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英国就用10发弹步枪,为何二战各国还用5发弹仓而不学英国用10发弹步枪?



(英国人很热衷于大容量弹匣,引进捷克轻机枪也要换装大容量弹匣)

弹夹容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且恩菲尔德步枪的容弹量高算不上有用的优点,帮助它提高射速的是“后端闭锁”机构。相比毛瑟和莫辛纳甘的“前端闭锁”原理,它的拉栓行程更短,手臂活动的幅度不会很大,因此恩菲尔德的射速才能提高,虽然10发容量的弹夹让连续射击的时间更长了,但是,装弹耗费的时间也延长了一倍以上,对增加射速起不了太大作用。


(感受一下恩菲尔德步枪枪机的复杂)

10发弹夹会增加恩菲尔德额外的重量,凸在外边的弹夹也不利于日常携带,因此在二战之前很多设计师都是鄙视这种10发容量设计的。希特勒上台后重整军备,当时的德国军械部门也仅仅是剪短了G98步枪的长度,使用弯曲枪栓拉柄和短刺刀等方便携带的简化设计,这时候军方对突出的弹夹设计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它增加了步枪的携带难度。(98K做到了最简洁的枪身)

同样是采用5发子弹交叠式排列的俄国莫辛纳甘步枪弹夹也是突出的,为了使步枪外形更圆润方便携带,莫辛纳甘的弹夹不能拆卸,和扳机弧形护翼融为一体,再加上特殊弧度的枪托设计,一切都是为了方便携带,因此苏联也从未打算模仿恩菲尔德18发弹匣设计,尽管莫辛纳甘的枪栓拉柄也被打弯,同时长度不断缩小还出现了枪刺固定在枪身上可以折叠的设计。


(莫辛纳甘的弹夹略微凸起,它的优点之一是钢铁里稀有元素含量高不易锈蚀和磨损)

恩菲尔德步枪的双排排列子弹加宽了枪械的直径,这是为了缩短弹匣的长度方便携带,却给给操作射击带来了不便。恩菲尔德的弹匣得益于弹簧设计的巧妙,它的长度并不大,装在步枪上显得不是很突兀,但是操作携带的手感还是不如5发弹匣的毛瑟和莫辛纳甘。


(98K力求简洁美观,也许元首根本看不上恩菲尔德的外形)

恩菲尔德射速快还因为它的后端闭锁机构不易受到枪膛高温的影响,枪机复杂的机械部件不易变形和生锈,因此拉栓容易的多,而毛瑟式与莫辛纳甘的前端闭锁导致枪机机构距离枪膛太近,受到爆炸温度的影响,部件热胀冷缩经常出现卡死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的拉栓动作没有恩菲尔德步枪流畅的原因。(莫辛纳甘的设计也追求流线线条,狙击步枪打弯了拉柄)

拉栓流畅、手臂动作幅度小,再加上它采用的是45度旋转闭锁枪机,比90度闭锁步枪的拉栓动作又少了一步,这共同构成了恩菲尔德步枪的高射速优势。而10发弹匣只是为了弥补高射速带来的耗弹快问题,说白了它和射速没有太大的关系。

(凸起就是隔断器)

高射速导致恩菲尔德步枪弹药消耗惊人,设计师专门设计了“弹匣隔断器”来降低射速,这种画蛇添足的倒退式设计,直到1942年才被彻底抛弃,因此说一战时期的恩菲尔德射速并没有太大优势,它只有少量的隔断器被拆除。反而是笨重的枪身让习惯了简约毛瑟步枪的德国人无法接受,希特勒亲子奋战在一战最前沿,他肯定见过不少恩菲尔德,更多的还是厌恶。


兵器世界


众所周知的是英国的李恩菲尔德式步枪使用的是10发的弹匣,好多其他国家在二战的时候还是用着五发的弹夹,或者八发的弹夹。这和不同国家不同的理解和战术是相关的,每一个国家对战争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德国二战时用的98K步枪,这种步枪的弹容量只有五发,远远小于李恩菲尔德步枪,这是因为德军步兵班组的核心是轻机枪而不是步枪。

在一战中英国使用李恩菲尔德步枪齐射的时候,甚至让进攻的德国军队误以为遭遇了英国军队的重机枪攻击,有一个著名的名词:李恩菲尔德一分钟,意思是李恩菲尔德可以在一分钟内打空四个弹匣。由此可见这款栓动步枪的射速已经接近于半自动步枪,因为英国人的最基础战术核心就是步枪手。

法国的步兵核心是75毫米榴弹炮,就是那门著名的75小姐榴弹炮,这种火炮可以给法国的军队提供足够高密度的火力压制,但是因为弹道平直其实并不适应应于一战中的大规模堑壕战。而日本军队其实只能算是一支三流陆军,连被德国吞并的捷克都不如,而且日本陆军缺乏资源大规模装备机枪和火炮,所以说日本的38式步枪从始至终就是为了近身搏斗而设计。美国可谓是一个著名的地主家傻儿子,所以大量装备了半自动的M1步枪,因为枪械设计原因只能使用八发弹匣。而苏联的SVT-40半自动步枪也已经装备了10发的弹匣,可以说10发弹匣其实并不是英国的专利,只不过有些国家受限于自己的发展和现状没有办法大规模换装而已。


