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贾平凹所说的“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

恒少Jacky


穷人容易残忍很好理解,如果你想创业,第一个来泼你冷水的肯定是你的亲人,如果你富了,第一个来跪舔你的也是你的亲人,他们的残忍就是,你可以和他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如果你超过了他们,他们就会嫉妒你,说你坏话,看不得你比他们好。如果你的经济条件比他们差,那他们就会无情的鄙视你,嘲讽你。这就是穷人的残忍。

富人常常温柔?很抱歉,我没见过多少富人是温柔的,也不是没有,一万个里面出一个也就差不多了,比如古天乐先生。


DZ小8


咱换种角度看世界,往往得到不一样的逻辑思维。

我觉得穷人和富人不应该是两种群体,而更像是一个人的两种状态。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曾经在某电影里面的一句台词“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句话我所理解大概意思是,这人穷志就短,你在这种境遇的时候就容易滋生很多有损道德的奸计坏办法,而当这个人逐渐富有起来的时候,善心也慢慢的滋长了出来,往往会做一些善事,做一些有利于别人的行为。可以这样说,是环境影响了人,而并不是人影响了环境,人生而有个基本的需求,便是维持生存的食物和繁衍后代的性欲,只要食物完全保证了,人才会处于稳定状态,而人有了配偶后,性欲也得到了满足。

相信大部分人,在有了这两种基本的生理满足后,而又积累了部分财富的时候,成为富人状态的时候,真的会在道德的定义中,越来越会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人群中往往有一些“个色”的人,如果这个社会中大部分人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安居乐业,而这个人确是懒汉,想坐享其成,铤而走险的去银行偷盗,那显然这种行为已经不能用穷和富来衡量了,是个人的素质低劣的体现,他被绳之以法是罪有应得。

但如何提供一个能够给穷人变成富人机会的社会则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我们先听一个故事:

大概是在一九三五年,地点是美国纽约的一个法庭,法官在审问一位被当场抓现行偷面包的老太太,法官问你是否认罪的时候,老太太喃喃自语道,我真的需要面包来喂养我家里那两个可怜的饿了两天肚子的孙子了。法官没有听她说完边定下罪责裁定,我宣布你有罪,两种办法一个是坐牢十天,一个是支付面包费用和罚款十美元。老太太无奈的选择了坐牢。但此时纽约市长正巧在旁听,他听完判决后起身从兜里拿了十美元后和在场所有人说,现在大家每个人请缴纳五十美分,这个钱是为我们冷漠的罚款,因为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城市,竟然需要一个老太太去偷面包才能养活孙子,现场的人都无人说话默默的交了这五十美分,但此事并没完结,这个市长随后又将此事写信给总统罗斯福,总统很快收到了市长的这份责难信,信中提及,你作为总统,你的国家出现了老太太偷面包养孙子的案件,你难辞其咎,你要利用你的权利保证此事今后不再发生。很快市长收到了总统的回信,信中说在国家出现这样的情况,实属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好,并像这位老太太道歉,我保证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障今后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于是在几个月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体系法规和慈善的救助机构。

所以最后,我很想引用一段话。

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

一个人为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

一个人为尊严犯罪,世人都有罪。


老猪的碎碎念


我是一个打工者,每天的工作就是搬砖,靠自己的体力挣些辛苦钱养家糊口,因此我没有时间去查看贾平凹老师是否说过“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

在此我想问一下读者诸君,你们眼里的穷人和富人都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人算是穷人?什么样的人算是富人?你们所说的穷和富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穷富?今天在悟空问答回答这个问题的有多少人是穷人?又有多少人是富人?你们对自己的定义是什么?你是容易残忍的穷人还是常常温柔的富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里这样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大管家管仲这样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先生在滕王阁序里这样说。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一生下来就知道民以食为天,虽然我们那时候很饥饿但并没有贪婪地连奶瓶都给吃掉,只要有一口吃的就很容易满足。

穷富善恶来自于后天的环境影响,也来自于自身的修为。

刚结婚时正值国家一穷二白的困难年代,那时候农闲,农村上有的人就去跑山学佛,有的人去教会聆听主耶稣的福音,然后又饿着肚子回家生火煮饭。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在自家的小院子里静静思索,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思索什么。

父母回到家里慌忙点香敬供灶神菩萨,祈盼锅里的玉米糊糊能变成大鱼大肉。

年轻人要乐观得多,妻子边唱边跳地走进小院,看到我坐在灶屋门口一脸苦逼相,就过来摸着我的脑袋唱上了,“我的恩主呀,你的爱心宽……”

我不是基督信徒,但这两句歌词至今都会唱,而且我只听妻子唱过一次。记得当时我对妻子说我饿不想听,我的恩主呀快点烧火煮饭吧。

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谈什么信仰岂不是笑话?

