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领域那么大,互联网大佬们为啥独爱“猪”?

农业领域那么大,互联网大佬们为啥独爱“猪”?

刘强东来养猪了,比马云晚来了几个月,比丁磊晚了好多年,但比起丁磊的自营和马云的“ET大脑”,据说强哥的“神农大脑”关键是让猪“刷脸”了,看脸的时代让每天变化的猪脸能跟上智能化的节奏的确进步不少。

至此,网易、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都来养猪了,虽然每个平台养猪的概念和路径、模式不同。这也引起人们的好奇——农业领域那么大,为何互联网企业们独爱“猪”。

为了让以人工智能为“卖点”的数字技术尽快进入到传统行业,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必须寻找到一个既能满足数据经济的条件,通过数字技术收集到产业数据,又能将产业数据尽快通过资本市场即刻变现,养猪成为最好的选择。

农业领域那么大,互联网大佬们为啥独爱“猪”?

一是我国养猪产业体量大,产值过万亿。2017年中国生猪饲养产值接近1.3万亿元,占国内畜禽(猪牛羊禽)饲养总产值比重约56.6%。生猪产业体量巨大,这个数字,几乎是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2倍多。

二是个体多,每年存栏4亿多,出栏近7亿头,生猪养殖量占世界生猪总养殖量56.6%,很容易形成数据流,成为吸引资本的基础。

三是好讲故事。比养殖市场规模更庞大的是国内猪肉的消费市场。我国是全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我国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49.6%,猪肉在国内肉类产量和消费量占比均超过60%。

智能化农业是一个很好的噱头或者好的商业模式,推出一个智慧养猪、“刷脸”的概念,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进来。互联网技术公司既赚到技术服务的钱,又赚到智能设备的钱,更在资本市场上斩获丰厚。

加上各地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之一是养殖业

,互联网企业借此可以吸引国家政策资金进来,关键是投资养猪享受优惠税收政策,通过农业项目互联网企业可以把主流业务税收或金融风险大大降低。

农业领域那么大,互联网大佬们为啥独爱“猪”?

目前我国养猪业的痛点是市场而不是技术,是数据而不是概念,不从育种、品质和特色上调整养猪业的结构,为消费者真正提供风味特色的安全猪肉,仅从改善养猪的辅助设备上下功夫,让消费者感觉似乎“刷脸”的猪就是安全的,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做法。

作为传统行业,我们既要敢于勇于拥抱互联网、高科技,更要善于精于做强行业自身优势和特点,方能在巨变的时代大潮中更好更高质量地赢得发展先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