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奴”是何種人?為何能讓唐朝貴族們愛不釋手?

白船


“崑崙奴”就是我國史料記載的黑人,可跟我們腦海中的那種黑人有所不同。崑崙奴是又黑又矮的,也有人認為崑崙奴是亞人的一種!



崑崙奴這個名號的由來,可以參見《舊唐書》,上面明確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林邑指的就是現在的越南一帶,而且越南以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一帶的當地土著,確實是深色皮膚的矮黑人,崑崙人指的就是這些原住民!

奴,就是奴隸,崑崙奴指的就是來自林邑以南地區的奴隸,當然奴還有別的意思,但崑崙奴這個可以參考到很多文獻,確實是一種奴隸!如《萬書萃錦》就有‘西南夷有崑崙層期國。 距應天府馬行三年.在西南海島。其國有野 人身如黑漆,國中人布食誘捉,賣與番商為奴’


至於唐朝人為什麼對崑崙奴愛不釋手?首先考慮到“物以稀為貴”,在唐朝,崑崙奴的數量也肯定不多,如此與眾不同的奴隸,帶出去肯定倍有面子。

而且崑崙奴大多都本領高強,有許多不同凡響的絕技。在唐朝的傳奇小說《崑崙奴》裡,黑奴磨勒機智勇敢,武藝高強,既能幫助主人破解心上人的啞謎,又能把被大官拘禁在深宅大院裡的美人背起來,飛出高牆之外。等到一品大院帶著官兵要捉拿崑崙奴的時候,只見他:

磨勒遂持匕首,飛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鷹隼,攢矢如雨,莫能中之。

這簡直是隱藏在民間的武林高手。

而《太平廣記》裡記載:有一次李德裕有珍寶落入深水,想了很久沒有辦法,最後依靠崑崙奴潛水,才將其打撈回來。而在其他的記載中,也有人為了娛樂,把玉劍扔到海底,讓崑崙奴潛入海底打撈尋找,作為娛樂消遣的項目。因為這些黑人奴隸,本領高強,身手敏捷,擅長潛水,而且忠於主人,所以唐朝貴族都已擁有幾名崑崙奴為炫耀的資本。


稀有且本領高強,帶出去有面子,有事還可以讓之代勞,這樣的奴隸怎麼可能有人會不喜歡呢?

對於唐朝的崑崙奴,你有什麼看法?


沉迷lol


大家有一種誤解,認為崑崙奴是高大健壯的黑人,其實錯了,這是影視劇的誤導。在中國這個以白為美的社會,先不要考慮可能性,唐朝貴族,肯定接受不了高大健壯的黑人。

但崑崙奴是什麼人呢,很簡單,是征服了整個印度大地的雅利安人。而其中一支雅利安人,也翻達大山,進入到了中國,並且,在崑崙山一代活動。但這支雅利安人很不幸,他們遇上了強大的商王朝,戰敗被俘,成了商王朝的奴隸。

由於雅利安人是高大健壯的白種人,因此,深受商王朝貴族的喜愛,這種喜歡,一直延續到唐王朝。

但唐王朝之後,這些雅利安人,一來是種族逐漸減少到不能支持繁殖後代;二來,剩下不多的崑崙奴與中國人通婚,逐漸失去了白人特徵。唐朝末期,就徹底消失了。


董江波


唐朝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崑崙奴,新羅婢。意思就是崑崙的奴才,新羅的婢女。那麼這裡的崑崙奴與新羅婢到底是什麼東西?他們都是來自於哪裡?為何成為當時唐朝達官貴人的標配?甚至一度成為炫耀的工具?

這裡的崑崙並不是狹義上面的崑崙山,因為在唐朝的時候,崑崙還是黑色的意思。崑崙奴就代表著黑色的奴隸,在這裡不禁有感而發,為何黑人總是這麼倒黴?想當年他們被三角貿易給運了出去,零散到世界各地成為奴隸。不僅被一些歐美國家所喜愛,甚至還被唐朝所青睞。

所以我們先搞清楚這第一點,崑崙奴並不是來自崑崙山的奴隸,而是來自於其他地區的黑人。那麼這個其他地區到底是哪裡?其實這個其他地區主要是東南亞的土著人,他們雖然也是屬於黃色人種,但是皮膚的顏色要比我們黑的多。在這裡要補充一點,人種的分佈並不是根據皮膚顏色來分的。

