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是读帖益处多还是对临益处多呢?怎样练好书法呢?

书法影响力


在书法学习中读帖和临帖是不可分割的两种学习方式,练好书法,就要把读帖和临帖结合起来。读帖还是临帖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学书的初期,应该多临帖,因为人的理解能力是超于人的实践的。在刚上手写字时,我们是很难临像的,这是因为对毛笔和宣纸的性能还把握不好,控笔能力也不强。所以刚开始学书法时要多临帖,练习自己的控笔能力。

当手头功夫差不多了,临帖也有七八分像了。这时就要把重心放到读帖上去了,因为临像是一回事,把学到的东西转换到自己平时的书写当中去又是另一回事。读帖更多的是对一本字帖用笔和结字的分析,把握的是整体之面貌。只有把一个字帖或书家的整体面貌把握好了,我们在平时的书写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写字那些事儿


关于读帖和还是对临哪个好处多一些这个问题,一个是跟所处的阶段有关系,一是跟个人的追求有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

刚开始的时候,对要临的帖一无所知,当然要先读帖:包括作者的人物生平、性格特征、写本帖的时间、作者所处的阶段等的,还要去多看前人对这本贴的临习经验、解读等,以期获得对所要临之帖的尽可能多的信息,尤其是笔法、结体、线条特征等。这个时候还谈不上完整作品的章法问题,但总要知道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联系。

了解了这些,再下手临帖,总不至于一无是处,可起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当基本掌握了本帖的笔法、结体、线条特征等以后,想要再进一步,那可能读帖要有益一些,当然临帖不能废。读帖一要读本帖作者的其他贴,还可以追溯到它的出处的相关贴,比如临米芾,可以读二王帖,也要读其他写二王的书法家的帖。

甚至还要下手临习,这样更能掌握全面。

技法方面的东西,花上相应的时间,走对了路子,总不会有太大的差池,而对把这些技法融会贯通,并与读帖所得两相印证,自会有持续、全面的提高。

为了辅助理解,还要多看书论、书法史、艺术的审美和鉴赏等。顶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老师,可以随时解惑,保障不走偏,不会误入歧途。否则,下的功夫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书法是求变的,核心的笔法基于核心的工具材料没有太多变化导致“用笔千古不易”。但是像兰亭序的若干个“之”字变化,还有一篇之中同一个字的异体字的运用,就需要多读贴,学各家写法,还要掌握一定的文字学知识。

读帖的时候,可以一边用手指比划,“心摹手追”。这样可以减少准备笔墨纸砚的劳动和场所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所谓跟个人的追求有关系,是指你要把字写到什么程度。只为写好某体,就一个劲地临帖即可,偶尔读读帖。

对于怎样写好书法,初学阶段如前所述,在方法上基本就可以了。书法的学习是长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有恒心,要坚持。

要写好字,文学艺术修养要同时学习。因为这个可以提升你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并且在后期的创作阶段,学养是最大的障碍或推力。

历史上有一种字叫“文人字”,其人不以书法名世,但书法艺术水平不低。这个全是格调和修养的问题。就如我前段时间写的殷焕先先生的字。

昭明书馆一家之言,希望对诸君有所借鉴。











昭明书馆


学习学习书法十余年,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其实在书法的学习中,无论是临帖还是读帖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二者同时重要,我的书法老师告诉我,临帖的时间要和读帖的时间一样,平均来分配。

读帖并不是让你去阅读字帖,而是去自习的观察和研究字帖,首先要知道这本字帖的书写背景,这本字帖是怎样流传下来,他的来龙去脉要搞清楚,接着弄清楚这本字帖的内容大概讲的什么意思,然后再去观察字帖的章法、结构和用笔,眼睛看字帖的同时,心里要思考这一笔是怎么写出来的,在心里去复现毛笔书写的过程,其实读帖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而临帖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把读帖中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落实在纸上,其实读帖的水平就决定了书写的水平了,有一些书法的细节你读帖的时候看不到,那么写字的时候肯定是写不出来的,只有读帖的能力上去了,自己的眼光提高了,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

但是,只读帖不临帖也是不可以的,因为临帖还能训练你对于毛笔的掌控能力,训练你的书写的技法,这些能力都提高了,你才能把你从字帖上看到的细节表现出来,要不然也是徒然无功。

总的来说,读帖和临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读帖是分析理解思考,临帖是实践,读帖的水平高了可以使临帖更加准确,临帖的水平高了,才能把读帖中学习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之中,二者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缺一不可,都是练好书法的关键方法。


不二斋


对于我们学习书法来说,读帖是门非常重要的功课!不管在学习书法的在哪个阶段,读帖临帖都是我们毕生学习的功课!所以说,读帖始终贯穿于学习书法全过程之中,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下如何读帖临帖吧!

