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让魏延守荆州,关羽去夺汉中,是否能万无一失?

温开元


应邀,这个问题细分一下就可得出结论。首先是魏延守荆州能不能守的住,会不会像关羽一样大意失荆州,第二是关羽打汉中能否打下来。

第一个问题不用多想,因为魏延是不可能派去守荆州的,以荆州的重要性来说,刘备只会安排张飞或关羽去把守,因为这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人,其他人不能相比,就算诸葛亮和赵云也比不了,赵云在历史上没有独自担大旗带兵的记载而只有作为偏将的带兵的记录,所以也不可能派往守荆州,本身就是降将的魏延根本不会得到刘备的信任去守荆州,而且魏延真去守荆州的话,也难保会不会铤而走险冒失的发动对曹军属地的进攻,往后的子午谷奇谋就验证了魏延是一个为了千古留名而不惜用极大风险去赌一把的性格,所以不用多说,刘备绝不会派魏延守荆州。

第二个问题就更简单,无论是魏延和关羽都能拿下汉中,因为汉中已是被曹操战略性放弃而且已把大量人口做出了迁移的汉中,既然是已遭放弃的地方,还何苦用大量军队和资源去抵抗,所以汉中无论是谁被刘备安排去出战,只要不是庸才基本都能拿下。

在这里再说一次龙中对所说的待天下有变,遣一上将从荆州直取中原是不可能实现的,荆州对刘备来说是个鸡肋,就算不丢荆州,也永远无法从荆州和西川两路伐魏,首先对比曹营来说,刘备整体实力还是在下风,分兵更没胜算,另外就是荆州只能守不能攻,荆州出兵伐魏而出现空虚,东吴必定会偷袭甚至直接派兵去抢,这个不是孙刘联盟关系好不好的问题,而是重大的利益问题,曹孙刘都是当代顶尖人物,岂能因为关系好不好而不顾重大的利益,而且这联盟早就积怨已久,问题根源也是因为荆州,正确说法应该是南郡,赤壁是东吴耗全国之力也能说成差不多一己之力而击退曹军,南郡是周瑜用一年时间从曹军手上拿下,最后牺牲最多的东吴收益还比不上刘备,而且刘备以各种理由耍赖不归还南郡,甚至准备好以武力解决南郡的问题,所以孙刘联盟本身就是建立在利益之上,何来的感情? 隆中对要成功就要符合“待天下有变”这可无限申延解读的五个字,可以说成东吴大规模分列而刘备不用太大牺牲而解决东吴,或者曹魏出现大规模分裂就像袁绍死后几个儿子自相残杀而不攻自破,但可能性有多大? 心知肚明了。还有就是刘备打的旗号匡复汉室,就说明只有姓刘才能当皇帝,对东吴来说要投降的话,投曹魏和投蜀根本没区别,更不用想和蜀联手灭魏,永远不可能的事情。


过路闲人路过


一句不知道出处的大意失荆州,让关羽背着丢荆州的大黑锅背了一千多年。

当时的形势,坐镇荆州的主帅位置,没有人会比关羽更合适,也没有人比关羽更有资格,更没有人比关羽有这个能力。实际上,也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

担任荆州方面统帅之前,关羽就一直是刘备麾下的第一大将。在刘备长时间的东窜西跑、南征北战逐渐发展势力过程中,关羽跟随刘备最早,最得刘备信任。一旦需要分兵,关羽必是一路统帅。在赤壁之战前,刘备被曹操到处追杀,逃到江夏与关羽会师时共有两万士卒,其中的一万便是关羽率领的水军。蜀汉建国前,关羽一生征战无数, 战功彪炳,刘备的三分天下至少有一半有关羽的功劳。

在刘备阵营里,关羽的地位、威望包括实力都是仅次于刘备的,甚至诸葛亮也不及他。在天下诸侯耳中,关羽大名如雷贯耳,公认是他是当世最强的名将之一。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趁火打劫,占了江夏郡、南郡部分以及荆南四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这是他打了半辈子仗好不容易第一次真正有了自己的地盘(任徐州牧的时候,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执掌徐州的政权),这是他全部的家底子,也是他全部的本钱。对他而言,荆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在刘备、诸葛亮等帅军入川后,在刘备阵营当中,除了关羽,没有人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威望、也没有这个资格能担任荆州主帅。关羽单凭他的无与伦比的名气与声望都足以对各路诸侯产生巨大的震摄,从而不敢轻举妄动,而这正是刘备、诸葛亮等决策者想要的效果。

