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兵的自述

一名老兵的自述

口述人:余克俭

文字整理:余成

我叫余克俭,生于1943年,今年75岁,家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油粮桥村四队,1968年11月,我被宁夏吴忠市人民政府征为民兵,和本乡100多名战友在吴忠集合后奔赴贺兰山参加代号为“8781”的洞掘军事工程(建造飞机洞),我被分到番号为2905部队的二营六连担任爆破手。在贺兰山军事工程基地,我一干就是三年。

部队沿海拔1200米的贺兰山麓择地排开,采用当地的干打垒加土坯的方式,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一排排整齐的营房就平地而起。方圆十几公里范围内,只有团部小卖店所在地有一棵树,是贺兰山下唯一的一棵树!工程兵的生活是艰苦的,战士们在土房内,睡的是临时搭建的两层大通铺,室内泥土地,冬天临时用砖砌一个火炉,烧开水、洗漱和取暖。一个星期全连去团澡堂洗一次澡,跟下饺子似的。生活初步安顿下来,紧接着的就是紧张的战前大练兵,老兵们手把手的教,新兵们一丝不苟地学,很快地就掌握了打眼放炮、出碴排碴、风水电安装检查维护、模架搭建、器材修理、汽车驾驶、线路架设维修、测量定桩等基本技术。

当时我团的任务是:修建一条宽十余米,长数千米的战斗机机库和一条宽二十余米,长数千米的轰炸机机库及配套设施。为加强施工力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党政军的指挥协调下,组建了民兵团,辖19个民兵连,配合部队施工。为加快工程进度,部队和民兵都采取三班倒的施工方式,以后又改为四班三倒,日夜不停紧张施工。1968年12月,一营一连在和二营四连对头掘进的上导洞施工中,一营一连创造了单边日掘进16.2米的空军纪录。这是九团成立后首条贯通的机库导洞,为此特地召开了全团祝捷大会。1970年6月,经过两年的紧张艰苦的施工,银川机库及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机场跑道也由沈空八总队(即空字217部队)完成。

工程建设中,我曾亲眼目睹无数名年轻的战友牺牲在炸飞的石头下,因为我总是主动冲到最危险的死角执行爆破任务,部队领导多次为我颁发奖状,可惜,50多年过去了,哪些承载青春记忆和革命斗志的奖状丢失了。这是让我至今遗憾的一件事情。

工程结束后,和我同时入伍的战友们都如愿分到了工作,唯有我因为在体检时查出肺结核(长期在灰尘中从事爆破工作不幸染上肺病)只好回乡务农。

如今,我年事已高,而且左眼失明,右眼仅有0.3度的视力,走路困难,只好蜗居在家里。人老了,总是习惯回忆往事。梦里总是出现当年在贺兰山下热火朝天干活的场景,宣传队的高音喇叭里传出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完成任务”的口号声在耳边久久萦绕,那时候多年轻啊!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儿。特别怀念当年同甘共苦的战友。

图二为老兵余克俭

一名老兵的自述

————

《宁夏纪录片频道》--作者:余成,纪录片导演,宁夏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宁夏省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员,文学作品《羞于启齿的青春》,影视作品《求学》《牧羊诗人》

一名老兵的自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