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社招转外包,华为、阿里、京东在下一盘大棋?

停止社招转外包,华为、阿里、京东在下一盘大棋?


美图、拉勾网、锤子手机等公司相继被曝裁员后,三大巨头华为、阿里、京东也被媒体报道停止招聘或缩编。

“京东全面停止社招,文件已发出”

“阿里全面缩减headcount(人员编制),所有业务线都不批offer”

“华为原则上停止社招,以应届生和内部流动代替”

众说纷纭之中,三大巨头也都在第一时间做出官方回应,一致否认停招。通过三家企业近来发布的社招信息看,的确没有停止招聘,而是将招聘对象集中在高精尖。

其实,招聘问题只是一家企业人力资源中的一部分,追其根源,确是企业的人力成本问题。


1

“人力成本”背后的逻辑


以华为为例,华为2017年财报显示,公司总的营销收入为6036.2亿元,净利润为474.5亿元,因此,华为2017年全年的经营成本为5561.7亿元。这其中,人力成本达到了1402.8亿元,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超过25%。

与474.55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华为公司超1400亿元的人力成本,是超其净利润的3倍还多!可见,公司的利润率对其人力成本是相当敏感的。


停止社招转外包,华为、阿里、京东在下一盘大棋?



中国就业研究所负责人表示,互联网是“双创”的重要领域,并且近年来用人数量大增,人才层次需求高,部分企业互联网用人需求的改变也与其生存周期有关。

事实上,不仅是华为,在人作为企业重资产的领域中,人力成本的占比都相当之高。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为缩减总成本会先考虑砍去部分人力成本。


2

人力成本如何优化


近来,政治经济环境蕴育出的新挑战层出不穷,业务场景也日趋复杂,企业需要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优化用工成本


人力作为资本的一种,当人不给力时,就会沦为成本。在新政颁布、经济下行、行业调整期,企业务必需要进行人力成本优化。

在用工成本优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搞清用工成本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具体构件,在策略推进中区别性地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综合运用。

随着市场化水平提高、全球化进程加剧,法制建设和系统技术建设日益完善,用工成本中的政策成本也有明显高起的趋势。

对用工成本的不同构成,经合理清算后,再进行成本的结构性调整、筹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企业降本的同时要切实提效,优化的同时要做到对存量的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各类成本的精细化运营,才能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提升效益。

人才吸力最大化

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是人才聚集地,能吸引到大量人才供自己精挑细选,巩固自身的行业地位与影响力。

如何才能让企业的人才吸引力最大化?

① 常规性人才盘点

很多专业机构每年会发布人才盘点报告,便于企业了解人才趋势与变化,解读人才现状,优化人才策略。

不少岗位看中的不是经验,而是能力,车技好的往往不一定是老司机。做好人才的盘点,打开人才的自驱动系统,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优化,抓准人才与当下组织形态的匹配度,才能共同达成战略目标。

2015年阿里提出了“非凡人做非凡事”的人才战略,上市后的阿里巴巴面向未来战略和愈加复杂的业务场景,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变革的时代,如何提升企业在暴风雨来临时的抗风险能力,人才库的储备尤为重要。

在风来临时,如何应对?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思考。通过实践不难发现,那些最终无法储备的恰是人才的不可取代性,正因为不可替代,更需未雨绸缪。

② 优化升级人才系统

随着社会瞬息万变,行业细分,高精尖人才垂直性将更强,壁垒更高。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基础型人才预冷,高精尖人才呈抢夺战,对比明显。

对于人才的定义正在升级演变,从“人才是资本”到“高精尖人才是资本”,而不久的未来,能成为合作伙伴的人才是资本。

企业管理者把员工看成合作伙伴,其潜能和活力才有可能被充分激发。田忌赛马式的用人方式不再是最优选择,要积极转变思路,以逆向流程,把终点当起点,重新评估现有人才体系,做到及时更新升级刷新重启。

2017年1月,阿里巴巴宣布组织结构全面升级,全面拥抱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和新能源战略。其后一年,新零售、新制造相继起飞,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体系,成为“五新”战略最重要的组织支撑。

③ 连续性的人才价值链

不同产业和行业都存在人才价值链的连续性问题,真正的人才往往有着不可替代性。其在职场中的价值,也会由不可替代性而决定。当不可替代性人才缺失或流失,人才价值链就会断档,哪怕后补队员及时补给,也存在着如培训、资源投入、招聘成本、团队磨合等等,而这正是容易被忽视的替代成本。

此外,连续性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高级人才有意识梳理业务逻辑,能够懂得各业务模块内在的联系和逻辑,从而能整体把握人、事、流程的综合利用率,对于企业未来3-5年的增长点在哪、如何形成增长曲线有明确的高度统一的认识,且有连续的执行力。

因此不得不承认,连续的人才投入决定着人才价值链的连续性,决定企业用工中的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3

转向外包、顾问、合作伙伴


华为的官方回应中明确提出:外部人才的补充主要通过业务外包、实习生等多种方式,可通过引入行业专家顾问、合作伙伴等满足业务需要。

大家可先看个案例:

雇佣一个全职营销经理,年薪50万,如果把他每年200多天的工作日拆分,哪怕有1/3的时间是不工作的,其实真不会对于最终的商业价值输出产生多大影响。因为他的时间更多花在管理人、管理流程和应付各种会议,而非直接创造商业价值上,这部分时间完全可以抹去。

停止社招转外包,华为、阿里、京东在下一盘大棋?


假设把这些关键点演变成若干个冲刺项目,每个项目雇佣三个外部兼职:一个PR、一个运营、一个文案。假设一年冲刺六次,单人一次薪水2万元,一年也才36万元。

而这些外部兼职,不同于内部经理人的最大的一点在于:他们是市场杠杆调理出来的人才,出不了好活也没得存活,不断的拼单、磨练和危机感使得他们通常比组织内同等职位的人专业度更高。

雇佣更少的全职员工,更低的工资成本,更专业的效果和以项目衡量的显性化的商业价值,企业何乐不为?

再来看外包,当企业把某个项目或某项业务外包后,承接工作任务的不再是员工,而是供应商。这意味原来B2C向B2B的转变,促使了劳动关系的转型,基于法律的劳动关系不在了,管理成本和政策成本也随之发生改变。

弱化雇佣、去中心化、去领导化、去科层制后,员工将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这样一来,用工成本不仅发生量的改变,更发生质的飞跃。更精准的重启将直接带来积极性、创造性潜能的激发,单体创造的商业价值也将前所未有的提升。

随着新政的出台和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这种结果导向的合作模式将由个案成为主流,人力资源将升级为平台化运营,也将为此重启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4

力德国际


力德国际(Talent Spot),成立于2009年,以外包服务起家,如今已发展为融合招聘、人力资源外包、社保薪酬服务、线上智能HR管理软件—i人事的一站式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专家,业务遍布亚太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优质合作伙伴,服务客户超过2000家。

多数企业选择力德国际作为服务伙伴,主要基于以下考量:

• 业务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及亚太区:能完成跨国、跨地区服务

• 人才储备丰富:提供有成熟经验的各岗位人才

• 一个窗口服务特色:沟通简便,需求响应及时

• 服务口碑优秀:2017-2018大中华区卓越人力资源服务品牌

停止社招转外包,华为、阿里、京东在下一盘大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