魏延会比关羽做得更好吗?魏延有哪方面比关羽强?!如果说关羽的失败是因为他的骄傲、他的大意,那魏延呢?从后来的表现来看,魏延更加狂妄自大、盲目自信,这也是他最后身败名裂、身首异处的主因。因此,魏延不可能守荆州,如果由他镇守荆州,那荆州的失守甚至会提前。

魏延之所以镇守汉中能保十年不失,是因为汉中地型非常像一只大葫芦,易守难攻,这也是之前张鲁能盘踞汉中做土皇帝数十年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汉中背靠蜀国的大后方,无任何后顾之忧,兵源、后勤等供应援助也能源源不断。

而荆州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在被曹操和孙权调动了两国的重兵进行前后夹攻加偷袭,孤立无援,并且糜芳傅士仁等重要将领背反的情况下,无论任何人都很难再守得住荆州。

关羽的失败,不在于他的能力问题,也就是镇守荆州的人选并没有错。错的应该是蜀国的整体战略上出现了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荆州单方承受魏吴两国同时的压力,而没有任何支援的必死之局。





历史网


关羽失守荆州的原因不止是大意,谁也想不到像跟随了刘备大半辈子,而且还是极受重用的糜芳会投降了孙权。关羽在前方打战,对手的增援一波波地涌来,叛徒在后方起火,前后夹击之下,纵使曹操也未必能挡得住。

在刘备军团之中可以找出第二个人来守荆州吗?没有,不能,找不到。我们可以看看当时刘备手下可以用的人,来和关羽做个对比。



第一批对比肯定就是五虎大将,可是张飞有失徐州的错误,而且从某种角度来看张飞比关羽还要狂,让他镇守荆州不可能的。至于赵云也不行,因为他在刘备手下还没有担任过独领一军的记录,更别说镇守荆州重镇这样的大任了,其他的也一样,黄忠刚降,年岁也大了,马超这时候还在张鲁那接受洗脑呢。五虎大将中仅有关羽可以做好此重任。

第二批就是荆州人士啦,像魏延,诸葛亮等等,可魏延当时也是刚降,后面能做到汉中太守是因为在入蜀作战和汉中大战立下了功劳才被刘备提拔起来的。把一个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母公司交给一个没功绩,没威望的魏延,除非刘备是傻的。而诸葛亮呢?他要是留在荆州是能起到缓和江东和荆州之间的作用,刘备最先的部署也是如此,可谁知庞统死了,益州战场受到了阻碍,不得已才调了诸葛亮过去,把一个大摊子扔给了关羽,事后又没有几时做出补救,才导致了最后的恶果。

至于第三批更不用说了,霍峻,马良这些荆州人物做辅佐还可以,独立镇守是不可能的。

关羽失守荆州有他的原因,魏延能守成功汉中也有各种因素,即使换过来,由魏延守荆州,关羽守汉中,魏延也不见得能比关羽做得好,至少孙权还是对关羽有顾忌,换成魏延的话,江东都不知道有谁认识这个无名小卒啊!


那只胖狐狸


如果刘备让魏延守荆州,让关羽夺取汉中,能否万无一失?



魏延只是守汉中,汉中并不是魏延打下来的。因此,提问实际想说的是,魏延关羽互换一下位置,让魏延去守荆州,关羽来守汉中,是不是?



这在当时存在一定困难,魏延是随攻打汉中部队,进入占领汉中的,当时就在汉中。而与关羽互换,魏延就需要跋涉千里,远赴荆州,关羽则要千里昭昭,前来汉中。两位大将自身辛苦不说,这样的调动换防,对于高级将领,即使两人服从命令,也难免思想深处影响,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深刻的,也是严重的。因为,这需要很恰当的说辞,关羽是刘备的兄弟,铁杆哥们,放在远离中枢的荆州,给予高职位,无论关羽、还是其他人都好理解,可魏延就不一样了,放在汉中就在刘备家门口,这好说,派往千里之外,魏延心里会咋想?



