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了空余时间和多余的思想,才产生艺术、哲学和宗教,你认同吗?儒家做到这点了吗?

艺术就是谎言


首先表明态度,本人不认同问题中的论点。

绘画艺术(或原始雕刻)的产生源于生活,源于劳动,人类古老的壁画就是一例证,中国人在造字上更是独树一枝的世界书写艺术。古人造字走过的路就是从象形开始的,于是有了铭文、石鼓文、金文、篆文等书法艺术。人类的诗歌也产生于人们劳作时的吆喝声。

最原始的宗教来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不解或迷惑所进行的祭祀活动,比如说母系崇拜,父系崇拜,动植物崇拜,对天和地的崇拜,对神奇事物或现象的崇拜,进而达到对偶像或能人的崇拜。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在进步与迷惑中的纠节,人类不由自主地进行思考,如人从哪里来?我又是谁?我的快乐和我的幸福是怎么一回事?人是否有灵魂?灵魂又将归到何处?于是,哲学也就出现了。只是最早的宗教源于人类的无知,而哲学则源于人类的思考。也就是说,宗教信仰和哲学并不是在人类闲着的时候,在人类无事可做的时候产生或出现的。

也许持这种论点的人认为,既然艺术、哲学和宗教都不归于劳动(实体),那就是人类有时间闲下来才会做的事。对吗?显而易见是错的!过去人们不知道,现在我们不是有说劳动分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吗?还是肯定了体力劳动是生产力,脑力劳动也是生产力吗? 

其实这两种生产力早就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几乎同时存在的。


黄山一片云


“人有了空余时间和多余思想,才能产生艺术、哲学、宗教”,哈,这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典型论调。

因为在那个时期,资本家初步积累了一定财富,得到了“财务自由”,也就有了“空余时间”、“多余思想”。这叫“饱暖思淫欲”,这里“淫”是泛滥的意思。

正常情况,这些人需要参与到权力分配中,但是当时欧州政木又像我们现在一样,但是被封建领主和教会把持的,没有空间给这些还很弱小的资本家,所以他们转而投入到“艺术”、“哲学”、“宗教”领域中,去排遣寂寞、寄托人生。不过否认,也确实有一些人在这方面玩出了一点花样,所以这个现象被“形而上”的解读为文教类的起源。

这孩子摆这么一句半调子话,再问儒家如何如何,分别是到外边学点皮毛东西,回家来质问爹妈来了……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从汉朝开始,官方就给了士子这么一条路,儒士可以直接举荐入仕,到隋朝确立科举,更是给了儒生一条一展抱负的路子,他们大多也不需要往“艺术、哲学、宗教”这些窄门去钻。

当然,也有仕途不顺者,或“退而思过”,或渐入佛老,或秉笔作述,不一而同,当然更有仕途坦荡者,惊才绝艳,留下多少千古文章。

孔门最早有六艺,后世的中国古代有海量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与儒家脱不开关系,这里边既有“艺术”,又有“哲学”,而且不乏“宗教”作用,典型的中国特色文化,更可贵的是,儒士玩这些东西,还不耽误政事。“博大精深”可不是白夸的,这是拾一点西学皮毛的人想象不到的文山智海。

其实当今的西方也早已不会这样认为了:

第一,资本主义革命早已完成,洋小资在国外,更有参与政氵台的机会,他们不需要再去“艺术、哲学、宗教”里边找慰藉。

第二,“艺术、哲学、宗教”里并不直接提供物质享受,所以现在的洋小资也潜不下心去涉猎这些领域了。

如今,倒只有我们这边的半调子们,去捡点皮毛回来卖弄,因为正好,我们生活刚改善,又得被独才,所以闲人们也只能钻这些领域去,排遣剩余精力了。


n是名n


这句话的因果错了,当今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摩西十戒中五到十条就是要求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饮酒,不邪淫,同时要求孝顺父母,伊斯兰要求更细一些,也要求不邪淫,不妄语(乱说有害的话),不吃不洁净的物和不杀鸟兽等等,,并且三大宗教都有孝顺父母的描述,(基督教十戒,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古兰经里也有),儒家其实是人乘,仁对应不杀生,义对应不偷盗,礼对应不邪淫,智对应不饮酒,信对应不妄语),儒家同样有孝顺父母要求,为何

