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現在就要”: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節奏

“我要的,現在就要”: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節奏

文▏焱公子

昨天小助理問我,“您有沒有過這種感覺:腳步一慢下來,就覺得跟不上殘酷社會的節奏。眼見別人升職、加薪、買房、成功,自己就更加慌張?”

我的搭檔笑了笑,搶在我回復前說,現代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那是因為……害怕自己不成功。

我想了想,所謂成功,其實是個偽命題,人生,找到自己的節奏才最重要。

就像網絡上那首很火的小詩: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3個小時,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

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好工作;

奧巴馬55歲就退休,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時區,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都有自己的節奏。

“我要的,現在就要”: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節奏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接納焦慮,向著生活伸出手,牢牢掌控自己的節奏。

因為我們的對手,從來都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 01 為自己,去衝鋒

擁有一百分才開始,不如先完成再完美

曾波是我在前公司時的對口客戶。我辭職後,和他成了好哥們兒。

他這人最大的特點是雷厲風行,口頭禪:我現在就要

我和我的團隊曾為這句話頭疼不已。只要是跟他對接,無論何時,他的結束語總會是固定的一句:“快點啊,我現在就要。”

有一回他給我打電話,要求弄份材料。那東西明明是五天後才用來跟他領導彙報,我說,哥,咱明天早上弄不行麼?

曾波說,不行,你今天下班前弄好發過來,我等著改。

那天我們有會議,一直開到下班時間。散會後,我加班幫他弄,到晚上十點才傳過去。

他改到凌晨4點,傳給了他領導,眯了三個小時接著上班。

熟了之後,某次喝酒提起這件事,他笑說沒辦法,並不是刻意刁難,心裡掛著事睡不著,非得處理完了才踏實。

回想我們合作的那段時間,但凡我有事情需要推動協調,曾波必定會在幾分鐘內,就答覆或給出解決方案。

這時候我會覺得,這傢伙其實也沒那麼討厭。

後來,他做了一件幾乎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事:突然從高薪行業裸辭,去做微商,銷售當地的土特產。

我訪問他店鋪時,看到簡介處寫著那句熟悉的話,“我要的,現在就要”

這個slogen,讓我失笑,似乎隔著屏幕都能見到曾波風風火火的樣子。

目前,他已經開了三家線下實體店,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我說要取經,要他傳授秘笈。

他哈哈大笑:“我當初不斷告訴自己:年入百萬,是我要的,我現在就要。再不幹,就老了。我就朝著這個目標衝鋒。”

“沖垮了怎麼辦?”

“一開始就被害怕控制,搞不成事。不要想著失敗了怎麼辦,要想失敗的結果是否能夠承擔。能就開始,不能就趁早放棄。不瞎話,先去做!”

“我要的,現在就要”: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節奏

沒有什麼保準成功的啟動,勇敢啟動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有心做事,想好就幹,邊幹邊調整。擁有一百分才開始,不如先完成再完美。

| 02 為自己,去面對

活出圓規人生,腳步在走,初心不變

朋友大飛33歲,在一家大公司做部門經理,年薪50萬。有車有房,老婆漂亮娃可愛,妥妥的社會精英。

但上個月一起吃飯,他在飯局上大吐苦水,說自己活得艱難:

“一個月好像收入不少,房貸1萬、幼兒園3千、早教又幾千,再加上其他日常開銷、應酬,基本剩不下什麼錢;

“我其實一點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一家老小都指著我,就算想動一動也不敢。

“公司最近又風傳要裁員,就怕裁到自己……”

大飛說起裁員的擔憂,眼裡全是疲憊與無奈。我相信他所說的都是真的,卻沒有辦法安慰他。

《真希望我20幾歲就知道的事》一書作者蒂娜.齊莉格(Tina Seelig)教授曾說:

我逐漸發現世界上的人分兩種,一種從自己身上找動力,另一種等待著外部力量把自己推向前進。

大飛很顯然是後者。他一不肯放棄既得,二不敢冒險。每天隨遇而安又時時焦慮處境,心思反反覆覆,轉過一輪又一輪,最後絲毫沒做出任何實質改變。

除了倒苦水,就只剩口頭上喊,假如我再年輕幾歲,假如我還沒結婚……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是病,得治。