就算魏延高姿态,还有更重要的职位咋安排?如果魏延到荆州,不是太守就能安置,而关羽是前将军,相当于大军区司令,汉中太守只是一个郡长官,至多比军分区司令大一些。但以魏延资历、战功、能力,给再高的职位,当时根本不可能。



因为汉中不是魏延夺取的,关羽也不可能独自攻取汉中。但关羽守汉中是没问题的,问题还是职位如何安置?汉中就那么点地域,还没人口,给关羽一个汉中太守?那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呢?简直是笑话,不说关羽不干,恐怕旁人都看不过去了,这实在是给刘备诸葛亮出了个大难题。



按照三国演义的介绍,魏延的相貌、禀性和关羽有很多相似,比如面如重枣、自矜高傲等,但魏延资历,地位,威望、以及作为武将最重要的武力,都比关羽要差,派往荆州这么一个重要战区,远离中枢,魏延本身就曾有自作聪明、争抢战功而贻误军情的历史。比如在打益州过程中,魏延私自与黄忠争功,差点被刘璋大将泠苞一箭射杀,多亏黄忠及时搭救,才得反败为胜。如果独立在荆州的魏延,再来一次好大喜功,说不定后果比关羽更严重。



综上所述,提问的安排不说万无一失、根本就没有可能,建议一提出就会被帕司掉,说不定还会遭到训斥,绝不会提上刘备诸葛亮的议事日程。(0:03)


流誉后


刘备如果让魏延守荆州,让关羽夺汉中,死得会很惨。

这个问题我们分演义和历史两个体系简单谈谈。

首先,说演义。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话,魏延无论武艺、智谋、人品、资历、威望,都比关羽差得远。在刘备、诸葛亮等人都离开荆州去取川的时候,如果让魏延留守,那根本不可能震慑得住荆州。别的不说,215年单刀赴会,威慑鲁肃的举动,那是靠了关羽的神威和武力。要是换成魏延,别说孙权手下的甘宁、吕蒙可以和他打一阵,单是鲁肃,那也不是文弱书生,怎么会怕他?213年诸葛亮离开荆州,只怕215年荆州就要丢了,那里还能如关羽一样保持一半?

接下来看看正史情况。

正史中,魏延和关羽差距更大。魏延并非“刘表手下名将”,也不是“降将”。他是比较早就直接投奔刘备的(很可能比诸葛亮早),但是地位却很低。当刘备进入西川的时候,魏延仅仅是个中下级军官,连将军、校尉都不是。刘备打下益州后,他被升为牙门将军(比较低级的将军),好歹算是将领了。后来又在汉中之战中立下功劳,才被刘备直升飞机式地提拔为汉中太守。

如果刘备攻取汉中的时候就把魏延放回荆州去守,一则魏延本人的职务和资历太低,更不能服众。二则魏延的威名太差,在荆州既镇不住自己人,更镇不住两国敌军。要知道汉中就是一个纯粹的地理要地,在那里防守,能挡住曹军就行了。而荆州是三国交界处,交通便利,在这里守可不是纯粹的军事问题。三则魏延的能力也比关羽要弱。再说,关羽当时已经在荆州待了十多年了,其中以一把手守荆州也有好几年了,对于防务、人事什么的都清楚,魏延虽然也是荆州人,中间离开了好几年,他凭什么来管理荆州?

正史上,215年刘备和孙权两家为荆州险些大开战,关羽带三万人屯兵益阳,刘备亲自带着五万人过来增援。换成魏延,只怕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刘备是不可能让魏延守荆州,让关羽夺汉中的。


巴山夜雨涮锅


首先,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很多人认为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而且站在后人开启的上帝视角而言 也的确是这样。然而,就站在当时涉及的三个利益相关方而言,关羽攻打襄樊,其实是很有威慑力的,并且,其最终结局也是不可预料的。毕竟曹操都险些决定迁都,而东吴背后捅刀子 虽然属于情理之中,但实在是意料之外。


实际上,关羽本身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他也是刘备最为信任的一员大将。刘备每次但凡分兵,必然是关羽带一支,刘备亲自带一支。而荆州作为当时刘备发家的根据地,必然要交给自己最为信任的大将去镇守,此人只可能也只能是关羽。

