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侵犯明朝,算不算外族侵略呢?

品明鑑清


不算。按照本朝的官方史觀,只要是今天五十六個民族,歷史上在共和國領土內建立的國家,那都是合法的“中國”政權。

如果按題主問的按照史學界定義的,本朝史學家限於政治正確,大都也持有該史觀。但海外漢學家,比如日本,歐美的漢學家們,大都認為清軍入關乃韃靼人征服了中國。

而民國時期的史學家,也大都認為“元清非中國”。如錢穆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書中,只將歷史上的漢人稱為中國人,將滿清政府稱呼為“部族政權”。呂思勉在《中國政治史》中將清朝滅亡,民國建立,認為是“淪陷了267年的中華終於光復”。

至於明朝末年的中國以及中國周邊的朝鮮、日本、越南以及當時的西方人眼裡,明朝是中國,後金(清)是夷狄。明朝滅亡後,朝鮮與日本認為中國已經亡國,而自己因為繼承了純正的華夏文化,自己是“中國”。

至於女真被明朝封的官職,有一點,明朝,整個東亞的國際關係,是與今天不同的,那時東亞實行的是朝貢制度,既一箇中國,其他的國家與民族都是中國的屬國與附庸(當時日本除外),在明朝人看來,有龍虎將軍的女真夷與日本夷,西南夷等是一樣的,對於這些夷狄的分封,更多的是懷柔與制衡手段,而不是認為他們是“中國人”。比如朝鮮國王也是明朝的郡王。

明朝情況與今天不同,在明朝境內生活的“異族”人,並不被認為是“中國人”。

明太祖曾親自攥文闡釋孔子“夷狄縱有君長,不如諸夏之亡也”的論斷:

“夷狄,禽獸也。故孔子賤之,以為彼國雖有君長,然不知君臣之禮,上下之分,爭鬥紛然。中國縱亡君長,必不如此。是其有君,曾不如諸夏之亡也。”

而洪武二年(1369年),為了消弭邊亂,中書省向朱元璋奏請將廣西柳州的瑤和仡佬人遷往“內地”。朱元璋將其駁回,認為這些“蠻夷”不懂仁義禮儀,不可能效忠朝廷,故而不可內遷。

又在《大明律》中專設關於元朝留下的蒙古人、色目人與漢族中國人的婚配問題條款,《大明律》122條規定:“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其中國人不願與回回、欽察為婚姻者,聽從本類自相嫁娶,不在禁限。”

而到了萬曆時,《大明律集解附例》又註解:“胡元入中國,其種類散處天下者難以絕,故凡蒙古及色目人聽與中國之人相嫁娶為婚姻。然回回、欽察在色目人中為最醜陋。中國人有不願與之為婚姻者,聽其本類自相嫁娶。又不在不許自相嫁娶之禁限。夫本類嫁娶有禁者,恐其種類日滋也。聽其本類為婚者,又憫其種類成色也。立法嚴而用心恕,所以羈縻異類者至矣。”

明朝政府既怕蒙古人、色目人等異族自相嫁娶,“種類日滋”,威脅明朝政府與中國的安全,所以不允許他們“自相嫁娶”。又怕他們“因種族和家族瀕臨滅絕的危險而反抗政府,所以一方面希望他們能跟漢族中國人通婚,以望逐漸被中國人同化,一方面又怕漢人嫌棄他們,不願意與之通婚,所以規定必須異族與漢族同婚,必須是兩相情願的,不然異族也是可以自相嫁娶的。而這是一種“羈縻異類”的上佳手段。

又比如成書於明末的史書《名山藏》(又名《明十三朝遺史》)中,將外夷分為不同的群體,海西女真與建州女真被劃為“東北夷”,朝鮮人與日本人被劃為“東南夷”,該章節的標題《王享記》以指出了明朝與這些外夷的關係不過是中國獲取財富。及至清軍入關,明末三大儒,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分別指出清人乃“夷狄”,侵略中國是非法的。顧炎武指出順代明,是亡國,只有皇族與明朝官員需要保衛明朝,而清滅明,則是亡天下,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起來奮起反抗。王夫之則說:“中國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與《留書》更是有名。

並且由女真貴族建立起來的後金(清)國,初期也並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努爾哈赤首先以“禁邊”為界,與大明隔絕開來,宣稱“大明與滿洲皆勿越禁邊,敢有越者,見之即殺,若見而不殺,殃及於不殺之人”。入關後,多爾袞致史可法書,稱明朝為“中國”,自稱為“我國家”。入關已逾十年,順治還說:滿洲與明,“自清太祖、太宗以來,本為敵國”。及至清雍正時,雍正還說“至於我朝之於明,則鄰國耳”。清人自己就不承認與明國同屬一國。漢人也不認同滿族是明朝子民,蔑稱其為“虜”“夷狄”。浙江鄞縣人華夏通海被捕,在清浙江福建總督張存仁向他勸降時,拿自己的姓名調侃張存仁道:“也要顧名思義,當時老父命名,就與貴國無緣了。”浙江會稽起義志士章欽臣妻金氏對丈夫說:“華夏之辨,斷不可苟。”敵對的明清雙方的真實觀念如此,認對方為外族、外國,界限分明、嚴格。

