放弃

燃料自备,不需外面煽风点火

我和大飞有个共同的朋友小曹。小曹起点比大飞低很多。

他从小就喜欢他姐姐的各种化妆品,辞职后果断决定去卖化妆品,现在是多家大品牌的重要代理商,每月营收近十万。

每次提及小曹,大飞总是摇头,我能跟人家比嘛,他还不到30岁,又没孩子,原单位也不值得眷恋,又踩上了风口……我要是跟他一样,假如再年轻5岁,我也会去闯啊。

别人的成功一定是归咎于外因?

的确,小曹年轻、单身,原先的公司貌似也没有大飞的公司有名有福利。

但小曹人缘好,在原公司混得并不差,辞职前领导极力挽留,允诺加薪升职,并非不值得眷恋。

为了卖化妆品,小曹做了大半年调研,笔记超过三十万字,还说服未婚妻,把婚房抵押出去,才凑够启动资金。

按照大飞的逻辑,小曹处境比他还要好,根本没有折腾的必要。

小曹说,我只是不愿将就。

“原单位待遇不错,可都是重复性工作,怕呆久了,自己就废了。

“年轻不就在于折腾么,不然将来肯定后悔死了。”

这么一想,他就开始了筹备,自觉时机成熟后,便当机立断闯出舒适区。

“我要的,现在就要”:真正厉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节奏

猎豹CEO傅盛曾说,大变革时代,生存之道是,你要比别人站在更高的维度,把一件事情想清楚。

小曹年轻,却是活得特别明白的人。得到与放弃,他清楚而通透。他明白,自己正在干的,恰是自己最爱干的事,燃料自备,根本不需要外面煽风点火。

掌控自己节奏的愉悦感,让他步伐坚定,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干扰,满心斗志朝着目标不断靠近。

| 04 为自己,去用力活

心的外面没有别人,有的只是你自己

我曾采访过一个85岁的老太太,她家十个孩子,她是老大。五岁起,就要帮助父母一起照顾弟妹。

家境贫寒,父母又没多少文化,身为女孩,家里不让她读书。

她见过那些经过门口的读书郎,听母亲讲过美好的故事,内心生出向往,不断恳求父亲,表达要读书的渴望。

为了说服父亲,她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活,甚至一个人去两三公里外挑家用水,只为替家里省挑水工的钱。父亲最终同意。

抗日战争期间,举家躲入防空洞时,她都不忘带上她的书。

成年后,家里想把她嫁给邻居家儿子,她说,我想继续深造,不想一辈子这样

在学校期间,她勤工俭学,赚来学杂费,有时还能寄一些回去贴补家用。

最艰难的时候,我每天就吃1个馒头,饿得眼冒金星,但我觉得,那些金星,也像我闪闪发亮的未来。

最终,她如愿以偿学了地质,做了一名女地质学家,找到挚爱的伴侣,生了三个可爱的孩子,遵从内心意志,从年少活到了白头。

听她说自己故事的时候,她的眼睛在发光。这让我立刻联想,她工作起来,一定就像燃烧着的火球,熠熠生辉。

“回顾我的一生,我感到最幸运和自豪的是三个字,不认命。”

“任何一个环节,如果我妥协了,退缩了,我都不会是现在的样子,我感谢用力活着的我。”


“我要的,现在就要”:真正厉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节奏

台湾作家张德芬在其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里有一句话:心的外面没有别人,有的只是你自己。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用力活着,或许就是老太太依旧如此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原因。

| 05 找到自我,掌控节奏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一书里说: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他的职责只是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他人的命运,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有时候,我们真的不必那么伟大,总想着改造世界,获取巨大成功。其实,找到自我,改造自己,就是成功。

为自己而活,找到人生的节奏,是一个人开始成熟的标志。也或许是,我们摆脱彷徨的解药。

与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