夢裡走了很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只會把自己憋出內傷。

“我要的,現在就要”: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節奏

真正的強者,都懂得活出圓規人生,腳步在走,初心不變。

沒有那麼多假如,害怕什麼,就面對什麼。該開始的,義無反顧地開始;該結束的,乾淨利落地結束。

| 03 為自己,去放棄

燃料自備,不需外面煽風點火

我和大飛有個共同的朋友小曹。小曹起點比大飛低很多。

他從小就喜歡他姐姐的各種化妝品,辭職後果斷決定去賣化妝品,現在是多家大品牌的重要代理商,每月營收近十萬。

每次提及小曹,大飛總是搖頭,我能跟人家比嘛,他還不到30歲,又沒孩子,原單位也不值得眷戀,又踩上了風口……我要是跟他一樣,假如再年輕5歲,我也會去闖啊。

別人的成功一定是歸咎於外因?

的確,小曹年輕、單身,原先的公司貌似也沒有大飛的公司有名有福利。

但小曹人緣好,在原公司混得並不差,辭職前領導極力挽留,允諾加薪升職,並非不值得眷戀。

為了賣化妝品,小曹做了大半年調研,筆記超過三十萬字,還說服未婚妻,把婚房抵押出去,才湊夠啟動資金。

按照大飛的邏輯,小曹處境比他還要好,根本沒有折騰的必要。

小曹說,我只是不願將就。

“原單位待遇不錯,可都是重複性工作,怕呆久了,自己就廢了。

“年輕不就在於折騰麼,不然將來肯定後悔死了。”

這麼一想,他就開始了籌備,自覺時機成熟後,便當機立斷闖出舒適區。

“我要的,現在就要”: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節奏

獵豹CEO傅盛曾說,大變革時代,生存之道是,你要比別人站在更高的維度,把一件事情想清楚。

小曹年輕,卻是活得特別明白的人。得到與放棄,他清楚而通透。他明白,自己正在乾的,恰是自己最愛乾的事,燃料自備,根本不需要外面煽風點火。

掌控自己節奏的愉悅感,讓他步伐堅定,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干擾,滿心鬥志朝著目標不斷靠近。

| 04 為自己,去用力活

心的外面沒有別人,有的只是你自己

我曾採訪過一個85歲的老太太,她家十個孩子,她是老大。五歲起,就要幫助父母一起照顧弟妹。

家境貧寒,父母又沒多少文化,身為女孩,家裡不讓她讀書。

她見過那些經過門口的讀書郎,聽母親講過美好的故事,內心生出嚮往,不斷懇求父親,表達要讀書的渴望。

為了說服父親,她承擔了絕大部分的活,甚至一個人去兩三公里外挑家用水,只為替家裡省挑水工的錢。父親最終同意。

抗日戰爭期間,舉家躲入防空洞時,她都不忘帶上她的書。

成年後,家裡想把她嫁給鄰居家兒子,她說,我想繼續深造,不想一輩子這樣

在學校期間,她勤工儉學,賺來學雜費,有時還能寄一些回去貼補家用。

最艱難的時候,我每天就吃1個饅頭,餓得眼冒金星,但我覺得,那些金星,也像我閃閃發亮的未來。

最終,她如願以償學了地質,做了一名女地質學家,找到摯愛的伴侶,生了三個可愛的孩子,遵從內心意志,從年少活到了白頭。

聽她說自己故事的時候,她的眼睛在發光。這讓我立刻聯想,她工作起來,一定就像燃燒著的火球,熠熠生輝。

“回顧我的一生,我感到最幸運和自豪的是三個字,不認命。”

“任何一個環節,如果我妥協了,退縮了,我都不會是現在的樣子,我感謝用力活著的我。”


“我要的,現在就要”: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掌控自己的節奏

臺灣作家張德芬在其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裡有一句話:心的外面沒有別人,有的只是你自己。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用力活著,或許就是老太太依舊如此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原因。

| 05 找到自我,掌控節奏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一書裡說:

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他的職責只是找到自己的命運,而不是他人的命運,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有時候,我們真的不必那麼偉大,總想著改造世界,獲取巨大成功。其實,找到自我,改造自己,就是成功。

為自己而活,找到人生的節奏,是一個人開始成熟的標誌。也或許是,我們擺脫彷徨的解藥。

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