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怎麼治療?

L彭1


有不少人問,頸動脈出現了斑塊要怎麼辦,頸動脈斑塊是不是與腦梗死有關係,斑塊到什麼程度要治療呢?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頸動脈斑塊屬實是缺血性腦卒中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

一、腦梗死與頸動脈斑塊

缺血性腦卒中又稱為腦梗死,指的是腦動脈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管腔狹窄或閉塞,進而形成血栓,造成腦局部供血中斷,腦組織因為缺血、缺氧而壞死,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死的基本病因之一,也是最主要的病因。而頸動脈斑塊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所以可以說頸動脈出現斑塊,是腦梗死最危險的因素

以頸動脈斑塊造成狹窄來進行程度區分,頸動脈內徑縮小低於30%為輕度狹窄;內徑縮小在30%~69%為中度狹窄;內徑縮小70%~99%為重度狹窄;而狹窄大於99%者則為完全閉塞。

頸動脈輕度狹窄的患者,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適當運動,來控制病變進程。需要每半年複查一次頸動脈彩超及血脂,如果通過生活和運動干預不能控制病變進程,那就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了。藥物治療主要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類藥物降脂、逆轉斑塊,長期堅持用藥是頸動脈斑塊嚴重者預防血栓性疾病的基礎。

而狹窄超過70%的重度狹窄者;或是雖然狹窄沒超過70%,但已經有了明顯缺血癥狀的患者;或是狹窄超過了50%,同時又有腦梗死的高危因素,如吸菸、腦梗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等,結合病情可考慮手術治療(如切除增厚的內膜或是放入支架等)。



頸動脈斑塊是人體老化的標誌,在老年人中頸動脈斑塊檢出率超過了半數。而頸動脈出現斑塊者,多半還伴有高血壓。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互為因果,而高血脂和高血糖又可加速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所以檢出頸動脈斑塊的人,還應該針對“三高”等疾病進行治療

而嚴重的頸動脈狹窄可能意味著全身動脈系統都發生了問題,還需要同時檢查心臟、腎臟及下肢的動脈系統。這樣在治療的時候,可以根據病變程度分輕重緩急,逐一進行治療。

大家一定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低鹽低脂的飲食,不吸菸少喝酒(最好不喝酒),保持規律運動,40歲以上每天要進行健康體驗,防治高血壓和高血脂。50歲以後每年做一次頸動脈彩超,一個很簡單的檢查,就可以避免發生腦梗的危險。

如果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要在醫生指導下堅持用藥,避免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在用藥過程中發現問題請及時聯繫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你身邊的藥劑師


藥師華子


頸動脈斑塊的治療取決於斑塊狹窄的程度,是否有高脂血症、腦卒中、冠心病等伴發因素及斑塊性質綜合評估是否需要處理及處理方式。

首先,頸動脈斑塊也是人體血管一種自然退化的生理過程,有研究發現,在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36.2%的人群均有頸動脈斑塊。所以發現頸動脈斑塊也不必過於緊張,只是表明血管開始硬化,也不一定都需要處理。但發生頸動脈斑塊的人群,一小部(20~30%)會進展成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死等疾病,有些是需要處理的。頸動脈斑塊的處理主要包括內科藥物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只是頸動脈斑塊,鈣化的斑塊且狹窄程度<50%,無高脂血症、無冠心病,近期也無缺血性腦卒中發作的,可不作處理,隨訪頸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即可。如果頸動脈狹窄超過50%,或合併有高脂血症、冠心病、近期由缺血性腦卒中發作、或者是易損斑塊的,均需用他汀類降脂藥(如阿託伐他汀等)控制血脂,穩定斑塊,使LDL-C控制在1.8 mmol/L以下。除了降脂藥之外,所有頸動脈斑塊患者都應注意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戒菸限酒,積極運動鍛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而對於頸動脈狹窄大於70%且有症狀的患者,可考慮行手術剝脫或支架治療。


醫患家


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在頸部的表現,與老年人缺血性腦卒中也就是腦梗是有密切關係的。斑塊導致頸動脈狹窄引起血液循環不暢,斑塊增大甚至完全堵塞或是斑塊脫落形成栓子,就可能會引發顱內動脈栓塞。老年人多見,要是有吸菸史、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那風險就更大了。

頸動脈斑塊小,可能會出現如頭暈、頭痛等表現,也有的人沒什麼不舒服。

在稍微嚴重點,可以導致短暫性腦缺血,一過性的單側肢體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失明、失語等,一般也就數分鐘,很快自行緩解,所以叫一過性。反覆出現這個症狀,家中老人就要注意了,你有致病基礎了。

最嚴重的就是腦梗塞了,輕者偏側肢體感覺、運動障礙,語言功能受損,認知能力、理解力、計算力、判斷力、定向力、記憶力都有可能不同程度受損,嚴重者昏迷,甚至死亡。

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檢查、血管造影都可以,可以明確狹窄的程度、範圍,對斑塊的性質做個鑑別。

