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艾滋病的十大疑問

一、什麼是艾滋病?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 AIDS) , 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所致的一種嚴重慢性傳染病,病死率極高,目前還沒有治癒的藥物和方法。

有關艾滋病的十大疑問

二、艾滋病的窗口期?

當人體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後,必須經過一些日子才能測出體內的艾滋病病毒抗體。身體內已有艾滋病病毒,而且具有傳染性,但又毫無症狀,在此期間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呈陰性,這段時期被稱為"窗口"期。

艾滋病的窗口期一般為2周至3個月。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窗口期約為3個月,但有些人3周後即可檢測出抗體,少數人可能要6個月才能產生抗體。主要原因有三方面:患者感染HIV病毒的數量,自身免疫功能以及檢測HIV使用的試劑(HIV1、HIV2抗體檢測、P24抗原檢測、核酸檢測等,不同檢測方法縮短窗口期的範圍不同)。

三、健康人群是怎樣感染艾滋病毒的?

目前,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垂直傳播三種途徑。

有關艾滋病的十大疑問

四、感染者(病毒攜帶者)與艾滋病患者有什麼不同?

HIV病毒進入人體後,需要繁殖一定的時間。開始階段,人體的免疫功能沒有受到嚴重破壞,沒有明顯的症狀,被稱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攜帶者);當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侵害的一定程度時,免疫功能逐漸降低,其他細菌、病毒就容易乘虛而入,引發各種疾病,這時候感染者就變成艾滋病患者。從艾滋病毒感染髮展為艾滋病患者可以為數月至數年,最長可達19年。

五、艾滋病可以治癒嗎?

目前,艾滋病不可以治癒,但可以治療。主要是針對艾滋病引起的各種症狀對症治療,且目前有針對艾滋病毒的抗病毒治療方法,雖不能完全消滅體內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其繁殖,從而可延長艾滋病及感染者的壽命。

有關艾滋病的十大疑問

六、血液製品的作用及傳播艾滋病毒的風險?

不同的血液製品(血漿、血小板、紅細胞、冷沉澱、粒細胞以及各種凝血因子濃縮製品等)針對不同病情的患者,用處各不相同。而艾滋病毒通過輸血傳播是非常有效的,輸入了帶有艾滋病毒感染的血液製品而發生感染的可能性估計超過90%,一次輸血帶入艾滋病病毒量是非常大的,若經過輸血方式感染,很快就會發病,平均時間3-5年(兒童時間更短)。

由於目前國家制定嚴格的血液篩查檢測制度,在捐獻血液必須進行艾滋病病毒檢測,在2015年全國血站全面施行血站核酸檢測,更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病毒檢測的窗口期問題,進一步提高了血液檢測安全。同時不同的血液成分有各種病毒滅活方法,可進一步提高血液成分製品的安全。

雖然艾滋病檢測方法不斷縮短窗口期,但並不能消除檢測的窗口期,隨著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逐年升高,必須提高警惕。目前國內仍有少數輸血傳播感染艾滋病案例發生,近期曝光英國血液汙染事件,就是因患者輸注的血液製品中含有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導致至少2400人死亡,令人震驚,被稱為“史上最嚴重的醫療災難”。

有關艾滋病的十大疑問

七、性病可以增加艾滋病感染的風險嗎?

是的。因為各種性病會造成生殖部位炎症或潰瘍,使皮膚或黏膜破損,若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發生性行為,病毒就會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因此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和傳播艾滋病。若得了性病必須到醫院接受正確治療,切莫亂投醫、亂用藥、亂停藥,這樣不僅不會治癒,還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為預防性傳播艾滋病感染途徑,必須採取安全的性行為。一是隻有一個相互忠誠、沒有感染艾滋病的性伴侶;二是每次性行為都正確使用安全套,雖不能100%避免,但遠比不適用安全。

有關艾滋病的十大疑問

八、吸毒者是如何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吸毒者常常共用輸液針管、針頭,若其中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會被汙染,艾滋病病毒就會通過針具傳播給其他吸毒者。同時,長期吸毒會導致吸毒者免疫力下降,體質變弱,會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和發病的可能性。

九、艾滋病病毒會通過母親傳給嬰兒嗎?

是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婦可能會在懷孕的後期、分娩過程中和母乳餵養時期把艾滋病病毒傳給胎兒或嬰兒,傳播的可能性為30%左右。

十、艾滋病是否離我們很遙遠?

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迅速蔓延,我國艾滋病流行已進入高速增長期。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艾滋病發病數為27243例,2017年為57194例,2018年上半年中國艾滋病死亡人數為7524人,2017年為15251人,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呈逐年增長。而現實更殘酷的是,許多人可能已經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由於未經過檢測或處於窗口期,自己卻根本沒有意識到。另一方面艾滋病病毒流行逐漸年輕化,如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傳播,將會對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2011-2018年H1中國艾滋病發病數走勢圖

有關艾滋病的十大疑問

數據來源:疾病預防控制局,智研諮詢整

2011-2018年H1中國艾滋病死亡人數走勢

有關艾滋病的十大疑問

數據來源:疾病預防控制局,智研諮詢整

每個人都有權且必須懂得預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識,避免危險行為,加強自我保護。人人都應該把懂得的艾滋病預防知識告訴其他人。向青少年宣傳預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識,開展學校性教育,保護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是每個家庭、每個學校、每個社區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內容來源綜合網絡及百家號小楊學習

圖片來源東方IC及智研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