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高福本来和李卫一起被雍正发现,为什么高福背叛雍正被杀?

红雨说历史


我来回答:

前面几个回答接连讲了老八胤禩、老四胤禛、老十四胤禵是怎么挨个给太子胤礽下套的,结果导致了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从此再无翻身之地。

而这临门一脚就是老十四胤禵踢的,老十四胤禵背后又是老八胤禩在指使,而老八胤禩背后又是老四胤禛在设套,一个太子做到这个份上,前有兄弟们下套,后有康熙帝逼反,也真是窝囊透顶了……

可是太子胤礽之所以走上了绝路,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给任伯安的信落到了老八胤禩手中,而这个送信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四胤禛的手下——坎儿。

一、坎儿被下套:

坎儿被下套,表面上看是因为李卫和翠儿的离去,导致自己买醉,不小心入了别人的圈套。

其实不然,坎儿本身存在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而且这个弱点是可以毙命的!

邬思道虽然在坎儿死之后,哀叹:

“杀坎儿者,邬思道也!”

其实我们理解是有多方面的,我们可以认为杀坎儿的是邬思道,也可以理解杀坎儿的是老四胤禛,亦可以理解成杀坎儿的就是他自己!

简单的理解,坎儿被杀,就是因为他背叛了老四胤禛,因为背叛所以被杀,而且是不得不杀。

相对应,我们会联想到李卫,会觉得正是因为老四胤禛派李卫去西北监视年羹尧,而没有选择坎儿,也就注定了坎儿的悲剧,其实不然。

老四胤禛当年从扬州带回的李卫和高福(坎儿),对他俩是同样重视的,没有说前面重视了李卫,后面就得杀了坎儿。

坎儿和狗儿(李卫)一起追求翠儿,可是李卫和翠儿前脚刚走,坎儿就去买醉,他认为四爷选了李卫,就会放弃他高福(坎儿),显然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是对自己上级的不忠。

而且一个女人就把他搞定了,说到底,他根本不爱翠儿,他只不过是一个下半身思考的人而已,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即使委以重任,也是长久不了!

二、坎儿暴露:

坎儿还是太天真,他犯了错之后,却没有马上汇报老四胤禛,或者汇报邬思道,寻求解决的方法。反而是沉溺其中,甚至想着跟那个妓女过日子,真是幼稚至极。

从他透露了《百官行述》的事情之后,他就已经毫无挽回余地了,而且把老四胤禛推入了深渊。

这时候的老四胤禛极其危险,因为上一次他烧了百官行述之后,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才突然醒过味来,枪口一致对向老四胤禛。

太子胤礽一直追问老十三胤祥那封信的事,而老八胤禩也不闲着,继续套坎儿的话,并成功地套出了太子胤礽有封信在老四胤禛那里。

老十三胤祥劝老四胤禛烧掉那封信,我们看老四胤禛是怎么说的:

“我何尝想留着这封信呢,可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万一这事掀出来,难保太子会全推到你身上去。”

但老四胤禛说这句话的时候,明显是眼睛看向邬思道的,很有可能不烧信就是邬思道的意思。

结果老十三胤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怕这封信透露出去,尤其是透露给老八胤禩怎么办?

结果老四胤禛信誓旦旦地说:

“我府上篱笆牢,不像你那儿,一句话刚说出口,就立刻传到人家耳朵里去了。”

随后老十三胤祥就告诉了老四胤禛坎儿跟老八胤禩的人打得火热……

三、坎儿被杀:

老十三胤祥白天跟老四胤禛讲了坎儿的事,到了晚上邬思道就找到了坎儿,并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前面老十三胤祥非常怕太子胤礽的信落到老八胤禩手上,为什么后脚邬思道就把信送到老八胤禩手上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老四胤禛已经自身难保!

刚才也提到了,坎儿已经透露了这封信的存在,只要老八胤禩确定这封信在老四胤禛手上,那么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只需要汇报康熙帝。

你老四胤禛拿着这封信既不汇报康熙帝,又不毁掉,什么意思?

想以此挟持太子胤礽吗?

那么邬思道派坎儿给老八胤禩送信,是不是老四胤禛的主意?

