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二人戶 瀋陽“微型家庭”近半

瀋陽一人戶型佔總數16.5%

兩人戶型的家庭約佔30.1%

三人戶的家庭佔總數35.2%

買房分著住近年已不罕見

不願生一男半女也成主因

瀋陽市戶籍人口7442109人 家庭戶數2783373戶,戶均2.67人 人口流動等多種因素致家庭戶規模縮小

四世同堂熱熱鬧鬧的大家族式生活,可能只有到老舍先生的小說中去體味了。12月3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從瀋陽市統計局獨家瞭解到,人口流動、住房條件改善和家庭觀念的轉變,使得瀋陽家庭形態發生變化:家庭越來越多,家卻越來越小。

“一大家子”漸成過去

“‘一大家子’已經是咱父母那一代人的記憶了,上一代人普遍都有兄弟姐妹,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六七口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情況很常見。”身為90後的呂女士告訴記者,如今情況不一樣了,三口之家甚至一兩口人的小家庭成了主流,而她就是這樣的情況,婚後和老公過起了二人世界。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元,承擔著兒童撫育、老人供養等功能。家庭規模的變動,直接影響其功能的發揮。來自瀋陽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截至10月底,瀋陽市戶籍人口已達7442109人,家庭戶數為2783373戶。與3月末相比,新增53040戶,平均每戶家庭人口為2.67人,雖然家庭戶數增多,但家庭戶規模卻進一步縮小,並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記者瞭解到,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家庭戶平均人數基本上保持在5.3人的水平上。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變化,家庭戶平均規模開始縮小。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中國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持平。

瀋陽有近一半“微型家庭”

從瀋陽家庭人口數的變化和分佈看:2000年在家庭總戶數中所佔比重前三位的依次為3人戶、2人戶、4人戶。至2010年,在家庭總戶數中所佔比重居前三位的已演變成3人戶(35.2%) 、2人戶(30.1%)和1人戶(16.5%)。與此同時,1人戶、2人戶的“微型家庭”所佔比重大幅度上升,佔全部家庭數量的46.6%。1人戶、2人戶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說明,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單身家庭、單親家庭等,正在成為瀋陽市城鄉家庭結構的重要部分。此外,這也充分表明隨著住房條件的改善和家庭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大家庭“裂變”為小家庭,未婚男女的獨立意識也越來越強。

不過,雖然全市各區、縣(市)家庭戶的規模都在不斷縮小,但由於地域不同,生活方式、生產條件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家庭規模也不同。總體特點為兩縣一市的家庭戶規模高於城區。其中,從各縣區來看,大東區的家庭戶規模最小,平均每戶家庭人口為2.53人,法庫縣的家庭戶規模則最大,平均每戶家庭人口為3.2人。

人口流動讓家庭變小

那麼,是什麼讓家庭悄然變小?據介紹,家庭戶規模變小的原因集中體現在三方面:首先,個人的獨立性凸顯,同時職業流動性增加,年輕人更可能離開父母獨立居住,導致1人戶、空巢家庭的比例增加;其次,城鎮化進程中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入城市,形成了“流動家庭”和“留守家庭”,客觀上增加了家庭戶數量,降低了平均家庭戶規模;最後,經濟發展和住房制度改革使人們有能力、有可能擁有多套住房,實現代際間的分居。

從人口變化的角度看,結婚年齡的推遲,不婚率和離婚率的提高,低生育率、壽命的延長、人口流動等,都導致家庭戶規模的不斷縮小。不可迴避的是,家庭戶規模變小對於老年人的負面影響比較顯著。因為家庭變小,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家庭總體上在“變老”,即家庭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的上升,給家庭養老模式帶來新的課題。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高級記者 白昕

縣區 家庭戶均人口

法庫縣 3.2人/戶

康平縣 2.84人/戶

遼中區 2.73人/戶

沈北新區 2.72人/戶

新民市 2.71人/戶

皇姑區 2.67人/戶

和平區 2.67人/戶

渾南區 2.65人/戶

蘇家屯區 2.63人/戶

瀋河區 2.61人/戶

于洪區 2.59人/戶

鐵西區 2.57人/戶

大東區 2.53人/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