“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不对。

不知道我现身说法能不能改变读者诸君对这句话的看法?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被老师污陷写反动标语,要不是年龄小早就被打成反革命份子了。我老师因为破案有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县教育局平步青云,事隔多年我没有去找他一起跳河。

我买房子遭遇中介陷阱,被中介和银行作套每季要还六千多元的利息,我还是没有去找他们算账,靠自己辛苦搬砖一点一点还完了几十万房贷。

我为了还房贷找中介准备出国搬砖,临出发时妈妈癌症晚期没去成,经商议中介同意返还部分中介费两万多元,但后来一分都没有退给我,我仍然没有找中介开撕,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我都可以卸下一车皮的砖挣一大笔钱了。

如果按“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来理解,可能我就应该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刁民了!

但是生活中的我没被困难击倒也没有被困境干扰,快乐阳光地活着,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无论在哪里,我都保持着与身俱来的正直和善良,因为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在举步维艰的生存环境里,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穷过,只不过暂时困难,我没有去偷去抢去骗去向你乞讨,你怎么会认为我穷呢?

不能以穷富笼统地看待人性,有失偏颇!

都知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那仓廪不实呢?衣食不足呢?

如果穷人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好,何以谈温柔?

再原始的富人也是从一无所有而发家致富的。富人的脾性也不是一朝就养成的,而是日夕慢慢改过来的。人都是一样的,本性都是一样的。

而且穷人也有温柔善良的,比如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却竭尽所能捐资助学的爱心天使们。

为富不仁的富人大有人在,比如那些豪门恩怨类电影电视里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害人性命的富人们。

大家熟知的石崇斗富草菅人命的故事,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富人们的温柔?

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吝啬鬼的形象,他们都是有钱的地主或是上层阶级,他们往往比穷人更贪婪,更不知足,更懂得如何利用如何剥削劳动人民。比如泼留希金、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等等等等。

真正的贫穷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贫穷,纵然你富可敌国!


今宵别梦寒


作家最可贵之处是能够将自我的社会人生体验与内心情绪变化用哲学的语言抒发并表达给我们读,于是,我们在读那直击潜意识的文字时,往往就会看到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的人或现象。“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所参透的既是特定时空场景中的人心,又是某个人或某群人在人生发展进程中善恶的历时变化。

1. 如果聚焦于特定的时空场景,穷富真的就是残忍与温柔的显著相关变量吗?究竟是情境对人们的道德善恶起到关键作用,还是贫富影响了善恶选择?在一项研究中,Heiphetz,L. Young,L.L. (2016) 考察了不同情境下孩子们的道德选择:
\n· 基本道德问题(一个是好的行为,一个是不好的):你觉得是拽他人的头发好还是跟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好?
\n

· 争议性积极问题(两个不同但都是好的行为):你觉得为他人做蛋糕和邀请他人参加聚会哪个更好?
\n· 争议性消极问题(两个不同但都是坏的行为): 你觉得踩他人的脚和击打他人那个更坏?
\n· 争议性道德问题(包含道德困境的问题,为了使情形变好而做一件坏事或者不做坏事,但情形会变糟):在买不起药的情况下,你觉得应该为了给母亲治病而偷药还是不偷药但母亲的病情可能会加重?
这项研究结果证实,即便是很小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区分这些有或者没有一个客观的正确答案的事情,并且倾向于认为前者只能有一方正确而后者对于持不同观点的人都可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即便是遇到道德两难问题情境,贫穷也仅是两难问题的一个情境起点,而并不能直接影响道德选择。

2.某个人或某群人在人生发展进程中善恶是一成不变的吗? 又是如何转变的? 贫富如何影响了人的善恶需求呢?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在人均GDP达到2万元人民币以后,人的幸福指数就与人均GDP高低毫无关联,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幸福拐点在GDP将近3000美金左右。这也与其他国家的社会心理发展规律相吻合。因此,对于人均GDP小于2万元人民币的地区,改善人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是很有必要的;而当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超过幸福拐点时,就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建设、社会权利、环境、艺术等人类更高级的心理需求。"这或许符合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人或群体道德选择形成的基本印象:幸福拐点指数之下的穷人"容易残忍”,而超过幸福拐点的富人“常常温柔”。但这是不是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

超过幸福拐点时,贫富与道德判断的相关性已然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为了寻求人生意义与幸福而对自我的善的主动的心理发展需求。我们正处于一个超过幸福拐点指数的社会阶段,温柔仁慈作为一种卓越的积极人格特质,符合每个人的人生气质。愿我们都能在岁月间温柔相待。
\n
\n


女大学教师


人类历史的整个演变过程,从物质上讲,就是整体由穷变富;从精神上讲,就是由野蛮走向文明。这个在很长的时间上的尺度上的变化,但是在同一个社会,这种演变也在发生,就是“野蛮”和“文明”程度在社会空间内分布,最终导致穷人的生活显得“残忍”,富人则“温柔”。

