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蒙冤了上千年的歷史名將,真實原因無人得知

北宋初期,有一位名將,他本來是一個民族英雄,但被歷史跟他開了個玩笑被抹黑了,甚至被稱作叛徒的教材代表。作為一個負面人物,他其實是特別委屈的。他就是——潘美,在歌劇中他稱為“潘仁美”。

潘美曾經是一個在軍事上非常具有才華的人。後來,他追隨柴榮,為柴榮打下江山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柴榮也信任他並把重大任務、重要職務交給他去完成。

一個蒙冤了上千年的歷史名將,真實原因無人得知

當陳橋領導的軍隊不聽指揮、不守軍紀而發生叛變的事情時,趙匡胤要求潘美去陝西的軍營說服一位對陳橋很重要的將軍,以此去除趙匡胤的嚴重隱患、要害部門的大患。這個任務挺艱難的,相信在當時也沒幾個人敢去辦這一件事。

後來,他隻身進入敵軍軍營,天衣無縫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而沒有洩漏。從這一點小編覺得他確實膽識過人,而且腦殼也聰明,不是一般人。

後來趙皇帝也因此而非常重視他。在向南方進攻摧毀唐朝的過程中,潘美帶領這些人一人抵過百人,殺死了成千上萬的敵人,並將皇帝劉鋹活捉了。因此他為後來宋朝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如此一個人為國家盡心盡力的人又怎麼會變成叛國賣國的人呢?

一個蒙冤了上千年的歷史名將,真實原因無人得知

這一切則是始於楊業了。楊氏家族的每個成員不僅勇敢善戰,而且都是很忠誠的。北朝時期的宋朝統治者把楊氏家族的人搶奪過來為自己所用,歸順到宋朝後,他們為了家族的生存於是改姓為“楊”。

因為他們是一個非宋朝原有的家族勢力,所用宋在明面上是很大義地重用他們,但是在背地裡對他們是著重提防著的,生怕楊家將會造反。

那時候許多宋人心裡總是有一種“不是一個家族裡出來的人,他的心會有所不同,甚至會造反”,其中王侁就是這樣的代表之一。後來,在遼軍的攻擊下,宋太宗派楊業與王侁兩人出城抗擊敵人,這時候這兩人對於進攻的戰鬥策略有不同的一件,一番激烈辯論後他們就有了衝突。

一個蒙冤了上千年的歷史名將,真實原因無人得知

王侁這名將軍功利心比較大於是想從正面強行進攻。而楊將軍則指出,遼軍有很強大的力量和兵力,並且每個士兵都是勇敢擅長戰鬥的,

而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和他們正面抗衡的,於是就對王將軍說:“現在我們還不能用全力去攻擊,不然對我們是沒有一點好處的。”楊業也擔心老百姓的生活會受到大規模的被毀,所以他也不提倡大量殺害、屠戮。

王將軍對楊將軍有的只是偏見——不是嫉妒,是對外來勢力的防備,因為楊業曾經屬於北漢,還是投降而來的將士。因而王侁堅決不同意楊業的建議並決定進攻。

一個蒙冤了上千年的歷史名將,真實原因無人得知

楊將軍對此只能服從他了,因為他知道這場戰鬥會輸的可能性很大,於是他對潘美說:“我們宋朝士兵都不怕死,他們都想為國家出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國盡心盡力。你們覺不覺得他挺聰明呢,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用在他身上並不過分吧。

作為一名領軍打仗的將軍,對他們的生死負責是我的責任,因此在我帶領部隊攻擊遼軍時,我希望你可以設置伏擊,把我軍損失最小化。”潘答應他的計劃,潘本來也是打算這樣做的,但王侁剛想撤軍,在往楊將軍戰敗往設置好伏擊的地方陳家谷口方向去的時候,王將軍在這時居然計劃撤軍了。

楊業眾將們的情況非常危急,雖然潘美阻攔過王侁,但他沒有聽取意見,所以潘美也沒計策了。在王侁看來,陳家谷口對遼軍的入侵毫無抗擊之力,而他也不想為他不相信的楊業楊將軍去冒這個險,所以就帶領將士們撤軍了。

楊業滿心期待地以為會有人配合自己的人行動的,但他到了地方後找不到任何人,所以只能艱難的對抗遼軍,在抗擊過程中身上還被刺了很多刀。

一個蒙冤了上千年的歷史名將,真實原因無人得知

最後不敵,被遼軍抓獲了。遼軍很讚賞楊業的才華,想讓他歸降與大遼,但楊業並沒有投降。為了自己忠誠的國家,他不吃飯活活餓死在敵軍那邊。

楊將軍去世後,人們就想找到一個承擔這個後果的人,於是他們找到潘美,特意說他排斥、亦敵視楊業,所以有意誣陷他,然後歪曲事實。後來,王侁、劉文裕等人被皇帝放逐了,並將潘美官職連降三級作為對他的懲罰。

此後,潘美職位雖然恢復了,但他在人民心中德高望重的地位卻是一去不復返了。人們將他當做一個卑鄙無恥、下流陰險的惡棍。

對潘美的惡意譭謗、破壞甚至讓他的子孫後人無法做為正常生活與市井之間的人民,無奈之下只能姓把潘改為姓馮。事實上,對於楊將軍的死亡潘美也是有責任的,如果那天他堅定地在那裡等待的話,楊業還是可能有機會生存下來的,但是也有可能潘美也有被捕獲的可能性。

一個蒙冤了上千年的歷史名將,真實原因無人得知

但一味把責任全部推到潘將軍身上是錯誤的,畢竟在當時,王侁才是他們中權力最強大的那個人。

他說怎麼樣就怎麼樣,沒有道理可講,無管是楊業還是潘美,都無法說服不了他,他手上還拿著軍隊的總指揮這個權力。過去潘美是個非常善良的人,在趙匡胤競爭王位的時候,他還救下了周世宗的兒子,怕被匡胤把周家的血脈都斬斷了。其實他這樣做對他自己也是存在一定危險的。

後來,他把周世宗的兒子帶在身邊養大,當做回報當年的柴榮的賞識和重用的恩情。一個人的天性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的,潘美也肯定不會過了一夜發生了什麼重大變化而變得沒有人性和才能的人。戰爭自始至終就不是哪個人說不打就不打的,說結束就結束的,特別是派遣這麼多將軍。

一個蒙冤了上千年的歷史名將,真實原因無人得知

更何況皇帝的命令才是最大的,即使是將軍由於缺乏對戰爭形勢的分析,意見有分歧,也是會造成有人因抗戰死亡的。楊將軍的判斷是正確的,但王侁太過分自信、完全聽取不了別人的意見、還十分固執,而潘美做事猶豫、缺乏決斷,這就是戰敗的根本原因。

然而,民間編戲文總是會臉譜化一個人,要成為一個絕對善良的人,就必須有一個絕對的壞人,否則,戲劇效果不佳,這就是編寫戲劇的藝術方法。潘美在宋代的歷史,不管他的優點和地位如何,都高於楊業,是北宋時最有出眾的才能、成就的將領之一。他被蒙上恥辱很久,但真正的情況可能不是這樣的。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