要知道这些宗教是没有见过面的,为何所说的东西如此类似,他们是不是普通人还不清楚吗

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道家我不是太了解,但是上善若水,三生万物的智慧实际也是对应的”天德”,放大来说,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对应人乘(投人五戒,仁对应不杀生,义对应不偷盗,礼对应不邪淫,智对应不饮酒,信对应不妄语),在此基础上做好了可以是天乘,当然,天乘就需要修善法或者禅定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没有讲出来的秘密,那就是照法修行有福报的,所以中国以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那个时候也是中国相对强大的时候\r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就怕凡人心不坚\r

欧美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周去教堂祷告,为什么叫礼拜六礼拜日,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也是深信不疑,社会上动物保护,反堕胎,讲究婚前不邪淫的社会组织一大堆,所以美国并非是真正的世俗政权,所以人家有福报,很多制度玩的转,容错率高,\r

日本满地都是佛像,语言中都有不少佛教语言,地名中一大堆佛教地名,人们去世都是送往寺院,金刚山,妙义山,心斋桥,还有一千年的禁肉令,大凤,苍龙等全部出自佛典,佳能以前的logo可以去搜看看\r

韩国的国旗是什么的标志\r

沙特那么有钱, 石油一大堆,人民不用多么劳作就可以有福利,为何,福报如此,看看圣城麦加在哪个国度就知道

不是自由产生福报,是福报产生自由


师长363


艺术、哲学和宗教与儒家都是属于文化范畴之内的,人为地割裂他们,是不妥当的。

艺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满足审美需求。其中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电影)等。"

哲学:"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根据两个问题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唯心和唯物主义哲学。"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文化阐述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宗教思想崇拜的是神,神是万能的,是主宰人类一切事物的。

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工具与方法。

他们各自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既使是将来也不可能完全忽视他们的存在。


双人鱼42891187


这个问题的逻辑有点混乱。

第一个问题——人们只有填饱肚子,才可能有精神上的追求,所谓饱暖思淫欲;而整天饭都吃不饱,疲于奔命为了生存,哪里有时间去思考呢?

尤其在远古或者上古时期,人类的生存条件异常险恶; 除了漫山遍野找吃的以外,无时不刻还要担心自己被别的野兽吃掉,成了他人的点心。

所以,首先要能够生存,传宗接代,继而才考虑是否有点积累,可以安定下来,不再为了一口吃的忙过不停。

填饱肚子,才有闲才能有时间,才能坐下来思考,才能够有更高级的追求,才能有文化、艺术以及其它方面的享受。

第二个问题。儒家不是宗教,恰恰相反,儒家或者说孔子的出现,使得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没有成为任何宗教的教徒。

孔子对鬼神的看法,孔子的孝悌的评论这些思想的存在让中国人的信仰变得更加世俗,而不是一个人造的“上帝”或者神灵。

另外,中国艺术,特别是绘画与雕塑,更是和儒家没有多大关系。中国古代绘画与雕塑来源于佛教,辉煌在庙宇,在敦煌莫高窟。

因此,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只有吃喝不愁才有闲暇去想入非非。而儒家思想是叫人规规矩矩,不利于艺术的发展;而中国艺术的灵感,则来自于西域。


闲看秋风999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将艺术——哲学——宗教三者之间串出一条线来。

首先,我本身也不是审美特别高尚的人,只能将一些人类发展的交界线拿出来稍微说一下。

在人类从最开始的只能使用简单工具到开始制作更复杂的工具,这是一质变的过程,为何?制作一个工具,你要有制作的法子,就比如做个陶罐吧,为啥都不做成方的要做成圆的?可能他们也做过方的,可是实际使用中却发现方的更容易磕烂,而且以那个时候的技术要烧成方的成品率是远低于圆的,而且圆的受热更均匀。所以在他们的使用经验中,圆的要比方的好用。在教授别人制作陶罐的时候,当看到徒弟制作了个方的陶器之后,老师表示很方,连忙摇头,当看到换成圆的之后,老师就很满意地点头。这个摇头和点头,就是艺术。当人类从生存转入生活之时,艺术便产生了。