——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残忍”还是“温柔”,跟道德都是没有关系的。穷人做了盗匪,可以“残忍”地去抢劫、杀人、放火,但是富人“温柔”地作害的时候,可能对这个社会的破坏更大更强。穷人一次为害,可能只能害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但富人作害,却可以让一村人、一城人乃至于一国人都陷入危机,死伤无数,血流成河。

并且,相关研究也发现,富人相对于穷人,更会灵活利用自己的所在的社会关系、性格上更加反复、为了求利也更容易破坏公认的道德准则——所以,要成为富人,一定程度上都要和“好人”这个属性离得远点。

比如从历史上看,奴隶贸易,就是开化的、文明的资本家(富人)对非洲穷人的剥削,整个殖民过程,让非洲人口大减,路上死了数百万人,这种破坏,就是富人之害;比如,从国际政治上讲,美国打着各种好听的旗号,到全球各地扶植符合自己利益的政权,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严重阻碍了其本身的发展,这根美国背后的“富人政治”也是大有关系的。

另外就是,穷人的“残忍”并非是普遍的,大多数人都是老实本分之人;而富人的“温柔地作害”,则是比较普遍的。现在很多很有名气的中国企业家,你要是敢去揭个底……


二进制赫克斯


答:如果贾平凹这个人真的是这样说的、那他就是混蛋。

富人就是有钱人、你别看他平时衣装领带人模人样、你别看他平常讲话客客气气彬彬有礼、他们为了他们的计划方案能够得到实施、心是非常狠毒的。

大家先看看拆迁的图片。他们心狠到可以不顾一切地把你的房子推倒、里面所有的家具、家禽、全毁了、甚至老人被活埋情况也发生过。有的就是半夜把你一家人强行拖走、扔到很远的公路上、这边就把你的房子推倒了。这些情况全国人民都知道、难道说贾平凹是真空人、对这些事情充耳不闻?

还有一些富人为了欺压百姓、买了枪支、警棍、刀具、雇了打手、组织了黑社会等等。

富人的残忍不易被看出来、是因为他不用自己动手、实际上有的富人是坏事做尽、是心如蛇蝎、禽兽不如。而穷人的暴怒多半是被逼出来的。

物以类聚、贾平凹如果真的说过上面这句话、那他真是混蛋透顶了。



小芳杂谈


富人无法理解,穷人为什么连个馒头都能打起来。馒头吃不到,不是可以吃肉包子吗?他们真是残忍。(为个馒头都能打起来,真不团结)

因为富人永远无法理解穷人生活的环境有多恶劣,遭受到多么多的不公平。

富人钱包丢了,报个警,局长,朋友帮着找。富人根本意识不到,是因为自己的身份所以钱包这么快就找回来了。他以为社会安康,百姓安乐,以为真的有为人民服务,他以为所有人的钱包都能找回来呢,所以有些穷人抱怨社会不公的时候,他反而很诧异。

但是穷人钱包丢了,往往就是石沉大海了。这例子不用举了吧。

或者可以说。穷人和富人根本不在一个世界里吧。


乡土菏泽


“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出自贾平凹先生的散文《画人记》。在有书君看来,如果不去考量这句话产生的具体情境和因果,这应该是对所谓“穷人”伤害至深的一句话吧。尤其是对于你我这样一直处在“穷人”位置的大多数。

如果说想要深入理解这句话,请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

这句话是贾平凹先生借着书中人物邢庆仁之口说出的一句话,庆仁紧接着的下一句话是——“这话当然不仅指经济上的穷与富,”他说,“你想想,事业上、精神上,何尝不是这样呢?”

结合上下文,有书君想与你谈谈自己的见解。

所谓“穷人”,究竟残忍在哪呢?原来,“穷人”大多喜欢抱怨并且悲观消极,对自己本身要求不高、自尊心却奇高,极为看重别人的评价,这本身就是很累人的一件事。不知是否来自于生活的压迫,在某一些事件处理上上时常显现出阴谋论,自怨自艾不说,还很灰暗的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怨父母没人脉、怨自己没本事、怨别人有后台。当觉得自己拼尽全力却还是被金钱所掣肘、有志而不得时,便把自己定义为生活中的loser。正是源于对自己不认可、不接纳,这造成“穷人”对自己最大的残忍。长此以往生出的牢骚和愤懑不仅使得自己被不良情绪所绑架,对他人也变得更加苛刻,常常精于算计、害怕自己被坑,使自己表现出对他人“残忍”的一面。

