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在农村老家带小孩,自己在外面打工挣钱,假期回家小孩不让自己抱,你有什么感受?

一点三农


其实,这算是在外打工或是打拼,不得已和家人分开的成年人的一种普遍的痛吧。

记得儿子一岁八个月时候我留他在家里婆婆带,自己去了外地。

在外面两年时间,因为私企工作很是紧张,距离家又远,即便国庆也实在赶不过来。

最开始一年,我给家里打电话,和孩子接通说上话的才三次。

记得那年春节回家,他和我待一个房间都不情愿,看着我的眼神就像我要卖了他似的,赶紧就溜到奶奶那里去了。

那一刻,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自己亲生的,居然当自己像陌生人。

不过,我有个长处,不会一上来就要求他喊妈妈,什么不喊不给好吃的,不喊就怎样怎样的……

他躲我,我不会追上去,我会自己在那里该吃吃,该玩玩,然后会喊他要不要一起。

只喊一次,不会强求。他看我在那玩的很开心,就慢慢走近了,然后我给他一个,慢慢一起玩起来。

记得三天后,我在那里吃东西,他进来说了一句,我可不可以坐你怀里。

我那一刻眼泪就再也止不住了,连忙说,可以可以。

但他仍没有喊我。不过他愿意待我怀里,让我抱,我给他洗澡,他感受得到我对他无微不至的爱。

突然,他自己就喊我妈妈了。然后也愿意和我一起做更多事。家里有客人来了,故意问他我是谁,他会毫不犹豫地说,我妈妈!

其实,只要你不带目的,无私的爱,无私付出,孩子再小他也是心里感受得到的。

和孩子真的不必为陪伴的少太过不去。高质量无私的陪伴哪怕时间很短,他也是心里有痕迹的。

记得后来我每半年回去一次,不到半天他就拉着我的手喊我妈妈,一点都不陌生,我们比那些成天在一起的感情还要好。

因为我爱他,真的不带一点目的性,只要你真心待孩子,他们是最懂回馈的人。

不像大人的世界,充满了不平衡,他们是一群活在当下的精灵。

只要你有爱,有真心,愿意无私付出,他们会是你最忠实的拥护者。


大眼心语


在农村,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心酸,自己在外打拼挣钱维持家庭,不得已把孩子留在家中,实属无奈。记得我们村儿这一个小男孩儿,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通过这几年的奋斗,他们在城里买了房,刚回家看到眼前儿子的一幕, 父亲忍不住跪在地上大哭起来,觉得亏欠孩子太多太对不起孩子了,而孩子却深情地说:爸爸妈妈,你们可以不抛弃我吗?带我走吧。

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好了,许多留守儿童不愁吃不愁穿,但心理问题却出现了。孩子以后走向社会,不仅需要生存技能,还要有健全的心智,而作为父母不能只是生养而不教育。缺乏父母的爱,性格变得冷漠,不愿与人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孩子的前程就断送在我们的手里了。

如果村里面有企业的话,可以选择就近择业,一方面可以挣钱,一方面可以照顾家庭。





山城小二


关于这事感同身受,基本上在外务工时间久了,假期回去,孩子见了眼生,不愿意让抱这并不鲜见,所以也不要太放心上,人在他乡,事业为重,把思念之情化作工作动力,毕竟我们外出打工也是为了家人的幸福,为的是孩子的未来。


1999年春末夏初,我从上海工地上有事回家,刚走进老家的院子,母亲从做饭窝棚里探出头来,笑滋滋说,你儿子会走路了。那怎么可能啊?才刚刚11个月啊。我很是诧异。不久,父亲从外面把儿子抱了回来,儿子看到我,脑袋直往父亲怀里藏。后来,父亲把他递给我,他还是挣脱了,一步一晃蹒跚着往父亲怀里钻。尽管儿子至今对爷爷奶奶的感情一直很深厚,但我和妻子和儿子交流完全没障碍,在外读大学基本上每周我们都视频聊天。在我的记忆里,似乎儿子根本上就没经历叛逆期直接就加入成人行列了。


那时候,尽管贫寒,但我尽可能多和儿子通电话聊天,从他呀呀学语开始,我和妻子就不断强化我们之间的血脉亲情,直至到了初中孩子才来上海读书,在简单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我感觉儿子和我们很亲很亲。