军事新观察


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英国军队的一把著名步枪,从1895年一直使用到1956年,可见英军对其非常忠爱,是第一和第二次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军以及英联邦军队的制式步枪。

此枪口径7.7毫米,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以及盒形可卸式弹匣,装填子弹速度比较快,用两个5发的弹夹供弹。

在各国军队普遍装备5发栓动步枪的时代,李-恩菲尔德式步枪10发弹仓供弹,可谓出类拔萃了,火力是其它国家军队的整整一倍,显然对阵时具备火力上的优势。

在一战堑壕战中,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以其迅猛的火力输出,给同盟国军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一战军史上才有“李-恩菲尔德一分钟”的说法,即李-恩菲尔德步枪可在一分钟内打空四个弹匣,由此可见这把栓动步枪的射速竟然已接近半自动步枪。

二战时期,除了财大气粗的美军装备8发漏夹供弹的M-1加兰得半自动步枪以外,德军的G-43以及苏军的SVT-40半自动步枪,各自也仅生产装备了数十万把,德军还是以毛瑟98K、苏军依然以M1891莫辛-纳甘步枪栓动步枪为主,且都是5发弹仓供弹。

至于二战时期,许多国家依然还在使用5发栓动步枪,而不学英国人一样采用10发弹仓供弹,应该是与各国军队的战术有关。

当时的步枪班都配备了轻机枪,以轻机枪为最主要的火力输出单元,步兵的战术也都围绕轻机枪而展开,本身栓动步枪射速比较缓慢,也没人说5发子弹弹容量低。

且各国步枪大都采用5发弹夹供弹,一次性就能压入弹仓5发子弹,所以装填子弹还是比较方便的,无须手动一发一发压,所以许多国家也不想将步枪改成李恩-菲尔德步枪的供弹方式,费时又费力还费军费,因此都懒得去改造。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个人理解是这样,恩菲尔德独特的后端闭锁枪机让他能射的很快,所以一战那会,英国步兵打出很有名的“疯狂一分钟”(Mad minute)

这种枪机带来的射速比当时其他的比如G98和莫辛纳甘之类的快多了,所以英军确实有这种用几只恩菲尔德打速射,能打出马克沁机枪的效果。而这种打法很明显5枚子弹是不够的,所以他们用10枚。

而德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那边还是认为栓动步枪应该是准确第一的,所以5发和10发的差距也无所谓。不然你看到了半自动步枪时代,比如M1加兰德,比如G43,比如SVT40,因为带来了射速的提升,所以弹容量也增加到了8-10发。

再话说回来,可能一开始栓动不强的弹容量为5发已经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事儿,而且5发弹容量也没被士兵吐槽说弹容量少,所以就懒得去改了。毕竟制式步枪做任何修改都是牵一发动全身,换装特别麻烦,而且增加个5发弹容量也不是什么特别要紧的事。


疯狗的轻武


各国军队都会按照自己的国情和需求来制定制式武器。一战之后就只有英国和日本依然迷恋着使用大威力大装药步枪弹。而没有生产和使用冲锋枪。因为他们都把步枪作为最主要武器。而当时英国人的机枪火力明显不足,所以为了减少换弹时间,就设计出了高射速大容量的李·恩菲尔德步枪。

美国除了生产春田步枪和后来美国陆军的制式武器加兰德和M1半自动步枪外。可供陆军选择的还有被誉为“芝加哥打字机”的汤普逊冲锋枪。而且重火力除了水冷式的马克气重机枪外,还有被称为点五的M2机枪。还有跟随步兵班前进的m1918半自动步枪(活力跟捷克式是一样的,但是比捷克式还要轻便)和M1919A6可发射7.62毫米子弹的机枪。相比美英国人的拮据。美国人在武器方面的选择更为丰富。重火力力更加强大而且重火力能分配到步兵班。






德国除了98k制式步枪外还生产了相当数量的mp40分配给步兵班,主要给班长用。而且德国著名的通用机枪mg42也能分配到步兵班,这样步兵班就拥有了强大的火力。

mp40

mg42通用机枪。

而苏联在苏芬战争之后也开始模仿芬兰的索米冲锋枪为样本生产波波沙冲锋枪。而且还有捷格加廖夫式轻机枪,它采用47发的大弹盘,也拥有了不如的武器。

而相比英国和日本,英国被德国人赶回英国之后,穷的只剩下钢铁了,才开始生产全钢铁的斯登式冲锋枪。日本就是在战争后期认识到冲锋枪的威力才造出了百式冲锋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