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閱兵嗎?如果有,是怎樣的呢?

西江閱


“閱兵”古稱“觀兵”,是一種對武裝力量進行的檢閱,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武力的展示。閱兵經常在一個國家的重大節日、軍隊出征和凱旋時舉行。那麼歷史上最早的閱兵起於何時?哪次閱兵的規模最大?

歷史上的古埃及、波斯、羅馬等國都曾有過閱兵活動,而中國歷史上關於閱兵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塗山會盟。

據《淮南子·原道訓》中的記載,禹在做了部落的首領之後,他便在塗山邀請其他的諸侯前來會盟,在此次的會盟大會上,禹命令他的軍隊手持用羽毛裝飾的兵器,和著樂曲載歌載舞,來表示對南方部落首領的隆重歡迎。而前來會盟的氏族部落首領們,也都獻上貴重的物品,表示了對禹的臣服。

從塗山會盟中不難看出,禹通過展示他的武力來威懾諸侯,從而化干戈為玉帛,這應該是歷史上最早的閱兵。

周武王在討伐紂王時也曾舉行大規模的閱兵,隨後武王親率大軍東渡孟津,一路上前歌後舞,最終士氣大振的周軍於牧野擊敗了紂王的主力部隊。可以說,古代的觀兵已經成為了一種震懾敵人的軍事目的手段,開始被有意識、有計劃的運用了,而古代的觀兵也就是我們現在的閱兵。

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閱兵,應該首推大明王朝永樂十九年的“永樂大閱兵”。

永樂大閱兵在京北重鎮懷來舉行,此次大明王朝共調集了10萬大軍,包括了廣西、雲南、四川的“土狼兵”、“白桿兵”等軍隊。其中明軍最精銳的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相繼展示了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陣法。這場大閱兵長達一個月之久,前來觀禮的各國使節多達27個之多,大明王朝的軍威之盛無疑震懾了周邊的國家,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時至今日,閱兵也經常在一些國家的重大節日時舉行,閱兵通常分為閱兵式和分列式,但由於文化上的差異,不同國家的閱兵形式也有所不同。

目前世界上的各國閱兵大體上可分為氣勢宏大的蘇式閱兵、側重懷舊的英式閱兵、藝術氣息的法式閱兵和商業娛樂的美式閱兵四種。其中以俄羅斯每年5月9日舉行的紅場大閱兵最為壯觀,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質量上都要高出其他國家一籌。

在莫斯科的紅場閱兵式上,那種磅礴的氣勢令人窒息。

而且在每年的紅場閱兵式上,都會邀請參加過衛國戰爭的老兵加入閱兵。雖然這些當年在戰場上浴血殺敵的老兵已是白髮蒼蒼,但他們依然在盡最大的努力做出最標準的軍禮。每當此時,參加閱兵式的軍民都眼含熱淚的向這些老兵致敬。

蘇聯女兵

英國女兵

朝鮮女兵

伊朗女兵

中國女兵

與古代的閱兵不同的是,現代的閱兵加入了那些颯爽英姿的女兵,而這些女兵無疑成為了閱兵式上最亮麗的風景線,甚至有些人是專門為觀禮各國女兵而來的。


刀墓手札


古代有閱兵的,我們就以大家熟悉的《三國演義》為例,看看古代的閱兵。

我們現代的閱兵,大致功能有兩種,一是展示軍威展現國家力量;二是用於慶典助慶。而古代的閱兵,除了有以上兩種功能外,還有一種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實戰功能!

通過閱兵展示軍威展現國家力量,古而有之。最常見的一種閱兵,就是古人出征或得勝回朝,大軍通過城門,皇帝百官城樓上觀禮、平民百姓夾道迎送,就是一次典型的閱兵了。除此之外,還有專門性的閱兵,這些專門性的閱兵,是針對某一特定事件、某個特定日子專門舉行的。解放軍的朱日和閱兵,就是這樣的閱兵。而《三國演義》中,也很多這樣的專門閱兵。

《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 ,諸葛亮為了聯吳抗曹,派鄧芝出使江東,孫權為了給鄧芝一個下馬威,採納老臣張昭的建議,於殿前選身長面大武士一千人,各執刀在手,從宮門前直襬至殿上,然後再接見鄧芝。不料鄧芝不被嚇倒,無懼色,昂然而行,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務。可以說,孫權的這次以打擊對手銳氣的小規模閱兵,並未收到應有的效果。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蔣幹盜書一節,周瑜搞的一次小規模的閱兵,就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話說周瑜與蔣幹飲至半醋,步出帳外讓蔣幹看看自己的軍威與儲備。書中說:左右軍士,皆全裝慣帶,持戈執戟而立,軍營後則糧草堆如山積。同時,周瑜在蔣幹震撼中半開玩笑地揭穿了他的心思,蔣幹面如土色。可以說,通過這次小規模閱兵,周瑜徹底在心理上擊潰了蔣幹,為以後的計謀展開取得了良好的開端。