有一次跟乘堂弟的车子回老家,堂弟的小儿子还不大会走路,在家门口一见到堂弟,立马手舞足蹈,要堂弟抱,堂弟接过小儿子,小家伙抱住爸爸的脸就亲,亲的堂弟满脸都是口水。我当时很受感染。堂弟每天忙完工地上的生活,会第一时间和家里视频,他从宝贝很小的时候几乎天天和儿子对话,所以现代先进的通讯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完全可以忽略距离。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多和孩子交流,既然命运赋予了我们另一重使命,我们就要学会坚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相信我们可以😊


(图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民工找米客


首先是无奈心酸,无奈的是家庭经济条件所迫你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打工期间各种身累心累说多了都是泪,心酸的是自己亲生的孩子见到自己形同陌生人避而远之,这种尴尬是一瞬间的,但是形成这个原因却是日积月累的,

其次是愧疚,一年到头来为了生活奔波,没什么时间回家探望孩子,你会感觉到深深的自责,在她最需要陪伴的时候却不能陪伴在她的身边一起成长,如果在外还赚不到什么钱带回来,愧疚感会加倍,

其实遇到这情况你也不用悲观,这个还是需要耐心和时间去化解我们与孩子之前的陌生感隔膜,有假期或者平时少点休息把假期凑到一起常回家陪伴她,买她喜欢的玩具,陪她一起互动看她喜欢的动画片,总之投其所好,只要拉近和孩子的距离,什么都好办了。出门在外的时候也要每天或隔天抽点时间出来和小孩视频聊聊天,或有条件的可以接过一起生活一段时间,我相信你的孩子肯定会很粘你,到时候左右爸爸右一声爸爸地叫,你的幸福感自然而然地油然而生


社会已入中年心


这一幕是现阶段广大中国农村年底经常上演的一幕,可能也是现阶段国家提出乡村振兴的原因。

感觉肯定是心酸!心痛!

现在支撑农村的还是打工经济,还是从经济不发达地方到经济发达地方的打工经济,大家背井离乡挣点辛苦钱,这真是迫不得已,因为在农村,你养不活自己!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不得不远去打工,出卖自己廉价的劳动力。

这也是现在的农村尽是386199部队的原因,为什么说是386199部队,就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乡村呈现出来的是凋敝,毫无生气。三留守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进一步说是整个农村的社会问题。

现在国家正在推进精准扶贫,并提出乡村振兴正是看到了农村的现状,高瞻远瞩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现在的低保兜底,厕所革命,现在国家在城市反哺农村,包括大力发展产业,就是想大家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让农村有生气,国家有底气,老百姓有福气!


恩施新农人


老婆在农村老家带孩子,自己在外面打工挣钱,假期回家小孩不让自己抱,你有什么感受?

感受不言而喻,无奈又心酸,高兴又惊惧呗!

无奈的是生活所迫,我们很多父母都与孩子分离,不是老婆在家带,就是托付给父母,我们承上启下的一代人大多都在外面为家而奔波劳累。这是我们的国情所致,大家都如此,你又怎能独善其身?我们现在的努力不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么?

心酸的是,都说血浓于水,但偏偏自己的孩子没能达到,他竟敢不认自己的生身父亲,你说怎么能不令人心酸?但小孩子和小动物没有区别,谁对他好,谁整天陪他玩,谁就是他最亲的人,你做父亲又能如何?等他长大了,懂事了当然就会和你亲,你心急有何用?慢慢来吧!

高兴的是,这说明孩子长大了,都知道认生了,他能拙壮的成长不正是你外出打工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么?

惊惧的是,这小东西竟然有如此的分辨能力了,从嗷嗷待哺到能分辨出陌生人,这可是孩子的身体、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他竟然能你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悄悄地长大了,你难道不感到惊惧?惊惧生命的伟大,惊惧生命的顽强。


北疯情感


这是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我亲身体验过。以前的生活非常艰苦,在农村更加,耕田挣不到多少钱,又辛苦,农村里没有工厂,想找一份工作挣点钱让生活过好点都难,就算你空有满身技能也没法施展,为了生活,农村里的大部分男人都到外面打工,老婆留在家里带孩子,或夫妇一起到外面工作,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我也不例外,为了工作,女儿八个月不够我就把她留给家里的老人带。过了一个月有多,我再回去看望女儿,谁知道她见到我就哭,不让我亲近,更别说抱了。我当时心里很难受,很后悔把她放在家里让老人带,她会走第一步,说第一句话我都错过了,小孩启蒙阶段我都没有陪在她身边,就是后来我把她带回身边,感情还是有点疏远。所以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算到外面打工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不要错过孩子成长的过程,要不会后悔一辈子。


琼儿老师


1,直接感受是心酸,自己在外打拼就是为了孩子和家人更好的生活,以及孩子将来有更好的物质基础。如果回家,孩子主动叫爸爸、且绕着你的身边转,该有多幸福啊!

