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烏臺詩案”的幕後黑手,是殘害蘇軾真正的“罪魁禍首”

文 | 藝軒

蘇軾是一個身世悲慘的人,倒不是說他家境貧寒,而是他的境遇實在是太遭。北宋的第二件文字獄就被他遇上了,也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也許你對這個案子也大概瞭解一點,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造成這起冤案的卻是寫了一本著作《夢溪筆談》的沈括。那麼,他是怎樣製造了這場文字冤案的呢?又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要這樣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他才是“烏臺詩案”的幕後黑手,是殘害蘇軾真正的“罪魁禍首”

蘇軾畫像

元豐二年的時候,蘇軾被調任湖州知州;蘇軾接到這則任命以後,立馬就給朝廷寫了一份《謝上表》,這是宋朝的舊制,到也不足為奇。蘇軾在他的《湖州謝上表》中寫道:

“荷先帝之誤恩, 擢置三館;蒙陛下之過聽,付以兩州。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思造。而才分所局有過無功。......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萬族。用人不求其備,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養小民。”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自己在先帝,也就是宋仁宗時期就被重用,被置於三館之中,現如今又受到新皇帝的信任,先後把密州、徐州知州的大任交給自己。自己不是不想奮發努力,只是因為自己的才幹有限,所犯下的錯誤要比功勞要多。但是好在皇上能夠寬容大度,用人不求完備,總會獎其善舉而原諒其過錯;知道自己愚笨不合實務,難以逢迎變法的那些新貴們;也知道自己已經年事已高,但是還是給自己委以重任。

其實,這本身就是一段謙恭的文字而已,但是剛剛擔任御史中丞的李定卻想借此大做文章好好整整蘇軾。於是他便交代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從蘇軾的《湖州謝上表》入手,大力蒐集整理蘇軾的黑材料。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把蘇軾給收拾了!

他才是“烏臺詩案”的幕後黑手,是殘害蘇軾真正的“罪魁禍首”

蘇軾畫像

李定的做法在《長編》中有明確的記載:“當年七月,李定就先上了一道疏,稱蘇軾一貫狂妄無禮,目無朝廷,大罪有四,請朝廷批准逮捕審問”。同一天,舒亶也隨著“憤然”上書,先是揭發蘇軾《謝上表》曰:“頗有譏切時事之言,流俗翕然爭相傳誦,志義之士,無不憤惋”;接著,他還列舉了蘇軾近年來的一系列 “反詩”。要知道,宋朝是一個文人的國家,重文輕武雖說在宋朝不算什麼稀奇,但是隻要是寫“反詩”,無論你是誰都是要坐牢的,情節嚴重還會被斬首。《水滸傳》中的宋江就因為在潯陽樓寫下反詩,因而被迫害,被逼上梁山的。

而這些人所例舉蘇軾的反詩,主要是跟皇帝的行為有關。筆者整理大概有:

陛下發錢以本業貧民,則曰: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陛下明法以課試群史,則曰: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

陛下興水利,則曰:東海若知明主意, 應教斥鹵變桑田;

陛下謹鹽禁,則曰:豈是聞應口所言,爾來三月食無鹽;

而這些大致就是說:你皇帝做的所有事情,我蘇軾都有意見。但這些言論是不是蘇軾所寫出來的,或者所表達的意思是不是針對皇帝的?其實大都是這些人為了扳倒蘇軾而故意為之。

他才是“烏臺詩案”的幕後黑手,是殘害蘇軾真正的“罪魁禍首”

蘇軾——烏臺詩案

這場文字獄是這些人早就預謀已久的,目的就是要將蘇軾扳倒,來個殺雞給猴看。而這時的宋神宗完全是懵了,不瞭解情況的他聽到這些人的言論就十分生氣,便下一道聖旨就將蘇軾抓了起來,並立為“詔獄”。所謂“詔獄”就是皇帝親自下詔立的安置,案件級別非常嚴重。而審問蘇軾的地點是在“御史臺”,而這個御史臺在漢朝時期也叫“烏臺”,所以這場案件就被稱為——烏臺詩案。

蘇軾被捕後,其下場似乎已經很明顯了;李定等人的目的也是昭然若揭,此時就連朝廷的宰相王珪也和他們屬於一個戰壕。有一次,王珪還在宋神宗面前將蘇軾的一首《檜》拿出來讀與宋神宗聽,其詩有這樣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王珪說:“陛下飛龍在天,軾以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整龍,非不臣而何?”章惇反唇相譏道:“龍非獨人君,人臣皆可言龍也。”(選自《宋人軼事彙編》)。

但是最後神宗也沒有將蘇軾處死,而是將他發配到黃州,當了一個“不籤書州事”的團練副使。除此之外,此案還牽扯到幾十個和蘇軾有來往的人,其中有蘇軾的弟弟蘇轍,駙馬都尉王詵,還有司馬光、曾鞏、黃庭堅等人。

他才是“烏臺詩案”的幕後黑手,是殘害蘇軾真正的“罪魁禍首”

蘇軾畫像

但也許你讀到這兒你會覺得奇怪,因為我們在上文說過,製造烏臺詩案的幕後黑手是沈括,但是現在我們並沒有提到他。難道他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當然不是!

李定,舒亶等人都是一些奸佞小人,他們迫害蘇軾其實並不奇怪。但是當朝宰相王珪可是一個溫厚正值的人,他難道會和這些小人狼狽為奸嗎?甚至說,他甘願與他們為伍嗎?當然不屑於與這些人為伍!但為何最後還是堅持要嚴懲蘇軾呢?這就要說到沈括了!

在《元佑補錄沈括傳》中記載:

括先與先生(指蘇軾,下同) 同在館閣,先生論事與時異,補外。括察訪兩浙,陛辭,神宗語括曰:“蘇軾通判杭州, 卿其善遇之”。括至杭,與先生論舊,求手錄近詩一通, 即籤貼以進雲:“詞皆訕懟, 後李定論先生詩置獄,實本於括雲。”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蘇軾和沈括曾在館閣中為同僚,一直以來,蘇軾都反對新法,而沈括卻相反。一直以來,兩人的意見都不合。雖說是同僚,但是早就在心裡互相排斥了,於是就將蘇軾放了通判杭州的外任。剛好有一天,沈括被派到兩浙查訪新法的落實情況,臨行前神宗還囑咐沈括說:“蘇軾現任杭州通判,你務必要善待他。”但沈括並沒有聽神宗的話。沈括到了杭州,假裝和蘇軾敘舊,席間向蘇軾索求舊詩,便乘機抄錄了一部分,。沈括回到汴京之後,便將這些詩加上寫有:“這些詩充滿對朝廷謗訕怨恨”的標籤呈給了神宗。而幾年後李定等人制造烏臺詩案,就是由沈括挑起來的。不僅如此,這在《宋史》中也有指出。

他才是“烏臺詩案”的幕後黑手,是殘害蘇軾真正的“罪魁禍首”

蘇軾——烏臺詩案

所以,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沈括實際上才是製造烏臺詩案的幕後黑手。但是他就是因為太聰明反而被自己給害了。元豐五年 (1082), 也就是蘇軾還待在黃州時,沈括也因為給朝廷弄丟了邊關重鎮永樂城,被貶為均州團練副使。真是印證了那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史料參考:《宋史》、《元佑補錄沈括傳》、《宋人軼事彙編》、《湖州謝上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