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同行65302139
這應該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副團長與參謀長誰的權力大,另一個是團長沒了,誰能指揮全團,實際上並不發生矛盾。
縱橫今天就來好好的掰扯掰扯,以民國時期為背景,一次性刨根問底,把這個兩個問題都整明明白白的。
副團長和參謀長誰的權力大
所有的參謀長都是協助部隊軍事主官進行指揮的,團參謀長就是協助團長進行指揮的,平時主要的任務就是整理戰鬥信息,提供作戰計劃和方案供團長參考;軍事副主官也是協助軍事主官工作,只是分管領域不同,副團長一般抓日常訓練,甚至還可能兼任一個營的營長職務。
總體上來說,參謀長和軍事副主管是一個級別的,團參謀長和副團長都是副團級軍官,很多人都說副團長權力大於團參謀長,實際上這是不全面的,這裡面也要看團長的情況,如果團長一單挑的話,基本不會給副團長多少空間,所以,團參謀長說話就比較有力度了。
比如在民國前期也就是1928年之前,參謀長的權力更大一點,在軍閥混戰期間和北伐戰爭期間,奉系湧現出楊宇霆這樣的參謀人員,北伐軍湧現出白崇禧這樣的參謀人員,可見參謀一職的重要性,這個時期的團長在團裡面有著絕對的權威,因此,團參謀長更有發展的空間;
1928年北伐勝利,國民黨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後,對部隊的管理更加嚴格,部隊軍閥化、私有化的現象少了一點,這樣的話,團長說被拿掉就被拿掉,副團長的地位自然而然就升高,因為隨時可能上去頂缸。
當然,在戰爭中,因為特殊情況,參謀長的活躍性還是比較高的。
團長沒了,副團長和團參謀長誰來指揮全團
這就要看具體情況了,如果是有上級指揮單位在的話,肯定是上級說算,很有可能掉平級的團長,或者空降師裡面的軍官來指揮,所謂外來的和尚好唸經,這個時候要是來個副師長什麼的,相比士氣肯定會大震!
當然,有的時候打急眼了,很可能上級指揮單位都找不到了,這個時候如果團長有一口氣的時候,還能交接一下臨時指揮權,如果團長突然死亡,沒有任何交代,那就看團裡面的情況了。
中國軍人一般都有官癮,為了升官發財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團長都被幹掉了,說明情況十分兇險,這個時候頂替團長並不就是一件很好,頂替的是臨時指揮權,仗打的不好,事後肯定要被追究責任,還不如不抻頭了。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軍隊一般都有職務遞補規定,一般情況下都是副團長遞補,參謀長負責對新團長的協助工作,如果是我軍的話,情況會簡單一點,因為我軍有政委,政委比副團長好使一點。
參謀長總體上來說還是出謀劃策多一點,也不負責平時的訓練,不能和士兵打成一片,尤其是在隸屬關係上,參謀本身就是單獨一個系統,在升遷上可能跟團長副團長還不一樣。
縱橫認為,大部分情況下,副團長接替團長比較,參謀長在協助指揮、出謀劃策方面更為妥當。
史論縱橫
在共產黨領導的隊伍裡、團長沒在位時或者陣亡時,取代團長候選人有:政委、參謀長、副團長、營長。
政委就是上級派來的監軍,平時與團長是平起平坐相互牽制的權力,團長不在時有可能政委代理團長;