一些皮膚黝黑的人,他們其實也是黃種人。在《舊唐書·南蠻傳》裡曾經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那麼我們雖然搞清了崑崙奴的具體來源,但是當時的交通並不是特別發達,這些人又怎麼隔山跨海來到中國? 首先是當時有著非常繁華的奴隸市場。其實奴隸這種事情,在世界各地都有。來到中國的崑崙奴,基本上都是來自西貢奴隸市場,他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奴隸交易市場。這裡的黑人主要是亞洲馬來人,販賣的對象也主要是我們中國的這些王權富貴。

第二種就是來自於番外的進貢,唐朝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基本上已經做到了萬國來朝的地步。當時的奴隸和其他的貨物基本上沒有任何區別,他們都被當作是進貢品送到了唐朝。當然還是因為物以稀為貴,進貢來之後皇帝再根據自己的喜好,把這些奴隸分給其他人。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崑崙奴相當於清朝的黃馬褂,第一位的是皇帝的青睞。

最後一種情況,基本上是外來使團的遺棄。因為由於當時唐朝很發達,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國使團來到中國,因此也或多或少帶來了很多的黑人奴隸。但是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在他們離開的時候,這些奴隸被留了下來。由於他們自身的特點,為了繼續生存下去,很多人都投靠了當時的一些大財主。
而當時的有錢人也比較喜歡他們這種黑人奴隸。首先是因為他們外表獨特,在當時的人看來是倍有面子。基本上別人都不可能有,當他擁有的時候就可以用來炫耀了。再者就是這些人幹活非常賣力。因為黑色人種在人體結構上面,本來就要比我們的肌肉發達得多。所以他一個人甚至可能要幹兩個人的工,當然更加深受王權貴族的喜愛。

至於新羅婢女,其實是來自於朝鮮的婢女。其實他們的長相和中國人差不多,之所以會深受歡迎。是因為他們比較心靈手巧,所受的文化教育也不一樣。在當時人看來就很奇怪,因此也成為了攀比的一種情況。

其實從某種方面來看,當時對於奴隸的攀比,和現在相差其實也不多。就好比家裡面養的什麼動物,或者留了一些比較值錢的東西,基本上都喜歡炫耀一下。後來隨著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的閉關鎖國,越來越少的使團能夠到達中國。因此這一部分奴隸越來越少,畢竟他們也是人也會老去。

如今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黑人從非洲來到中國。目前主要停留在廣州等地,漸漸的也有很多人也成為了中國人的女婿。


史之策




在唐代有一本傳奇小說叫《崑崙奴傳》,故事中間有一個崑崙奴叫磨勒。他是故事主人公崔生家買回來的奴隸,磨勒幫助主人公完成了泡妞的神聖事業。

磨勒武功高強,並且能夠飛簷走壁。他能夠揹著自己的主人去和女主角約會。在故事中作者歌頌了崑崙奴果敢無畏、仗義任俠的忠誠品質。

在歷史上確實有崑崙奴大量存在,尤其是在唐朝的時候。當然這個崑崙不是指崑崙山,而是指當今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地區。

當然也有一部分崑崙奴確實是黑人,唐朝的長安是國際最大的城市,也是國際貿易的中心。來長安經商的阿拉伯人會帶上一些非洲的黑人,他們吃苦耐勞的性格為長安人喜歡。



在當時的長安,流行這麼一句行話:崑崙奴,新羅婢。從朝鮮引進過來的婢女溫順聽話、乖巧能幹。從東南亞引進的崑崙奴則身強體壯、性情溫和、忠誠踏實。

雖然價格不菲,但崑崙奴身受豪門貴族的喜歡。在長安,崑崙奴基本上成了大戶人家的標配。


在電視劇《大明宮詞》中,有這樣的對白:從海那邊販回來的一批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卻性格溫良,踏實肯幹,一到長安就被貴族豪門瓜分殆盡。上街能帶兩個崑崙奴保鏢,是世家少爺們最時興的玩意兒。

崑崙奴就像現在的菲傭一樣,成為了非常響亮的保鏢品牌。在唐朝的長安,從來就不缺乏富人,崑崙奴就成了他們鬥富、拼排場的基本工具。誰家沒有都不好意思出來說自己是富人。



根據有關專家考證,和近代從非洲販運黑人一樣。運往中國的崑崙奴也有一個成熟的產業鏈,所謂的崑崙就是指如今越南西貢外海上的崑崙島。

崑崙島從公元三世紀開始就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黑人奴隸市場,主要是向亞洲最大的市場中國銷售,一直到明朝後期都還存在販毒行為。