三高、吸菸、酗酒、肥胖都是危險因素,是增加腦梗發病幾率的因素,所以特別是對已經發生過腦梗的人來說,降糖、降脂、降壓是非常重要、關乎性命的事,還要控制肥胖、戒菸戒酒。

抗血小板聚集,預防性的用藥,可明顯降低腦梗的發生率,常用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如果沒有副作用,是長期吃的。

調脂、穩定斑塊,他汀類藥物可起到穩定斑塊、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病死率的作用,只要沒有相關禁忌症,長期吃。

還有可以手術,直接將勁動脈斑塊手術剝離,或是放個支架。

最後,加強鍛鍊,現在這個病也是有年輕化趨勢,健康飲食,低鹽、低脂、清淡飲食,不要熬夜。


日日野


頸動脈被視為反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程度的一個窗口,因為如果頸動脈發生了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往往提示全身其他部位的動脈也存在粥樣斑塊的可能。頸動脈斑塊一旦發生破裂形成血栓,或斑塊本身逐漸增大堵塞血管時,就會導致腦供血不足,甚至發生腦出血,可在頃刻間奪走一個人的生命。


發現頸動脈斑塊怎麼辦?

一個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大約從15歲左右開始發育,到40歲左右變得明顯,而到60歲左右,查頸動脈彩超時基本箭無虛發。如果沒有任何心腦血管疾病,也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沒有長期的大量吸菸、飲酒,以及腦血管病家族史,一般無需過度擔心,這個斑塊就如同於我們到了一定年紀會長出幾根白頭髮一樣,再正常不過了。所以面對大多數的斑塊,與其憂心忡忡,不如暫時和他快樂相伴。

然而事實上,不是所有的斑塊都能與人相安無事,有些斑塊需要進行一些臨床干預。

一、改善生活方式

只要是發現頸動脈斑塊,無論斑塊穩定與否,是否引起頸動脈狹窄,都應立即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如低鹽低脂飲食、戒菸忌酒、合理運動,控制體重,尤其是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去除引起頸動脈斑塊的危險因素。

1、抗血小板藥物

1)若患者存在明顯的頸動脈狹窄(狹窄≥50%),一般均應服用阿司匹林(每日75~150mg);

2)若患者只是存在斑塊但未導致官腔狹窄,或雖有狹窄但狹窄程度<50%時,出現以下≥3種危險因素,則建議用阿司匹林(每日75~150mg):①女性絕經期後或男性≥50歲;②高血壓;③糖尿病;④高膽固醇血癥;⑤肥胖;⑥吸菸;⑦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2、他汀類藥物

1)若頸動脈斑塊導致及頸動脈明顯狹窄(狹窄≥50%),一般均應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將低密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

2)若頸動脈斑塊未導致明顯狹窄(狹窄<50%),則需要評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或其他下血管危險因素,經過綜合分許,再決定是否用藥。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及他汀類藥物時,應嚴格掌握其禁忌症及副作用,不能為了穩定斑塊而忽略其他危險因素的控制,這樣反而適得其反,加重其他病情。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關注李博士和你談健康,帶給你更多更實用的健康知識!

斑塊的形成一般要經過以下過程:動脈內皮損傷--脂質沉積--炎症細胞吞噬--泡沫細胞形成--斑塊形成。

頸動脈的斑塊也一樣,一旦經過這個過程形成斑塊,斑塊是不可能通過內科方法或支架來清除的。

頸動脈的斑塊的治療,根據斑塊的大小和是否帶來了相應的症狀,所採取的方法也不相同。大概分為以下幾類。

一、如果頸動脈斑塊造成的狹窄不足50%,也沒有相應動脈供血區域的症狀,可以保守治療,如果有適應症,建議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並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菸、飲酒、精神壓力、肥胖、睡眠呼吸暫停等,同時要嚴格控制“三高”。

二、如果頸動脈狹窄>70%,並且有相應供血區域的腦血管病症狀,應當行支架置入或頸動脈內膜剝脫(如果位置合適);如果狹窄>70%,但沒有相應區域的症狀,但檢查結果顯示斑塊不穩定,也建議行支架或頸動脈內膜剝脫。

三、如果狹窄在50-69%並且有或無相應供血區的症狀,但是手術風險很低的話,也建議支架或頸動脈內膜剝脫。

頸動脈斑塊的治療原則如上。其實任何治療都是“亡羊補牢”,建議還是在動脈硬化還不嚴重的時候好好預防,避免出現比較嚴重的頸動脈斑塊和狹窄。如何預防頸動脈斑塊,可以參考我的問答:頸動脈斑塊可以預防嗎?應當怎麼預防?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斑塊本身並不一定需要治療。看斑塊的性質,大小,部位,血脂水平等等。如果斑塊較大導致腦血管狹窄,有有腦缺血的症狀,需要進一步支架治療。


腦科醫生蓋延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