而魏延,在刘备时期,一来是降将,并不是很受信任;另一部分来说,魏延并没有展现出独当一面的能力,以威严的资历 也镇不住荆州的各个郡的守将。这样一来,不需要外人去主动攻击,仅仅是因为荆州各个地区守将不服魏延而导致的内讧,就足以搞垮荆州。



最后,汉中也不是魏延打下来的,所以不存在和互换的情况。总结一下:让关羽参与夺取汉中的战争,毫无疑问是没问题的。但是,这样一来,荆州就没有合适的守将去驻守,那么,刘备的后方乱的更快,到时候,汉中能不能到手,还是问题。


庭州行者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我们的假设,这里基于三国演义来聊,因为史实找起来太麻烦,也没小说精彩。

我认为,魏延守荆州,会丢的更快,只不过是被魏国所占,所以孙刘联手时间更长。

魏延能力不如关羽,但性格也不如关羽那么刚,那么不会得罪孙吴。

在魏吴盯着荆州时,魏延防的话挡不住,而从子午谷奇计来看,魏延有一定奇谋的,奇谋这赢是大赢,输是大输,魏延奇袭肯定是打魏国,基本是输,最后蜀国损失一部分奇袭精兵,退出荆州,而魏国占领荆州,之后就是吴蜀联合了。

老魏本来是长沙小官,但从刘备携民渡江魏延相助无人响应,还有关羽战长沙来看,魏延在荆州都没什么势力,加上后来在老刘手下名声不显(相较于关羽),让他镇守荆州真镇不住的。


寒鸦立枝头


刘备面对三面危机的情况下任何一个能将也不好过。所以我认为可以派魏延守,但是关羽这时候夺汉中,时机不成熟!

人们不禁要问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这时候在哪呢?实际上这时候的诸葛亮被雪藏了,主持全面工作的是刘备,刘备只是到白帝城托孤时才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后悔不听诸葛亮的话。

用人要适才适用,荆州没有后援谁也守不住,但是留关羽镇守可以威慑东吴不会轻举妄动。你要千里迢迢去功打魏国,哪就别怪东吴乘机下手了!

除了关羽,让张飞看荆州也是第二人选,但张飞就爱喝酒,防守容易松懈,找副将帮他根本不起作用。让魏延去的确很好,可是那个关羽未必同意,刘备这两个兄弟真是头疼。


如果放开标准的话,赵云是最佳人选,东吴对他也很害怕,当年诸葛亮在东吴七星台求风以后就是赵云用船接走的。再加上关羽对赵云也不反对,所以这个人选合适,旁边用糜芳辅佐,搞些外交,再加个王平保万无一失。

现在来看刘备地域小人才少,一个棋子当两个子用,包括后来的诸葛亮西进,根本没有人用,加上关羽和张飞这个时期谁的话也听不进去,确实不是很容易处理!


黄蜂二师兄


如果可以重来,刘备也许会这么选择,这么做原因有二:

一、魏延也是上将之才,熟知兵书。更重要的一点是魏延他不是关羽,他不敢自作主张,只能听从诸葛亮的军命,让你守你就守,让你攻你就攻。但关羽不一样,他是刘备结义兄弟,在荆州完全是大权独揽,对诸葛亮的军令也是想听就听,最后身死,也是他急于求成。诸葛亮让关羽守荆州的初衷是守好荆州,别让别人夺去就完成任务了。可是关羽不甘寂寞的人,别人打仗立功他心急难耐啊!这样看来,如果选择魏延是合适的人选,能比关羽坚决的执行军令。



二、关羽夺汉中。关羽勇武无敌,天下尽知,这样也有了用武之地,起码在诸葛亮身边,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也不会那么快身死他乡了!
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的事情,只能是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的安排。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亮六出祁山,那一次不是信心满满,但每次无功而返。以诸葛亮之能都不能万无一失,何况别人乎?