自從清兵入關後,清政府閉關鎖國,禁止發展海外貿易。中國的市場開始對海外關閉,崑崙島的販奴生意才被迫宣告終止。


在唐史中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其實這些都是馬來人,本是黃色人種。並談不上是真正的黑人,只是皮膚比較黑的黃色人種。

當崑崙奴被運到中國後,有專門的人對他們進行培訓,學習漢語,精習樂舞,供人娛樂。身強體壯者教他們學習武術,為主人充當保鏢。


新知傳習閣


唐朝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因此這裡擁有上百萬人口,各種膚色的人員在街上川流不息。而當時非常流行的一句話為“崑崙奴、新羅婢”,說的就是崑崙的奴才,新羅的婢女非常受歡迎。



崑崙奴的來歷

這裡的崑崙並不是指崑崙山,而是指現在的南亞和東南亞一帶。而崑崙奴也就很好理解了,指的就是從那裡被帶到唐朝的奴隸。

《舊唐書·南蠻傳》中記載;

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

這裡的林邑指的是越南中南部地區,因此林邑以南也就是南洋諸國,這些人通體黑色,被稱之為“崑崙”。



早在公元三世紀,西貢已經成為了亞洲最大的奴隸銷售市場,而他們主要面向中國銷售奴隸,因此唐朝的崑崙奴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南洋諸島。而且這種向中國販賣奴隸的行為一直延續到了明朝時期。

《嶺外代答》中也有記載;

西南海上有崑崙層期國,連接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



後世研究,崑崙奴分大體分為三類,數量最多而且持續時間最長的是來自南亞一帶的土著人,其次是印度人。另外還有一部分從非洲北部沿海地區來的野人,這些非洲地區的崑崙奴數量比較稀少,估計是被阿拉伯人販賣到唐朝的。

崑崙奴被販賣到中國後,大部分成為了有錢人的奴隸,供主人役使。當然一些身體強壯的人或者會成為皇家侍衛,或者為有錢人看家護院。另外還有一部分比較幸運的會學習樂舞,供人娛樂。

當然古代[崑崙]一詞也有黑色的意思,所以崑崙奴泛指皮膚黝黑的外國奴隸。



唐朝貴族愛不釋手

唐朝時期,崑崙奴確實很流行,很多貴族都會蓄養一定的崑崙奴,因此在很多史料之中,或者唐代的古墓中都會有崑崙奴的身影出現。

他們受歡迎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唐朝的法律比較健全,所以只要是擁有了唐朝戶籍的平民是受到政府的保護的。如果有人擅自綁架普通的平民販賣為奴隸,就會被處以死刑。

而與之相反的是,唐朝的法律對待外來奴隸的管理比較寬鬆,所以很多有錢有勢的人都會選擇蓄養外國來的奴隸。



其次是物以稀為貴,當時唐朝滅亡了周邊數十個國家,並且俘虜了大量的奴隸,但是黑人奴隸相對來說比例比較低。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蓄養幾個黑奴彰顯資本。

最後就是這些黑奴性格比較溫順,而且黑人天生身體強壯,所以成為了很多唐朝貴族爭搶的對象。


我是越關


我從兩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崑崙奴是什麼人?第二,為什麼唐朝貴族喜歡蓄養崑崙奴。
第一,崑崙奴是什麼人?

崑崙奴,按照歷史學家的考證,是指生活在東南亞中南半島區域已經非洲馬達加斯加的矮小黑人。在宋朝的《高僧傳》裡,有這樣的記載:

本名掘倫,交廣之人呼為崑崙,黑色人所住之國名。今之爪哇、蘇門答臘等。

《寄歸傳》一日:‘良為掘倫。初至交廣,遂使總喚崑崙國焉。唯此崑崙,頭卷體黑。’《谷響集》集 引《萬書萃錦》謂‘西南夷有崑崙層期國。 距應天府馬行三年.在西南海島。其國有野 人身如黑漆,國中人布食誘捉,賣與番商為奴。

