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這樣好嗎?

假裝的過客


我個人感覺,任何事情都喜歡獨來獨往,多半是有點習慣了獨處的人,多少會感覺孤獨。事實上,人是社交動物,不太可能“任何事”都獨來獨往,總會有一些事情希望可以跟朋友愛人一起做,總會有些喜怒哀樂想跟別人分享的。喜歡任何事情都獨來獨往,也可能是有些害怕和顧慮麻煩別人,也不太希望別人來麻煩自己。誠然很多時候一個人確實很自由,沒有那麼多顧慮和牽絆需要去考慮別人,但是另外一些時候你肯定還是希望有一個人此時能在身邊的吧。我不覺得獨來獨往的人完全是“享受的、瀟灑的、快樂的”,我總是認為這樣的人其實在內心深處是有些惶恐不安的。


醉白先生武立之


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沒什麼不好,問題在於你自己如何看待,是否欣然享受這份獨處。

取出那些不屬於你的標籤

有人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認為一個人就是孤獨,心靈孤獨、精神孤獨,於是就有了不合群的定義。

如果你覺得一個人獨來獨往的狀態,內心是煎熬的,那不妨走出去,和志同道合的人多一些溝通與交流。

但如若你很享受,並且能充分利用這樣的狀態,不妨好好享受,別太在意別人的觀點,那些你自己獨處的時光特別值得自我提升。而這些恰恰是很多人從不能體會到的。

張德芬說: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以,你才是關鍵。

充分享受並且高效利用

充分享受且高效利用這段時光的人,一般個人成長都比較快,他們都能清楚的知悉自己的目標,瞭解自己需要提升的技能,也能在目標實現過程中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宅不等於獨來獨往,孤獨也不等於獨來獨往。

獨來獨往的人做事情目標明確。

高效利用的同時也要學會對於外在的聲音“置之不理”,很多時候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標籤、外在的態度所影響,“不合群”又怎樣,努力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這句話不是讓你任何時候不理會他人,而是明白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什麼時候該“合群”什麼時候“不合群”,高質量的交往,高質量的珍惜獨來獨往,提升自己。


走露帶風


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就像有些人喜歡湊熱鬧,怕獨處,獨處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喜歡安靜,喜歡自娛自樂的狀態。


獨來獨往是由心態決定的,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社交,聚會讓我們做出犧牲,熱愛自己的生活,學會獨處,學會選擇對的人交往。

其實我就是這樣的人,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很多事都是自己一個人完成,不喜歡麻煩別人,也不喜歡指手畫腳的事,但我是個性格開朗的人,我喜歡與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成為朋友。


所以說獨來獨往也好,喜歡熱鬧也好,都是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尼采的一句話也是證明了這一點:“一個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那他就能享受任何一種生活。”


風向之初


說說我自己吧,今年三十,而立之年,尚未結婚。

我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卻也喜歡三五個朋友相聚一起。我在一個人的世界裡容易安靜,去思考很多問題,去想通很多事情。

以前很喜歡熱鬧,喜歡人多一起去做事。但隨著慢慢變老吧,慢慢地就和很多人有了距離。我是那種可以很隨和,很快可以和大家打成一片的人,包括組織大家外出搞活動都很擅長。但是慢慢地我會覺得一些人真的沒啥意思,他們做事的態度與方式,對我沒有任何吸引,沒有趣味,沒有改變,真心覺得和他們一起是耽誤青春美好。於是我就會不自覺得和他們保持了距離,不是故意去逃避,而是本能地覺得相處真是浪費光陰,還不如看個電影喝喝茶享受時光。

我好像不合群,好像愛宅,不愛交流。但事實上呢,我看世界的窗戶比他們多得多,走出去的次數多得多,認識的各種朋友,交流的話題都要勝過他們。但在他們那裡,我是獨來獨往,不願意交流的,為什麼呢,我想我真不得懶去說些家長裡短的廢話吧。

所以,一個人的獨來獨往,未必真的就是孤軍奮戰,他可能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人物,這樣的人,他和時勢相隨和人心相合。切莫在小人物中,表現得熱鬧,好像很團結,實際上有個利息矛盾,就瞬間劍拔弩張。



鄉村百靈鳥


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其實挺好的。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聚會消除孤獨有效方案。