说来最简单的艺术便是最实用的生活,也正是这些简单的艺术让人类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让人开始有了足够的食物不用在恶劣天气时也出去狩猎。所以,他们便在恶劣天气的时候留守家中,看着外面的雷鸣暴雨,反正没事,就会开始思考为啥会有这雷鸣暴雨。这就是哲学。


思考来思考去发现想不通,就觉得这是一种超乎自身认知的力量在左右,这股力量是什么样子的呢?人们总会将这种力量和某些具象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人类腿没猎豹跑得快,不能跟鸟一样飞,没有象的力气。直到人类成为最厉害的霸主之后,不再崇拜普通动植物之后又将这股力量跟自己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神话的开端。

当雷鸣暴雨连着下几天之后,家里吃的慢慢不够了,在思考神秘力量的人方了,咋回事,怎么一直下个不停,是不是这个神秘力量看我不顺眼?这人一想到这么牛逼的神秘力量看我不顺眼就更方了,赶紧跪地磕头向这股神秘力量认怂,好死不死雨停了。这人更是笃定自己所想的是对的,然后就得意洋洋的到处跟别人说,最后自己还包装成了能跟神秘力量对话的人。这就是宗教。


这就是三者之间比较简单的联系。也是说明了,在人类文化开始产生直到现在,这三者也是一直伴随着我们。

而儒家的从发展到现在,我们没办法用简单的话去概括,只能从最简单的问题去思考,我们现在的儒家还是当初孔夫子的儒家吗?相信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不是。儒家的创立直到现在都一以贯之地强调“学”这一字,也正因为这个学,儒家也慢慢变成一个兼容并蓄的教派。我们现在说儒家的好与坏都可以直接坦诚地说,夸赞也好,谩骂也行,但要问儒家对中国的文化、哲学以及宗教是促进还是怎么的,这是很难的。


因为儒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大多数的事物都是比较宽容的,也是有很强的吸收能力的,儒家跟这三者的联系也是无比严密。这三者既然来自于生活,儒家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中国人的一举一动,促进与否已经很难分析了。

在此刻我想起了当年有人问一位国学先生的是如何看待“火星文”的,先生笑了笑:50年后再说。


金道人


什么叫多余?这是本问题最关键的节点,如果说不明白,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不了了。

举个例子来说,人体有两个肾、两个肺,如果一侧出现问题,去掉一个可以存活。人体的肝脏和胃出现问题,手术切掉一部分,也可以照样存活。这些器官都是人最重要的脏器,为什么会有功能余量?这些功能的余量部分是多余的吗?

所有的动物大脑没有功能余量,它们的智力,仅够它们生存就不再发育。唯独人类,因为直立行走,造成大脑可以最大化的发育,于是只有人类出现了智力余量。这个智力余量是多余的吗?为什么人类需要这个智力余量哪?这是需要更深度讨论的话题,在此就不多说了。

人类有了智力余量,但最初需要处理的问题却非常少,大量的智力余量无法发挥作用。大脑和人体其它器官一样,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这是自然为人类进化做的智力余量储备。

人是群居动物,社交需求催生了语言的出现。语言不断丰富,加剧了思想不断的深化发展,逐渐的,我们人类的大脑被调动起来,不再闲置。于是最终产生了各种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一切文化类型最基本的雏形。所以说,多余的思想产生艺术、宗教、哲学大体上是不错的(顺带提一句,从发生时间上来说,这个次序不能变)。

儒学是一种文化类型,它的来源是古代巫术。我们看“巫”这个字,上面通天,下面接地,中间俩个人,大概意思就是,把神与鬼的旨意,由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传达出来。这个传达者就是巫。