從這些古代記載中至少可以知道幾個信息,首先崑崙奴的體貌特徵,捲髮黑皮膚。其次,他們很多是被誘捕販賣而來的。所以有人說,崑崙奴的存在,證明早在歐美販賣黑奴之前,在東南亞和北非,已經出現了黑奴貿易。至於崑崙奴這個名稱,在唐朝以前就已經存在,著名的佛家高僧,晉朝的道安和尚,因為皮膚黝黑,就有個外號叫崑崙子,還有一個外號叫漆道人。到了盛唐時期,萬國來朝,崑崙奴在長安已經很常見了。。 唐代詩人張籍就寫過一首《崑崙兒》 :

崑崙家住海中州, 蠻客將來漢地遊。
言語解教秦吉了, 波濤初過鬱林洲。
金環欲落曾穿耳, 螺髻長卷不裹頭。
自愛肌膚黑如漆, 行時半脫木綿裘。

這首詩把崑崙奴的故鄉,容貌,來歷基本上講的比較清楚了,一個住在海島的黑人,被蠻客捉來,賣到漢地,有耳環,有捲髮,光著頭。說白了,就是一個黑奴。

第二,為什麼唐朝貴族喜歡用崑崙奴呢?

首先,崑崙奴有許多不同凡響的絕技。在唐朝傳奇小說《崑崙奴》裡,黑奴磨勒機智勇敢,武藝高強,既能幫助主人破解心上人的啞謎,又能把被大官拘禁在深宅大院裡的美人背起來,飛出高牆之外。等到一品大院帶著官兵要捉拿崑崙奴的時候,只見他:

磨勒遂持匕首,飛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鷹隼,攢矢如雨,莫能中之。

我勒個去,這個崑崙奴簡直一個隱居在民間的掃地僧風格的武術高手啊。所以金庸先生說過唐朝的傳奇故事《崑崙奴》是中國第一篇武俠小說。

這一篇是小說記載,其他史書裡面,對於崑崙奴的才藝也多有提及,主要是他們的潛水本領驚人,《太平廣記》裡面就記載,李德裕有珍寶落入深水,就是依靠崑崙奴潛水才打撈回來,在其他的記載中,甚至有人專門為了娛樂,把玉劍扔到海底,讓崑崙奴潛入海底打撈尋找,作為娛樂消遣的項目。因為這些黑人奴隸,本領高強,身手敏捷,擅長潛水,而且忠於主人,所以唐朝貴族都已擁有幾名崑崙奴為炫耀的資本。

當然了,也有比較彪悍的,《資治通鑑》記載,武則天時期,廣州都督路元睿因為向過路商人敲竹槓,結果穿上一個黑奴手持短劍衝到大堂之上,殺死都督和十幾名官員,從容駕船逃走。

卷 203: “ ( 則天皇后光宅元年 ) 秋七月戊午, 廣州都督路元睿為崑崙奴所殺。 元睿暗懦, 僚屬恣橫, 有商舶至, 僚屬侵漁不已。 商胡訴於元睿。 元睿索枷, 欲系治之。 群胡怒, 有崑崙袖劍直登聽事, 殺元睿及左右十餘人而去, 無敢近考, 登舟入海, 追之不及。 ”

總結:崑崙奴是唐朝外族引入的黑奴,他們武藝高強,忠心耿耿,成為唐代貴族爭相擁有的私人奴僕,崑崙奴的存在,側面印證了盛唐時期中華帝國的開放胸襟和雄渾實力。


鐵錘歷史


福垊總結下成功的男人的標準:【僱菲律賓傭人,請英國管家,娶日本妻子,找法國情人,聘中國廚子,招印度門衛,住美國房子 ,掙美國工資】,其中“日本妻、中國廚、美國房”乃“人生三大享受”。“三大享受”源自文豪林語堂,他說:“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裡裝有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有個中國廚子,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

那麼 唐朝成功的男人的標準是什麼?

福垊認為,在煌煌大唐最能提升逼格的必須有三大裝逼神器——崑崙奴、新羅婢、菩薩蠻。也就是說拉風的貴族必須有來自崑崙的奴隸,來自新羅婢女,來自女蠻的藝伎(侍妾)。對於菩薩蠻,大家不太清楚。福垊先來講講這個。菩薩,在唐代是對美女的代稱;蠻,是對南方國家人士的蔑稱。菩薩蠻的詞牌名,就來自在今天緬甸一帶的女蠻國,該國盛產能歌善舞的美女。能擁有一個或多個能歌善舞的胡姬,就是自己唱歌跳舞的小妾,還有新羅婢女揉肩捶背,加上崑崙的奴隸或為自己搞生產或為自己看見護院,甭提多牛多幸福了。對於他們而言,神馬是人生?這就是!