这个问题很难说,假如是他的主意,就等于,他走了一步丢车保帅的棋,害了老十三胤祥,保住了自己。假如不是他的主意,那么害老十三胤祥就非他本意,这才更符合老四胤禛的光辉形象。

所以,邬思道心领神会地自行处理了该事,马上把这烫手的山芋送给了老八胤禩。老八胤禩但凡冷静一下,先利用坎儿通过《百官行述》的事干掉老四胤禛,再利用书信干掉太子胤礽,那么或许胜利在握。

可惜,他急于把太子胤礽拉下水,还是给了老四胤禛喘息的机会。

缓过神来的老四胤禛急忙杀掉了坎儿,消灭了人证,物证也已经送出,百官行述也已经烧毁,自此,自己这里是摆脱干净了。

只是害了老十三胤祥被圈禁了整整十年,那么老四胤禛知道会是这个结局吗?

四、老四胤禛忏悔:

老四胤禛在得知邬思道派坎儿送出那封信之后,他丝毫没有怪罪邬思道的意思,反而自己内心充满着矛盾。

正是出于这个心理状态,他找到了自己府上的大和尚,求开脱:

“近日,只要一合上眼,便见万座大山矗立,千条大河奔涌,请问大和尚,这大山是真山还是假山?那大河是真河还是假河?”

他说的这句话意思很明显,其实他眼中看到的山河,就是大清的江山。

也就是说这时候,江山在他眼中一会儿是真的,一会儿又是假的,他从来没有离江山这么近过,他该怎么办?

大和尚让他把佛珠放到地上,然后问他,这还是佛珠吗?

老四胤禛说不是了,因为不念,就不是佛珠,大和尚一听乐了:

“倘若心中没有江山,纵有千座大山,万条江河,那都是虚幻……”

老四胤禛又讲了:

“那为何每当我眼前矗立起万座大山,趟过大河之后,心中便顿生无限烦恼,不尽忧愁呢?”

老四胤禛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意思就是说,如果我拥有了江山,可是却徒增了很多烦恼,非常忧愁。

大和尚又说:

“有江山就不该有我,有国便不能有家。”

大和尚知道老四胤禛夺嫡之路就在眼前,但是被家被情困住了,于是告诉他要想得到江山,那么必须舍弃小家。

于是,老四胤禛终于坚定了自己夺嫡的决心,同时也为自己害了老十三胤祥和即将杀掉的坎儿而感到遗憾。

其实从他放下佛珠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他要开杀戒了,而第一个要杀的人就是坎儿,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江山大业铺路的。

最后老四胤禛闭上眼睛,说了一句:

“阿弥陀佛!”

这四个字,也算是表达了自己对坎儿和老十三胤祥的歉意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世道艰险志气雄,一招不慎满盘空。

举棋难定争高下,岂知身已落彀中。

高福其实挺有前途的,他是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高福和李卫当时被四爷胤禛收留入府,过上了衣食不愁的生活,按道理,他如果谨慎行事,忠心侍候,完全有可能进一步上位,有所成就,但他却禁不起八爷党的诱惑,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

本来邬先生还可以挽救他,但由于邬先生的失误,未曾预想到四爷胤禛下手如此果决狠辣,结果误了高福的性命。

高福那时候背叛四爷,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情场失意

高福在与李卫争夺小翠的爱情中,落了下风。被李卫捷足先登,获得了小翠的身心。

高福性情比较内向,不如李卫那么能说会道,善于来事。而处于青春期的小翠自然更喜欢李卫这种主动进攻型的追求者。

高福自认为各方面都比李卫要强,这次情场竞争失败,给他的打击很大,他的情绪始终比较低下。



二、职场失意

李卫与小翠偷情被捉了个现行。本来按照四爷府的规矩,这是很严重的罪过,至少,也应该把李卫逐出府去。高福更希望李卫被逐,而小翠能留下,就万事遂心了。

但令高福失望的是,家法如此森严的四爷却对李卫网开一面,虽然让李卫出了府,却是让他去跟着年羹尧去做官,还带走了小翠。这让高福如冷水沷头,心中大为不满。



三、酒场失意

高福其实手脚并不干净,他在处理巧夺百官行述的过程中,悄悄还截留了一些珠宝首饰,以藏私用。但在四爷府中不敢戴出来,就拿到外面来得瑟。但也正因为这种不谨慎,彻底暴露了胤禛的行动。

