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为何痛批德云社演员张云雷?与郭德纲有什么恩怨吗?

读剧慧眼


树大就招风啊,至此德云社海外巡演之际,前有姜昆反三俗暗批德云社,后有新京报发文痛批张云雷,当然新京报也有蹭热点的嫌疑,大家都知道,这段时间的张云雷可谓是名气颇高,其名气颇有赶超岳云鹏之势,而此时新京报发文痛批张云雷可以说获得了不少的流量。



新京报的这篇文章开篇便以侯宝林先生的“关公战秦琼”为引子指责张云雷刻意把自己塑造成流量明星,一个是侯宝林大师的“关公战秦琼”讽刺的是外行人不懂相声的规矩,一个是观众在张云雷的返场演出中用荧光棒互动,这两件事本来风马牛不相及,新京报愣是把它们凑到了一起。

随后新京报又以较大的篇幅陈述张云雷对《探清水河》的改编是“一个失败的基因编辑”,随后又说改造经典“得有教育意义”,这不就是“主流”相声界的那套理念,而“主流”相声正式秉承这一理念连传统相声的形式都不要了。


那么,为何新京报不说说这些主流相声演员不穿大褂的事呢?为何新京报不说说那些主流相声演员不再以“说学逗唱”为相声基准的事呢?为何新京报不说说上海交大博士的公式相声是“关公战秦琼”呢?

很明显,新京报是有意针对德云社,这样的针对显得滑稽可笑,生搬硬凑的论据让人读来只会觉得索然无味,你可以批评德云社,你更可以批评张云雷,但是为何通篇不敢提张云雷的名字,而以“某演员”相称,想批评又不敢直呼其名,这不是心虚嘛。


总之,新京报的这篇批文满满的都是无稽之谈,我只当它是在蹭热点。


草根说电影


郭德纲和《新京报》有何恩怨,这点只有当事人知道。但几个月前,在观众一致抵制“公式相声”李博士夫妇在《相声有新人》中的无素养行径之时,《新京报》连发了几篇文章,奉劝观众:不要对“公式化”相声一棒子打死、对“公式相声”本身不妨多一些包容云云。这其中是不是有某种关联,不好妄加揣测。

选择在曲协“新反三俗”会议刚刚过去几天、德云社国外“四国七城”大型商演刚刚结束,《新京报》就发出“相声演员不该有舞动荧光棒的观众”质疑声,明摆着就是知道德云社WIFI信号强、凑过来“蹭热度”了。

相声舞台下不应该有荧光棒舞动?否则就是娱乐圈的“偶像明星”?按照这个逻辑,《新京报》应该倡议:

  • 相声演员必须穿大褂,穿西装的一概不许表演相声;

  • 相声演员必须街头撂地演出,剧场和电视上一律不能有相声表演;

  • 相声演员必须“说学逗唱”均过关、必须说传统段子,“新相声”一概取消;

  • 相声舞台不能出现吉他,不能唱流行歌、调现代舞;

不符合以上条件,索性都转行吧。就这四条,倡议完看看《新京报》会不会被曲协打脸。如果不敢提出这四条倡议,索性改行吧。我可以打赌,张云雷还没改行,你们得先改行了。

关键是,这篇文章很奇葩很怂,连名字都不敢提,什么“某青年相声演员”,“这位演员的师父”...,直接说张云雷和郭德纲不就结了嘛,扭扭捏捏的,哪像个媒体人。实在觉得写文章有风险索性改行,说相声也不错,据说最近张云雷正在招徒弟呢,搞不好红了、也有观众给你舞动荧光棒,省的羡慕嫉妒恨。


岑詮


新京报是不是一天正事干不好,拿德云社开涮。相声也是门艺术!主流相声艺术家也有唱歌的时候,上面唱歌底下鼓掌👏就可以接受?!不鼓掌改挥荧光棒就不对???还得逼着人家改行么?

我看是蹭热度来了。新京报好好解决下文章点赞大部分怎么才个位数!可干点正事吧!

姜这是什么行为



忍不住想说下


我觉得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对于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只要没有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还是要抱有“宽容”、“包容”的态度。

张云雷在岳云鹏之后成为第二位郭德纲弟子中爆红的相声演员。在重伤复出之后,张云雷不但没有人气暴跌,反而比先前更火。在张云雷爆满的商演现场,的确有太多看上去和相声演出不搭调的狂热粉丝。这些小女生拿着荧光棒看张云雷的大型商演,整场演出像看演唱会一样,一会儿跟偶像“二爷”合唱小曲儿,一会儿为了“二爷”的包袱送出齐声的尖叫。这样的相声演出场面,的确会让一些资深相声迷感到不适。

但“存在即合理”,人们印象里的相声专场并不是张云雷这样的,但也没有谁规定,观众不能拿着荧光棒看演出,不能看演出时送出尖叫。

为了迎合商演的环境,结合自己的艺术特点,张云雷有了当前“当红小鲜肉”范儿的表演形式和风格。这样的演出气氛,一些人即便不喜欢,但也没有必要痛批,应该允许其存在。至少喜欢张云雷的那些狂热女粉丝还是通过张云雷的商演,知道了太平歌词、北京小曲、京韵大鼓。这对于中国曲艺的传播、传承以及发展都是好事情。