以上指為探討歷史問題,不與今天的中國與民族關係相涉。在今天,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每一位中國公民,不論民族與信仰,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文史小屋


看你從哪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了。

單純的從漢民族角度來看,清朝可以說是外族侵略,但這麼看很狹隘,因為不管是哪個大一統王朝都是多民族的,不是隻有漢族,最多也只能說是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國家。況且漢朝之前貌似是沒有漢族這個概念的,而漢族本身也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經過各個部落和民族相互融合形成的,大漢族主義要不得。

從明朝整個歷史來看,明朝跟滿族有著很深的淵源,滿族的前身是女真,早在洪武時期,他就歸順明朝,成為了明朝的一部分。到了努爾哈赤這一代,更因忠於大明而被明朝封為龍虎將軍。所以說清朝入關算不上外族入侵,只能說是小弟翻身做老大。

Ps:其實關於清朝的負面評價主要集中在清初高壓的民族政策和近代史上,其它方面就不多了,這兩點也確實容易招黑。


燕抄水


滿族哪一年被併入中華民族的?在此之前,算外族。

“朕以外國之君,主中國之事。”一一雍正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欣。”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一一葉赫那拉氏

人家自己都不當自己是中國人,你一個被征服者對於被征服感到榮耀,這尼瑪是什麼邏輯??


永巖0217


最簡單的說,要區分民族的政治概念,從中華民族內部的民族區分看,是滿族對漢族的外族入侵,從中華民族的外部看,就不算了,換句話說,就是中國的中華民族,日本的所謂“大和民族”,韓國、朝鮮的“朝鮮民族”,美國的美利堅民族,俄羅斯的俄羅斯民族等等,這是並列的關係,中華民族以漢族為主體,存在共56民族,俄羅斯以俄羅斯族為主體,也有很多民族,美利堅民族更是多民族的大熔爐,所以要看是從什麼角度談這個事兒


shaka77


答卷 : 弄清楚滿清的構成就能清楚疑問。

滿清建國前是以奴兒哈赤為頭目的女真族造反集團,地盤在明朝的奴兒干都司區,其根源是明政府冤殺了他爺爸,於是用七大恨召示天下,八幅盔甲開始造反。

清祖奴兒紅髮極其仇視漢人,佔據的地盤內基本是無谷糧繳納之漢人盡屠,遼地漢人基本不存,共有四百餘萬漢人亡。

經與明朝的薩爾滸戰役後,奴兒勝,奠定了區域獨立基礎。後逐漸又取得遼陽,瀋陽,蓋州,復州,金州,旅順等地。立瀋陽為王府取名盛京。時光荏苒,奴兒亡其子汗太急接位。

汗太急改策略增勢力,聯姻及武力征服蒙古各部落獲取遼闊地域。五次入關搶擄北京城周邊漢人及財物,共有多達三百餘萬漢人成為無人權的奴隸。征服朝鮮王國為臣國。於是建國名後金國。

建國後,核心人口很少才四十餘萬(不含被擄掠的奴隸),為便於後續發展,大漢奸范文程建議改後金國為滿清國,有利緩解加模糊與漢人的仇恨,能更好吸收漢奸隊伍及漢人口。

所渭的滿族其實是女真族的綜合,統治團體以韃靼為核心,韃為滿州女真,靼為蒙古各部落。

民國的革命口號 :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十分清楚表明,滿清侵犯明朝,猶如倭寇侵犯中國,絕對是外族侵略。獲勝方是滿清。漢人失去國土,淪為奴隸,國已不存。

而後為何又叫五族共和呢?是漢族重奪華廈故土,恢復漢人政權,儒家文化的仁義,對人性的善良,放過了罪人的子孫,給他們正常的人權而不是當奴肅。善莫大焉。阿門。


友誼橋5


在滿清漢化前,算。侵略和反侵略,從來都是特定歷史階段的歷史事件。如果說因為後來滿清也是整體中華大家庭的成員就否認吳三桂是漢奸否認史可法是民族英雄。因為滿清是外族,就把替滿清服務的林則徐說成是漢奸。都是歷史虛無主義者。說好聽點,是腦袋讓驢給踢了。說難聽點,是別有用心的混蛋!!!


大國布衣00544


努爾哈赤,是大明王朝的二品建州都督,屬於大明王朝的邊境土司官。怎麼能算外敵入侵?是大明王朝的內部造反而已。努爾哈赤還曾經到過北京城覲見皇帝磕頭謝恩,只是民族不同而已,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那條律法規定過只有漢族人可以造反?


愛看愛思考


從中國的角度就是蠻夷入侵併征服奴化中國的過程,由於滿族釆取文化融合和奴化政策,統治中國267年。對於中國來說是一段恥辱的歷史!所以,孫中山喊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


濱江泠水


連小日本那種有點中國人的血統的孽畜都算,滿清通古斯人和中國人不同文不同種,你說算不算?!


史前巨炮


不算,是造反!明朝在關外設置有朵顏三衛,遼東都司,奴兒干都司,管轄範圍包括現在的東北全境,野豬皮努爾哈赤的祖上被明朝封為建州都督,到野豬皮努爾哈赤家道中落在遼東總兵李成梁帳下為親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