首先我们要找好字帖,就是找准、挑选好你临习的书帖。古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

所以呢我们要选择一些流传下来经典的古代碑帖进行学习,这是我们学习书法必须要做的的事情,所以说选帖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我们开始读帖,读帖的方法是一看笔法,二看结构,三看布局。怎么看笔法呢?这就需要古今碑帖的高清墨迹字帖。我们要经常看看他的起笔处是怎么下的笔,用力点在哪里,角度方向在何处,在何处转,何处提笔,提的分寸是多少。

然后我们再看他的行笔轨迹,是快还是慢,是平行还是略斜。最后看它的收笔在何处顿,出锋收笔还是藏锋收笔。每个笔画都要反复的多看多写多练。

看完笔画我们再看字的结构。每个点画所对应的位置长短,轻重,左右关系,上下关系,在练习中,千万不要放过任何的细节。

最后是字的结构与整体布局,这个需要长期的多看帖多临帖多练习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学习。我们也可以看看著名书法大家的一些书法理论来了解学习。





砚洗一溪云I冯云


读帖和对临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临一本帖,得要看懂这本帖的文字和意义。如果临完帖还不知道这个帖写得什么内容,这样临帖肯定是很难进步的。正如孙过庭《书谱》里所描述的王羲之的墨迹“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每一本名帖,都蕴含着书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当时的思想情感。

字数比较少的帖,比如王羲之《平安帖》《快雪时晴帖》、王献之《鸭头丸帖》《中秋帖》等,我们最起码要先把字认读出来,再把这个字义通过查阅一些资料悟出来,尽管有些帖的意义有不同解读,但悟出自己能掌握的那个层面,也挺有意义,读懂了字这样临起来会更加顺畅,而且在下次再临这本帖的时候,障碍会少多了,更容易心领神会。

字数多的帖,比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等,边读边临挺有意思,临一行读一行体会一行。临完通篇后,好象看完了一则故事,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临第二遍的时候,因为第一遍不一定完全读透和记住,第二遍不论是读帖和笔法都会起到很大的巩固作用。越到后面临起来越轻松,手法越熟练。

对于怎么练好书法。楷书、行书、草书是必修课,魏碑、隶书和篆书是选修课。楷书要求首先是要把字写正,草书则是可以把字写活,行书则是如何把字写得好,往往日常生活中行书首先是展现给人家看的,行书都写不好的书法家,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香江阁主



二者皆不可偏废。读帖和临摹从可以说是交互的,是相互结合的。临摹前需要读帖,特别是对临,通过读帖掌握范字的技法特点精准的造型。临摹后的读帖是比较是分析,通过和原帖范字的比较找出问题所在,分析产生原因。以利于下一次临摹时,避免重复自己过去的错误。临摹前的读帖是掌握范,努力做到对范字胸有成竹,避免下笔无源。如果将读帖和临摹做一比较,谁最重要,翰墨书道认为读帖最重要,特别是基本掌握一家技法,在逐步形成自己风格的过程中,读帖要比临摹更重要,因为临摹学习,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预想字形,这都需要心中先有,这个“有”就来自读帖,是通过对范字或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这个读帖需要我们具备全面的书法技法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读懂书法,读帖不仅仅是读眼前范字的技法。

学习书法无非读帖和临摹,做不到读帖和临摹,就谈不上学好书法。


翰墨书道


1.读帖就是指在练字之前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笔画形状与结构特征。

对临就是指直接用毛笔书写出观察到的笔画形状与结构特征。

读贴就是动心,对临就是动手。

动心和动手是同等重要的,没有重要之分,是学习书法的两个重要过程,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读帖的时候没有观察到笔画的特征,在临帖的时候就会无从下笔,心茫茫然,手也茫茫然。

孙过庭的书谱提到过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心手双畅,就是指手能够轻而易举把心里观察到的特点用手表现出来。

怎样练好书法,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笔画

第二结构

第三章法

通过永字八法,大家都知道,基本的笔画实际上就只有那几个,还有的十几个笔画都是从这基本的几个笔画里面衍生出来的。

但是这是不是说我们学习笔画是非常简单的呢?