參謀長和副團長說白了就是團長的助手,團長若能力很強,幾乎不大重用助手,助手成了多餘的閒職,啥權力都沒有,團長不在時可能不會把指揮權交給助手,除非是上級的任命。團長若不是全能,平時靠的就是左膀右臂的助手,團長不在時有可能助手取代團長;
團裡幾位營長都是團長手下獨當一面的頭領,1營是團裡打硬仗最精銳的嫡系營,所以團長陣亡時大多數是1營的營長晉升為團長。
qiguo風雨不倒
這麼問就不專業了,軍事主官不在的情況下,並非是副團長和參謀長哪個權力大的問題,而是部隊指揮權應該交給誰。這可以分為上級命令、主官指定和職務遞補三種情況,所謂“軍旅之事,以一而成”,一個團只能有一個戰時指揮員,但決不是靠誰權力大就可以搶來的。
平安格勒戰役後李雲龍躺在擔架上, 囑咐副團長邢志國帶好部隊,這就是主官交代,在與上級失去聯絡或來不及請示的情況下,團長有權指定部隊的臨時指揮員。因為此時趙剛也負傷離隊了,後來李雲龍殺俘被降職誰接掌的指揮權呢?是趙政委,邢副團長和張參謀長都得靠邊。
上級命令很容易理解了,首長說了算,人選可能是副團長,也可能是參謀長,更有可能是某個主力營長火線提拔,還應考慮並非一個副團長的情況。其實,做軍事主官並非是個軍官就合適的,它所需要的殺伐決斷還真不是資歷和級別足夠就能勝任的,在戰場上,如果出現團長陣亡的情況,主力營長更容易成為上級心目中的候選人。
一個優秀的軍事幕僚(參謀長)、一個能幹的副團長未必就是個好團長,這與平時的業務有關。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保盧斯,就是位非常優秀的高級參謀軍官,《巴巴羅薩計劃》的制定者之一,然而真的成為集團軍司令帶兵打仗時,優柔寡斷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如果李雲龍把部隊交給張大彪暫時指揮,也絕對沒毛病,只是因為獨立團暫時沒有作戰任務,才按級別和慣例交給副團長。
那如果沒有上級命令,團長死的突然也沒有指定呢?那一定是副團長暫時接手部隊,副的本來就是軍事主官的候補人選。但至於事後上級能否追認,亦或是外派團長,那就不好說了。
雙首長制度是我軍特色,民國軍隊雖然沒有團政委一職,在早期卻有個“團附”職務,注意它不是“團副”,而是類似於“團長助理”的角色。一旦團長出事, 團附也有接過指揮權的機會,在沒有上級命令或團長“遺言”的情況下,順位接班人應該是副團長、參謀長、團附、各營長。
昨天有回答過參謀長和副職誰的級別高誰的權力大的問題,我的結論是參謀長雖然級別、軍銜略低於副職,但因為是主官親信,實際權力要大於副職。比如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赴滇組織遠征軍時,戰區長官由孫連仲接手,抗戰勝利前又換成陝軍出身的孫蔚如,但第六戰區的實權,始終掌握在參謀長郭懺手裡。
無它,郭懺是土木系“四大金剛”之一,陳誠的絕對心腹,只要他這個參謀長在,兩個孫長官都不能成為戰區真正的老大。
但是參謀長的權力是依附於主官而存在的,因此微縮到一個團裡,團長是否“健在”決定著參謀長的權限大小,畢竟從資歷和級別上說,副職是普遍高於參謀長的,如非有特殊的情況,火線出任“代理團長”也是順理成章。
度度狼gg
根據題目是問團長不在或陣亡的時候,副團長和團參謀長誰的權力更大?
