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蘊藏在牟平方言裡的故事,你瞭解嗎?

在家鄉的方言俚語中,有相當一部分採用的是對比句的形式,也就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對,給人極鮮明的形象和強烈的感受。如“能在糧囤尖上省,不在糧囤底下停”、“能上南山當驢,不下北海打魚”等等。這些對比句所用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事,形象生動、表述清晰,就好比武大郎和武松站在一塊——高低立見分曉。整理出部分此類俗語,可從中看出其在生活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能給龍人(能人)牽馬拽蹬,不給鄉熊(庸人)當祖宗”。這通常是長輩對兒孫輩步入社會之際的一句忠告。像過去一個出外討生活的小學徒,若投奔的是一個志向遠大、前途光明的東家,儘管在創業階段要出大力、多吃苦,但最終卻能創出一片天地。可一旦追隨的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就算是短時間內待你挺好,到最後肯定還是一事無成。

  “能繞人後,不搶人前”。這句話提倡的是一種社會公德。凡是騎過自行車的人都有體會,十字路口,兩車相遇,若選擇減速、繞走對方的身後,肯定就順利地過去了。如果互不相讓那就要撞車了。日常生活中,這句話已衍變為一種行事原則:凡事退讓一步則海闊天空。

“能得罪個老頭,不得罪個毛猴(小孩)”。這句俗語的內涵即是後生可畏,不可小瞧。一般情況下,老年人如日薄西山,不大可能還有超過你的機會。可年輕人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努力,其前途不可限量。“長江後浪推前浪”,那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能要孝順兒一個,不要生分種一窩”。按照我國傳統的說法是多子多福,可現實生活中卻不是這樣。有的人家雖然只有一個兒女,卻把家中老人照顧得熨熨帖帖、十分周到。可有些人家的兒女一大幫子,卻往往在父母年老需要照顧的時候,一個個斤斤計較、推三阻四、吵鬧不休,多子不但沒能多福,反倒是多上火、多生氣。

  “能叫雷打死,不能叫屁嚇死”。這句話與“能被打倒了,不能被嚇倒了”的意思相同,充分體現了家鄉人粗獷豪放的行事風格。日常生活中,多見於兩個人掐架時用這句話相互叫板,表達誓死奉陪到底的決心。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時常聽到用這句話來表達其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氣。話糙理不糙,同樣充滿了滿滿的正能量。

  “能找個剃頭的,不找修理地球的”。這句話流行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針對農村女青年找對象的俏皮話。那時候,人們把老農民比喻成修理地球的,成年累月,面朝黃土背朝天,收入卻少得可憐。反觀剃頭(理髮)的,雖然算不上什麼“高、大、上”的工作,當年卻屬國營企業職工,吃商品糧的,勞動強度相對小不說,還有固定工資,有節假日和星期天、可分房和退休。與修理地球的老農民一比較,那簡直是天壤之別。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這句俗語早已成了“老黃曆”,只是為回顧當年添加了一個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