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小戶型學區房入學資格,無法實現教育公平|中青快評

12月4日,深圳市羅湖區的一所公立名校——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在其官網發佈了《關於學位申請補充要求的告示》。告示稱,用於申請該學校學位的小戶型房今後將受到一定限制,面積小於或等於30平方米的房屋、和麵積大於30平方米但小於或等於50平方米的房屋,都受到了較為嚴格的限制,以至於這些房屋業主的子女,很難滿足《告示》提出的入學條件。由於該校所在的學區範圍內小戶型房佔主流,這則告示一經公佈,就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限制小户型学区房入学资格,无法实现教育公平|中青快评

告示公佈之後,最先提出不滿的,就是切身利益受到直接影響的當地小戶型房屋業主。在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的學區之內,有不少業主都是為了讓子女能夠在這所學校就讀,才花高價購入的房產,《告示》的出現,無異於給了他們當頭一棒。與此同時,在全國範圍之內,此事也引發了各界的關注與議論。對於這樣的做法是否能夠遏制學區房炒作現象,又是否有“房屋歧視”之嫌,可謂眾說紛紜。不過,最主流的意見,還是認為該校這一決策過於草率,有失公正,否定意見在輿論場上明顯佔據上風。

在重重爭議之中,12月5日深夜11時,深圳市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在其官網上宣佈,“根據羅湖區教育局的意見”,學校決定取消《告示》,原本官網上的《告示》頁面也隨即消失。12月6日,羅湖區教育局也出面表態,表示羅湖區區嚴格落實深圳市義務教育招生政策,堅持就近入學,按照類別和積分錄取,所有符合入讀條件的孩子,都會妥善安排學位。符合螺嶺學校類別和積分條件的安排到該校入讀。

限制小户型学区房入学资格,无法实现教育公平|中青快评

3天之間,從《告示》公佈,到《告示》撤回,再到當地教育局出面表態,平息疑慮,這所學校的招生政策,在“折騰”了一番之後,又重新回到了原點。然而,對於這起事件,我們卻並不應該僅僅將其看做是一場“鬧劇”,收場了事。我們應該在這起事件的發展過程中,看到學區房問題的複雜性與重要性,從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的錯誤做法中吸取教訓,反思經驗。與此同時,公眾對中學入學資格分配製度的相關訴求,以及對教育公平的強烈渴望,也在這起事件中有充分的體現。

根據《告示》的說法,該校之所以決定對小戶型學區房進行限制,是為了“優先保障學校地段內實際購房居住的戶籍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的權利,防止臨時擇校性申請,擠佔地段生學位,人為造成不公平和學位緊張局面,保證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換言之,這所學校其實正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才做出的這一決定。然而,耐人尋味的是,這項以“公平”為出發點的政策調整,最受人詬病之處,恰恰是“不公平”。這一結果說明,不經深入調研,盲目制定出來的政策,很有可能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還會加劇問題的嚴重性。

限制小户型学区房入学资格,无法实现教育公平|中青快评

僅從表面上看,不難理解《告示》對小戶型學區房做出限制的用意和邏輯。在這項政策的制定者看來,很多小戶型學區房的業主,都是出於投機性的目的,臨時購置這些房屋,用於子女入學、甚至投資獲利的,因此,對這些戶型進行限制,可以直接阻礙投機者得利,而保障“正常”的入學需求。畢竟,和總價高昂的中、大戶型相比,如果買房只是為了得到入學資格,購買小戶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此,針對小戶型專門進行限制,似乎頗有一番道理。

但是,這種想法,沒有認識到學區房和學位分配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複雜屬性。對小戶型進行專門的限制,或許確實可以阻攔大多數投機性的入學需求,但是,其“誤傷”能力卻也不容小覷。畢竟,這所學校周圍大多數房屋都是小戶型,這就意味著,許多正常在此居住,有入學需求的家庭,也住在受到嚴格限制的小戶型房屋裡。按照《告示》的說法,30平方米以下房屋的業主,需要在此居住滿6年,50平方米以下房屋的業主,也要至少居住滿4年,這明顯將相當一部分事實上已經搬家前來正常居住的家庭攔在了門外。

限制小户型学区房入学资格,无法实现教育公平|中青快评

在這種情況下,貿然進行一刀切的限制,等同於“把孩子和洗澡水一同倒掉”。在教育公平問題上,所有的家長都極其敏感,就算這種政策能夠擋住100個投機者,只要損害了1個無辜孩子的入學權利,就必然要受到否定與撻伐。

更要命的是,專門對小戶型進行限制,還會讓人產生一種聯想——那就是對貧富差異的聯想。在深圳這樣一座房價較高的一線城市,居住戶型的大小,與一個家庭的富裕程度,是直接掛鉤的。儘管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所中學並不是基於“嫌貧愛富”的動機作出的這種決定,但如果《告示》的規定正式實施,確實會造成對富人更有利的結果。事實上,用限制小戶型的方式對抗投機,最後能擋住的,只會是那些資本相對不足的“小投機者”,而那些財大氣粗,出手闊綽的“大投機者”卻根本不用害怕。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公眾覺得更不公平,更加氣憤。

限制小户型学区房入学资格,无法实现教育公平|中青快评

平心而論,所有人都知道,在現有的學區房政策之下,投機者的身影必然會出現在每一個熱點學區之內,而知名中學的入學名額,也一直面對著供不應求的難題。但是,這些現象之所以會出現,並不是因為分配政策有什麼問題,其本質原因,還是在於中學教育資源在各個學區之間分配不均。為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進入更好的學校就讀,而分配製度就算變出花來,也不可能憑空製造出入學名額,滿足所有人的訴求。

在這種情況下,再怎麼改變分配製度,也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反而會因為突然改變了現狀,引發公眾的應激反應,反而招來麻煩。對此,地方教育部門一方面要確保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防止再出現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這種“突然襲擊”的事情發生,另一方面,也要爭分奪秒地推進教育資源的平均分配,儘早實現治本的目標。

在各個階段,實現廣泛的教育公平,不僅是廣大學生家長最強烈的訴求,也是整個社會的共同期許。中國的教育事業需要全方位的發展,各個要素之間,有著複雜的連帶與牽制關係,對此,我們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以錯誤的方式“揠苗助長”。過於激進的政策,就算初衷是促進公平,也可能帶來適得其反的後果,深圳的這起事件,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