因為對於提問的目的不是很清楚。所以總的來說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想知道副團長和參謀長的權責誰更大一些,與團長在與不在沒有什麼關係。第二種情況是想知道團長不在或者犧牲以後,誰能暫時代理團長的位置。
雖然副團長跟參謀長平起平坐,同為副團級。但是副團長屬於團領導,參謀長雖然屬於司令部的領導。但司令部僅僅只是一個部門,只能與下面的各個部門分屬在一起。雖然也是獨立的一個辦公室,但畢竟跟首長的級別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
在部分的情況下,副團長可以領導參謀長的工作,但參謀長不可能領導副團長。不要想當然的以為參謀長只是“負責”軍事作戰和訓練的,實際上關於軍事方面的事情,參謀長都要向他彙報的。
參謀長在作戰、訓練方面是沒有自主決定權的,他只是負責作戰、訓練計劃的制定和執行而已,具體執行還需要上級的批准。當然實際生活中有的副團長會被邊緣化,參謀長會比較強勢,但這不能表示參謀長級別就比副團長大。
參謀長的權力大部分是依附於軍事主官而存在的,所以在一個團級建制中,參謀長職權的大小更是取決於團長。雖然副團長比團參謀長在行政級別上要高一點,但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團參謀長的實權要大於副團長。
副團長雖然是團領導,但他的職責大多與團長責職責相重合。在實際履行指揮職責的過程中,以團長為主,副團長只是起輔助的作用。當然副團長也有自主履行職責的工作,他主管的工作是根據領導班子分工確定的。
所以在團長或者政委在位的情況下,副團長對工作的主導方面不會很強,還是以輔助為主要。而參謀長是司令部的領導,他的職責是法定職責。團參謀長可以主導司令部的主要事務。
因此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副團長是官大權力小,參謀長是官小權利大。而且司令部是部隊各職能部門中最重要的,與作戰直接相關。副團長的行政等級雖然比參謀長稍高一點。但如果在兩者之間選擇,許多對部隊滿懷熱情的軍官還是會選擇擔任參謀長。
如果這裡問的是團長不在時,以上二位誰可以暫時代理團長工作?這個問題,具體分析起來會比較複雜。因為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安排。一般情況下部隊的指揮權應該交給誰大致可以分為一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來自上級的命令;第二種是部隊主官臨時的指定;第三種是職務依次補替。
因為副職本來就是軍事主官的候補人選,所以正常情況下,和平時期假如團長休假或是其它原因不在位的時候,一般是有副團長暫時代理團長職責。這種代理與完全履行團長職責有很大差別。他只是負責處理簡單的日常軍事工作。重大事情的解決,是要集體研究的。
因為在副團長的上面還有政治委員,他是與團長一起擔任軍事政治的主官。所以團長不在時,既使是副團長臨時代理團長職務。遇到大事主導權在政治委員的手上。集體討論時,也會徵求正在體假的團長的意見。
以上是在平常時期,如果是在急迫的戰事時期時,團長也就是部隊的主要軍事首長陣亡之後,接替其指揮權的人員,都會提前安排。但是如果沒有充實的計劃,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指定接班人,同時上級也沒有任命的情況下。
那麼按照以往的情況,團長職位的接任,按照順序依次由副團長、參謀長、各營長接任。如果在戰時團長犧牲,現在作戰指揮工作,按提前計劃實施。如果沒有計劃,假如副團長是之前計劃的接替人,現在他也陣亡了。
這時在場職務最高的可以臨時安排指揮人員。通常情況下政委是職務最高的,他可以決定是自己指揮,也可以安排參謀長代行軍事行駛指揮的職責。
史之策
這個問題有一個很大的Bug——團長沒了,還有政委啊,怎麼就輪到副團長或參謀長了呢?
儘管政委平常主要抓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和團長屬於平級,都是團級幹部。團長犧牲了,政委可以直接指揮部隊。別看政委平常乾的都是思想生活方面的活兒,可打起仗來也不含糊。在我軍歷史上,有不少既擅長思想政治工作,又擅長指揮作戰的政委。在這些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蘇振華將軍。
蘇將軍是一位從基層部隊成長起來的將軍,能文能武。在他的革命道路上,大多時候擔任的職務都是政委,一直幹到軍區政委。蘇振華雖然是政委,但打仗非常厲害。在紅軍初期便威名赫赫,反“圍剿”戰鬥中,他多次負傷不下火線,身先士卒指揮部隊與敵作戰。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蘇振華這個名字,那是因為我軍能夠打仗的將軍太多了。新中國成立後,蘇將軍參與了海軍部隊的組建,擔任的還是政委。1955年授勳大會上,他被授予上將軍銜,由此可見其戰功彪炳。
似乎有點扯遠了,回到正題上面——“團長不在了或陣亡後,副團長和參謀長誰的權力大?”副團長和參謀長都是副團級幹部,屬於平級。從職務上說,副團長比參謀長要大,因為副團長是部隊首長,而參謀長不是,屬於司令部的首長。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參謀長的權力反而要大一點,畢竟管的事情與基層部隊更加息息相關,而且更加直接。
如果發生戰事,團長和政委都沒了,誰來繼續指揮呢?
