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说法?

暖暖暖暖的人


小时候,第一次读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认为能写出这等气魄诗句的人,一定是个豪气干云的大英雄!却不想,此等雄句竟出自一女子之手,当时我就记住了李清照这个略显冷戚的名字。



后来发掘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才明白这是一个有才华有信仰的女人对自己弃城逃跑丈夫的鄙视,妙就妙在此诗无一句鄙夷之言,却全篇透露着一股“你特么真是懦夫!还有脸回来”的意境。

如此女子,远胜须眉!

巧合的是,在几百年前也有个女人写出了鄙视男人的诗句,不同于李清照只鄙视了自己的丈夫,这个弱女子所鄙视的,是整整一个国家的男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就直白的多,前两句还在撇清自己,后两句直接骂开了,十四万人啊!说降就降了?没有一个是带种的!

不知后蜀主孟昶和那一帮降兵降将听到后是何感想?


九应


李清照对于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驾驭能力,能够用准确、鲜明、生动、传神的语言表达出细腻的感受。

李清照词作中的语言,是一种经过提炼而又“自然”的语言,既不同于周邦彦式的雕炼型的语言,也不同于柳永那些不大加以整饰的俚词俗语。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一文中赞李清照的语言“人工天巧,可称绝唱”,恰当地总结出了李清照词的这一显著特色。

对于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张端义评为“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彭孙遹评为“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这些都说明了它的“自然”的风格特征,不过,这种“自然”不全同于李煜近乎“天籁”式的“自然”,而是经过了锤炼之后抹去了“斧凿”痕迹的“自然”。

试看她“寻寻觅觅”的14 个叠字,试看她以“肥”、“瘦”入词( 此之谓“化俗为雅”) ,试看她巧用《世说新语》中的“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入词,试看她化用范仲淹“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可知道她的语言是如何经过锤炼而达到“自然”的。在词句里面运用叠字叠句,是花费锤炼工夫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流露人工痕迹的地方。可正是在这样的地方,仍然不见斧凿痕迹,反而显得那么自然妥帖,这充分说明她运用语言的娴熟。

所以,王灼说: “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美人绝色


作为“济南二安”之一,李清照的一生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一,少女篇:

蹴罢秋千轻衣透,

倚门却把青梅嗅。

二,少妇篇:

赌书泼茶是寻常,

独上兰舟两相思。

三,南渡篇:

物是人非事事休,

江山留与后人愁。

她的一生,生于书香门发展的里程碑之一第,少女无忧无虑,婚后爱河沐浴,夫死国破家亡,流亡婚变受骗,独词作居魂消玉勋。

这样的人生经历,放到一个普通人身上,也会被激发出强烈的倾诉愿望,更何况敏感多情、文学天赋极强的易安呢,词到易安这里当有新变。其词作成就首推“易安体”,特征如下:

1.文学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声调明白流畅。

2.融入了家国兴亡的巨大悲痛,婉约中蕴含凄婉。

3.柔中有刚,倜傥有丈夫气。

词至苏轼,“以诗为词”,此为词作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词至易安,“别是一家”,词作与诗的地位并驾齐驱,正式以独立形式登上文学舞台长盛不衰,又一里程碑。李清照功在于此。





董董微言


李清照是我特别崇敬的一位女侠级的文人。一提到这个名字,我首先想到这首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时,就被诗人的这种豪迈的气概震撼到了。而且这首诗还是出自一个弱女子之手,更是让我由衷的钦佩。因此,我也查看了很多关于李清照的书,知道她的一生并不如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傲骨和心劲,真的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李清照既有大丈夫的胸怀,更有小女子的婉约和伤情。估计那首名句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像这两首完全不同风格的诗句,现在读来,依然很有画面感。那个谴责南宋苟且偷安的侠士,那个为思念丈夫而伤情的小女人。她的词是自成一家风格,值得后人学习。


虚度时光读吧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我觉得李清照就是文坛中的女帝,文学里的武则天。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比较低,未嫁之前基本都是在闺阁之中绣花做女红,哪里有什么机会去学文化,像祝英台要女扮男装才可以去书院学习。因此李清照能写出那么多有文采的诗词是很不容易的。

李清照是女子,女人的心思与男人的心性肯定是大有不同的,所以她的词别是一家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然而李清照可是非同寻常的女子,脾气性格也一样,好酒好赌。前半生,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春风得意,万事顺心,所以词风也比较的快意爽直,如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赌书消得泼墨香,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等。后半生,李清照比较失意凄惨,再嫁的丈夫只是贪恋她的钱财,实际对她并不关心。所以词风也是一样悲哀抑郁,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的名作很多,很有才学,虽然是女词人,却是巾帼不让须眉。古代也有鱼玄机,李冶,花蕊夫人之类的女文人,但是毫无疑问,李清照是文坛中的千古女帝。




星驿哥哥


“别是一家”是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中提出的理论和观点,她认为词应该不同于诗文的创作手法,而应自具一格。在词的创作中,李清照也践行自己的理念,确实做到了自成一家,别具风流。“千古第一才女”实至名归:



1.为女性代言:

李清照之前,女性形象大多出自“花间派”男性文人之笔。他们笔下的女子多限于怀春或闺怨,这些女子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庸物出现。而李清照,掀翻了这些刻板的印象,让封建女性变得丰满起来:

她可以是无忧无虑的少女---“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可以是幸福的妻子---“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

她可以是寂寞的思妇---“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可以是闲散的居士---“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但她也可以是热血沸腾的有志青年---“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她还可以是拍案而起的豪杰---“滚滚长江水,淘尽英雄泪”

……

以女性之口来描述女性,女子不再是物品,而是可以和男性并肩而立的真正的人!