2,孩子不让你抱,说明至少3岁左右了,有一定的感性思维了。由于孩子对爸爸的形象不经常看到,所以不知道爸爸是个什么样,不让抱,是正常的。只要你挣钱在外没有乱花,我想你自己也能理解和调节情绪的。

3,对老婆好点,让她在孩子面前刻意多说爸爸,特别是给孩子买好吃的时候,强调爸爸让买的,这样在孩子印象中就树立爸爸的概念了,回家时,让老婆抱着孩子迎接你,你手里拿着孩子最喜欢的好吃的和玩具,老婆同时说爸爸回来了,孩子就不应该拒绝你抱。但抱会儿可能就要到妈妈怀抱了!

4,平时也可和老婆孩子视频,多说些孩子想听的话,多给孩子看你手里他/她喜欢的玩具,慢慢就对爸爸的印象深刻了,回家就不陌生了。所谓混个脸熟就是这个道理!


红蓝推演


老婆在农村老家带小孩,自己在外面打工挣钱,假期回家小孩不让自己抱,那种心情是心酸,而且觉得内疚的感觉,孩子和谁在一起时间长了,就有感情了,而看着自己的亲骨肉却是生疏地认生,觉得象是有啥隔住了亲情,不由得觉得自己沒有天天陪在孩子身边见证他成长,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其实那个男人不想守着妻子孩子热炕头呀,可是为了家的未来经济,也为了给孩子创造个好条件,自己才背井离乡,忍辱负重,自己也是有苦难言呀,可看着孩子与自己生份,总是心里有股酸溜溜的滋味,毕竞是自己的亲骨肉呀。孩子有母亲在身边还觉得他不苦,有些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身边,那才叫苦,孩子内心的孤单,到了成年也挽回不来,所以外出打工的人必须考虑,在钱和孩子上那个重要,不要等有了钱了,孩子却荒废了,那是钱买不回的东西。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如果缺了未来,那挣钱有什么用,有许多父母外出打工,而把子女交给老人照顾的,可老人力不从心,往往照顾不周而酿成了悲剧,所以说当钱和孩子发生碰撞时请选择孩子,也许我们陪伴孩子短期内挣不到那么多钱,可孩子的健康不只是外貌还有心理健康,那一样缺失都是他未来的缺憾,所以夫妻挣钱要紧,但孩子更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尽量在孩子幼小时不要让他缺失了爱,可以在近地方打工,也可以让妻子在家照看孩子,千万不要让他们跟爷爷奶奶在家,隔代教育的孩子性格孤僻,且让人看了心疼,孩子永远觉得没有安全感。



沃土芳华666


这确是是一件让人很心酸的事情,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老公为了一家人能有一个好的生活,选择背井离乡的去打工。而自己老婆留在家中带孩子和照顾老人,这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作为一年四季都在外辛苦打工挣钱的父亲来说,当春节回家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小孩似乎把自己当成一个陌生人,作为父亲此刻的心里一定是很难受,也很心酸。

但是对于小孩来说,由于年龄尚小,他肯定是谁带他的多,谁陪她吃饭睡觉,谁接他放学回家,他就会自然而然的和谁亲。这是小孩的一种本能,作为大人的父亲需要理解。同样当小孩慢慢长大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也就会慢慢理解父亲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好的生活,才离开自己到外面打工的。

就像我们小时候不听话时被父亲,痛打一顿的时候,那时心里一定是很讨厌父亲的。可是当我们慢慢的长大成人了才知道,父母打我们也是为我们好。所以作为父亲,好好挣钱,给他一个好的教育长大以后他就会理解了。当然这过程中作为母亲也应该时时刻刻不忘教育孩子,父亲外出打工并非是不要他而是给他挣钱让他有好的生活,要它理解父亲。只要母亲时时的正确引导,孩子也会和父亲慢慢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