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以上級的命令為依據。上級決定由副團長指揮,那副團長的權力最大,上級決定由參謀長指揮,那參謀長權力最大。在特殊情況下,上級甚至有可能直接從幾個營長中火線提拔一個為臨時的團長。
第二種情況,上級沒有命令或者命令傳達不到時,按照職務遞補。副團長的職務排在參謀長前面,當然是副團長上,副團長權力最大。副團長犧牲了,才輪到參謀長補上去。
“許述工作室”成員“醉臥沙場”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團長不在或陣亡後,誰的權力大,你我說了都不算,而是上級說了算,上級讓誰主持工作誰的權力就大,不過上級一般會讓政委主持工作,輪不到副團長或參謀長。
團長死了或者不在,在沒有正式任命前,上級如果讓副團長代理團長,參謀長就要聽副團長的;上級如果讓參謀長代理團長,副團長就要聽參謀長的。
不過正常情況下,上級一般會讓政委暫代團長,副團長、參謀長都撈不著。
《亮劍》裡李雲龍被免了團長之職,上級就命政委趙剛暫代團長一職,雖然是電視劇,卻是符合事實的,鑑於政委一般不擅軍事指揮,他更相信誰的指揮水平,誰就更有發言權。
下面探討一下,部隊首長的排序。
一般而言,部隊有5個首長,以師為例:1號首長師長,2號首長政委,3號首長副師長,4號首長副政委,5號首長參謀長。
這其中,前4號首長是部隊級首長,參謀長既是部隊級首長,也是部門負責人,因為師部機關有三個部門:司令部(參謀部)、政治部、後勤部,部門負責人分別是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後勤部主任,但只有參謀長被稱為首長,地位高於政治部和後勤部主任。
驗諸我軍歷史,參謀長的地位、權力和發展前景,始終在軍事副主官之下。
八路軍
八路軍時期軍隊設置比較複雜,政委、政訓部(政治部)等政治主官在各個師、旅、團的設置都不一樣,但無論如何,只要有參謀長,其位置必定在軍事副主官之後。
比如八路軍總部,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下轄的115師、120師,129師的參謀長也都排在副師長之後。當時的軍事副主官如彭德懷、聶榮臻、楊勇、肖克、王震、徐向前、陳再道、王近山等,他們今後的軍事生涯和最終成就,普遍高於同時期的參謀長。
解放軍
有人舉出東北野戰軍的例子,說東北野戰軍的1號首長司令員林彪,2號首長政委羅榮桓,3號首長參謀長劉亞樓,說毛主席給東北野戰軍發電稱呼“林、羅、劉”,東北野戰軍司令部向下發電也稱“林、羅、劉”,說明劉亞樓是3號首長,地位比副司令、副政委高。
這無疑是憑主觀印象得出的錯誤認識。
1948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剛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實際上是一個領導機關,掛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兩個牌子,林彪任司令員兼政委,高崗任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呂正操、周保中、肖勁光任副司令員,羅榮桓任第一副政委,陳雲、李富春任副政委,劉亞樓、伍修權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
這個排序很明顯,參謀長劉亞樓排在司令員、政委、第一副司令員、副司令員、第一副政委、副政委後面,但排在政治部主任前面。
後來為了便於作戰指揮,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獨立出來,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劉亞樓任參謀長,未設副司令、副政委,參謀長就是3號首長。
1949年3月11日,東北野戰軍改稱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委,蕭克任參謀長,還是未設副司令、副政委,參謀長仍然是3號首長。
1949年5月12日,第四野戰軍領導機關與中原軍區領導機關合並,組成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領導機關,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第一政委,鄧子恢任第二政委,蕭克任第一參謀長,參謀長蕭克又排到第二政委也就是副政委後面了。
第四野戰軍部分下轄的兵團、軍,一般都設司令員(軍長)、政委、副司令員(副軍長),副政委(兵團),參謀長地位和排序都在副司令員(副軍長)、副政委之後。