沦客人


先来看一下关羽是怎么丢的荆州,再来说换个人是否能守住荆州的问题。

刘备和曹操在汉中鏖战,持续三年,孙权在淮南,关羽在荆襄,这两个主动北伐的行动都是为了策应刘备争夺汉中,以减轻刘备在汉中的压力。孙权在淮南遇挫之后迅速撤回,关羽在襄樊久攻不下,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但拿下襄阳的战略目标仍然没有达成。

汉中战役结束之后,刘备尚在调整西川和汉中的军事部署和人事安排,关羽在襄樊继续围攻,逼得曹操说出了要迁都的话。关羽的行动持续时间长了,后援不继,粮草短缺,不得不“擅取湘关米”,而且在收到陆逊卑词厚礼的表示之后,麻痹大意,调整原来的江防部署,抽调了一部分部队到襄樊前线。

这时候,孙权突然背盟,主动对曹操输诚,表示要进攻荆州,以解襄樊之围。关羽这时候还被蒙在鼓里,对东吴方面放松了警惕。孙权派吕蒙率兵突然偷袭荆州,糜芳、傅士仁投降,关羽在荆州的主要根据地公安、江陵等地先后失守。关羽收到消息后主动撤退,受到曹操派来的徐晃追击,回到荆州附近,军队溃散,关羽被迫走麦城,中途被潘璋的伏兵擒获。荆州丢了,关羽死了。

关羽丢荆州这时候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从战略上说,关羽据上游之重,始终对下游的东吴保持着比较大的威胁,所以东吴是必定要夺回荆州的,完整的控制三峡以东直到长江下游的整个战略板块。

第二,刘备刚经历过大战,无力救援荆州。

第三,关羽率主力离开荆州,留守兵力不足以完成对东吴的防御。而且,关羽短期内无法急速回援荆州,给东吴闪击荆州留出比较充裕的时间。

第四,东吴长期准备,始终保持着夺取荆州的充足兵力,可以在关羽麻痹大意的时候一击致命。

综合以上这些条件,就可以发现,只要关羽坐镇荆州不动,主力始终不离开荆州,东吴其实也是没有能力霸王硬上弓的。而关羽率主力离开荆州征战,困于坚城之下,一时半会儿无法迅速脱离战场,回到荆州,这时候就是东吴偷袭荆州的良机。

而满足这个条件的机会窗口期其实并不多,也就是关羽在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之后,夺取襄樊的希望比较大的时候,还想孤注一掷,从后方继续抽调军队和粮草,再坚持一下,拿下襄樊,而这时候曹操派来的后援部队已经到达前线,和关羽继续相持,战局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所以说,这个时间窗口其实就只有很短的一个时期,但东吴抓住了这个机会,一击致命。

这样,反过来就可以明白,怎么样才能保住荆州不丢。

上佳的方案当然是坐镇荆州不动,坚守不出,等刘备在汉中的战役结束后,回到西川完成休整和部署调整,再统一行动。但这就意味着,在刘备和曹操在汉中相持的时候,荆州不主动出击,压力就只能完全由刘备在汉中独自承受了,荆州就无法起到充分的战略策应作用。

其次的方案是,在刘备击退曹操,完全占领汉中之后,关羽就全师为上,

马上放弃攻占襄樊的目标,主动退回荆州坐镇,继续保持着对东吴和相反曹仁的监视,敌不动我不动,避免在襄樊和曹操源源不断派来的援兵苦战,久攻不下。这样,东吴也是没有什么机会的。实际上,就是在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后,关羽主动退兵,东吴也是不敢动弹的。

再要么,就是对攻占襄樊采取机会主义态度,始终在荆州保持足够的防御力量,限定自己能够投入的兵力和资源的上限。在这个范围内如果能够实现攻占襄樊的目标,那就攻占,如果实现不了,也不强求,早点知难而退,始终把固守荆州根据地放在首要位置。这样,东吴也不会有太多机会。

关羽的问题就在于,在东吴的麻痹战略之下,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太想一举成功,夺取襄阳,打开通往中原腹地的通道,将北伐中原的主动权掌握在刘备这一方,而对东吴夺取荆州的战略决心估计不足,对孙权的人品了解也不足,才导致了最后的悲剧下场。

从这个角度说,就算是刘备想换一个人来坐镇荆州,以当时刘备手下的人才储备而言,其实也没有比关羽更合适的人才。因为荆州之于刘备集团,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战略区,益州是很难在缓急之际给予足够有效的援助的,必须立足于独立解决问题,并且还要找机会主动进攻,拓展地盘,这远不是当时资历还比较浅的魏延能完成的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