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进贤县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至清

李渡烧酒作坊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是中国年代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时间跨度最长且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型古代白酒作坊遗址,也是中国酒业的国宝,酒文化的重要代表。李渡烧酒作坊的发现,为中国元代已生产蒸馏酒的论断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实物依据,证实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关于李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之。”遗址位于李渡镇红石桥李渡酒厂老厂区内,元代至近现代烧酒作坊遗址。遗址考古勘探面积1600平方米,2002年考古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揭露的文化堆积主要为元、明、清遗迹与遗物。其文化堆积的11个层面分为南宋、元、明、清、近代、现代6个时期,未见南宋遗迹,其余5个时期的酿酒遗迹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砖柱等。

水井位于遗迹中心部位,始建于元代,后经增高,深4.25米,六边形红麻石井圈,口径0.66-0.72米,井台三合土筑。

炉灶始建于明代,红石与青砖砌,长径2.80米,短径1.42米,残高1.98米,烟道位于头端两侧;灶前操作坑呈“凹”字形,长2.70米,宽1.60米,深1?84米。晾堂2处,明代晾堂50平方米,清代晾堂40平方米,卵石与三合土筑,表面不平,边界用红石砌。酒窖22个,其中元代酒窖13个,直径约0.65-0.95米,深约0.56-0.72米;明代酒窖9个,有6个至今仍在使用,直径0.9-1.1米,深约1.52米。蒸馏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设施2处,圆桶形砖座,明代蒸馏设施经清代修补,直径0.80米,高0.62米,东南距灶0.85米。

清代蒸馏设施直径0.42-0.54米,高0.38米。遗址出土遗物350件,有陶瓷器、石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以陶瓷器为主,陶瓷器又以酒具为多。? 李渡是江西古镇,江南粮仓,其酿酒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文豪王安石、欧阳修、词人晏殊等每过李渡必豪饮一番。因此这里留下了“闻香下马、知味拢船”的千古美誉。

江西李渡镇地处抚河中下游,紧靠抚河堤岸,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米质好,是酿酒的上好原料。更有那终年清澈透明的地下水,清冽甘甜,含有微量矿物质,是难得的制酒用水。

李渡镇有着1500多年的酿酒历史,自古以来就有“酒乡之称,文人墨客,商宦布衣,皆因李渡酒而“闻香下马,知味拢船”。李渡酒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元末明初,江西李渡就有“赶圩李家渡,打酒买豆腐”之说,经历清朝的兴旺,李渡白酒更是闻名全国。

据县志载:清代中叶,李渡就有以当地特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酿制烧酒的习惯。到了清朝末年,李渡万茂酒坊广集民间酿酒技术,在糯米酒的基础上,引进了用大米为原料,用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用缸、砖结构老窖发酵制白酒的新工艺。李渡高梁酒由此而发展起来,制酒作坊也随之增至七家。

2002年6月,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对老厂无形堂生产车间进行改扩建。工作人员在施工时,铁锹碰上了硬物。刨开四周的土,发现硬物原来是个陶缸。大家不敢大意,于是小心翼翼地挖,初步判断是挖到了古代酿酒遗迹。李渡酒业公司立刻向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汇报。经过现场勘察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报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挖掘。 经挖掘,一个完整齐全的酿酒遗址惊现在世人面前:元代的陶质地缸、酒窖、水井,以及明代的炉灶、晾堂、蒸馏设施、水沟、墙基。出土文物共350余件,其中70多件为陶瓷酒器。整个遗址呈凸字形,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挖掘面积约350平方米。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的发现,再一次见证了江西悠久的酿酒历史,丰富了李渡酒文化内涵。北宋词人晏殊《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消尽两眉愁。”正好与当年抚河两岸情景相印照,折射出李渡古镇与酒的渊源。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是目前我国发掘的最大酒窖作坊遗址,已发现的地下遗存面积至少有15000平方米。加上地面的街区、酒肆、商埠,共同形成完整反映中国古代酒业发达状况的遗产格局,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在以淀粉质为原料酿酒的各种方法中,特别是糖化、酒化同时进行和半固态发酵方法的运用以及这两项技术的巧妙结合,在酿酒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李渡酒正是运用此法从民间酿酒中发展起来的。本次发掘证明,李渡酿造蒸馏酒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元代,历经明清,连续不断,发展至今,是继四川成都水井坊之后我国发现的又一处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代烧酒作坊遗址。

据李渡镇焦石村《南坪邓氏四修族谱序》载:“汉高密侯三十四世之元元孙(邓木懋)也,自福建寻源凤凰山,唐时牧抚州路,带管郡北金源监金厂,见山水悠趣,官居于此,立郡籍而家焉,后复迁居(焦石市)南坪,今之上店,梦良公是真长嗣也”(乾隆庚辰谱)。

据该镇《李氏五公家谱》载:宋雍熙间(983-1016)“沆公为汴梁之始祖,生三子,次曰正,字端甫,官密州刺史,生五子,长曰文龙,登进士拜黍(参)政督军,平寇江南,取道邵武,喜其山水之盛,率幼子仁山,留居其地,卜居清远(抚州市玉茗堂附近),熙宁间(1071-1077)德言公再卜居李家渡之松山红桥(即今李渡镇之松山村委会附近)。

民间有“焦石李家渡,打(买)酒卖豆腐”的谚语,李渡处于赣抚平原,是江西的粮仓,粮食丰收,老百姓就要酿酒,以供嫁女娶亲,过年过节,接待客人,祭祖祭神之用。李渡《邹氏族谱》载有有二首饮酒诗也可证明酒业历史悠久:

留饮山门:扫罢荒邺重叹嗟,羽衣邀我献松花。瓦瓶酒醢龙膏酒,鼎新烹雀万古静。听晚林鸣玉籁载,瞻阴壑起丹霞洞。门前惆怅辞先垒,祸首红尘尽俗家。

次留饮山门:祀余铁壁从兴嗟,观里停骖数落花。春霭燕毛班序齿,风飘仙羽迭供茶。浩歌瞒舞云洞鹤,微醉浓餐日暮霞。宿鸟归林休重感,马蹄乘月却还家。

江西省进贤县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至清

江西省进贤县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至清

江西省进贤县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至清

江西省进贤县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至清

江西省进贤县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至清

江西省进贤县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至清

江西省进贤县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至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