那麼“崑崙奴”是何種人?

崑崙奴很明顯是黑種人!那麼崑崙奴為什麼叫崑崙奴呢?”崑崙“一詞是外來語,來自胡語的“喀喇”。而“喀喇”在胡語裡是黑的意思。崑崙奴就是黑奴的意思。那麼他們是哪裡的黑種人呢?據《舊唐書》載,他們是林邑以南的黑人。林邑不是臨沂哦,林邑就是今天胡志明市。那胡志明市怎麼叫崑崙呢?原來啊,胡志明市叫西貢。西貢之名為馬三保所取,馬三保就是眾所周知的鄭和。當年鄭和下西洋時,將此地定為西方朝貢我大明朝的港口,也就改名為西貢。西貢本名為柴棍,是臨邑人對強佔高棉地雉棍的訛稱。

崑崙奴其實是個廣義的概念,因為大唐臣民傻傻分不清非洲黑人和亞洲黑(皮膚)人,他們說話聽不懂,膚色也相似,故而唐朝將所有的黑奴都統稱為崑崙奴,因為崑崙奴本來就是黑奴的意思嘛!

為何能讓唐朝貴族們愛不釋手?

崑崙奴身材矮小,但力氣大,能耐高。據唐朝裴鉶(xíng)的傳奇小說《崑崙奴傳》載:官N代的高富帥崔生,一日代父看望生病的郭子儀,期間與郭府最漂亮的舞姬——菩薩蠻紅綃,一見鍾情。崔生在家中朝思暮想夜盼,萎靡不振。他的崑崙奴磨勒見主人有心事,問詢後,他竭盡全力要成人主之美。他帶著主人飛簷走壁,錘殺惡犬,直奔紅綃閨房。揹著主人和紅綃,飛奔而去。紅綃與崔生相處兩年,不想被郭子儀發覺,崔生出賣磨勒。郭子儀派殺手追殺,磨勒竟在箭雨之中,毫髮無傷,成功逃亡。

崑崙奴來自異邦,但很忠誠。在南北朝時的宋朝,陶淵明的孫子陶峴去嶺南玩。他的親戚送給他三樣禮物:寶劍、玉環、崑崙奴摩訶。歸途中,小陶無聊就開啟了玩人喪德的模式。他總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扔掉他的寶劍和玉環,讓崑崙奴去撈。有一次,小陶準備扔這二寶時,崑崙奴告知水色不對,下面必有鱷魚。但小陶就是不聽,還是扔入水中,並令他再次去撈。摩訶披髮狂叫,繼而跳入水中,最終喪命於鱷魚。小陶虐奴,委實可恨,但他也證明了崑崙奴入水不眨眼的能力,也證明了他的忠誠。唐朝睿宗時,684年8月24日,廣州都督路元睿被胡商的崑崙奴所殺(忠於胡商)。在唐朝廣州同樣有很多黑人,後來他們被黃巢消滅了。

擁有外國奴隸比擁有本國奴隸更有面子。崑崙奴已經打出了品牌,故而崑崙奴非常好用,當然價格也很高,自然就是身份和能耐的象徵。就如同今天誰家僱傭菲傭一樣,他們一定是非富既貴,而崑崙奴甚至比今天的菲傭名氣還大,因為幾乎都是貴族和胡商專用。

謝謝大家。


福垊


《大明宮詞》中,被揭下的崑崙奴面具,成了太平公主和薛紹初次相遇的見證;《無極》裡,身份卑微的崑崙奴,期望能用自己接近光速的奔跑,為心愛的女人傾城打破命運枷鎖;而在中國早期的武俠小說中,崑崙奴更是穩坐男一號的寶座……

這樣一個在眾多影視劇中都打過醬油,同時又集浪漫、忠誠、俠義於一身的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行走在長安城裡的歪果仁