高福嫉妒李卫的好运气,又心里不平,借酒浇愁,喝得烂醉,语无伦次。却被八爷的门人认出,并发现他手上的戒指是骗当铺时候的珍宝,就推断出四爷参与了当时的谋划。

由于高福在外面虽然光鲜,但在府中毕竟仍然是下人奴才,地位很低。非常渴望别人的理解和认可,所以很容易就被收买了。

高福背叛的内在原因是:失败,失意和失望。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上看,高福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

李卫走了,那么在府中,高福就会少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雍正在诸多事务的处理上,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倚重于他,这正是他提高阶位的良机。如果在府中被重用,他的前途应该比李卫要更好,将来登上的位置要更高。

同时,他比李卫强的一点是,他的文化程度要更高,而且,在府中能经常受到四爷、十三爷和邬先生的指点,他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将来被任用,他的起步就要高很多。



但是,事情没有如果,后来,他的事情暴露,他就再悔改,也只能被利用和抛弃了,彻底沦为了炮灰的角色。

世道艰险啊!成为炮灰还是臂膀,原本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一步之偏。足以为后来者戒。


馋嘴肥猫铲史官


《雍正王朝》中,高福和李卫同为街头乞丐出身,一起被四爷带回京城,在四爷府中办差熬资历。但他们一个成为了封疆大吏,一个年纪轻轻被赐死,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

高福的死,主要是猜忌心重的四爷,容不得手底下的人存有一丁点的背叛。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谨慎小心陪着拍马屁,尚且会有万一踩虚了脚的时候,更何况是在一向标榜“府上篱笆扎得牢”的四爷身边当差。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高福情场失意,深夜到酒楼买醉,不巧被八爷府上的胡管家碰见下套说起。而他的情场失意,又得从李卫与翠儿黑夜里幽会讲起。

高福、李卫、翠儿,是四爷到江南赈灾时一起从扬州带回的孤儿。三人在四爷府中相依为命、相互照应,随着年龄渐长,高福和李卫同时喜欢上了一起长大的翠儿。

要说追女孩这种事,还真需要一点灵活的脑筋。而把高福和李卫放眼前一摆,灵活的当然还是油滑的李卫,这方面可以从两件事上得到印证:

一是当年还是唤做坎儿的高福,和叫狗儿的李卫,在扬州市井街头唱双簧骗钱。坎儿直挺挺得躺在地上装死人,而狗儿则扮哭相,伸手向来来往往的路人讨钱。对比两人的分工,自然是要看人脸色随机应变的李卫,难度更大一些。


二是高福带着任伯安的当票,去八爷门人开的万永当铺赎取《百官行述》。高福事前不知任伯安与当铺定下了“非要见到本人才赎当”的约定,办不成差事也算情有可原。

然而,接着李卫出马,拿着四爷府里的金银珠宝到当铺下套的好戏,却也表现出了李卫身上那一股子的圆滑劲儿。

甚至于四爷担心露过面的李卫被八爷门人认出,打发他去四川年羹尧那里避避风头的关口,李卫反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翠儿拉到花园里睡了起,生米做成熟饭!不由得翠儿不死心塌地得跟着自己一起去四川。


如此一来,在和李卫抢翠儿的竞争中,高福彻底没戏、被挤出局。

失恋是痛苦的,更何况翠儿是高福青梅竹马的初恋!

于是借酒消愁的高福,就有了被胡管家趁虚而入的破绽。胡管家拿一个妓女,从醉醺醺的高福口中,套出了李卫到万永当铺骗取《百官行述》的把戏。计上心头的八爷,更是决定放长线钓大鱼,拿钱给高福赎妓女、买四合院,想以此为突破口打入四爷府内部。

高福与八爷府之间的往来,被消息灵通的十三爷得知,于是向四爷提醒——你府里的下人和八爷府打得火热。然而得到预警的四爷,为什么不当即就处死“叛徒”高福,甚至连明确的表态都没有呢?

