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我们是怎样长大的,好像不知不觉,忽然而已。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曹保平导演曾说,“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长大,一切就好像自然地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这一天就被导演放进了电影《狗十三》中。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影片的主人公是13岁的少女李玩,父母离异,父亲新娶了媳妇,她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后来,继母生了个弟弟,父亲琢磨着如何告诉李玩,就给她买了一条狗,想在她高兴的时候说这件事。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李玩习惯孤独了,她不喜欢这条父亲送来的狗,可是这条狗看起来那样小,那样可怜,就像自己一样,所以她接受了这条狗,并给它取名“爱因斯坦”。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她好像真的高兴多了,哪里想到“爱因斯坦”会在跟着爷爷上街的时候突然走失呢?

狗丢了,大人们料想李玩会难过,只不过他们觉得“哄哄”就好了。

继母买了轮滑鞋,企图用礼物补偿继女。

父亲则从全局的高度否定了女儿“养狗”的正确性。他说,“快中考了,不应该养狗了”,他忘记了这条狗是自己拿来哄孩子的,曾经的正确性一下子变成不合理了。

如果李玩哭闹,那就是不懂事,不明白大人们的良苦用心。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大人们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就是买一只一模一样的狗,告诉李玩这就是走丢的“爱因斯坦”。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所有人都逼她承认新的狗就是“爱因斯坦”,所有人都忽视李玩的苦苦挣扎。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李玩难过、哭闹,父亲就大打出手,打完了还苦口婆心地说,打李玩是为了她好,她要原谅父亲。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大人们是知道自己做错了吗?不是这样的,他只是以高姿态认错的形式逼迫少女服从。看似恳切的交谈,都是对自我行为的辩解,他们忘记了去看看少女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李玩觉得狗找不到就找不到了,为什么一定要找一只一模一样的狗来,非要说这就是当初的狗呢?可笑的是,所有人都相信这条新的狗就是“爱因斯坦”。

指鹿为马的权威在强迫服从,而李玩企图反抗,只能被暴力镇压。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在大人的眼里,孩子真的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吗?他们视而不见的是孩子的赤子之心。

在暴打之后,李玩接受了“爱因斯坦2号”,日子再一次恢复到平静,直到她同父异母的弟弟出现。

明明父亲是带李玩去看天文展,哪里想到展览未曾开放,父亲带她去见了弟弟。这个从出生就开始隐瞒李玩的男孩,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为这个家庭的中心,而李玩只能接受。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所有人都在庆祝弟弟的生日,只有李玩待在角落里,独自落寞。她不是第一次被忽视,习惯就好了吧。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弟弟是家中的大魔王,每个人都宠着他。他犯错打了奶奶,众人就说他还小没事;他挑衅狗狗被狗咬了,大人们就把狗狗送到了火锅店。

李玩哭求着留下“爱因斯坦2号”,最终哭求无效。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这次她没有歇斯底里,她英语考了年级第一,物理竞赛拿了全省一等奖,被保送高中了,用成绩讨好父亲,然后小心翼翼地换取“爱因斯坦2号”的下落……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可是狗狗已经死了。李玩再也没有“爱因斯坦”了。她拒绝了父亲再买条狗的建议,如众人所希望的那样长大了。

从一开始,李玩的“长大”都是建立在“放弃自我”之上。孩子不需要自我认知,不需要做抉择,只需要服从大人的安排。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纠结了半天的天文兴趣小组,轻而易举地被父亲安排的英语兴趣班替换;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疯狂寻找走丢的爱因斯坦,到接受假的爱因斯坦,到后来即使碰见了也装作看不见;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讨厌父亲言而无信进而在应酬饭局上夺门而出,到后来能顾及父亲的脸面吃下别人给点的狗肉……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横冲直撞的李玩终于学会沉默和妥协了,而大人们夸她“懂事”。

像狗一样长大,是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扔掉了脾气,失去了自己,人不可逆转地被驯服了,而这样的事,以后还多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