作為中國國勢最強的朝代,唐朝吸引了無數外國人,遠渡重洋來到夢中的樂土“大唐”。 官場上,眾多突厥悍將歸順後成功上位,還跟秦瓊、程咬金這些開國元勳排排坐;日本來的阿倍仲麻呂也在文藝界混得風生水起,和李白這樣的詩壇大V稱兄道弟。

雖然在長安城混的老外們都各有各的牛B,但是要說到出場率,誰也拼不過崑崙奴。

(崑崙奴可不是什麼上古之神)


一聽這名字,現代人還以為他是來自上古神話傳說中的虛擬人物,要不就是來自中國第一神山崑崙山的神秘山民。但其實,“崑崙”一詞在古代除了指崑崙山之外,還被用來形容黑色或近黑的深色,在這裡特指黑色皮膚的人。

沒錯,崑崙奴一身黝黑的肌膚,每次走在長安街頭,回頭率那都是100%。再加上他個性的裝扮,不愛戴什麼幞頭、巾子,也不愛穿那些圓領袍、半袖衫,都是上身赤裸、下身短褲,光著腳走路。偶爾,他也會往身上搭半邊披肩,一展濃濃的異域風情。不過他最特別的還是髮型,一頭捲髮,表明了自己的時尚態度。

(那些講述過崑崙奴故事的人和作品)


這個崑崙奴究竟來自何處?他又為什麼會來到中國呢?

實際上,崑崙奴可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黑人勞工群體!關於他們的來源地,至今還有些爭議。

有人說:“黑人嘛,當然是來自非洲啊!”不錯,雖然唐代史籍中也提到過非洲黑奴,但從大部分崑崙奴的體格上來看,他們好像比非洲黑奴小了一號。也有人堅持認為他們來自南洋,也就是如今的東南亞一帶,因為他們敏捷善水,幹農活也是一把好手,與南洋黑人的特徵頗為相似。

不管是他們被俘虜、進貢、販賣,還是通過別的途徑進入大唐,由於身強體壯、性格忠良,崑崙奴漸漸躋身為當時貴族們的居家旅行必備。


各種隱藏技能,難道是現實版掃地僧?

在長安,誰出門能帶上一兩個崑崙奴,就如同開上了全球限量版的跑車,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而且後來他們還成為了唐朝傳奇小說中的流量擔當!

當時的人們對於崑崙奴的態度其實比較複雜,雖然平常把他們當作奴隸與炫耀的資本,但同時又對他們心存一份神秘感,於是江湖上關於崑崙奴的傳說也越來越多……

(《崑崙奴傳》和《虯髯客傳》都被收錄到了《太平廣記》中)


比如官二代崔生去某高官家作客,說好的是去探病,結果就看上了高官府中的家妓紅綃。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腫麼辦?好在有崑崙奴。一天半夜,崔生的崑崙奴磨勒揹著他,翻過十道高牆,幫他完成了一次浪漫的約會。(裴鉶《崑崙奴傳》)

還有一次,有個小孩因為長得醜,醜到連親爹都想殺掉他。電光火石之間,崑崙奴救下小孩,並將他撫養成人,還傳給他畢生功力,後來那孩子成了虯髯客。所以沒有崑崙奴,也湊不齊後來名鎮天下的唐朝風塵三俠。(杜光庭《虯髯客傳》)

從此,崑崙奴武藝高強、深藏不露的基調算是定下了。

(崑崙奴石俑)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並不能十秒KO一群人,但多才多藝倒是真的!

白居易的好基友元稹聽過一個崑崙奴彈琴之後,念念不忘,還在自己的《琵琶歌》中感嘆:“自後流傳指撥衰,崑崙善才徒爾為。” 他們不僅能歌善舞,連馴獸這種工作也能輕鬆拿下,“崑崙兒,騎白象,時時鎖著獅子項,買奴跨馬不搭鞍,立走水牛驚漢官”(顧況《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他們表演起馬戲來也是妥妥的實力派啊!