城市套路深,趁早回农村。要说搞政治的四爷,心机可真不是一般的深!他这头不表态,那边的邬先生就首先忙开了。

邬先生的想法是:索性将计就计,经由高福之手将太子写给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的密信,“偷”出四爷府交给八爷党,借八爷党的手再把这件事情捅到康熙跟前,最终促成太子的第二次被废。整个过程借刀杀人,而且“杀了人”手上还不沾血。

当然,邬先生的另一层盘算,是让有悔过之心的高福,在这场“特洛伊木马”的游戏中将功补过,换取四爷的原谅,饶了高福一条命。


但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四爷,岂能轻易饶恕高福的背叛!

如果放在能力出众的年羹尧身上,做些自外于主子的举动,四爷念在人才难得,还会隐忍一番。可高福的才能,显然不能与年羹尧相提并论。被拉入“黑名单”,又失去了利用价值的奴才,只能落得个像“挤干的柠檬”一样被丢弃的命运。


竹山清溪涧


都是女人和酒惹的祸。高福(坎儿)和李卫(狗儿)自从跟了胤禛(雍正)之后,可算是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虽然只是奴才,可那也是亲信奴才。然而就因为和李卫争夺翠儿失败,跑去一个人喝闷酒,却被八阿哥的管家胡总管认了出来,在美酒和美女的诱惑之下,高福来了个“酒后吐真言”,结果就此陷入了这场“权力的游戏”,最终导致了悲剧。

高福悲剧之始:情场失意

高福、李卫、翠儿三人是同时跟的四阿哥胤禛,因此在四阿哥府中三人的关系自然就更加亲近一些,随着年岁渐长,高福和李卫同时看上了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的翠儿。然而高福性格较为内向,不如李卫情商高讨人喜欢,因此翠儿自然也就更喜欢李卫一些。


后来,李卫和翠儿幽会被发现,这令高福很是心碎。然而令他更为心碎的是,对于府内下人和婢女幽会这种事情,四阿哥胤禛非但没有对二人进行处罚,反而在年羹尧的邱青霞,促成了两人的好事,将两人交给了年羹尧带走。

高福悲剧之中:经不起诱惑

心爱的姑娘跟着别人远去了,高福心里苦啊,可是由于他性格内向,在府里又没有什么朋友,这有苦也没地方诉啊。于是呢,高福一个人就跑去了柏伦楼喝闷酒,却不巧被同样在柏伦楼吃饭的八阿哥管家胡管家给认了出来。


这胡管家也是厉害,认出高福之后就跑去灌酒套话,更串通妓女小红鞋,令高福在迷糊间和盘托出了《百宫行述》一事的真相,还将太子写给任伯安信的事情说了出来。

于是,在八阿哥的运作下,胡管家给高福买了一座四合院,还将妓女赎身后送给了他。天亮之后,等高福反应过来已经为时已晚,他所透露的消息已然太多。而八爷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从高福那里搞到那封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

高福悲剧之末:权力的游戏

高福就算是傻子,到了这个时候也知道这封信到底有多严重了,可惜他没办法给人诉苦,更不敢告诉四阿哥胤禛。于是邬思道就出现了,在邬思道的劝说下,高福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邬思道,结果邬思道给了他一个“补救”方法。


邬思道作为胤禛的谋士,一切自然都是从胤禛的角度出发,八爷党想搞掉太子,他自然也想,不过他最终的目的却是将四阿哥胤禛推上宝座。不过这个目的邬思道不能给四阿哥胤禛说,因此他没让高福将此事告诉四爷,而是选择了顺水推舟,让高福将信偷到手后交给了八爷。

八爷党一番运作之下,这封信又被送到了康熙手中,康熙再转手将此信交给了太子,太子看到这封信后百感交集,在感到太子之位不稳后,与凌普等人密谋兵变,然而最终还是失败了,再次被废除太子名位,罢为庶人。而十三阿哥胤祥亦因“暗杀”郑春华及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的罪名,被押解宗人府圈禁。

当然,邬思道并非想要为了四爷而牺牲高福,只是他没想到胤禛会狠心对高福下手。然而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无法挽回,高福先是背主求荣,后又轻信邬思道而隐瞒不报,这样的人四爷自然不能再用,因此高福最终还是被赐死了。