耐得住寂寞,守得了孤單,有了靜的心態,人生才會絢爛。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因作品《人間喜劇》而聞名世界。但他小時間是被寄養在乳母家的,由於缺少父母之愛,他的童年是孤獨的,不幸的。他在回憶錄上寫道:"這是任何人命運中所不曾遭受到的最可怕的童年。"。可怕的童年生活使他孤獨起來,善於獨來獨往。善於一個人行動。為他日後寫小說打下了性格基礎。

獨來獨往是強者的個性。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狼總愛獨來獨往,唯羊喜歡群體活動。"。

獨來獨往才是王道。無數領袖人物都具有極強的獨立精神。

大家都聽說過"蘇武牧羊"的故事。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卻被扣留,威脅利誘,使其投降。他不屈服,被流放在北海邊牧羊,一放就是十九年才得回國。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試問沒有獨立的人格能做到嗎?

當然!當今社會,個人生活習慣崇尚獨立,但事業上還是要有團隊意識。畢竟是孤掌難鳴,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一點滴水,瞬間蒸發,但一點滴水溶入大海就有永久的活力!








微詩陽春白雪


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他性格溫和,待人友善,可以他總是讀來獨往。

答:待人友善是善良,獨來獨往是性格。

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可能是不想和別人說話,這也正常。

周國平說過: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不愛說話,獨來獨往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去提升自己。

否則,一無社交,二無能力。三無資本。

與廢物無二。


愛思考的小何


獨來獨往是一個人的性格,跟人格與品德無關。

獨來獨往的人,思想獨特新穎,不願意跟想法不同的人交往過深;獨來獨往的人,性格堅強獨立,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決;獨來獨往的人,做事果斷乾脆,不受外界的干擾。

任何一種性格都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對自己都是有利有弊。

獨來獨往的人,容易被人孤立,需要合作才能解決的問題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解決;獨來獨往的人,容易被人誤解,總是會被一些素質低下的人熱嘲冷諷;獨來獨往的人,容易被人質疑,有些方面得不到別人的信任。

如果你有能力有信心解決獨來獨往帶來的負面效應,那麼請高昂你高貴而又獨立的頭顱,堅持自我,做一個風裡來雨裡去的獨行俠吧!


鬼老劉


好也不好 只有自己知道



從未開始丶


獨來獨往,從字面意思看是喜歡單獨行動,也是一種極其獨立的表現。所以僅僅是喜歡獨來獨往並沒有什麼不好,似乎與精神問題也相去甚遠。對此,我想嘗試來推測下題主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背後所存在的假設和擔憂。

首先,在我們的文化背景中,比較強調的是集體主義,因此對於一個人是不是“合群”、能夠與他人處好關係,會更加看重。相比之下,個人內心的想法、感受似乎就顯得不那麼重要,或者說至少不會太關心。這樣一來,當一個人是“獨來獨往”的狀態,可能就會被覺得有問題,人們會猜想為何Ta要單獨行動,是不是不受人歡迎、性格孤僻等等。但這些猜測顯然是不合適的,喜歡獨來獨往並不代表不會和他人相處,或者在人際交往中有困難,這個並不能直接劃等號。

其次,當一個人喜歡獨來獨往的時候,可能意味著與他人交流溝通的機會沒有那麼多。人與人之間是通過相互接觸來了解彼此的,要有“共同經歷一些事情”的時間。而當人們不夠了解一個人時就會抱有一些猜想,和這個人本身的情況無關。獨來獨往的人,相對獨立,會更喜歡獨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擁有獨處的能力是必要的,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我們的自身需要、情感以及生活態度。而當我們對自己認識越多,就越可能與他人建立友愛的關係。

因此重要的不是“獨來獨往”的行為,這只是個表象,而是在於個體是否能主動選擇。如果是個體喜歡並很享受這個獨來獨往的過程,同時Ta也有能力與周圍人一同共事和玩耍,獨來獨往並不是什麼問題。如果獨來獨往是由於個體沒法融入群體,不得已而為之,也就是說社交是受挫的,則會對其有所影響。


童裝童裝卟屯貨


獨來獨往的人,在我印象最就屬那些故事裡的英雄大俠之類的了,一人一劍走江湖。但現在社會,獨來獨往會讓我們變得孤獨,你的圈子沒有了,接觸的東西也變少了。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你會成為井底之蛙,年輕人應該多去闖闖,多和別人接觸,這樣你的世界才會精彩才會豐富。

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獨來獨往也就沒什麼了。一壺清茶,一把躺椅,幾分田園,悠然自得,獨來獨往又何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