從傳奇小說中落地開掛的精彩演出,到現實生活中十項全能的完美人設,有了崑崙奴,大唐的故事也好玩了很多……


Allhistory


崑崙奴在《舊唐書》中是有記載的,史稱“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


林邑即林邑國,在越南境內,在唐朝時期是以占城為中心的一個古國,林邑以南可以大致認為是南洋以南(今東南亞地區),因此可以看出崑崙奴應該是一種來自東南亞的捲髮黑身之人。

大唐作為當時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首都長安是當時世界級別的國際化大都市,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被譽為天可汗。所以來大唐的外國人可以說相當多,臨國的就更不用說,他們或是來見識大唐的繁華,又或是來這裡做生意,在長安城有些地方甚至還有專門為外國人設置的居住區。

而這些外國人裡面自然會有從東南亞小國來大唐做生意的,他們有些人的生意則是販賣奴隸,東南亞地區會將很多奴隸送到大唐來賺錢。據史料記載,西貢自公元三世紀以來就是亞洲最大的奴隸市場、奴隸中轉站,並且主要向中國銷售奴隸。而西貢在越南境內,販賣的奴隸多為其南部的亞洲馬來黑人。


其實他們並不是純粹的黑人,準確來說應該是東南亞棕色的土著人種,加上因為比當時的唐朝人要黑的多,所以也就說他們是黑人了。

綜上可以看出,崑崙奴是來自東南亞的馬來黑人,可能是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一帶當地土著人。

至於為何他們能受到唐朝貴族的喜愛?當時的盛行的一句話能說明原因,那就是“崑崙奴,新羅婢”。意思是在唐朝有兩地方僕人最佳,男的是崑崙奴隸,女的是新羅的婢女。


新羅婢其實與我們如今的菲傭無異,這裡不多說,我們繼續說主題崑崙奴。崑崙奴因為是土著居民,個個體壯如牛,幹起活來特別給力,加上品質好,忠誠耿直,於是特別搶手,讓貴族們愛不釋手。試問誰會不喜歡既能幹又忠誠的人呢?品質好與能吃苦的人在什麼時候都很搶手的。

而且當時“崑崙奴,新羅婢”的口號已經打出去了,選男就選崑崙奴,選女則不離新羅婢,這就是時代潮流,這也是當時最佳的奴隸。貴族們要想體現自己高貴,讓自己表現的有面子,當然要用最好的奴隸崑崙奴。


夏目歷史君


唐朝時崑崙一詞除指崑崙山外還指黑色的東西,《舊唐書·南蠻傳》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因此“崑崙奴”是指的東南亞一代的進貢的僕人勞役,通指皮膚黝黑的外國僕人,非洲黑人奴僕則是崑崙奴裡的極品。大體而言崑崙奴是南洋一帶皮膚較黑的黃種人,也有阿拉伯國家從非洲販賣過來的純種黑人。

崑崙奴們體格高大,性格溫順,對主人忠心踏實,又多才多藝,因此讓唐朝貴族們十分喜愛。長安在當時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各色人種都在長安安居樂業,各類膚色的人在長安大街上往來行走,見怪不怪。當時流傳的一句行話,叫做"崑崙奴,新羅婢",這是唐朝貴族最喜歡的僕人婢女。這些崑崙奴都受過嚴格的訓練,孔武用力,能歌善舞,還會基本的武術,有一兩個黑人僕人做保鏢是當時貴族的身份像徵。崑崙奴們就好比《權力的遊戲》裡的無垢者,忠城而善戰,十分讓人喜歡。

太平公主與韋皇后曾在街頭閒逛,遇到一個賣面具的小販,這面具裡就有崑崙奴的面具。太平公主問:這是什麼面具?黑如鍋底,鼻子這麼寬?小販回答說:這叫崑崙奴面具,大海盜王世傑剛剛從海那邊販回來一批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卻性情溫良,踏實肯幹,一到長安就被貴族豪門瓜分殆盡。如今,上街能帶兩個崑崙奴保鏢,是世家少爺們最時興的玩意兒!小姐何不趁過節也買兩個面具,趕趕時髦?由此可見當時崑崙奴不僅僅是僕人那麼簡單,還是貴族富人們相互攀比的底牌。

90年代新家坡曾拍過一部電視劇《崑崙奴》,裡面的主角摩勒就是崑崙奴族人,很顯然摩勒不是非洲黑人,而是雲南南部的回紇人,因為他們皮膚黑,故被中原人稱為崑崙奴。摩勒的父親是回紇貴族,與唐朝的長寧公主相遇相愛,生下了摩勒。後來長寧公主被安祿山所害,而史思明攻佔了長安,崑崙奴起義攻擊長安兵敗。故事講述了摩勒練就了一身武功,以刺殺史思明為主的故事。這部電視也反應了崑崙奴的來龍去脈,反應了安史之亂時期的軍閥混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