2.突破爱情小圈子:

正如上我所言,男性笔下的女子是附庸物,大多为情而生。而李清照再经历了丈夫离世,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后,她的作品就走出了闺阁,走出了爱情的小天地,开始和家国命运联系起来,一扫脂粉之气。如果说《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还不足以表达她的愤怒,那么“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也写出她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没有被无常的命运淹没,反而在磨难和苦痛中大放异彩,李清照确实独步古今!


梦魂惯得无拘检



82188771609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博闻强记,精通书史,自少就有诗名。

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后,赵出任莱州,淄州太守。夫妇志同道合,均工诗词,酷爱金石图书,二人一起钩沉古籍,收藏极为丰富,生活非常美满,幸福。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北宋亡国。李清照夫妇南渡,赵明诚不幸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在赴湖州太守任上病逝建康(今南京)。此后,李清照就漂泊在杭州,绍兴,金华一带,过着十分凄凉悲惨的流亡生活。

李清照的在诗,词,散文上都有钻研,尤以词为著。她是抒情词大家,公认的正宗词人。王士祯称:"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辛弃疾)称首"。足见李清照当时在词坛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李清照的词清新,自然,精巧,优美,语言有鲜明的个性,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明显有别于其它词人的风格,自称一体,独树一帜。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以问答式表现手法,跌宕有致。其中"浓睡不消残酒\

hushouchang


李清照对于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驾驭能力,能够用准确、鲜明、生动、传神的语言表达出细腻的感受。

李清照词作中的语言,是一种经过提炼而又“自然”的语言,既不同于周邦彦式的雕炼型的语言,也不同于柳永那些不大加以整饰的俚词俗语。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一文中赞李清照的语言“人工天巧,可称绝唱”,恰当地总结出了李清照词的这一显著特色。

对于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张端义评为“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彭孙遹评为“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这些都说明了它的“自然”的风格特征,不过,这种“自然”不全同于李煜近乎“天籁”式的“自然”,而是经过了锤炼之后抹去了“斧凿”痕迹的“自然”。

试看她“寻寻觅觅”的14 个叠字,试看她以“肥”、“瘦”入词( 此之谓“化俗为雅”) ,试看她巧用《世说新语》中的“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入词,试看她化用范仲淹“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可知道她的语言是如何经过锤炼而达到“自然”的。在词句里面运用叠字叠句,是花费锤炼工夫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流露人工痕迹的地方。可正是在这样的地方,仍然不见斧凿痕迹,反而显得那么自然妥帖,这充分说明她运用语言的娴熟。

所以,王灼说: “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雪狼对啸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生于1084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颇负才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还能鉴赏金石篆刻、字画等文物。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才名的女词人,其词作居婉约派词人之首,连宋朝理学家朱熹都对她赞誉有加。

用词绮丽,构思巧妙。用细致入微描写手法,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醉花荫》上半阕:‘’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淡淡的几笔,将寻常景物渲染出惆怅萧瑟气氛,清愁寂寥之情跃然于纸。

又如《诉衷情》下阕:‘’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夜阑人静之时,透过多次挑灯花的小动作细致入微的描写,把主人翁难以入眠的画面描绘得活灵活现,烘托出女主人孤独的心境,情思婉转柔美。

2、擅用俗语,顺手拈来,化浅俗为神奇。如《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如家常白话,却意蕴含蓄,道出了对人生的感悟。又如《蝶恋花》句:‘’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一看便明了其中意涵,用语浅白流畅,全无雕琢之痕,淡而愈妙。

3、造词自然,巧妙且出新意。如其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巧用一瘦字,把晚秋残花景象和人憔悴容颜描述得淋漓尽致,读来余音绕梁,清丽妙极,别具匠心,超尘脱俗,曲尽新意,姿态百出,回味无穷。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真是神来之笔,道出了緾绵情思愁绪千般万种,深入人心,直插骨髓何其生动而感人。

4、文字功力深厚,结构紧凑。如其名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先写萧瑟秋景,然后写人的动作‘梳头’,用闻说二字巧妙一转,另辟妙境,写尽深情愁怀,承上启下,自然天成。

5、情感真挚,毫无矫柔造作,真实而不虚伪,感人至深。如词人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于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句句情深意真,让人无不为她的喜怒哀乐而动容,心生情愫,牵肠挂肚。

由此可见,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和李煜并称‘’词中双圣‘’绝非浪得虚名,综观其作品,贯穿一个情字,情感真实而不虚伪,文字绰约而不浪荡,具有大家风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