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芜湖到祖籍地巢湖庙岗乡大吴村探亲

应强子和叔叔婶婶的之约,我们一起去了我们的吴氏祖籍地——巢湖市庙岗乡大吴村。


从芜湖到祖籍地巢湖庙岗乡大吴村探亲



此次之行,一般口语是回老家看看。老家和故乡的意思大致相同,就是指自己祖上居住的地方或指自己出生长期居位过。而祖籍是指一个家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祖先的出生地。断壁残垣静立在微风细中,时光仿佛停留在那斑驳的墙上。感受着它的往日气息,昑听它每一丝光每一道影里暗藏的老故事。仿佛回到四百多年前的时光。一栋老屋见证一个家族的兴衰,也记录了大吴村当年的兴盛。在僻远之中守望乡村的过往和未来,仿佛时间随之凝结,却让世俗为之惊叹。


从芜湖到祖籍地巢湖庙岗乡大吴村探亲



车子驶入巢湖市郊,地名简单易记。大抵取于群聚同一姓的字名,今有李,王,吴,鲁,杨,花,苏,柳等。后面加上庄,村,集就是一个完成的村庄地名,如大李村,大吴村,鲁集,杨岗。我外公的故乡是杨岗,(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我的外公姓王,王在全国都是排前的大姓,在巢湖市郊姓王的也很多,但你就是找不到王村,王集。原因是自宋代杨家将被潘仁美诬陷后,杨姓后代改姓王的居多。外公的故乡杨岗,在杨岗王姓杨姓各占半,杨王是一家,古代杨王不通婚,熟悉芜湖的人知道湾里火车站旁边也有一个杨王村。)我祖母的故乡是鲁集,都和大吴村相距不远。当然它不是村庄的符号,更是承载了生存繁衍,悲欢离合和浓浓乡愁的一方故土故水。张扬着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的粗扩豪情和倔强的品格。


从芜湖到祖籍地巢湖庙岗乡大吴村探亲



我们一行来到大吴村,找到了当年第一代大吴村的首位落户主,从江西迁徒到巢湖后挖掘的第一口古井,据和我同辈九十高龄的老人介绍,此井己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井沿上被前辈人提水时用绳索勒下的深深槽痕,印证了:丫头不嫁大吴村,田又远,井又深,丢了稻把子割草根。


从芜湖到祖籍地巢湖庙岗乡大吴村探亲



老祖从江西为什么迁徙到巢湖的原因无从考察。古代人迁徙有躲辟战乱,瘟疫,封地,政府强制性迁移,等等一系列复杂的情况,但他老人家选择大吴村这块土地定居下来,关健是这口大的自然形成的水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丘陵地带主要是缺水,农耕时代靠天收。年景好风调雨顺,灾年是困难重重。我曾祖父为什么从|巢湖迁徏到黄池,还是水的原因。因为家族经过四百年的发展和繁衍,大塘的有限水资源和固定的土地解决不了人口发展的需要。


从芜湖到祖籍地巢湖庙岗乡大吴村探亲



一百多年前,曾祖父带着自己的妻儿老少再一次迁徏到了鱼米之乡的江南,初到黄池无田无地,谋生的手段是开织布坊,在一种完全是由木料打造的机器上靠手拉脚踩获得生存。他们是在什么季节来到黄池我也无法考证,据我分析认为应该是春末夏初的水阳江汛期,织布有一道很重要的工序是浆纱,浆纱需要优质的水。水阳江的江水汛期时,一条江水经渭分明,河北面混浊,河南面清沏。所以黄池河南是首选地,择水而居是先民迁徙到一个新的地方最基本的环境需求。


从芜湖到祖籍地巢湖庙岗乡大吴村探亲



现在的大吴村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居住,青壮年全部在外地打工发展,手上有些钱就在巢湖市、芜湖市、合肥市及周边发达城市买房置业。实现了人类史上的最大一次自主革命的迁徏,有所不同,这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迁移和历史上的不同。在此我从内心深深地跪拜我的曾祖父,感谢他老人家百年前的超前意识,使他的儿孙后辈们提前进入城市。宗祠旁的小学,高高的马头墙,几百年银杏树,见证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从芜湖到祖籍地巢湖庙岗乡大吴村探亲



后记。这篇文章结束以后,我翻阅和查找大量资料,得知先祖五百年前从江西一个叫白果树的地方迁徙到巢湖湖畔的。元末明初,江淮大地闹起了红巾军农民起义,政府派兵镇压,互相残杀,造成了人口空前紧张。土地空闲,无人耕种,战乱平息后,朝廷实行召垦升科的政策,允许移民插标为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凡无主田山,房屋,移民均可自行划分)强制从人口稠密的江西移民到江淮。当时移民是不愿意背乡离井,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官兵就将移民用绳索系在一起,排成一个长队,便于管制。以至于大小便时要解开绳子,几百年后上厕所还叫解手。


从芜湖到祖籍地巢湖庙岗乡大吴村探亲



鄱阳湖畔的瓦屑坝是先祖离开江西的最后一站,江西的全省各姓移民被政府聚集在瓦屑坝,然后分期的坐船去安徽各地。历史记下这不朽的一页。传承家族,发扬光大,多少辈人的努力。换取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放得始终。

于芜湖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