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溼地保護多項政策和實踐引領全國

黑龍江日報12月4日訊 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始終堅持把溼地保護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謀劃推動,溼地保護管理制度框架和體系基本形成,多項政策理念和工作實踐引領全國。

我省擁有自然溼地556萬公頃,位居全國第四位,其中沼澤溼地面積427萬公頃,為全國最大。1998年,我省出臺《關於加強溼地保護的決定》,全面停止開墾溼地,搶救性地建立溼地自然保護區。2003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黑龍江省溼地保護條例》。2012年黑龍江省溼地保護管理中心成立,通過嚴格依法保護溼地,營造起全社會關心溼地、保護溼地的良好氛圍。2016年1月1日起,重新制定的《黑龍江省溼地保護條例》在全省正式施行,由此,在溼地立法方面黑龍江再一次引領全國。在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溼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中,溼地保護地方政府負總責、溼地分級和名錄管理等多處規定,都借鑑了我省的做法和經驗。2016年底,省政府正式對外發布黑龍江省溼地名錄公告,是目前為止全國唯一發布全省溼地名錄的省份,名錄涉及溼地斑塊20448個,明確了溼地的名稱、類型、保護級別、保護範圍等相關信息。

我省溼地保護工作起步較早。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國際重要溼地9處,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38處,其中國家級27處,省級60處;溼地公園79處,其中國家溼地公園63處,省級溼地公園16處,溼地保護小區11處。我省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省級溼地保護管理體系,並將溼地率、溼地保護率納入到全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指標考核體系、黑龍江省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黑龍江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中。

全省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逐年提升。“十二五”以來,共實施88個溼地保護恢復項目、20個溼地保護工程建設項目和14個溼地保護獎勵項目,提高了溼地生態系統質量、溼地管理水平和群眾保護參與意識。退耕還溼累計29.4萬畝,有效擴大了溼地面積,擴展了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繁衍空間。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取地塊置換的方式開展退耕還溼,成為國家退耕還溼示範區。興凱湖溼地實行生態效益補償,開展了以預留固定地塊作為鳥類取食地模式的溼地生態效益補償工作。扎龍和其他重要溼地補水工程順利實施。

溼地生態功能的恢復,維持、改善和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在我省556萬公頃溼地中,擁有高等植物689種,包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東北紅豆杉,以及水曲柳、野大豆等11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溼地野生動物(脊椎動物)326種,包括東北虎、丹頂鶴、中華秋沙鴨等17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