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的恩师朱珪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和珅和阿桂怕他呢?

秉烛读春秋


顺天人朱珪,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当时只有18岁,选庶吉士。乾隆重其学行,累迁侍读学士。乾隆四十年(1775)改授侍讲学士,直上书房,成为皇子永琰的老师,负责教授永琰古文古体诗。

朱珪以其博学之才和方正之德深得永琰钦敬。朱珪对永琰的影响超过了永琰的其他老师。乾隆五十五年(1790),朱珪远行福建任学政。临行,以十字箴言留给永琰。这10字箴言为: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致诚。永琰极其重视老师的临别赠言,极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直到亲政后,嘉庆仍常常将箴言放置左右。

乾隆五十九年(1794),朱珪调广东任巡抚,不久署理两广总督,授右都御史、兵部尚书书事,仍留巡抚任。朱珪的地位直线上升,乾隆还准备赋予他更高的地位。和珅从朱珪的不断上升中感到自已地位的动摇。和珅不能坐等失败。于是,窥测时机,伺机构陷朱珪。

机会终于让和珅等到了。嘉庆元年(1796),禅位授受礼成后,朱珪撰进诗册,向嘉庆表示祝贺。和珅乘机大做文章,对朱珪所进颂册横加指责。这次和珅运气不佳,乾隆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力斥和珅无知。乾隆说:“陈善纳诲,师傅之职宜耳,非汝所知也。”不仅如此,乾隆还对朱珪所进诗册大加赞扬,称赞朱珪诗册,措词冠冕得当,其颂扬处不忘箴规,尚得大臣之礼。

和珅构陷朱珪的阴谋未能得逞。

和珅不甘罢休。嘉庆元年(1796)七月,大学士孙士毅病逝,空出一个大学士的位置,乾隆准备以朱珪补授。乾隆为此已知会朱珪,拟一月后正式任命。和珅眼见朱珪将调京受到重用,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寻找机会,再次构陷朱珪。

嘉庆在获知乾隆将授朱珪大学士衔时,向老师“贺以诗”。诗稿尚未誊清,竟被和珅拿到了乾隆面前,居心叵测地挑拨说:“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

根据乾隆在禅位时的规定,嗣皇帝没有用人之权。和珅正是选中嗜权如命的乾隆的要害实施自己的阴谋计划的。

果然,不出和珅所料。乾隆听后脸色大变。回头向军机大臣董诰询问你在军机处、刑部任职很久了,对于这样的事,根据律例应该如何处置?这表明,乾隆对此大有兴师问罪之意。董诰面对事关国本大计的嗣皇命运这样的大事,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仗义执言:嗣皇帝的贺诗并无过分的话。乾隆听后沉默良久,权衡利弊,方对董诰说:你是我的大臣,你要为我好好辅导嗣皇帝。


乾隆毕竟是乾隆,虑及政局的稳定,终于将对嗣皇帝的不满强行压抑下来,一场可怕的政海风波才没有发生。然而,从这件事情之后,乾隆对朱珪的信任程度大为降低。他断然打消了任朱珪为大学士的意图,不惜自食其言,于嘉庆元年(1796)八月下达一份上谕,指责朱珪在代理两广总督任时,不能认真缉捕粤东“艇匪”。同时,宣布将朱珪改授安徽巡抚。就这样,和珅将朱珪从嘉庆身边挤走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邓海春


现在的人受电视剧的荼毒比较深,都认为是纪晓岚在智斗和珅,其实从历史角度来看,纪晓岚并没有与和珅发生太多交集,反倒是嘉庆皇帝的恩师朱珪一直在朝堂上与和珅做着不懈斗争,直至把和珅绊倒,因此朱珪才是和珅的眼中钉、肉中刺


朱珪其人

朱珪是乾隆年间的进士,后来入朝为官,不过在乾隆年间一直未能进入中央机关,一直在外任职,后来朱珪担任嘉庆皇帝的老师。他历任两广总督,吏、兵、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官职。可以算是清朝文臣权力榜前50的人物


为何群臣怕朱珪?

众所周知,在乾隆晚期时候,清朝吏治腐败,贪污盛行,可以算是无官不贪的地步了,但是

朱珪就是这里面的一个异类,他是百官中清廉的楷模,他的清廉深受嘉庆皇帝的推崇!据史料记载,朱珪执政两广时期,发现和珅的亲信肆意增加税赋中饱私囊,因此清廉的朱珪一直与和珅做斗争,所以和珅为了防止朱珪来到北京与他正面交锋,因此一直在乾隆帝面前中伤朱珪,一直等到乾隆去世,朱珪才有进入北京任职的机会

传闻当时的洋人为了继续侵占清朝市场,对上下官员进行大量贿赂,几乎所有总督都沦陷了,只有朱珪坚持清廉本质

,并且他一直与贿赂腐败做斗争,因此在当时百官腐败的清朝,几乎所有官员都畏惧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