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爭氣的科技公司,拒絕美國送上門的技術,自主研發成全球第一

光纖是用玻璃材料為介質,傳輸光學信號。現在家庭網絡上網基本上用的是光纖傳輸,但是國內的光纖發展開始的並不順利。在20世紀70年代初,以石英玻璃纖維傳輸的光纖技術已經在很多國家應用時,國內市場僅僅是層絞式光纜。

最爭氣的科技公司,拒絕美國送上門的技術,自主研發成全球第一

1984年,因為形勢需要,國內開始決定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建立國內自己的光纖光纜生產企業。就這樣,在1988年,一家由荷蘭飛利浦公司、武漢光通訊技術公司和武漢市信託投資公司合資,取長江中的“長”和飛利浦的“飛”,即長飛光纖成立,此時長飛光纖主要依賴於飛利浦自有的光纖技術。

最爭氣的科技公司,拒絕美國送上門的技術,自主研發成全球第一

長飛的總裁張穆帶領一波技術骨幹前往荷蘭飛利浦學習,短短3個月,就掌握了飛利浦生產光纖光纜的技術。回國後經過1年的應用實驗,1992年正式投產。儘管是引進的技術,但是長飛也在持續改進。我們知道,光纖正是由光纖預製棒拉絲而成,就在1993年,長飛光纖採用同樣預製棒生產的多模光纖長度高於飛利浦30%。

最爭氣的科技公司,拒絕美國送上門的技術,自主研發成全球第一

從1993年第一期光纖擴展開始,到1997年,長飛光纖已經開始了第四期擴產,並拿下世界著名光纖客戶。此時長飛光纖來了一樁上門生意。美國某國際知名通訊公司,要跟長飛合作,要求長飛只生產多模光纖,與此同時可以提供單模光纖技術與之合作。其實,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需要光纖能夠傳輸更遠的距離,並且需要穩定性好,損耗更少,於是擁有這些特點的單模光纖早已在國際市場上應用然而,長飛當時只擁有生產多模光纖的技術。

最爭氣的科技公司,拒絕美國送上門的技術,自主研發成全球第一

送上門的合作和技術,長飛光纖當時的董事長周長鏞卻拒絕了。因為如果合作,未來長飛雖然擁有技術,卻不能生產單模光纖,那隻會成為代加工廠。1997年4月,長飛光纖開始專攻單模光纖,到1998年初,單模光纖技術得到突破。此外,在2000年之前,光纖生產的原料,即前面提到的預製棒是進口飛利浦及其他廠家的。基於單模光纖的突破,長飛光纖開始注重研發,研製預製棒。

最爭氣的科技公司,拒絕美國送上門的技術,自主研發成全球第一

從開始,一根預製棒約1米,能拉400公里,到能拉出2000公里,大預製棒能拉出7000公里,長飛光纖的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界前沿。通過不斷地擴張,併購,到2004年,長飛的生產規模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在2005年,光纖產銷量突破1000萬公里,佔有40%國內市場,在近期爆出的華為核心供應商名單中,長飛光纖赫然在列。

最爭氣的科技公司,拒絕美國送上門的技術,自主研發成全球第一

在過去的2017年,長飛光纖的三大板塊:預製棒市場佔有率19.9%,光纖佔有率14.2%,光纜佔有率13.3%,市場份額都是全球第一。拒絕送上門的技術,成為世界第一,市值達284億元,稱得上最爭氣的科技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