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郵與紀念幣鈔預約表現,看郵政與央行之差距

1130和1105兩次預約紀念鈔和紀念幣,可謂是風起雲湧,大量的新人加入了預約紀念鈔幣的大軍。

以河北省為例,這裡是建行,預約蠻快的。

1130的紀念鈔大約1個小時後全省預約完畢,而對於很多市中心的銀行都是在半個小時售罄。

從新郵與紀念幣鈔預約表現,看郵政與央行之差距

到了1205的40週年紀念幣,原以為發行量比70週年紀念鈔多了6000萬,應該不如前者熱門,但到了當晚,十分鐘很多地級市的銀行便已經預約一空。

全省則是20分鐘全空。

要知道這次河北省的份額並不少,紀念鈔560萬張,紀念幣第一批也有460萬枚,當然紀念鈔只有一批,而紀念幣還有第二批,量略少於第一批,只有網約沒有現場預約。

此次紀念幣總計在河北省發行855萬枚,這個量對於擁有7000萬人口的河北省來說也不多。

如法國人口和河北相當,紀念幣發行量普遍為2000萬,這樣算下來河北省還是不算多的。況且還分為兩次預約,一下子就約空也很正常。

從新郵與紀念幣鈔預約表現,看郵政與央行之差距

紀念鈔、紀念幣的火爆也顯示出收藏者的熱情,為何如此熱情,既有真心喜愛的,也有想趁機撈一把的。

但無論無何,還是有如此多的人預約,這樣的盛況郵票則是昨日黃花了。

當然年底的這兩個品種減量發行在一定程度上很大的刺激了預約量的激增。

畢竟紀念鈔幾年才發行一枚,發行量比上一枚的航天鈔減少60%,只有1.2億,面值還降到了50元。

而紀念幣從2017年開始一直在減量,本月發行的40週年比9月份的高鐵幣減少了2000萬,幅度雖然不大,但也體現了央行對這個市場的精心維護。


從新郵與紀念幣鈔預約表現,看郵政與央行之差距

反觀郵政,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熊市已經愈演愈烈,到了今年幾乎全部新郵深度打折,打折的幅度甚至低於四折,範圍已經波及到小版等量少品種。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新情況。

而郵政則還是以不變應萬變,發行量雖然從2017年開始有所下降,但降來降去也僅僅是2014年的水平,實在吸引不了多少人投資了。郵政不願客觀的面對中國集郵者減少的現實,每天都在鼓吹中國郵票有多能升值,多麼有價值,多少人想訂都訂不到。

不願意大幅度減少發行量,生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2006年的發行量幾乎成為絕唱。

原本應該在十一月公佈的2019年發行計劃一直到現在還未公佈,看來預訂期不結束是不會公佈了。

為何發行計劃遲遲不公佈?

僅僅上個月公佈了14套紀念郵票選題,這些完全沒有解釋。每年到底預定量有多少,網廳的零售量有多少,難道這些都是國家機密不能公開嗎?

發行量公佈必須得發行後六個月才行嗎?

賣不完的郵票當真銷燬了嗎?

以為集郵者都是三歲小孩嗎?

如果都銷燬了,怎麼還有那麼多幾年前的大版小版產品冊在銷售,既然根本就不銷燬,壓根也用不著等半年多再公佈吧。乾脆學習央行,每套郵票發行量在發行前隨著發行公告一起公佈豈不更好。

從新郵與紀念幣鈔預約表現,看郵政與央行之差距

和央行相比,郵政的種種政策透出一種小家子氣。紀念幣鈔不想要了可以去銀行換回錢,不管怎樣,不考慮利息損失,紀念鈔、紀念幣是不會虧本的。

但郵票呢,哪家郵局敢新郵面值回收,恐怕沒有這樣的魄力。

普通商品都能七日無理由退貨,而郵票就不行,網廳的眾多產品冊一旦買了就是你的了,你就像是魚上了鉤休想跑掉。想退貨,沒門!這些小家子氣當真讓人不齒。吸引年輕人加入集郵大軍才是集郵事業發展的關鍵,而選題上郵政依舊固步自封,沒有與時代同步,如何吸引年輕人入坑?

將來的行情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不管是新郵,老郵的價格也會逐年下跌的。

這些都是拜郵政的不作為所賜。

中國的集郵者不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