根本不是。

因为笔画的掌握,关键是在一个熟练程度的问题。

的确,笔画再难就那么几个,但是你要熟练掌握一个笔画的书写,需要不断的反复练习很多遍。每一个笔画如果不是认真的书写上千遍上万遍,根本就无法做到心手双畅的程度。

一个熟练的书写者,应该是能做到心里怎么样想,手就能够表现出来。

与其说我们是在掌握笔画,还不如说是我们在不断的掌握心和手的协调度,最终达到心手双畅。而这个显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2.结构的规律已经被前人,比如说清代的黄自元先生已经总结的差不多了,但是是不是意味着结构就很容易掌握呢?也不是的。

一个稍有理解能力的初中生,就能够轻而易举的理解结构的若干规律,但是这个只是学习书法的一个起步。

知道结构的原理很简单,但是你要做到结构的熟练,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认真书写,形成肌肉的记忆。

这就好像一个杂技的专家告诉你,某个杂技动作的要点规律,只要十几分钟就够了,但是你需要大量的训练去熟练掌握这个杂技的动作。

很多人对着字帖写得很像,一离开字帖就写得不像样了,其实主要是结构的熟练程度没有达到而已!

3.再说章法,隶书,楷书,篆书的章法相对简单一些,大致分为横竖成行(楷书),横成行(隶书),竖成行(篆书)三种排列方式。

行书,草书的章法就要复杂的多,经常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大小粗细等等变化来展现书法艺术的魅力。

学习行书草书的章法,首要的是你要有非常好的楷书基础。

楷书与行草书的关系,有一点类似于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把十个板凳做成一模一样和把十个板凳做成不同大小风格的板凳,是技术与艺术的区别。

如果你没有能力把十个板凳做成一模一样,你往往没有能力把十个板凳做成不同大小,风格迥异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连楷书都无法学到整齐划一,那么你写行书,草书的时候去追求变化是很难的。变化是需要有根基的。

佳顺书法网络学院的才主哥哥,花了十年时间研发了一套由浅入深的佳顺书法教育系统。

这套书法教育系统包含了篆隶楷行草15种字体,每一种字体又分别有主教材,春联教材,古诗教材,基本功教材,落款教材,双钩教材等等,并且每一本教材都配备了高清的视频。

关于书法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给才主哥哥留言讨论!


才主哥哥


看了友友们的回答,大部分都是认为读帖比临帖重要。但是,却只说了表象,没有说出因果来。古语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偶支持读帖的重要性,其论据下:

一,兴趣。一个人没有兴趣,无论干什么的结果,都会一事无成。有些人学书法,没有找对老师,被强迫临帖,即使这个学生不喜欢所临的帖,也只好无奈地完成作业,就像一个不喜欢上学的孩子,已无心学习,何苦呢。因此,读帖就是建立兴趣。

二,熏陶。这个和学音乐的练耳一样,日久生情,读的多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临帖的冲动,继而产生激情。读,是为了烂熟于心,临,才能让帖成自己的东西,这叫循序渐进。

三,视觉美学。读的多了,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叫视觉培养,美学训练,没有这样的概念,临的再多,无益不说,还劳而无功。

四,章法。嚼他人的饭不香,学书法的目的是为了创作,读帖,最终要读出作品的美感,这是终极目标。字练的再好,只是写字匠,有了章法,作品就有了灵魂。字眼之说,也不过是技巧而已,如画龙点睛。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石河子侯军强


当然是读帖了!书圣王羲之明白地告诉我们"书者,玄妙之技也。"又说"意在笔前,字居心后"。这充分說明首先要弄明白古人名帖是如何用笔的、如何结构的,了解其中的玄妙再动笔心追手摩。王羲之在动笔之前其实还有一个"空臨"过程,常常用手在衣服上丶被子上"写字",以至于把衣服被子划烂!清宋曹说的更清楚“初作字不必多费楮(过去用楮树皮作纸)墨,取古榻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心有成竹也),然后举笔而追之。”现今人们太急躁,恨不得一就而蹴,拿着帖就临摹,一嘴就想吃个胖子,当毫无起色时,多数打退堂鼓,出力费时无功而返!不反要用心读帖,更要阅读一些好的书法著作,在理论丶方法丶规律上下工夫,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就是此意。隋僧释智果有《心成颂》,心成即书法,写字是用心写的,不是俗人用手写的!总之功夫在字外!一摹一临就会写字了,就是"书法家"了,古今无此!


李少平翔龙


书法

1、手指头儿

2、手腕子

3、胳膊肘子

4、大脑仁儿

5、眼睛

6、心眼儿

7、嘴巴

8、鼻子

全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