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認為華語流行樂不景氣?

蔣南亞


我只能說華語流行音樂的沒落是不可逆的,追趕日本和歐美音樂圈,至少還要30年。

1995-2000,這5年pk的最激烈,春晚的“今晚真高興”,“大中國”,大戰香港的各種四大天王,香港的歌曲基本都是買日本歌的版權然後填詞,因此隨著2000年左右韓國偶像的崛起,港臺偶像就一蹶不振了。2000-2005這5年,基本就是周杰倫陶喆蔡依林王力宏等人的pk了,至少這些人還有不少原創的歌。這些年隨著電腦、手機3g等普及、這兩年各種選秀、綜藝節目的崛起,娛樂方式的多元化,使得音樂行業越來越不景氣,國內歌手極少靠唱片可以賺錢的,都是賠錢出唱片,然後努力混成三流歌手再靠商演、代言賺錢。不景氣讓製作和創作水準更加下滑,惡性循環下,香港歌手就靠陳奕迅等一幫老將撐場子了。

華語音樂圈永遠做不到日本音樂人那樣,不管是做偶像,還是純音樂,或者獨立歌手等等各種方式都可以養活自己,還可以活的很好,出唱片的版權稅一分都不會少得,還可以去各種大小劇場給粉絲唱歌。畢竟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的版權音樂市場。華語音樂圈也不可能像歐美音樂圈那樣,後者的商業機制太成熟,只要歌手有天賦總會有適合的公司去包裝,版權保護也到位,而且歐美人對於音樂體育的熱情堪比中國的吃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