和平年代
和平年代的軍隊幹部培養模式有一個趨勢,即參謀長成為培養軍事主官的重要崗位,不少軍區或軍隊的軍事主官都是由參謀長,而非軍事副主官提任,
不過一旦到戰爭時期,時任軍事副主官顯然比參謀長更具影響力,因為他們具備參謀長沒有的決策權和指揮權。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先把團長改成師長】
先說一下師長等指揮官與參謀長在職責上的區別。
師長的職責是指揮軍隊作戰。參謀長的職責是制定作戰計劃,參謀長的權力就是管幾個參謀,一起出謀劃策。參謀長集思廣益,制定作戰計劃。
一個優秀的參謀長制定的作戰計劃,都有幾種方案。每種方案都有應急預案。
參謀長把幾種方案提交給指揮官後,指揮官選擇一種最優的方案。這個最優的作戰方案中,會有很多突發情況的應急預案。
還需要說一點。
如果A軍隊作戰,連戰連勝。但作戰時遇到的情況,都在作戰計劃之中。不能說明軍隊的指揮官優秀。只能說明參謀長優秀。
如果B軍隊作戰。連戰連捷。作戰中遇到多次突發應急情況,都在作戰計劃之外。指揮官沉著冷靜,改變戰術,果斷處置,化險為夷。這才說明指揮官優秀。
講到這裡,如果師長陣亡了,顯然軍隊的作戰,由副師長負責指揮。參謀長只能管幾個作戰參謀。
楊朱學派
團長陣亡了,誰的權利更大與團長陣亡了,誰將會頂替團長的職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第四野戰軍給中央發報請示時,總是署名林羅劉,這意味著什麼?權力的排位。但是假設林不在了,誰頂?羅不可能,羅是政工幹部,不擅長軍事決策。一般是選剩下的幹部中軍事決策能力最強的那個,而不一定是職務最高的那個。因此,在八路軍115師時期,林彪遭閻錫山哨兵誤傷赴蘇後,頂替師長職務的不是副師長,也不是政委,而是主力旅343旅旅長陳光,擔任了115師代師長職務。
雪山飛糊
其實這個問題不可以一概而論,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軍隊,或同一個國家不同時期的軍隊,副團長和參謀長的權利是並不一樣的。以抗戰時期我軍八路軍部隊為例,雖然一個團的部隊團長是軍事主官,由於受到蘇聯的影響,實行的一直是政委負責制。
也就是說,在重大關鍵時刻,政委是有一票否決權的,政委的權力,實際上大於團長。因此,在團長不在或陣亡時,如果政委仍在,那麼毫無疑問的,肯定是政委接掌這個團,根本就沒有副團長或參謀長的什麼事兒。
但是,如果排除政委的因素,或者說政委如團長一樣不在或陣亡,那麼,這個建制仍在的團級部隊,副團長或參謀長,誰的權力更大呢?應該由誰接任呢?這個問題,依然需要分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由上級指認。這種情況發生在該部隊並未失聯,仍與上級有聯繫的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軍事主官不在或陣亡,那麼,副團長或參謀長會第一時間向上級指示,上級也會指認某一個人暫時帶領指揮部隊,或直接直接提拔提拔某個人為正團長。
在這種情況下,副團長或參謀長的機會均等,都有被上級指認為軍事主官的可能,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事實上,如果發生了上述情況,副團長和參謀長也並非是絕對人選。上級也有可能並不從副團長和參謀長中選舉新的軍事主官,而是在其他營級或副團級幹部中火線提拔,例如,經驗豐富的主力營營長,也是競爭的有力人選。
第二種情況,團長離開或陣亡前指定人選。這種情況下,也依然沒有什麼好爭的,如果團長指定了副團長接手,那麼就沒有參謀長什麼事兒,反之亦然。作為一個團級部隊,團參謀長是高級幕僚人員,通常來說也是團長最為信任的助手。就信任度而言,團參謀長與團長的關係通常比副團長更近。因此這種情況下,參謀長被指定接手的概率要高於副團長。
第三種情況,團長突然陣亡,未指定人手,同時又與上級失聯。這種情況下只能由仍然存活的幹部自行指定。由於副團長和參謀長並沒有直接統屬關係,一般來說,由仍然存活的團級幹部中軍銜最高的人接手。如果軍銜一致,那麼也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例如,抗戰時期的八路軍部隊,副職幹部的權力和地位,顯然要高於參謀長。例如在朱德司令員返回陝甘寧邊區後,抗戰期間幾乎八路軍的所有軍事行動和領導,都是由副司令員彭德懷指揮的。而且,從1955年的授銜中也可以看出,八路軍三個主力師的副師長,通常為元帥或大將軍銜,而參謀長只有上將或大將軍銜,明顯低一級。
鳶飛九天2018
團長在與不在,副團長權力都比參謀長大,接任代團長或者直接當團長的機會也遠超過參謀長。
通常來說,團職幹部的排序是這樣的:
