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军最后孤注一掷的进攻——第二次阿登战役

1944年12月16日凌晨。大雾弥漫,天色阴阴沉沉,德军装甲部队突然在阿登向盟军阵地发起了突袭进攻,进攻让盟军大吃一惊。盟军指挥部成自信德军没有能力再发动一场攻势。阿登攻势的作战方案完全是希特勒孤注一掷的计谋——“进攻是最好的防御”,阿登攻势则荒唐的将这一军事信条引向极端,事实证明阿登是最坏的防御。此战后德国指挥官最关心的不再是能否阻挡盟军的进攻,而是盟军为何不快点进攻,趁早结束战斗。

盟军在阿登地区防守较为薄弱,长达75英里的防线上仅驻守着四个师的兵力。而且盟军高级指挥官,没有吸取德军1940年突袭的教训,对突袭毫无准备。德军的进攻很快便突破了美军在阿登高原的方向,盟军面临被分割的危险。这使盟军指挥部大为震惊……阵地后方警报声声,英国的首都伦敦更是惊惶不安,这犹如一场噩梦,谣言纷起,说什么德军将冲到英吉利海峡,敦刻尔克溃败的一幕将重演。

纳粹德军最后孤注一掷的进攻——第二次阿登战役

盟军将这次进攻称为“伦德斯泰特攻势”,实际上伦德斯泰特(Rndstedt,西线最高指挥官)对进攻方案一直都是强烈反对的态度,他也没有为这次进攻出过一点力。阿登攻势是希特勒决定发动的,进攻的战略战术也是出自于希特勒之手。进攻初战告捷,主要应归功于年轻的军官曼托菲尔(Manteuffel,西线第五装甲集团军最高长官)提出的战术。希特勒不信任资深将领,对他们的建议往往爱搭不理,对年轻军官和他们的建议则态度截然不同,他认为曼陀菲尔是他发现培养的青年才俊,他喜欢大胆出奇的战术。

突袭初战告捷的另一个原因——确保作战方案保密,可是过分的保密也会弊大于利,它会引起很多前线突击作战部队之间的混乱,从而贻误战机,对内过度的保密,也让德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参战的德军临上战场才获知进攻方案,没有时间研究问题、侦查地形,并作充分的准备,进攻开始后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希特勒在他大本营制定的详细计划似乎已将一切都考虑周全,但他忽视了局部情况的特殊性以及各级将领个人能力所造成的问题。当阿登攻势进攻遭到盟军的英勇顽强抵抗,战场形势在逆转,希特勒却固执己见,坚持继续进攻,严禁德军及时后撤,如果盟军行动更快一点,德军有可能被围歼。结果德军虽然没有全军覆没,但还是遭受了重创,此战的损失德国的防守有着致命的影响。

纳粹德军最后孤注一掷的进攻——第二次阿登战役

曼陀菲尔的进攻开局不错,德军突击营就像雨水一样,悄无声息迅速渗入到盟军的阵地,晚上借着“人造月光”向前推进。奥尔河(Our River)也架起了浮桥,装甲部队在半夜跨过浮桥,早晨八点抵达美军的主要阵地,然后在大炮的掩护下,迅速突破盟军阵地。从前沿阵地发起进攻,经过将近30英里的路程,德军在18日逼近巴斯托涅。此后战场局势逐步逆转。17日夜晚,盟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已经将兰斯(Rheims)附近的第八十二和第一百零一空降师,调来加强北部阵地同时沿公路及时赶到巴斯托涅。与此同时,美军第十装甲师一部分军队也及时赶到。此后两天,德军从正面和侧翼一再发起猛攻,都以失败告终。

纳粹德军最后孤注一掷的进攻——第二次阿登战役

战局对德军越来越不利,曼陀菲尔也没想到潜在的危险更大,盟军的增援部队云集各地兵力大大超过投入进攻的德军,在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统一指挥下,英军第三师军团进军默兹河,南面巴顿将军第三军的两个军团向北迅速出击……盟军的大反攻开始,阿登攻势失败后,希特勒开始“散兵战”,德军不再有大规模者作战计划,只有许多零星的战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