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容易复发,要提高警惕!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节气的气温急降对人体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血压、气管、肠胃、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等方面都因为天气寒冷而有所变化,这时,预防中风、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变得十分必要。因此,有关专家提醒大家,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防中风

对于血管弹性差的人,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波动,引发中风。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血容量相对增多,这些原因都可使血压升高,促发脑溢血。

大雪节气,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容易复发,要提高警惕!

应对措施

平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在冷天一定要注意保暖,要及时增加衣、被,睡前用热水泡脚。天冷的时候应减少外出,出门时要穿足够的衣服。

此外,特别提醒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逐渐减退和抗病能力的减弱,使老年人成为寒冷冬季里中风病的高发人群,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当出现一些症状,如头晕、头痛或肢体麻木时,就要给予高度重视。另外情绪要稳定,在饮食上要多选低脂低盐食物。

防胃肠道疾病

大雪节气,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胃肠道溃疡的发病率也会升高,这是由于人体受冷,神经系统高度兴奋,掌管内脏的植物神经也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影响消化腺的正常分泌活动,是胃肠黏膜受到比平时更强的刺激,导致溃疡的产生或复发。

大雪节气,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容易复发,要提高警惕!

应对措施

大雪饮食应以甘软温润为主,适当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益气补血,滋养身体。戒除烟酒,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减少胃病发病机会。

防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发病与季节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情况下,冬季的血糖要比春秋两季高,而且冬季血糖水平更难控制,因为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使血糖升高;此外,冬季人们的食欲普遍较好,糖尿病患者一旦难以控制食量,过量进食,容易加重病情使血糖升高。

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使血糖升高、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使血压升高,激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心病症状加重,诱发心绞痛等。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到了冬季身上就会瘙痒难忍,这是糖尿病代谢障碍引起的

糖尿病瘙痒症。冬季糖尿病人还容易诱发足部病变

大雪节气,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容易复发,要提高警惕!

应对措施

在冬季来临时,糖尿病患者更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重视血糖的监测。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切实做好自我保暖,以平安度过严冬。糖尿病患者冬季更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平时在家要经常开窗通风,防止呼吸道感染。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应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尽量穿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的棉袜,睡前泡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是较好的保健方法。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

饮食

大雪节气,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容易复发,要提高警惕!

民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谚语,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家里可先选用萝卜炖牛肉,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

另外可以宜多食热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