看过论语的人都应该知道,孔子不谈鬼神,但孔子特别看重埋葬仪式。可以肯定的是,在孔子的时代,中国人对鬼神已经有了争论,有人开始怀疑它们是否存在。这种争论并不关乎日常生活,只会对人的思想产生作用。孔子为什么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因为他知道,鬼神问题是根本说不清楚的,这样争论下去,只会搅乱人的思想意识,使得生存更艰难。所以孔子回避了这个问题,提高“仁与礼”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安稳生活才是人类最需要关心的问题,其它谈论不清的问题,都可以搁置不谈。

宗教是人类文明最初发生的必须,原因在于,用一种高于人类的事物统合人类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凝聚群体,规则人类活动的目的。在孔子的时代,因为有了对鬼神的争论与怀疑,孔子所倡导的儒学,实际起到了宗教的作用,只是没有偶像崇拜。比如孔子说“亲亲尊尊”,比如孔子说“仁者爱人”,再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几乎相当于宗教的教规般,成为后世两千年,中国人奉为至宝的人生理念。

儒学→_→儒家→_→儒教,儒的发展是有过程的,并非一成不变。到了宋的程朱理学,基本上已经完全是宗教文化了。明清两代运用这种没有庙宇没有偶像的宗教管理社会,起到极大的安定社会的作用。

儒因为没有宗教寺庙,又没有偶像崇拜,所以对艺术的限制作用不大。但哲学是探讨一些最一般事物的学问,这是所有意识形态都需要限制的,也就是说,必须在宗教框架内。然而哲学必须的理性工具,和儒“述而不作”的精神相悖,一定会极大的限制哲学的发展。当然这里的哲学是指那种追究终极的狭义哲学。


何处是家乡


人不是吃饱穿暖就可以了的,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而且精神世界才是社会的根本。劳动和生活是艺术、哲学和宗教的基础。

艺术、哲学和宗教都是精神世界的东西,它们才是社会的内含。它们不是因为有了伟大的学者才有的,学者只不过把它们表达出来并且系统化,并且学者的表达经常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后面是学者本身的局限性,或者私利,或者懦弱或者人品等各种因素。每个人都有思想,因为每个人基本的都精神世界,并不是吃饱喝足了就可以的。严格地说学者的思想并没比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高明到那里去,只不过他们清晰化和系统化了,并且说出了大多数人的思想和渴望,从而有很多人愿意去实践这种思想。

这些东西并不是因为有了空闲而产生的,而是与劳动、生活并存的并且经常先于它存在的。

艺术是表达思想的手段,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得到训练有这种手段,但它的本质是存在于每个人心里的。

哲学是希望理性地得出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或者说思想以便满足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人文关怀。

宗教是粗暴地确定种思想,以便满足人的精神世界以便人文关怀。

思想如果是空闲时间的娱乐,那极可能是矫情且浅薄的。


蓝天白云77597639


无论艺术,哲学,还是宗教,都来源于生活,并不是人天马行空,凭空想象出来的纸上谈兵,是人对生活经验的高度凝聚和高度提现,是人类活动中最精华的总结。

纵观古今,横跨中外,漫长的历史中不约而同的产生了各种的艺术,哲学,宗教。这怎么能认为是空余时间和多余思想得出来的产物?这都是各时期最优秀最精华的思想归纳总结,无论世界如何变化,艺术,哲学和宗教始终都是指引人们方向的明灯,是人类必不可缺的精神食粮。试问一句,从我们的世界里把艺术,哲学,宗教都拿走,我们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至于你问的儒家思想做到这点了吗?我不是特别理解,和前面的问题好像并无关联吧?有点题不达意,也就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一单子


马克思发现了这个真理,人首先要吃饭穿衣然后才从事政治艺术哲学等。所以说事有轻重缓急有先后,儒家也是要吃饭的,困于陳时孔子饿的够呛。读书禄在其中,耕地饿肚子,在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孔子告诉学生要好好读书。当官了把这个国家治理好。这个观点可以考虑,但是并未认为饿死了再当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