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又牛了,河南大饥荒逃难到这个地方,20年后城里都是河南人


河南人又牛了,河南大饥荒逃难到这个地方,20年后城里都是河南人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一个人口输出大省,有成百上千万的河南人在外面打工,而外出打工的河南人又习惯聚集在一起,以至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哪里有一个“河南村”,哪里有一条“河南街”。那你知道吗,在陕西,有一个城市,到处都是河南人,被誉为“小河南”,这就是宝鸡市。

河南人又牛了,河南大饥荒逃难到这个地方,20年后城里都是河南人


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2017年末常住人口为378.1万人。解放初期,当地河南籍人占70%以上,随处都可以听见河南乡音。那么为什么宝鸡有那么多河南人呢?其实不是因为河南人跑到宝鸡去打工,背后的真正原因让看者感慨,听者落泪。

河南人又牛了,河南大饥荒逃难到这个地方,20年后城里都是河南人


抗战时期,河南人经历了两次大逃亡。1938年6月,为阻滞日寇西进,国民党政府炸开郑州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堤,成千上万人踏上了流亡之路。

河南人又牛了,河南大饥荒逃难到这个地方,20年后城里都是河南人


许多河南难民挑着担,前面装着娃,后面担着铺盖卷,一路向西逃亡,涌进了当时只有几千人的宝鸡县城。

河南人又牛了,河南大饥荒逃难到这个地方,20年后城里都是河南人


河南人第二次大规模逃亡宝鸡,是在1942年夏至1943年春。据当时估计,有300万河南人西出潼关,这些人中,有数十万来到了宝鸡。经过这两次大移民后,当时的宝鸡城区,河南人的数量与当地人相比,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也就是从那时起,宝鸡开始被称为“小河南”。

河南人又牛了,河南大饥荒逃难到这个地方,20年后城里都是河南人


百万河南难民,来到当时仅有数千人的宝鸡县城,搭下窝棚,开挖窑洞,繁衍生息。宝鸡城外的河滩、山坡也住满了河南难民。河南担、说河南话、喝胡辣汤、唱豫剧,这是土生土长的宝鸡人对当地河南人的普遍印象。直到现在,宝鸡城里还流传着“河南棚子河南担”的说法。

河南人又牛了,河南大饥荒逃难到这个地方,20年后城里都是河南人


宝鸡的河南人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很多宝鸡人还要学说河南话,以便于交流。 到了今天,河南人遍布宝鸡市的各行各业。一位在宝鸡开店的外地人说到:“这儿河南人可多了,不会说河南话都没法做生意呀!”

河南人又牛了,河南大饥荒逃难到这个地方,20年后城里都是河南人


因为天灾人祸,沿着陇海铁路来到宝鸡的河南人,也成了宝鸡的建设者,他们对宝鸡有了感情,留在了这个曾洒下他们汗水的城市,让宝鸡有了“小河南”的称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