團長>政委>副團長>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後勤部主任。
這裡面不難發現,團級幹部就是團長和政委,副團長和參謀長以後都是副團級,對各營各連有領導職權。
當然,也有聰明的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軍委副主席和總參謀長誰大?不是一目瞭然的事嘛?
這麼說也對!
具體舉出例子來可能更有說服力。
1,八路軍。
八路軍也就是第十八集團軍,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副主任;下轄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和總部特務團。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
集團軍這個層次的,朱德留守延安總部,彭德懷在前方山西麻田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駐重慶開展外聯工作,副參謀長左權和彭德懷在一起。這裡看不出什麼。
在師這一級建制中,你會發現,提師長和副師長,政委和參謀長都沒提。政委沒提因為這是我黨特色,參謀長沒提,是因為沒必要提。
八路軍的三個師,基本上就是紅軍的三大主力改編而成,115師是主要來自於紅一方面軍就是中央紅軍,120師就是來自於湘鄂川黔蘇區的紅二方面軍,129師主要來自於川陝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以及後來的西路軍。因為西路軍西征損失太大,原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擔任了129師師長。
注意,劉伯承長期擔任紅軍總參謀長,與之相對應的是毛主席紅軍總政委,朱德紅軍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現在劉伯承做了非主戰部隊129師師長,也不能算是貶官吧?
2,新四軍。
新四軍的情況更明顯了,新四軍一開始葉挺為軍長,項英任政委兼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周子昆為副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政治部副主任。
這個體系中,項英是政委兼副軍長,風頭直接蓋過了張雲逸這個參謀長。毫無疑問副軍長這個職位更重要。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一死一被抓,誰來做新四軍的新軍長呢?是不是原新四軍第三號人物張雲逸呢?
不是!
新四軍重建後,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同時,新四軍各部整編為7個師,任命粟裕為第1師師長,劉炎為政委;張雲逸為第2師師長,鄭位三為政治委員;黃克誠為第3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彭雪楓為第4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李先念為第5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譚震林為第6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張鼎丞為第7師師長,曾希聖為政治委員。
新的軍長陳毅,來自於主戰部隊第一支隊司令;原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張雲逸,擔任副軍長的同時繼續擔任第二師師長。在這裡,原參謀長,還不如下一級的軍事主官來的實在。
3,陝甘支隊。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時,為了縮小目標,短暫整編為陝甘支隊,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林彪、王稼祥為五人團領導集體。(當時朱德在紅四方面軍)
司令員 彭德懷,政治委員 毛澤東 ,副司令員 林 彪,參謀長 葉劍英。
第一縱隊是這樣的:司令員 林 彪, 政治委員 聶榮臻,參謀長 左 權。
第二縱隊是這樣的:司令員 彭雪楓, 政治委員 李富春 ,副司令員 劉亞樓, 參謀長 肖勁光。
第三縱隊是這樣的:司令員 葉劍英,政治委員 鄧 發。
參謀長葉劍英,在縱隊的兼職是三縱司令,而且不是五人團成員,而副司令林彪,則兼職一縱司令,很明顯參謀長不如軍事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