不过客观来说,近年来火爆到澳洲、欧洲的德云系列大型商演,的确让中国相声过渡商业化,有些畸形发展的趋势。我感觉,这需要郭德纲为首的德云社演员,为了相声的良性发展,不要完全跟随市场大环境浮躁的发展。毕竟艺术需要独立发展的空间,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过渡依附市场,或者过渡依附体制,会让包括相声在内的任何一项艺术门类畸形的发展。


体坛沉思


说个相声关你新京报什么,犯法吗,郭德纲在国外刚演出成功,你们这些小丑跳出来说三道四,你们一个个高高在上,不知道民间艺人苦,郭德纲的相声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你们这些小丑们心里不高兴了。


王伟12


这个《新京报》无非就是想蹭热度而已,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新京报,口碑简直差到了极点。反复造谣,然后在致歉澄清。整天无事生非,胡编乱造,误人子弟!用两个字评价就是“垃圾”!


我一直认为什么报什么报发表的一些文章是可信度极高特别权威的,然而这个新京报发的消息还真的不如一个屁来的真实,贱到了极点。

我先给大家看个例子!


用事实啪啪打脸,我就问你疼不疼?

或许新京报和郭德纲真有一些恩怨,我查了一下新京报批德云社的文章,我的天,好多好多的!随便一组图你们自己看。


真是卑鄙到了极点,像这次批的德云社小辫儿哥哥,我真想问问新京报,观众带荧光棒听相声犯法吗?那是人家的自由,你管的着吗?别的话我也不说了,像这样卑鄙无下限的媒体早晚都得被群众的唾沫淹死!


蘑菇菌菌


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存在,一直都势若水火,有着冰火两重天的待遇,褒奖者无不交口称赞,视其为相声的大救星,而鄙夷者,则看不惯老郭的做派,总是喜欢从作品外的人品和道德上对其指手划脚,而老郭恰恰又不是一个喜欢两面三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圆滑者,他是那种有了不爽必要吐出来的人,所以难免会招来很多非议和误解。

在相声的江湖,有郭德纲就有故事,就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是非事儿,可能是捕风捉影,也可能是确有其事,但与主流的梁子是结下了,特别是在把北京和天津当作相声阵地的相声圈子来讲,那可是个是非之地,所以当身处北京的〈新京报〉发表了痛批张云雷的文章后,难免会引发无限的猜想,到底是针对张云雷还是针对郭德纲德云社呢?

在我看来,〈新京报〉早就对德云社不爽了,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批评过岳云鹏开网店的事儿了,而今天又拿张云雷说事儿,就张云雷这个事儿,〈新京报〉纯粹就是没事儿找抽型,立场和论据不止一驳,根本就站不住脚。相声演员不能当偶像,不能像演唱会一样,不能像演唱会一样有荧光棒,不能有疯狂的粉丝等等,相声作为一门艺术,它和演唱会除了在艺术样式上的不同,并没有什么天壤之别啊,演唱会有的相声当然也可以有啊。难不成相声就非要按老派那样?穿长衫穿布鞋才叫相声?

所以说,要想教导和批评别人,还是先解放一下自己的思想吧。


元芳有看法


有些记者媒体还不如风尘女,人家只是卖身,这些人是卖良心


用户97711857432


本人喜欢郭于相声,仅此而已!别说张云雷了,岳云鹏的相声我也只是有的喜欢。张云雷相声说的好不好,我不评论,只是我不喜欢,但我不反对他人喜欢!人家没偷,没骗,没嫖的,有没把你们家孩子扔井里,干嘛跟人家过不去,再说了那些荧光棒是消费者个人意愿,跟说相声的人有什么关系。尊重消费者不是你们媒体喊的口号吗?谁会上那么多坑人,骗人的你们不报道,这有个尊重消费者的你们非要置之死地而后快!干嘛啊!别的不说如果不是德云社,相声二字都快进字典了,就冲这你们不该多报道点好的吗。你们对本行业又做出什么贡献了!如果是三流小报为了蹭热度还能理解,这么大的新京报这么做,让人....


深蓝1447534


我个人也觉得张云雷的表演风格与传统的相声有些格格不入,但我并不能就此武断地认为这就错了,这就是“关公战秦琼”。

在德云社兴起之前,主流相声的大师们都喜欢穿西装说相声,如果按“新京报”这个作者的逻辑是不是也不妥?传统曲艺怎么能穿洋人的西服呢?

按照这个逻辑,看相声就不能鼓掌,中国传统应该是叫好,所以荧光棒出现在相声场子就不合适。但如果西风东渐的鼓掌方式可以接受,那么新时代的荧光棒又为什么不合适?

有些人写东西只是为了些“昧良心的钱”,你不知道他为什么睁眼能说瞎话,你也不能理解这种违反逻辑常识的文章为什么能堂而皇之地在媒体平台发表出来。

但我相信大多数人知道,什么东西让自己快乐,也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自己能接受并舒服。

张云雷的风格对与错不是现在一些人说了算的,时间会判断一切。任何的风格既然有观众就说明他现在有存在的合理性。流行音乐一开始会被美声、民族音乐接受吗?摇滚、rap一开始就被流行音乐认可吗?有一些不被认可的消亡了,有一些不被认可的兴起成为一个流派了。

对于张云雷多一些观望的善意,少一些不懂装懂的恶趣最好。郭德纲说,不是我说的脏,是你心脏,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