高福的事情的确是个悲剧,然而除了一开始他的命运还掌握在手中外,到了后来他的命运早已不由他自己掌握了,“权力的游戏”从来都是血淋淋的,即使是料事如神的邬思道,也漏算了一招。


香茗史馆


高福这个人如果说感情所困,倒不如说心不够狠,在雍正府邸的这么多年,尽然没学到雍正的狠,李卫精,邬先生的谋。只是一个人傻傻的没什么主见。但其实傻点也没关系,只要够忠心,立场够稳定,雍正做了皇帝,身边没什么人,他又在雍正身边这么多年,封个大官做做是肯定的,可惜他又不知道跟着的是有野心,有心机,之后要成为皇帝的人。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一次不忠,百次不用。雍正忍不得一颗沙子,这一点和处处维护雍正的李卫不同,什么是忠,李卫聪明才是忠,雍正的改革,毫无半点质疑的去执行,这就是大忠,高福因无意透露给八阿哥消息,所以他的存在危险雍王府,所以雍正必须要杀,邬先生虽出注意要保,但那是能保的住的吗?。。。



Day256135812


高福也就是和李卫称兄道弟的坎儿,命运的捉弄和李卫(狗儿)一起被胤禛相中,还有一个一起相依为命的翠儿!这三个人年纪不大就一起到了胤真的府邸当作胤真的奴才!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半大孩子也已经成年,李卫跟翠的感情触发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半夜私会被发现,原本你情我愿没多大事,但是被胤真完美的利用了一回,这会儿年羹尧要被派出去做官,一方大员,胤真怕他变节,刚刚好有这么出戏,这样李卫哀求年羹尧求情,就这样李卫就被胤真派到年羹尧身边去了!

言归正传,李卫本来跟高福三人一起久了,关系都挺好的,也对翠儿有好感,看到李卫跟翠儿双宿双飞,心里难免想不开,感觉很难过,好朋友跟自己喜欢的翠都走了,自己很郁闷,没事就去喝大酒,这就被八爷的胡管家抓到了机会,用女人跟豪宅利诱高福,这个可以说特别纯真的傻小子,不谙世事,怎能禁受得住女人和物质的诱惑!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了八爷的道了,说出了太子给任伯安的信!高福毕竟是个毛头小子,也知道自己犯错了,于是找到了邬思道,希望邬思道能够救他一命,毕竟他跟邬思道也相处这么久了,邬先生就较给他一个方法,本来是寄希望于胤真能够放他一马,可惜啊!胤真这个人太狠了!高福把信交给了八爷,八爷交给了十四爷,十四爷交给了康熙,康熙更狠直接交给了太子,这下好么,这封信来回传递,最终这位太子忍不住了,在支持他的门人怂恿下,举兵想要造反!可是这都是康熙算计只好的事情!又怎能让他成功!最终太子还是被废了!其实这都是所有皇子所希望看到的!

按道理这样的结局就应该告一段落了!胤真也没有被牵扯进去,而胤真对高福还是杀了灭口!原因有这么几点,1,高福听从邬思道的话,没有向胤真请示就把信交给了八爷,不听话的奴才,主子最不喜欢,所以高福不能留!2,高福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太子被废掉,十三爷被圈禁,都是这件事引起的,而八爷知道这件事不可能就这么简单的一概而过,高福成了这件事的唯一当事人,所以他必须死,不能给八爷这个打击自己的机会!这点很重要!3,高福出卖了胤真,他被八爷诱惑策反,难保还会为八爷出力,养虎为患,不能留下这个祸根,一次错就已经没有机会了!高福必须得死!通过高福这件事爷让邬思道明白了伴君如伴虎,而这个胤真够心狠手辣,不愧是可以当帝王的人,而且邬思道猜透了康熙的所思所想,却猜不透胤真的真正意图,这很危险,所以在胤真功成名就称帝那天,邬思道也就离开了!帝王之术就是这么微妙,给帝王办差就得随时要面临现身死掉的命运!既然高福选择了这条路,也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后来的李卫也看清楚了这点,所以李卫能够官运亨通,维护好官场的利益关系,最终得以善终!