在暂时找不到积累财富的方法时,有书君觉得不如我们先来补充自己,让自己在精神层面富起来,凡事内求,就会快乐很多。

我们身边时常也会出现另外一种“穷人”——他们朝九晚五、时常需要加班至夜深人静。在生活上同样并不富裕甚至偶尔还会陷入困顿,但他们懂得在工作的八小时之内求生存,在八小时之外求发展。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业余生活,所以并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也并不害怕独处;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哪怕没人在乎。虽然“穷”,但内心充盈,这样至少不会让显得自己穷凶极恶。当自己的内心充实丰富,全世界才会将我们温柔以待。

而富人的温柔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他们情绪更加平和,不会让自己在犹豫和纠结中内耗。他们拥有的不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幸福赚钱的能力。富人往往都掌握基本得理财方法,有良性的消费观念,相比商品的价格来说更追求品质。他们时间观念强,有明确的目标,懂得把时间高效利用起来,即使是坐拥百亿身家的超级富豪,也依然夜以继日的在学习、在上进。他们热爱生活,喜欢分享,不愿意去计较很多。他们对于自己的要求很高,反而对于他人更有包容心。富人最会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并且懂得感恩和珍惜。

我们普通人往往只是仰望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却忽略他们背后超乎常人的百倍付出。话说,哪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呢?我们只是无数次的看到听到王健林口中的“小目标”,但当你从网上看到他的一日行程时,再回看自己,也就瞬间知晓差距在哪了吧。对于钱生钱能力更强的富人来说,金钱也不会是每天参加一下宴会、打打高尔夫就会自动找上门的。

而富人的温柔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他们情绪更加平和,不会让自己在犹豫和纠结中内耗。他们拥有的不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幸福赚钱的能力。富人往往都掌握基本得理财方法,有良性的消费观念,相比商品的价格来说更追求品质。他们时间观念强,有明确的目标,懂得把时间高效利用起来,即使是坐拥百亿身家的超级富豪,也依然夜以继日的在学习、在上进。他们热爱生活,喜欢分享,不愿意去计较很多。他们对于自己的要求很高,反而对于他人更有包容心。富人最会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并且懂得感恩和珍惜。

我们普通人往往只是仰望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却忽略他们背后超乎常人的百倍付出。话说,哪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呢?我们只是无数次的看到听到王健林口中的“小目标”,但当你从网上看到他的一日行程时,再回看自己,也就瞬间知晓差距在哪了吧。对于钱生钱能力更强的富人来说,金钱也不会是每天参加一下宴会、打打高尔夫就会自动找上门的。

追根溯源,“学习”和“行动”才是我们无论处在穷人或富人的位置都需要去坚持做的事。有的人喜欢抱怨当下、有的人喜欢畅想未来,导致“穷”的根源从来都是只说不做。于是前者继续抱怨却没有任何改变,后者继续畅想却没有任何行动。我们万万不能在等待和抱怨中消磨斗志和错失让自己变温柔的机会。

有书君认为,当咱自己心里安稳富足,谁又能把我们当做“穷人”来看?希望残忍的人有悔改,温柔的人懂坚持。


有书快看


如果是二十岁看到这句话,我会毫不犹豫地反对,但是今天会承认他说的是对的。

虽然痛心,从概率上来说,是事实。

富兰克林说过,一只空的袋子是不容易站得笔直的。意思是一个穷人是很难面对钱做到诚实廉洁的。

许多穷人为了一些资源:金钱、地位、权力……可以说不择手段,杀人放火,而且犯罪成本特别低。你可以看到在贫民窟甚至排队都能起争执,缺二两白菜也能把人砍死……

相应地,富人经济条件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都被钱给解决了,富人很难见到排队、买菜这些场景,这些不好的东西都让钱给过滤了。在这种环境里,人会相对地宽厚一些,淡然一些。

这题从身边接触的人中也能很明显地感受,穷人家的孩子很纠结工资怎么样,富人家的孩子很在意有没有职业经验上的积累,符不符合兴趣。穷人家的孩子喜欢偏激,好就好到极致,差就破罐子破摔。富人家的孩子相对来说行云流水很多。

以上不是百分百情况,肯定有个例,只能说概率上的大多数。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大V老师


穷人因为温柔而与世无争,所以变得贫困;富人因为残忍而巧取豪夺,所以变得富有。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文质彬彬的人君子,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他温柔的本质,哪怕在穷困潦倒时候,也不会起残忍之心,干损人利己之事。如果是小人,不论贫穷或富贵,为了利益,才会不惜一切手段!

穷人为什么显得残忍,富人为什么常常温柔,因为富人中的小人和穷人中的小人已经狼狈为奸,富人披上了温柔的皮,用残忍的心去指使穷人中的小人为他去干残忍的事。

表面上看,残忍之事都是穷人干出来的,但揭开画皮看本质,没有富人躲在温柔之后的指使,穷人也不敢为所欲为!
温柔的总是温柔,残忍的都会残忍,只是富人躲在了幕后,而穷人却跑到了台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