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足协规定中超顶薪不超过1500万元,你认为高了还是低了?

武侯的中场线


这个问题要分开看。

税前1500万元年薪对于国内球员来说真的完全够了,试问,如果把这批球员投放到更为正规的欧洲联赛,谁有百分百地把握保证自己可以拿到192万欧元的合同?但对于高水平的外援来说,这个工资帽显然还是矮了一点,如果因为这项新政的颁布,导致大量外援外逃,对于方兴未艾的中超联赛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之所以足协会酝酿“工资帽新政”,个人认为有三个原因:

首先,引导俱乐部实现健康财政。

中超从球员薪资占比俱乐部支出这一项数据来看,堪称世界上最畸形的联赛没有之一,据中国足协财务咨询合作商普华永道几年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中超俱乐部人工成本占全年支出的67%,这一数据远高于英超的58%,即使是以高昂薪酬闻名世界的巴塞罗那俱乐部,这一数据也仅为60%。

在世界范围内,除了极少数收入极高的俱乐部以外,60%的薪资占比一直被认为是健康财政的生命线,俱乐部支出一旦超过这个比例就将陷入巨大的亏损之中,从2018年足协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年中超亏损额高达40亿元,严峻的市场环境表明,“推动俱乐部形成合理人才结构”势在必行!

其次,一定程度上鼓励俱乐部加大青训投入。

与普遍观点相左,足球俱乐部的青训工作其实是非常烧钱的系统性工作,以国内青训较为有名的杭州绿城为例,根据资料,绿城中超时期每年在青训上的投入大约为8000万左右,虽然每年都在出售“精品球员”有一定的转会收入,但离常规收益几乎“遥遥无期”。

与中超令人咂舌的亏损额相比,中超每年的青训投入仅为5.5亿,引导薪资结构的良性调整,从客观上来讲,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励俱乐部加大在青训上的投入,当然,你可以把这个“一定程度上”理解为“杯水车薪”。

最后,强行推动球员流动,加大优秀球员向外走的趋势。

目前,中超球员流动不频繁很大的原因,要归结于天价的薪酬,部分实力尚可的年轻球员宁愿留在大俱乐部枯坐板凳,也不愿以减少收入为代价换取小俱乐部的出场机会;最优秀的那部分球员,宁愿在国内联赛小打小闹,也不愿去欧洲尝试闯荡。这样窘迫局势,从小的方面来说限制了这批球员的上升空间,大的方面来说,不利于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升。

因此,对于足协工资帽的新政而言,虽从“程序正义”而言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本着“乱世用重典”的基本原则,我举双手表示支持,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