可乐男孩


《雍正王朝》里面刚开始就是四阿哥出京赈灾,这也是第一次四阿哥出现在夺嫡的战场上。此次出行也奠定了四阿哥日后夺嫡的班底,邬先生还有后来雍正四大宠臣之一李卫当时还叫狗儿以及狗儿的兄弟坎儿。

狗儿和坎儿这对水灾过后的难兄难弟可谓是被四阿哥一手从地狱中拯救出来,兄弟两个也是一心一意为四阿哥做事。赈灾中逼官商赈灾就有两兄弟在灾民中的奔走呼号。后来狗儿更是做到了封疆大吏成为雍正四大宠臣之一并且安稳着陆。可是作为坎儿的高福却是早早就被雍亲王处死。

狗儿、坎儿、翠儿这三个人可谓是青梅竹马,三人一起长大。奈何坎儿情商比不上鬼机灵的狗儿,早早下手拿下了翠儿。情场失意的高福可谓是借酒消愁正好被八阿哥管家碰到以美人计成功的拿下了失魂落魄的高福。从这里拿到了四阿哥除掉仁伯安的细节可谓是做了生性多疑四王爷最烦忌讳的事。最后四阿哥担心其他夺嫡中的私密事被泄露的风险,处死了已经悔过的高福。因为这件事邬先生也看清了四阿哥可共患难无法共富贵才有了后来的半隐。


老陈有话要说


本身高福(坎儿)就是依附于李卫(狗儿)的存在,在江南向雍正求救的也是李卫主导的;江夏镇中遇到匪患也是李卫使的妙招,本身李卫就比高福情商高许多。

这就好像假如桃花岛上的三人是“杨过、大武、郭芙”,最终取得芳心的必然是杨过,而大武就好比《雍正王朝》中的高福,只剩下相思苦。

也因此被老八的门人威逼利诱,正如邬思道所说“毕竟年幼,很多事看不透防不牢”。

其中,高福酒后说出的最大的机密就是“胤禛收藏了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也正因如此才背叛胤禛。又被老八利诱,有苦说不出,只能自食苦果。

假使李卫遇到此事,首先不会轻易说出机密,再者也不会傻笨笨的一错再错,最终引致杀身之祸。

只不过电视剧中高福只是被胤禛赐毒酒而死,死的太轻松了,原著中高福的死很精彩,连杀人如麻的年羹尧都被吓得两股战战。

在二月河小说《康熙大帝》第五十一回郑春华知命殉情死,高福儿叛主雪中亡中详细描述了雍正是如何处死高福的——

1、先堆了一人高的大雪堆;

2、把高福“头冲下,脚朝上”的插进了雪堆中,然后浇水,上冻。

3、活活在冰雪中窒息致死。

原著中描写在现场观看整个过程的年羹尧的心理:

眼看着一个大活人竟被这样处死,家奴们个个心惊。趴在窗户里往外看的丫头们,有的竟吓晕了过去。连杀人如麻、铁石心肠的年羹尧,也不由得心中突突乱跳。

小屏窥人生


二月河的小说基本就是根据史料进行了艺术杜撰,即使这样小说中高福与坎儿也不是同一个人物:高福很早就被雍正收留使用,而且还救过胤禛的命,但能力不足只能留在雍王府当个管家,后来确实是因为女色出卖胤禛被埋在雪里活活冻死;坎儿是与狗儿(就是李卫)一同被收养,其机敏程度与李卫一样,可更加稳重,后被胤禛安排到书房参与了众多阴谋诡计,雍正登记当天由于知道的太多被秘密处死(毒酒)。小说中的邬思道更是神一样分存在,跟雍正提出归隐才得以幸存。小说为了戏剧性冲突,编了太多不可考证的人物事件,到电视剧中为了线路清晰可能还有资金问题删减了许多人物,最后才把高福与坎儿合并,谈其背叛原因那真是没有太多必要,分析虚构人物就相当于用谎言论证谎言最后还是谎言。挺无聊,包括我本人更无聊还要解释这么多,呵呵😊


天天向上01737263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