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鞏固當時統一的舉措表現在哪些方面?

手機用戶99232653813


一、鞏固邊疆措施:

(1)收復臺灣。1661年,鄭成功打敗了盤踞臺灣38年的荷蘭殖民者。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1684年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2)粉碎噶爾丹分裂分裂活動。遊牧在伊犁河流域的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的噶爾丹自稱可汗,向康熙帝提出對北方統治權的要求。1690年,在沙俄支持下,噶爾丹悍然進軍內蒙古,康熙帝親自帶兵在烏蘭布通打敗噶爾丹的軍隊。1696年,康熙帝再次親征,清軍在昭莫多大敗噶爾丹。清朝控制了漠北蒙古,進而控制了天山南北。

(3)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大和卓和小和卓兄弟發動叛亂,乾隆帝派兵平定,取得了徹底勝利,清政府重新統一新疆地區。

(4)加強對西藏的管轄。清朝初年,順治帝接見了西藏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正式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後來,康熙帝又賜予另一個喇嘛教首領五世班禪以“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清政府規定,以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權冊封。1727年,清朝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5)西南少數民族在雍正前還是後原始社會形態的土司統治形式,雍正實行了改土歸流政策,徹底削弱了土司的權利,再加上乾隆年間的一通猛打,西南基本就消停了。

清朝鞏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統一的一個基本方針:宗教。清朝信黃教,因此對同樣信仰藏傳佛教的蒙古和西藏地區採取宗教聯盟的政策,從金瓶掣籤的制度中可見清朝對這兩個地區宗教事務的影響和邊疆對中央的信任。回族和新疆維族的地區,由於本來內部矛盾就比較大,除了宗教外,清朝打拉結合,多次派兵徵繳,但是一直到光緒時期也是戰戰停停。

二、康熙鞏固統治措施

1、停止圈地

2、回覆內閣、翰林院,劃一滿漢官員品級

3、頒佈聖諭,推崇儒學。康熙帝親政後,即講讀《周易》、《尚書》等儒家經典,研習道學。一六七○年十月,詔諭禮部,“朕惟至治之世,不以法令為亟,而以教化為先”,“今欲法古帝王,尚德緩刑,化民成俗”,舉出十六件大事,令文武官員督率實行。(一)敦孝弟以重人倫;(二)篤宗族以昭雍睦;(三)和鄉黨以息爭訟;(四)重農桑以足民食;(五)尚節儉以惜財用;(六)隆學校以端士習;(七)黜異端以崇正學(道學);(八)講法律以儆愚頑;(九)明禮讓以厚風俗;(十)務本業以定民志;(十一)訓子弟以禁非為;(十二)息誣告以全良善;(十三)誡窩逃以免株連;(十四)完錢糧以省催科;(十五)聯保甲以弭盜賊;(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禮部題奏,稱為“聖諭十六條”,“通行曉諭八旗並直隸各省府州縣鄉村人等,切實遵行”。(《聖祖實錄》卷三十四)這所謂“聖諭十六條”似不免空泛,但都是針對當時混亂的社會秩序,有所為而發。貫穿於十六條的中心思想則是維護漢族封建制的儒家學說,主要是程朱道學。十六條的頒佈,無異宣佈了康熙帝的執政綱領。後來雍正帝加以發揮解釋,成為“聖諭廣訓”,對清朝一代政治有深遠的影響。

4、平定三藩

5、重農治河,興修水利。

三、雍正鞏固統治措施

1、設軍機處,加強集權

2、“攤丁入畝”的賦役制度,取消儒戶、宦戶,限制紳衿特權,使無論貧富力役負擔比較合理。

3、鼓勵墾荒,強調糧食生產,興修水利

4、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取消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強了中央對該地區的統治


伴她久久6


收復國土,農田免稅,驅逐外藩,


歷史文筆記


康熙是不是四爺的爸爸


小馮談車


沒有學歷史,對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