而《三國演義》中場面最宏大的一次以恫嚇為目的的閱兵,出現在第六十回 ,曹操為了在張松面前顯示自己軍隊的實力,就搞了一次大閱兵。書中描述:“操與松同至西教場,操點虎衛雄兵五萬,佈於教場中。”閱兵人數達5萬人,這個數字即使放在今天也是驚人的了。而且場面十分熱鬧“盔甲鮮明,衣袍燦爛;金鼓震天,戈矛耀日;四方八面,各分隊伍;旌旗揚彩,人馬騰空。”可惜效果不咋地,嚇不倒張松。

當然,古代閱兵與現代閱兵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古代閱兵多是以實戰為主的,因為閱兵即閱陣,就是操練陣法,就是為了打仗的!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姜維與鄧艾鬥陣,就是一次可以說一次以實戰為目的閱兵了。話說姜維與鄧艾在祁山開打,姜維邀鄧艾鬥陣法,艾欣然應戰。於是雙方十幾萬人,在祁山前列陣。姜維擺了個八卦陣,鄧艾也學著擺了一個,並互相挑戰。隨後,兩陣還相圍,兩軍各依隊伍而動,兩軍衝突,陣法不曾錯動。雙方調兵遣將,隊列不斷變化,或前或退,井然有序,其實就與閱兵沒什麼兩樣,但雙方軍隊卻暗流洶湧,稍有不慎,即會身死軍敗。鄧艾就是如此著了姜維的道,差點送了命!可以說這是實戰中閱兵,雙方都檢驗了各自軍隊的戰鬥實力,及將領的指揮能力。

從某種角度來說,朱日和閱兵,也是一次很有實戰味道的閱兵。因為參加閱兵的所有部隊都是野戰部隊,且都是剛在基在訓練完畢的部隊,是隨時可以拉出去打仗的部隊。可以說,朱日和閱兵,清楚地告訴世人一明確的信息:凡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壯哉!中國人民解放軍!


50後男人


古代也有閱兵。1、夏商時期最早出現閱兵儀式。

以田獵教戰陣和巡行各諸侯國的巡狩等軍隊訓練形式。據學者考證,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建立之前,我國就出現了閱兵這一儀式。2、西周閱兵是早期規模較大的閱兵之一。以狩獵方式進行軍事訓練已形成制度,一年四季都有軍事訓練和演習檢閱。3、春秋戰國閱兵出現專門化趨勢。閱兵中必有戰馬、戰車組隊受閱。4、秦朝出現震驚世界的兵馬俑陣。5、西漢正式出現“閱兵”這一名稱。西漢軍隊通過經常舉行各種規模的軍事演習,對軍隊進行校閱、考核。6、三國時建立了治兵制度。蜀國實行講武,東吳建立檢閱制度,魏國建立治兵制度。7、兩晉時注重對水軍的訓練和檢閱。8、唐朝閱兵是軍事訓練的重要形式。
首先就是循序漸進,分等教練,大將軍檢閱後,然後是皇帝大閱。此外,在大軍出征或凱旋時, 皇帝也要親自閱兵, 一方面是檢閱部隊, 另一方面也是炫耀武力, 振軍旅揚國威。9、北宋建立了春秋兩季教閱制度。10、元朝閱兵主要檢閱騎兵的馬術和戰技。.元朝時騎兵為主要兵種,因此閱兵主要是檢閱騎兵的馬術,以及對弓箭、馬刀、標槍和戰斧的使用。11、明朝的閱兵, 每年年終考閱一次,三年大閱一次,也稱“小閱”和“大閱”。朱元璋十分重視部隊的訓練,他頒發《教練軍士律》,要求高而嚴,賞罰分明,從制度上保證了軍事訓練的質量。永樂時期,特別重視加強在京各營的軍事訓練。在京軍三大營中,專門編制管操官掌管軍事訓練。明朝閱兵的目的是:宣示大明強大實力。12、清朝的閱兵規模更大。清代的簡閱又稱校閱,按清朝典制,皇帝每三年在南苑舉行一次大閱兵禮。


長城聚焦




如初文靜


古代也是有閱兵的,主要是在重要的節日或重大活動時舉行。史書《左轉》中就有相關記載。早在周朝時就和古埃及、波斯、羅馬等國有閱兵活動。閱兵的目的主要是誓師,稱霸和示威。古代閱兵,裝備和軍種都是閱兵的重要內容,春秋戰國後也有戰馬,戰車組隊受閱,有水軍後,戰艦也受閱。古代幾次著名的閱兵有盟津誓師,賤土之盟,黃池耀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