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為什麼要把業務拆分上市?

新章網絡


不僅互聯網,稍微上點規模的公司都是一堆公司的集合。有子公司,也有同一自然人控制的若干公司,還有就是有密切關係的若干自然人獨立控制的公司。

1、分攤經營風險

公司責任以其全部資產為限,股東責任以其投資為限。一個公司打算進軍新領域,面臨未知的風險(尤其現在很多公司喜歡高速擴張)。如果不設立子公司孫公司隔離,風險發生後整個公司就徹底完蛋了。

2、方便會計處理

由於境內稅負過重(客觀事實)加以企業存在其他粉飾財務的衝動(提高收益指數,掩蓋紅利)企業通常會在自己控制的公司和其他有特殊關係的公司之間做關聯內賬,攤薄稅負,粉飾報表。

3、形成不同產品線,擴大市場佔有

企業建立後,漸漸會形成口碑。比如對京東就覺得是賣東西的,對聯想就會覺得是賣電腦的。用同一副面目進入新市場往往不被接受(小時候見到百事可樂那個商標品牌的襪子還以為是假貨)這方面的反例就是俏江南,本來是作為高端商務餐飲登場的,八項規定後開始開拓低端市場,但沒搞小號,低價盒飯(相對的,其實也不低)直接就從俏江南各個酒樓製作發出,直接拉低逼格。。。

4、股權併購的自然遺留

現在的企業擴張往往以收購為主,收購完自然會增加子公司。

公司的指揮鏈條不能太長,否則會出現指揮失靈。另外對很多產業和高級人才來說,也需要相對獨立決策權,故而會把相關部門選擇分割,獨立出去。

6、公司的股權激勵(高新企業常見)

互聯網公司往往存在股權激勵,不設立子公司的話分割股權非常麻煩,單獨弄個公司就方便了。另外開闢新產業時往往是一個團隊領導帶著兵馬和渠道整個來投靠,發言權相對較大。

7、優質資產的移轉

原因很複雜。有些是公司本體不行了,開設分基地應對主基地即將面臨的沒頂之災。有些是將優質資產攥在手裡,如馬雲將支付寶獨立出來,將阿里的優質資產注入(阿里巴巴的大投資人是軟銀等公司,不是馬雲,但馬雲依靠雙重代表權制度控制投票權)。

8、資質的限制

房地產獲利很多,早先很多企業有些閒錢都投身房地產。但開發房地產是有資質限制的,進入者就會選擇註冊一個公司去弄資質或者直接收購一個有建設資質的企業。

很多需要許可證、審批的行業,進入者往往會選擇直接收購成熟企業。

9、關係的協作

很多子公司並不是完全被集團控制,被收購前的管理層還在,他們也有大量股份持有。對控股股東來講,他們是戰略投資者,子公司的管理層並不完全是下屬,而是合作者。在更復雜的情況下,還有交叉持股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